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东海内陆架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意义
详细信息   
摘要
对位于东海内陆架浙—闽沿岸泥质带的EC2005孔进行了岩性、粒度、稀土元素以及AMS14 C年代分析,探讨了研究区自末次冰消期以来的物源变化及其原因。该孔岩性、粒度和稀土元素含量垂向上变化较大,平均粒径变化范围为8~121 μm,∑REE为152.8~227.9 μg·g-1。沉积物球粒陨石和世界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均表明研究区物质的陆源属性。根据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稀土内部分馏差异以及与平均粒径的关系,分析认为,研究区17.3~12.3 ka B.P.期间主要物质来源是湖盆流域物质;12.3~9.8 ka B.P.是以湖盆流域物质为主向长江物质为主转变的过渡阶段;自大约10~9.8 ka B.P.开始,长江物质对研究区形成了主导。海平面的升高以及沿岸流的形成是物质来源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