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两组不同饲料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卵巢发育及卵黄发生的激素调控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陆剑锋;常国亮;吴旭干;杨筱珍;赵维信;成永旭
  • 单位1: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 单位2:上海海洋大学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学历:博士
  • 职称:副研究员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卵黄发生;早熟;孕酮;雌二醇;甲基法尼酯
  • 起始页:505
  • 总页数:8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01110号、30471349号;上海市农委攻关项目,沪农科推字(2008)第2-4号、(2009)第2-1号;上海高校创新团队(第二期)资助,2010—2012;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2009GB2C300156号。
  • 刊名:海洋与湖沼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双月刊
  • 创刊时间:1957
  •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编:相建海
  • 地址:《海洋与湖沼》编委会
  • 邮编:266071
  • 电子信箱:chenpuyuan@yahoo.cn
  • 卷:41
  • 期:4
  • 期刊索取号:P226.06449
摘要
甲壳动物的卵巢发育及卵黄发生受到体内各种内分泌激素的调控。本文研究了两组不同饲料—脂类营养平衡组(A组,含有磷脂和HUFA)和不平衡组(B组,缺乏磷脂和HUFA)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发育及卵黄发生的激素调控,运用放射免疫法和放射化学法分别测定了处于不同卵黄发生期的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卵巢、血淋巴中孕酮(PG)、雌二醇(E2)的含量及中华绒螯蟹大颚器(MO)合成与分泌甲基法尼酯(MF)的速率。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体内三种组织(肝胰腺、卵巢和血淋巴)中均存在PG和E2,PG可能为E2的前体;2)早熟蟹的MO合成MF速率远远大于正常发育的幼蟹,MF的大量合成与分泌是促使早熟蟹产生的主要内分泌因素;3)B组饲料(含猪油)喂养的河蟹其MO合成MF的速率均高于A组饲料(含鱼油),且B组饲料的早熟蟹转化PG速度比B组饲料的早熟蟹快;4)PG和E2的脂类结合部位能结合外源性卵黄蛋白原(Vg),通过血淋巴的运输被卵泡细胞胞吞,最终与卵母细胞内的内源性Vg结合,共同形成卵黄体;5)多不饱和脂肪酸(如EPA和DHA)可能会抑制类固醇激素的产生。研究表明,MF是中华绒螯蟹的促性腺激素,具有促使PG合成和E2转化的作用,它们共同诱导河蟹卵巢发育及卵黄发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