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塌方形成机理分析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孟凡理;陈向浩;何伟;费文平;崔华丽
  • 单位1: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
  • 出生年:1986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地下厂房;塌方;安全监测;处理
  • 起始页:34
  • 总页数:6
  •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39100),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7DFB60100)
  • 刊名:长江科学院院报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84
  • 主管单位:水利部
  • 主办单位:长江科学院
  • 主编:陈进
  • 地址:武汉市赵家条九万方
  • 邮编:430010
  • 电子信箱:cjkb@163.net
  • 网址:http://www.crsri.cn
  • 卷:27
  • 期:5
  • 期刊索取号:P860.6 332-1
  • 数据库收录: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水利系统优秀科技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CSTA首批入选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首批入编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全文收录期刊
摘要
某水电站巨型地下厂房第一层开挖施工过程中0+125m至0+147m段发生塌方,塌方总规模5000m3,塌腔呈不规则的葫芦状。结合施工期的监测成果和现场实际情况,从工程地质、爆破震动、开挖卸荷、支护措施以及应力集中等5方面,阐述了塌方形成机理,得出了如下结论:地下厂房塌方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存在β80岩脉断层;直接原因是β80岩脉断层段支护措施不当,未能有效限制岩脉断层带由于爆破开挖引起的较大变形。因此,针对地下洞室爆破开挖后暴露的地质薄弱带,及时采取适当的支护和加固措施,加强围岩变形观测,是控制和避免塌方的有效手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