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多环芳烃化合物对栉孔扇贝组织芳烃羟化酶活力的影响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07
  • 作者:王静;潘鲁青;苗晶晶
  • 单位1: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82
  • 学历:硕士;博士
  • 职称: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多环芳烃化合物;栉孔扇贝;鳃丝;消化盲囊;芳烃羟化酶
  • 起始页:19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06-2-2-21-jch)
  • 刊名:海洋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77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编:侯一筠
  • 地址:青岛南海路7号
  • 邮编:266071
  • 电子信箱:MSJ@ms.qdio.ac.cn
  • 网址:Http://msj.qdio.ac.cn
  • 卷:31
  • 期:12
  • 期刊索取号:P226.06 449-22
  • 核心期刊: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摘要
研究了苯并(α)芘(B[α]P)、苯并(R)荧蒽(B[R]F)以及两者的混合物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鳃丝和消化盲囊芳烃羟化酶(AHH)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对栉孔扇贝鳃丝和消化盲囊AHH活力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P<0.05),并且呈现了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特征。B[α]P和B[R]F混合物处理组鳃丝和消化盲囊的AHH活力在实验期间呈现先升高后稳定趋势,B[α]P处理组则表现峰值变化,然后呈下降趋势。消化盲囊各处理组AHH活力显著高于鳃丝。作者认为可以采用消化盲囊的AHH活力来反映周围环境PAHs的污染,并应以最大饱和浓度为标准。3种PAHs中B[α]P的毒性最强,PAHs对栉孔扇贝的毒性大小与PAHs的组成有关,不能以不同种类单一PAHs毒性的总和来代表PAHs混合物的毒性。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