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回音壁谐振模的无标记光学生物传感技术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江俊峰;刘铁根;李海伟;惠荣庆;刘琨;张以谟
  • 单位1: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生年:1977
  • 学历:副教授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回音壁谐振模;无标记光学生物传感;微球;微盘;微环
  • 起始页:3076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2010CB3278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627002,11004150);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项目(200800561020);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90460690);天津大学青年教师培养基金项目(TJU-YFF-08B47);深圳市传感器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ST201013)资助
  • 刊名: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81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学会
  • 主编:黄本立
  • 电子信箱:chngpxygpfx@vip.sina.com
  • 网址:http://www.gpxygpfx.com
  • 卷:30
  • 期:11
  • 期刊索取号:P342.06220
  • 数据库收录:已被国内外CSCD,SCI,Ei,CA,AA,PЖ,MEDLINE等文献机构收录
  • 核心期刊:本刊系中国物理类、化学类核心期刊
摘要
光学生物传感器在新药研制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重点对基于回音壁谐振模的无标记光学生物传感器做了评述。根据谐振腔结构将传感器分为三类。基于微球的生物传感器由于微球腔的高品质因子而成为最初研究的重点,已实验研究了对蛋白质分子、病毒和细菌的传感响应,建立了基于单光子谐振能量和微扰理论的理论模型;基于微盘的生物传感器能够利用成熟的平面光刻微加工技术,传感构想提出更早,但直到回流热处理技术的应用才使得微盘品质因子大幅提高,从而实现了单分子测量;基于微环的生物传感器具有简单的谐振模式,有利于信号探测,已采用聚合物,氮化硅,以及硅基二氧化硅等材料制作成功,作为其在三维上的扩展,微管式传感器由于能够将光通道和流体通道合二为一而在近年得到关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