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产乙烯脱卤拟球菌195脱卤反应途径的理论探针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2010
  • 作者:卢桂宁;陶雪琴;党志;黄伟林
  • 单位1: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 单位2: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罗格斯大学环境科学系
  • 出生年:1980
  • 学历:博士
  • 语种:中文
  • 作者关键词:芳香有机卤化合物;产乙烯脱卤拟球菌195;还原脱卤途径;理论探针;分子总能量
  • 起始页:88
  • 总页数:5
  • 经费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90450864);广东省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2007A05010002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9351064101000001)
  • 刊名:中国环境科学
  • 是否内版:否
  • 刊频:月刊
  • 创刊时间:1981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 主编:王文兴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
  • 邮编:100082
  • 卷:30
  • 期:1
  • 期刊索取号:P875.06 141-1
  • 数据库收录:中文核心期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
摘要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水平下对多氯二苯并-对-二■■(PCDDs)、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s)、多氯联苯(PCBs)、多溴联苯醚(PBDEs)和氯苯分子进行计算,找到了一个可指示产乙烯脱卤拟球菌(Dehalococcoides ethenogenes)195降解转化这些芳香卤化物脱卤反应途径和中间产物的参数——结构上可能的脱卤产物的分子总能量(ET).以ET作为理论探针可指示PCDD/Fs、PCBs、PBDEs和氯苯被菌株195转化的主要脱卤中间产物,脱卤反应倾向于生成具有较低ET值的中间产物.另外可以利用结构上可能的脱卤中间产物与具有最低ET值脱卤中间产物间的分子总能量差(△ET)作为理论探针,推断存在第2种脱卤中间产物的可能性,△ET越小,则同时存在多种脱卤中间产物的可能性越大.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