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连续油藏描述的应用——以西堪萨斯州Bindly油田为例
详细信息   全文下载|推荐本文 |
  • 出版年:1995
  • 作者:Reed.A.Johnson;David.A.Budd
  • 译者:马连山;闫火
  • 语种:中文
  • 起始页:28
  • 总页数:22
  • 刊名:石油勘探开发信息
  • 是否内版:是
  • 刊频:半年刊
  • 创刊时间:1973
  • 主办单位:辽河石油勘探局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信息研究所
  • 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
  • 邮编:124010
  • 期:1
  • 期刊索取号:P630.06 167-8
摘要
连续地质油藏描述是油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地质思想将新资料融入现存的油藏模型对于油藏管理策略的实施和成功可能具有巨大的影响.对堪萨斯Hodgeman县Bindly油田的重新评价就是这种方法的一个例证。该油田前期研究表明储层是由没有明显内部结构的比较单一的均质岩相(苔藓白云岩)组成。基于此种储层结构的注水试验收效甚微。综合新的岩心资料、新的地层对比方案、油井的生产历史和毛管压力资料得出油藏结构和岩性的修正模型。在该模型中,主要储层层段在垂向上分为6层:每层都是以风暴簸选的正常海相碳酸盐岩为底,上覆低渗透率局部白云质灰泥岩。油藏被局限于其中4层的正常海相部分的颗粒支撑白云石(I类流动单元;K>=1×10-2μm2)。它们在横向上递变为低渗透率的泥质支撑结构;在垂向被局部的白云质灰泥岩分隔。储层物性主要决定于基质渗透率,与孔隙度则没有协变的关系。在Ⅰ类流动单元中,岩石渗透率的变化是由孔喉分布的变化造成的。一次产液量和油井所在的I类流动单元岩石的渗透性成正比。修正后的模型展示出改进低效注水操作,提高一次产油的具体措施。它们包括对I类含油饱和流动单元有选择地射孔和改进注水方案以确保注水井和生产井之间流体流动的连续性。该模型也论证了在不考虑油田规模和成熟度的情况下修正地质油藏模型的效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