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东北西部气候变化与荒漠化发展及某些对策建议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廉毅任红玲高枞亭唐晓玲安刚张文哲
  • 会议时间:2003-11-24
  • 关键词:东北西部 ; 气候变化 ; 荒漠化发展 ; 对策建议
  • 作者单位:廉毅,任红玲,高枞亭,唐晓玲,安刚(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吉林长春))张文哲(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吉林长春);吉林省气象局培训中心(吉林长春))
  • 母体文献: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讨会
  • 会议地点:北京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语种:chi
摘要
本文分别解译了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后期Landsat TM遥感信息,并与20世纪30年代吉林省西部土地利用的调查数据对比发现,中国东北西部现代荒漠化明显以经向扩展为主,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盐渍化)从3个方面逼近中国的商品粮基地——吉林省中部松辽平原产粮区,对其构成严重威胁:吉林省大安县盐渍化面积已占全县总面积的50%以上;乾安县盐渍化面积8年增加量占总面积的7.87%;吉林省梨树县的两条沙带8年中沿东辽河向东和东北方向发展了8.9km和14.3km,其前沿距吉林省中部的长春市区仅60km;东北区是北半球欧亚大陆的第3个高增温区,东北区西部的中段(44°~48°N,主要为吉林省西部)年降水量平均减少30mm,而东北区西部南段为降水量显著增加地带(42°~44°N),年降水量平均增加44mm.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北区西部荒漠化经向发展和区域气候变化的暖干倾向相关显著;人类活动对东北西部的现代荒漠化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子,吉林省西部耕地1996年为12 472km<'2>,比1930年增加近3倍,1996年林草地比1930年约减少近30%;哲里木盟的新开河与乌尔吉木伦河间的撂荒地与沙化土地面积量级接近.重要对策建议是,东北西部应该成为我国荒漠化和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在实施大规模退耕还草的同时,还必须通盘设计并实施东北西部河流干旱化系统整治计划.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