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天然裂缝性油藏建模与解释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裂缝是众多知名油气藏的共同特征,它们能够形成油气运移的圈闭,也可形成阻挡层阻碍流体流动.有限或无限导流能力的裂缝存在于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基质)和地层中,构成了天然裂缝性油藏.在大多数沉积岩地层,裂缝和基质构成了地层的流动和存储能力.而在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层,基质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几乎为零,地层的流动和储存能力只由裂缝构成.传统上,双孔隙度方法早已被用于模拟多孔介质中裂缝网络系统的压力瞬态测试动态.双孔隙度模型的解析解和数值解也早在自20世纪70年代就已得出.在某些情况下,双渗透率模型能够模拟基质和裂缝的相互作用,因而也可用于一定的裂缝油藏.均质油藏模型就是其中的代表.然而,对于离散裂缝性油藏而言,无论是采用单孔隙模型还是双孔隙度模型,大多数的油藏压力瞬态测试解释都不再正确.如果天然裂缝性油藏(连续或离散)的裂缝与井筒相交,那么双孔隙度模型就不再适用于该油藏的压力瞬态测试解释.在我的报告中,将首先概述连续和离散裂缝性油藏现有解释方法的不足,然后引进新的方法来填补不足之处并定义一个新的综合性的裂缝性油藏解释方法.最后,介绍新方法在现场压力瞬变测试中的应用.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