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回到亚当·斯密:法律经济学的古典起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Back to Adam Smith: the classical origin of legal economics
  • 作者:李井奎
  • 英文作者:Li Jingkui;
  • 关键词:自然自由 ; 自然法理学 ; 商业社会 ; 看不见的手 ; 法律经济学
  • 中文刊名:DYLC
  • 英文刊名:Dongyue Tribune
  • 机构: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01
  • 出版单位:东岳论丛
  • 年:2019
  • 期:v.40;No.296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大卫·刘易斯的惯例理论及其对当代经济学制度分析的影响研究”(项目批准号:18BJ010)
  • 语种:中文;
  • 页:DYLC201902007
  • 页数:12
  • CN:02
  • ISSN:37-1062/C
  • 分类号:54-63+192-193
摘要
本文对亚当·斯密及其先辈对法律制度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思想史的追溯,从而得到如下的启示:古典经济学家理解法律以及司法制度的演化和作用,是着眼于商业社会的性质与发展来落笔的。在这种演化的过程中,商业社会的法律以及司法制度是由对商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之维护而逐渐被需要出来的,然后通过在城乡之间的劳动分工,而逐渐由城市扩及到农村地区,实现普遍的良好的政府治理秩序。反观当代法律经济学的定义与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当代法律经济学的主要着眼点,在于从科学的立场、乃至实证的角度,寻找最优的法律体系建立,或者检验既有法律的效率高低。这当然是值得肯定的科学方法的应用与推广,但是,却也使得法律经济学在思考的深度以及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之穿透力上尚且有所欠缺。因此,当代法律经济学亟需从启蒙运动以来的诸位先哲中汲取更多思想的力量,为一个更为深远的基于生产的制度框架下的法律研究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This paper traces the history of Adam Simth and his predecessors' construction of classical political economy system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gets the following enlightenment: the classical economists understood the evolution and function of law and judicial system in terms of the nature and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society.In this process of evolution,the law and the judicial system of commercial society were gradually developed to meet the need to mainta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usiness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n expanded to rural areas from urban areas by the division of labor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so as to achieve a universal and good government order.In view of the defin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legal economics,it concentrates on finding the best legal system or testing the efficiency of existing law from the scientific standpointand even the positive point of view.This is a valuabl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scientific methods.However,it makes legal economics weak in deeply explaining the complex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Therefore,it is imperative for contemporary legal economics to draw more ideas from philosophers since the enlightenment and provide lasting impetus for the legal research under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based on production.
引文
(1)[美]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第七版),蒋兆康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第30页。
    (2)Guido Calabreisi&A.Douglas Melamed,Property Rules,Liability Rules,and Inalienability:One View of the Cathedral,85,Harv.L.Rev,1089(1972).
    (1)此间的例子最为著名的可以算的上阿尔伯特·赫希曼关于《欲望与利益》的写作,这本著名的作品即是受到了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中一句话的启发而写就。这句话是“人人都想做坏人,但是利益不让他们这样做。”
    (1)[荷]曼德维尔:《蜜蜂的寓言》,肖聿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22页。
    (2)Kaye,F.B.(1924).“Introduction”,in Bernard Mandeville,The Fable of Bees,with a commentary,critical,historical,and explanatory by F.B.Kay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6,Vol.1:cxl-cxli.
    (3)Hayek,Friedrich A.(1967).Studies in Philosophy,Politics and Economics,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p.258.
    (4)这也是哈耶克的态度(参看:Hayek,Friedrich A.(1967).Studies in Philosophy,Politics and Economics,London:Routledge and Kegan Paul.p.259)。
    (1)[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上册),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46页。
    (1)(3)[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上册),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71-372页,第376页。
    (2)[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上册),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71页。本处斜体字为笔者所加。
    (1)[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上册),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76-377页。
    (2)[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上册),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75-380页。参看斯密对自由市民(free burgher)的历史性兴起与演化,以及罗马帝国衰亡后在欧洲城市中个人自由与安全和良好秩序的树立所做的论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与乡村中的情况形成了对照,城市中个人的安全解释了城市中资本的积累,而这是远在乡村中类似情况发生之前而出现的(同上,第379页)。
    (3)[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上册),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77页。本处作者有改动。
    (1)[英]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陈福生、陈振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73页。
    (2)“无论在哪里,只要有巨大的财产,就会有巨大的不平等”,斯密所做的评论直截了当(1776,第670页)。为了解决这类不平等所造成的紧张和不安的氛围,经由民权政府而践行正义是必由之路。
    (3)[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册),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73页。他们把civil government译为“民政政府”,我认为似乎“民权政府”更为恰切一些。
    (4)(5)[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册),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283页,第284页。
    (6)“看不见的手”一词在斯密的著作中一共出现过三次。另外一处见于《天文学史》中的“朱庇特的看不见的手”,在这里讨论的是在“世界的第一阶段”,诸如“雷鸣电闪、风雨阴晴”这类“大自然的非常规事件”会引发愚昧的野蛮人无限的惊叹。显然,“朱庇特的看不见的手”或者早期宗教中任何拟人化的神祗所指称的,与斯密的自然自由体系颇不相同,自然自由体系是斯密关于伦理学、法理学和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著作集中关注之所在。但是,在它们之间共同存在着一些重要之处,因为这两者都可以用来描述人类对自发秩序在理解上的局限,以及持久不断的惊奇,也都代表了斯密意欲发展一套关于大自然的无所不包的宏大体系这样一种雄心勃勃的努力之一部分。可以参看李井奎:《亚当·斯密与看不见的手》,《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1期。
    (1)[英]约翰·洛克:《政府论·下篇》,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8页。
    (1)(2)(3)[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册),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72页,第275页,第277页。
    (1)[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册),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84页。
    (2)Haakonssen,Knud(1981),The Science of a Legislato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尤其是其中的第七章。
    (3)[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上册),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