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美贸易战中的国际法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International Law behind the Trade War between US and China
  • 作者:杨国华
  • 英文作者:YANG Guohua;
  • 关键词:中美经贸关系 ; 贸易战 ; “232调查” ; “301调查” ; WTO规则 ; 国际法基本原则
  • 英文关键词:US and China economic relations;;trade war;;Section 232;;Section 301;;WTO rules;;basic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 中文刊名:WDFP
  • 英文刊名:Wuha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 机构: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
  • 出版日期:2018-06-15
  • 出版单位:武大国际法评论
  • 年:2018
  • 期:v.2
  • 语种:中文;
  • 页:WDFP201803006
  • 页数:22
  • CN:03
  • ISSN:42-1893/D
  • 分类号:124-145
摘要
在2018年3月至4月间爆发的中美贸易战中,双方已经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并且准备进一步针对数百亿、上千亿美元的产品采取措施。贸易战的起因是美国贸易法"232调查"(钢铁和铝进口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和"301调查"(中国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的立法、政策和做法),但是涉及众多WTO规则,并且双方已在WTO互诉。在这场贸易战中,相关WTO规则有待澄清,国际法基本原则也有待论证。贸易战彰显了国际法的重要性,但是国际法也要不断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A trade war between US and China broke out from March to April,with billions of dollars retaliatory actions and threats undertaken.The war began with the US trade act Section 232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ffect of imports of steel and aluminum on the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Section 301 investigation into China’s acts,policies,and practices related to technology transfer,intellectual property,and innovation.However,numerous WTO rules and some basic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are involved and discussed.The"war"draw more attention on international rules and rules themselves are subject to development to meet the challenges from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引文
(1)2018年5月20日,中美就经贸磋商发表联合声明,全文如下“:根据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总统的指示,2018年5月17日至18日,由习近平主席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率领的中方代表团和包括财政部长姆努饮、商务部长罗斯和贸易代表菜特希泽等成员的美方代表团就贸易问题进行了建设性磋商。双方同意,将采取有效措施实质性减少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为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中方将大量增加自美购买商品和服务。这也有助于美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将派团赴华讨论具体事项,双方就扩大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贸易进行了讨论,就创造有利条件增加上述领域的贸易达成共识。双方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同意加强合作,中方将推进包括《专利法》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工作。双方同意鼓励双向投资,将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营商环境,双方同意继续就此保持高层沟通,积极寻求解决各自关注的经贸问题。”参见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5/02/c_1122857981.htm。刘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中美经贸磋商的最大成果是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并停止互相加征关税。“参见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5/20/c_1122857996.htm,2018年5月23日访问。
    (1)中美之间一直存在贸易摩擦,但是对巨额进出口产品加征关税的情况此前从未出现。早在1983年1月19日,由于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实行单方面进口限制,中国决定停止批准自美国进口棉花、大豆、化纤的新合同,并削减从美国进口其他农产品的计划。该措施涉及进口数额不大。1990-1991年和1994-1996年,中美双方因为知识产权和市场准入等问题进行谈判,曾经公布过报复清单,但是没有实施。以上参见商务大事记(http://history.mofcom.gov.cn/?page_id=33)和商务年鉴(http://history.mofcom.gov.cn/book/)相应年份以及杨国华:《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35-164页。
    (1)参见《钢铁进口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报告》(下称《钢铁报告》)第1-10页和第18-20页。该报告正文共61页。报告原文参见美国商务部网站,https://www.commerce.gov/sites/commerce.gov/files/the_effect_of_imports_of_steel_on_the_national_security_-_with_redactions_-_20180111.pdf,2018年5月6日访问。听证会实录文稿参见美国商务部产业与安全局网站,https://www.bis.doc.gov/232steel,2018年5月6日访问。中国政府代表在听证会上发表了观点。
    (1)参见《铝进口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报告》(下称《铝报告》)第1-9页、第18-19页。该报告正文共109页。报告原文参见美国商务部网站,https://www.commerce.gov/sites/commerce.gov/files/the_effect_of_imports_of_aluminum_on_the_national_security_-_with_redactions_-_20180117.pdf,2018年5月6日访问。听证会实录文稿参见美国商务部产业与安全局网站,https://www.bis.doc.gov/232aluminum,2018年5月6日访问。中国政府代表在听证会上发表了观点。
    (2)参见美国白宫网站,https://www.whitehouse.gov/presidential-actions/presidential-proclamation-adjusting-imports-steel-united-states/;https://www.whitehouse.gov/presidential-actions/pr esidential-proclamation-adjusting-imports-aluminum-united-states/,2018年5月6日访问。
    (3)第232节参见19 U.S.C.A.§1862,https://www.gpo.gov/fdsys/pkg/USCODE-2011-title19/pdf/USCODE-2011-title19-chap7-subchap II-part IV-sec1862.pdf,2018年5月6日访问。美国商务部实施条例参见15 C.F.R.705,https://www.gpo.gov/fdsys/pkg/CFR-2001-title15-vol2/pdf/CFR-2001-title15-vol2-part705.pdf,2018年5月6日访问。
    (4)参见《钢铁报告》第11-17页,《铝报告》第12-17页。关于第232节内容和本次调查基本情况,可参见美国国会研究机构(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CRS)研究报告:Rachel F.Fefer&Vivian C.Jones,Section 232 of the Trade Expansion Act of 1962,https://fas.org/sgp/crs/misc/IF10667.pdf;James K.Jackson&Brock R.Williams,Section 232 Steel&Aluminum Tariffs:Potential Economic Implications,https://fas.org/sgp/crs/misc/IN10874.pdf,2018年5月8日访问。
    (1)历史上总共发起过26次“232调查”,其中5次采取了行动。1995年WTO成立后共发起了2次调查,但都没有采取措施。1962-1973年是紧急事务筹备局(Office of Emergency Planning/Preparedness)负责调查,1973-1980年则是财政部(Department of Treasury)负责。案件情况参见https://www.bis.doc.gov/index.php/documents/section-232-investigations/86-se ction-232-booklet/file;https://www.bis.doc.gov/index.php/other-areas/office-of-technology-e valuation-ote/section-232-investigations,2018年5月8日访问。
    (2)欧盟表态参见https://www.newshunters.club/brussels-vows-to-retaliate-over-us-steel-tariffs-threat/,2018年5月7日访问。中国表态参见商务部官网,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slfw/201704/20170402565972.shtml,2018年5月6日访问。
    (3)欧盟贸易委员表示,希望得到美国的豁免,拟采取三方面的反制措施,包括向WTO起诉、根据《保障措施协定》加征关税以及发起新的保障措施调查。参见欧盟网站,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SPEECH-18-1961_en.htm,2018年5月6日访问。中国商务部认为报告与事实完全不符,美国不应以“国家安全”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单方面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中方必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利。参见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ag/201803/20180302718481.shtml,2018年5月6日访问。此外,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就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及中方应对措施公开征求意见,认为美方征收关税的行为实际上构成保障措施,中方将根据世贸组织《保障措施协定》有关规定,制定中止减让清单。该清单暂定包含7类、128个税项产品。按2017年统计,涉及美对华约30亿美元出口。第一部分共计120个税项,涉及美对华9.77亿美元出口,包括鲜水果、干果及坚果制品、葡萄酒、改性乙醇、花旗参、无缝钢管等产品,拟加征15%的关税。第二部分共计8个税项,涉及美对华19.92亿美元出口,包括猪肉及制品、回收铝等产品,拟加征25%的关税。参见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ag/201803/20180302722664.shtml,2018年5月6日访问。3月29日,中国向WTO通报了该措施。参见G/L/1218;G/SG/N/12/CHN/1。
    (4)参见https://www.wto.org/english/news_e/news18_e/good_23mar18_e.htm,2018年5月1日访问。
    (1)参见WTO文件:铝(G/SG/161);钢铁(G/SG/162)。此前,欧盟(4月16日,G/SG/173)、印度(4月17日,G/SG/177)、俄罗斯(4月19日,G/SG/181)和土耳其(4月20日,G/SG/184)等成员已经要求与美国磋商。
    (2)参见G/SG/161/Suppl.1;G/SG/162/Suppl.1;G/SG/167。
    (3)磋商请求参见WT/DS544/1。
    (4)参见WT/DS544/2。
    (5)参见《保障措施协定》第2条第1款和第5条。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贸关系司译:《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法律文本》(中英文对照),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75-283页。
    (1)19 U.S.C.§2251-2254,https://www.gpo.gov/fdsys/pkg/USCODE-2009-title19/pdf/USCODE-2009-title19-chap12-subchap II-part1.pdf,2018年5月8日访问。美国还指出,2017年针对太阳能板和洗衣机采取的措施就是根据第201节采取的保障措施。参见G/SG/161/Suppl.1。
    (2)截至本文完成时,2018年4月30日,阿根廷、澳大利亚和巴西获得钢铁和铝措施的豁免,韩国获得钢铁措施的豁免,加拿大、墨西哥、欧盟和韩国的铝措施则暂时豁免至6月1日,视其谈判情况决定是否给予豁免。其依据是总统认为这些国家与美国有重要安全关系,因此依据第232节授予总统的权力予以调整。参见美国白宫网站,https://www.whitehouse.gov/presidential-actions/presidential-proclamation-adjusting-imports-steel-united-states-3/;https://www.whitehouse.gov/presidential-actions/presidential-proclamation-adjusting-imports-aluminum-u nited-states-3/,2018年5月8日访问。
    (3)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SPEECH-18-1961_en.htm,2018年5月8日访问。
    (1)《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21条的英文表述是:“…nothing in this Agreement shall be construed…(b)to prevent any contracting party from taking any action which it considers necessary for the protection of its essential security interests…”对于“it considers”的含义,有WTO成员认为,措施是否为保护基本安全利益所必需,判断权完全在采取措施的成员,其他成员无权指责,但是也有成员认为,采取措施并非没有限制。
    (2)参见G/SG/161/Suppl.1;WT/DS544/2。
    (3)《保障措施协定》第8条对反制措施规定了若干条件,包括只能在向WTO通报30日后实施和报复水平“实质相等”。
    (4)参见《中国与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有关的法律、政策和做法调查报告》(《301报告》)第4-9页。该报告参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网站,https://ustr.gov/sites/default/files/Section%20301%20FINAL.PDF。听证会实录文稿参见https://www.regulations.gov/contentStreamer?document Id=USTR-2017-0016-0063&attachment Number=1&content Type=pdf,2018年5月8日访问。本人参加了听证会。
    (1)https://ustr.gov/about-us/policy-offices/press-office/fact-sheets/2018/march/section-301-fa ct-sheet,2018年5月8日访问。
    (2)参见美国白宫网站:https://www.whitehouse.gov/presidential-actions/presidential-memorandum-actions-united-states-related-section-301-investigation/,2018年5月8日访问。
    (3)参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网站,https://ustr.gov/about-us/policy-offices/press-office/press-releases/2018/april/under-section-301-action-ustr,2018年5月8日访问。
    (4)磋商请求参见WT/DS542/1。
    (1)参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网站,https://www.gpo.gov/fdsys/pkg/FR-2018-04-06/pdf/2018-07119.pdf;https://ulstr.gov/about-us/policy-offices/press-office/press-releases/2018/may/publi c-hearing-proposed-section-301,2018年5月23日访问。本人参加了听证会。
    (2)“301条款”参见:19 U.S.C.§2411-2420,https://www.gpo.gov/fdsys/pkg/USCODE-2011-title19/pdf/USCODE-2011-title19-chap12-subchap III.pdf,2018年5月8日访问。
    (3)关于“301条款”内容和本次调查基本情况,可参见CRS研究报告:Caitlain Devereaux Lewis,Tricks of the Trade:Section 301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actices Concludes(Part I),https://fas.org/sgp/crs/misc/LSB10108.pdf及Part II:https://fas.org/sgp/crs/misc/LSB10109.pdf,2018年5月8日访问。
    (4)参见杨国华:《美国贸易法301条款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35-164页。其中1990-1991年和1994-1996年,美国曾经对中国知识产权和市场准入等问题发起调查。
    (5)该案中,WTO专家组认为“301条款”本身的若干内容不符合WTO规则,但是由于美国总统《行政行动声明》承诺遵守WTO规则,因此专家组认定“301条款”并非不符合WTO规则。参见WT/DS152/R。
    (6)此案后,依据该条款发起过5起调查,仅有2起调查采取了制裁措施。2000年对加拿大发起调查并起诉至WTO,2001年对乌克兰发起调查并决定实施制裁措施,2009年对加拿大发起调查并实施措施,2010年对中国新能源贸易与投资措施发起调查,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磋商后解决,2013对乌克兰发起调查但并未实施制裁措施。参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网站,加拿大:https://www.gpo.gov/fdsys/pkg/FR-2000-11-16/pdf/00-29399.pdf;https://www.gpo.gov/fdsys/pkg/FR-2009-04-14/pdf/Z9-8232.pdf;乌克兰:https://www.gpo.gov/fdsys/pkg/FR-2002-01-02/pdf/01-32231.pdf;https://www.gpo.gov/fdsys/pkg/FR-2014-03-13/pdf/2014-05536.pdf,中国:https://www.gpo.gov/fdsys/pkg/FR-2010-10-20/pdf/2010-26401.pdf,2018年5月9日访问。
    (1)参见3月27日美国在争端解决机构会议上的发言,https://geneva.usmission.gov/wp-content/uploads/2018/03/Mar27.DSB_.Stmt_.as-delivered.fin_.rev_.pdf,2018年5月8日访问。
    (2)参见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ag/201708/20170802630129.shtml,2018年5月8日访问。
    (3)参见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ag/201803/20180302722679.shtml,2018年5月1日访问。
    (4)参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网站,https://ustr.gov/about-us/policy-offices/press-office/press-releases/2018/april/under-section-301-action-ustr,2018年5月8日访问。
    (5)参见财政部网站,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1804/t20180404_2862341.htm,2018年5月8日访问。磋商请求参见WT/DS543/1。
    (6)参见3月27日美国在争端解决机构会议上的发言,https://geneva.usmission.gov/wp-content/uploads/2018/03/Mar27.DSB_.Stmt_.as-delivered.fin_.rev_.pdf,2018年5月8日访问。
    (7)参见WT/DS543/2。
    (1)美国认为中国有关法律不符合该协定第3条(国民待遇)和第28条第2款(专利权转让)等条款。参见前引磋商请求(WT/DS542/1)。CRS研究报告也持相同观点。See Caitlain Devereaux Lewis,Tricks of the Trade:Section 301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actices Concludes(Part I).
    (2)根据GATT第2条,每个WTO成员都就具体产品承诺了最高关税水平,载于每个成员的关税减让表。
    (3)参见美国白宫网站,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s-statements/statement-president-donald-j-trump-additional-proposed-section-301-remedies/,2018年5月8日访问。
    (1)参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网站,https://ustr.gov/about-us/policy-offices/press-office/press-releases/2018/april/ustr-robert-lighthizer-statement,2018年5月8日访问。
    (2)参见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ag/201804/20180402728771.shtml,2018年5月8日访问。
    (3)参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网站,https://ustr.gov/about-us/policy-offices/press-office/press-releases/2018/april/under-section-301-action-ustr,2018年5月8日访问。
    (4)参见WTO网站,https://www.wto.org/english/docs_e/legal_e/legal_e.htm,2018年5月9日访问。
    (1)WTO已经受理544个案件,详见WTO网站,https://www.wto.org/english/tratop_e/dispu_e/dispu_status_e.htm,2018年5月5日访问。
    (2)例如,3月31日、4月8日和5月11日,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分别与浙江大学法学院赵骏老师、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刘敬东老师和北京国际法学会李寿平老师举办中美经贸法律问题研讨会,就贸易战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研讨。4月17日,上海市WTO法研究会张乃根老师就美国起诉中国的知识产权案(DS542)举办专题研讨会。4月29日,厦门大学法学院蔡从燕和房东老师也举办了专题研讨会。
    (3)DSU条文,参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贸关系司译:《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法律文本》(中英文对照),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54-379页。第23条案例及详解,参见WTO网站,https://www.wto.org/english/res_e/publications_e/ai17_e/dsu_art23_j ur.pdf,2018年5月5日访问。
    (1)根据DSU程序,一个案件从提出磋商、专家组裁决到上诉机构裁决,大约需要2年时间。
    (2)参见孙笑侠编译:《西方法谚精选》,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页。
    (3)《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解释之通则)规定:(1)条约应依其用语按其上下文并参照条约之目的及宗旨所具有之通常意义,善意解释之。(2)就解释条约而言,上下文除指连同弁言及附件在内之约文外,并应包括:(1)全体当事国间因缔结条约所订与条约有关之任何协定;(2)一个以上当事国因缔结条约所订并经其他当事国接受为条约有关文书之任何文书。(3)应与上下文一并考虑者尚有:(1)当事国嗣后所订关于条约之解释或其规定之适用之任何协定;(2)嗣后在条约适用方面确定各当事国对条约解释之协定之任何惯例;(3)适用于当事国间关系之任何有关国际法规则。
    (1)DSU与《建立WTO协定》之间的关系比较明确,因为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而后者属于“宪法性”文件,具有最高效力,是前者的“上级法”。似乎可以由此推定,后者的“例外条款”应该适用于前者。从实践看,第9条第3款被援用的情况,大多是涉及发达国家给最不发达国家的特殊待遇,即这些待遇可以只给予某些国家而不必遵守“最惠国待遇”原则;最不发达国家要求暂缓实施某些义务,例如对出口进行限制和要求更多时间以实施某项规则;也有国内国际税则调整的需要,例如由于世界海关组织修改某些产品关税编码而导致税率的调整(中国也曾在这种情况下援引该条款要求豁免)。然而,该条款似乎并不禁止成员在其他情况下申请豁免。当然,按照该豁免条款的要求,申请豁免应该说明理由,并且遵守豁免的期限和条件。参见WTO网站:https://www.wto.org/english/res_e/publications_e/ai17_e/wto_a gree_art9_jur.pdf,2018年5月6日访问。
    (2)中国没有援引该条款的原因不明。该条款的程序规定是:豁免所涉事项相关理事会应该在90日内向部长级会议或者总理事会提交报告,而后者应在90日内作出决定,如不能全体一致作出决策,则以3/4表决批准。也就是说,申请需要获得3/4表决批准,并且即使能够获得批准,也可能要等待半年时间。在美国加征关税“大军压境”的紧急情况下,也许不能有这种是否批准的不确定性,也不容等待这么长时间。也许更加稳妥的方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即将申请豁免和宣布反制同时进行。
    (3)DSU第3条第2款提及使用国际公法的习惯解释规则以澄清协定条款。在WTO早期案例中,上诉机构认为对WTO各项协定的解读不应脱离国际公法(not to be read in clinical isolation from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并且认定《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就属于“国际公法的习惯解释规则”的组成部分,从此使得该公约成为WTO最为常用的解释规则。参见美国汽油案上诉机构报告,US-Gasoline,WT/DS2/AB/R,29 April 1996,pp.15-16。
    (1)有评论认为,该款奠定了对条约进行系统化解释的基础,而该款的依据则是前款的“善意解释”,因为一国签订的所有条约应该推定为协调一致。系统化解释的效果是能够消除国际法碎片化的状态,打破不同领域,例如环境法、贸易法、海洋法、刑法和人权法之间的藩篱,在一体化的国际法规则系统中找到能够反映法律规则共同基础的条款含义。参见Oliver Dorr&Kirsten Schmalenbach(eds.),Vienna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reaties:ACommentary 560-561(Springer 2012)。
    (2)《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规定:“一,法院对于陈诉各项争端,应依国际法裁判之,裁判时应适用:(子)不论普通或特别国际协约,确立诉讼当事国明白承认之规条者。(丑)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寅)一般法律原则为文明各国所承认者。(卯)在第五十九条规定之下,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学说,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二,前项规定不妨碍法院经当事国同意本‘公允及善良’原则裁判案件之权。”
    (3)但是也有评论认为,《国际法院规约》并未穷尽国际法渊源,例如该规约就没有提及国际组织决定。See Andreas Zimmermann,Christian Tomuschat,Karin Oellers Frahm&Christian J.Tams(eds.),The Stat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A Commentary704-714(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4)《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款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第51条规定:联合国任何会员国受武力攻击时,在安全理事会采取必要办法,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以前,本宪章不得认为禁止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inherent right,droit naturel)。关于自卫权的法理基础及实施条件,参见Bruno Simma,Daniel-Erasmus Khan,Georg Nolte&Andreas Paulus(eds.),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A Commentary2310-2336(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5)关于“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的要件,参见Andreas Zimmermann,Christian Tomuschat,Karin Oellers Frahm&Christian J.Tams(eds.)The Stat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A Commentary 748-772(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1)《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60条(条约因违约而终止或停止施行)规定:(1)双边条约当事国一方有重大违约(material breach)情事时,他方有权援引违约为理由终止该条约,或全部或局部停止其施行。(2)多边条约当事国之一有重大违约情事时:(1)其他当事国有权以一致协议:(a)在各该国与违约国之关系上,或(b)在全体当事国之间,将条约全部或局部停止施行或终止该条约;(2)特别受违约影响之当事国有权援引违约为理由在其本国与违约国之关系上将条约全部或局部停止施行;(3)如由于条约性质关系,遇一当事国对其规定有重大违反情事,致每一当事国继续履行条约义务所处之地位因而根本改变,则违约国以外之任何当事国皆有权援引违约为理由将条约对其本国全部或局部停止施行。(3)就适用本条而言,重大违约系指:(1)废弃条约,而此种废弃非本公约所准许者;或(2)违反条约规定,而此项规定为达成条约目的或宗旨所必要者。(4)在上各项不妨碍条约内适用于违约情事之任何规定。关于重大违约情事的判断标准,参见Oliver Dorr&Kirsten Schmalenbach(eds.),Vienna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reaties:A Commentary 1021-1049(Springer 2012)。其中,有评论认为,一方违约,就不能期待另一方履约,这是“反向互惠”(negative reciprocity)的基本理念,符合正义的要求,而在国际社会法治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自救”(self-help)以维护权利显然是必要的。Oliver Porr&Kirsten Schmalenbach(eds.),Vienna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reaties:A Commentary 1022-1021(Springer 2012).
    (2)《国家责任条款》第25条(危急情况)(necessity)规定:(1)一国不得援引危急情况作为理由解除不遵守该国某项国际义务的行为的不法性,除非:(1)该行为是该国保护基本利益,对抗某项严重迫切危险(a grave and imminent peril)的唯一办法;而且(2)该行为并不严重损害作为所负义务对象的一国或数国或整个国际社会的基本利益。关于“危急情况”的判断标准及实施行为的条件,参见Draft Articles on Responsibility of States for Internationally Wrongful Acts,with Commentaries,Year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80-84(2001)。值得提及的是,《国家责任条款》第三部分第二章(第49条至第54条)专门对“反措施”(countermeasures)作出了规定,条件比较宽松,基本上是一方违约则另一方就可以违约。该款与DSU第23条规定的不得擅自采取反措施显然不符。有评论认为,此处应该适用第55条规定的特别法优先原则,即在WTO领域,反措施应该获得WTO授权,参见Draft Articles on Responsibility of States for Internationally Wrongful Acts,with Commentaries,Year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 129(2001)。
    (1)此处需要重申的是,以上“寻找”是基于DSU第23条的现实,即“不得单方面采取措施”这一规定没有明确的例外。一劳永逸或更为简便的方法,是将来给该条增加一款例外。当然,这是“立法”的事情,需要WTO成员就其必要性达成一致,并且设计出严格清晰的文本。
    (2)这在以英国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中尤为典型,特别是将“衡平”(equity,即公平、公正、正义等之意)作为法律渊源。参见冷霞:《英国早期衡平法概论:以大法官法院为中心》,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英]威廉·格尔达特:《英国法导论》,张笑牧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7-39页。有评论认为,尽管“衡平”不是国际法渊源,但是《国际法院规约》提到的“公允及善良”与“衡平”同义。See Andreas Zimmermann,Christian Tomuschat,Karin Oellers Frahm&Christian J.Tams(eds.),The Stat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A Commentary 723(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3)关于自然法,参见[德]塞缪尔·普芬道夫:《人和公民的自然法义务》,鞠成伟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96-104页。该书对“自卫”的情形及其条件进行了讨论。现代法律中的正当防卫规定起源于自然法思想,参见陈兴良:《正当防卫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4页。
    (1)国际法的发展性,在当代有两个比较典型的个案:预防性自卫和人道主义干预。前者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中是国际法热点问题,焦点集中于《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自卫可否前置到预防恐怖主义等行为的发生,而后者是指在叙利亚等国发生人道主义危机后,“保护责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R2P)可否作为军事干预的国际法依据。具体的“预防性自卫”和“人道主义干预”行为是否正当,依赖于事实判断,但是恐怖袭击和人道危机的确提出了挑战,迫切需要国际法理论和规则的回应。关于预防性自卫,参见Bruno Simma,Daniel-Erasmus Khan,Georg Nolte&Andreas Paulus(eds.),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A Commentary 2330-2333(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Jeremy Wright,The Modern Law of Self-Defense(2017),https://www.ejiltalk.org/the-modern-law-of-self-defence/。关于人道主义干预,参见Daniel Bethlehem,Stepping Back a Moment-The Legal Basis in Favour of a Principle of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2013),https://www.ejiltalk.org/stepping-back-a-moment-the-legal-basis-in-favour-of-a-principle-of-humanitarian-intervention/,以上网站访问日期为2018年5月6日。
    (1)法律学派众多,但是“实在法学派”(positive law)和“自然法学派”(natural law)是最为主要的两大学派,其他很多学派都多少与这两个学派相关。表面上看,前者强调法律条款的重要性,而后者强调法律精神的重要性,事实上二者的区别也许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研究两个学派的区别,陷入双方的理论阐述,往往不明就里,而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是举一个现实或假想案例,让两派法学家提供解决方案。案例仿佛试金石,能够很快检验出学派之间的区别。例如,在中美贸易战情况下,面临美国30亿美元、500亿美元和1000亿美元的措施和威胁,而DSU则有明文规定不得单方面采取措施,那么中国是否有权反制?自然法学派一定能够从正当防卫的角度论证反制的合法性,而实在法学派也不一定会得出“坐以待毙”的结论。也许实在法学派也会按照条约解释的方法,从现有法律条款中找到依据。由此观之,所谓学派之争,往往可能只是路径之争,而非目标之争。“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同学派的“罗马”一定都是“常理”。关于法律学派,参见[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24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