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Research Process and Future Direction on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 作者:张培丽
  • 英文作者:Zhang Peili;
  • 关键词:人口经济学 ; 资源经济学 ; 环境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中文刊名:JJCK
  • 英文刊名: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8-11-06
  • 出版单位:经济研究参考
  • 年:2018
  • 期:No.2910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财政金融风险叠加视角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化解路径研究”(批准号:18XJY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制度环境、最终控制人投资组合集中度与民营上市公司价值”(批准号:716721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财务重述的外溢效应与公司投资决策”(批准号:71272228)
  • 语种:中文;
  • 页:JJCK201862002
  • 页数:19
  • CN:62
  • ISSN:11-3007/F
  • 分类号:12-29+40
摘要
2017年,学者们仍然主要沿着过去的传统分别研究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人口经济学方面,主要集中研究了劳动力流动、人口结构和人口政策;资源经济学方面,从过去以研究能源为主开始向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林业资源等更多资源领域延伸;环境经济学方面,在继续深化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和环境规制研究的同时,绿色发展理念越来越渗透到环境经济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绿色发展路径。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已经设立20周年之际,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未来方向。
        
引文
[1]白俊红、聂亮:《环境分权是否真的加剧了雾霾污染?》,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2期。
    [2]蔡栋梁、程树磊、陈建东:《金融节能、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研究》,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0期。
    [3]柴国俊、王军辉:《征地、金融约束与劳动力流动》,载于《人口研究》2017年第2期。
    [4]陈斌彬:《WTO“稀土案”与中国自然资源出口管制的完善》,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期。
    [5]陈娟、周建:《相对地位变化对中国省际能源消耗的影响机制》,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3期。
    [6]陈强、孙丰凯、许彦娴:《冬季供暖导致雾霾?来自华北城市面板的证据》,载于《南开经济研究》2017年第4期。
    [7]邓心安、郭源、孟高旗:《生物经济与农业绿色转型》,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1期增刊。
    [8]董玮、田淑英、刘浩:《林业生态经济发展多维度公共政策选择与测度》,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1期。
    [9]段海燕、肖依静、丁哲、王宪恩:《区域人口、经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情景预测研究》,载于《人口学刊》2017年第2期。
    [10]段永蕙、景建邦、张乃明:《山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载于《生态经济》2017年第4期。
    [11]冯剑锋、陈卫民:《我国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分析——基于中介效应视角的探讨》,载于《人口学刊》2017年第4期。
    [12]公丕芹、李昕旸:《碳交易机制下可再生能源投资价值与投资时机研究》,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3期。
    [13]顾和军、李青:《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结果的影响:2017-2050》,载于《人口与经济》2017年第4期。
    [14]顾和军、周小跃、张晨怡:《“全面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住房消费的影响》,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1期。
    [15]郭峰、石庆玲:《官员更替、合谋震慑与空气质量的临时性改善》,载于《经济研究》2017年第7期。
    [16]韩超、张伟广、冯展斌:《环境规制如何“去”资源错配——基于中国首次约束性污染控制的分析》,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4期。
    [17]何欢浪、陈琳:《纵向关联市场、资源税改革和中国稀土出口——对资源从量税和从价税实施效果的评估》,载于《财经研究》2017年第7期。
    [18]何艳虎、陈晓宏、林凯荣、于海霞、吴孝情、胡志发:《用水总量控制下行业配水权重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1期。
    [19]赫永达、刘智超、孙巍:《资本替代能源的节能减排效应研究》,载于《产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1期。
    [20]黄凌云、谢会强、刘冬冬:《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与中国制造业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0期。
    [21]黄茂兴、叶琪:《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的绿色发展——兼评环境与发展不相容论》,载于《经济研究》2017年第6期。
    [22]黄寿峰:《财政分权对中国雾霾影响的研究》,载于《世界经济》2017年第2期。
    [23]黄鑫、黄智峰、张立尖、周旭捷、刘素芳:《阶梯水价实施对居民用水量时间序列的影响》,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1期增刊。
    [24]惠炜、赵国庆:《环境规制与污染避难所效应》,载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年第2期。
    [25]金晓雨:《水电替代火电提高能源效率环境了吗?——基于三峡水电工程的实证分析》,载于《经济评论》2017年第5期。
    [26]李虹、熊振兴:《生态占用、绿色发展与环境税改革》,载于《经济研究》2017年第7期。
    [27]李宁、张建清、王磊:《基于水足迹法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脱钩分析》,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1期。
    [28]廖冰、张智光、刘春香、吴远征:《引入森林资源中介变量的林业产业与生态作用机理研究》,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1期。
    [29]刘爱华:《京津冀流动人口的空间集聚及其影响因素》,载于《人口与经济》2017年第6期。
    [30]刘华军、孙亚男、陈明华:《雾霾污染的城市间动态关联及其成因研究》,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3期。
    [31]刘铁军、邱大庆、孙娟:《城市交通拥堵与空气污染相关度的初步研究》,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1期增刊。
    [32]刘文、张琪:《人口老龄化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倒U”影响效应——理论机制与中日韩比较研究》,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1期。
    [33]刘习平、盛三化、王珂英:《经济空间集聚能提高碳生产率吗?》,载于《经济评论》2017年第6期。
    [34]刘耀彬、胡凯川、喻群:《金融深化对绿色发展的门槛效应分析》,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9期。
    [35]逯进、常虹、汪运波:《中国区域能源、经济与环境耦合的动态演化》,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2期。
    [36]马海良、王若梅、丁元卿、张红艳:《城镇化对工业能源消费的门槛效应研究——以长江经济带省份为例》,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3期。
    [37]穆怀中、王珍珍、王玥:《基于人口年龄结构的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载于《经济学家》2017年第4期。
    [38]潘安:《对外贸易、区域间贸易与碳排放转移——基于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研究》,载于《财经研究》2017年第11期。
    [39]潘雄锋、彭晓雪、李斌:《市场扭曲、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基于省际异质性的政策选择》,载于《世界经济》2017年第1期。
    [40]齐明珠:《中国人口老龄化对金融资产价格影响研究》,载于《人口研究》2017年第5期。
    [41]秦腾、章恒全、佟金萍、马剑锋:《城镇化进程中用水量增长的门槛效应与动态作用机制分析》,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5期。
    [42]沈坤荣、金刚、方娴:《环境规制引起了污染就近转移吗?》,载于《经济研究》2017年第5期。
    [43]石敏俊、李元杰、张晓玲、相楠:《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京津冀雾霾治理效果评估》,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9期。
    [44]史贝贝、冯晨、张妍、杨菲:《环境规制红利的边际递增效应》,载于《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12期。
    [45]孙冬营、王慧敏、王圣:《社会选择理论在流域跨界水资源配置冲突决策问题中的应用》,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5期。
    [46]谭佳音、蒋大奎:《群链产业合作模式下“京津冀”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4期。
    [47]谭静、余静文、李小龙:《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的城乡户籍差异及其原因研究——来自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的经验证据》,载于《中国农村观察》2017年第1期。
    [48]王昶、耿红军、姚海琳、左绿水:《中国城市矿产政策演化研究》,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5期。
    [49]王昶、孙桥、左绿水:《城市矿产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析》,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2期。
    [50]王昶、左绿水、孙桥、宋慧玲:《基于资源—技术—环境的高技术城市矿产战略性筛选》,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7期。
    [51]王锋、秦豫徽、刘娟、吴从新:《多维度城镇化视角下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省域数据的空间杜宾面板模型》,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9期。
    [52]王开泳、李苑溪、丁俊、陈妤凡:《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背景下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和需求分析》,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2期。
    [53]王坤宇:《国家发展战略与能源效率》,载于《经济评论》2017年第5期。
    [54]王丽艳、马光荣:《帆随风动、人随财走?——财政转移支付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载于《金融研究》2018年第10期。
    [55]王胜今、王智初:《中国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的空间一致性研究》,载于《人口学刊》2017年第6期。
    [56]王文刚、孙桂平、张文忠、王利敏:《京津冀地区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特征与影响机理》,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期。
    [57]王莹莹、童玉芬、刘爱华:《首都圈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集聚力与离散力的“博弈”》,载于《人口学刊》2017年第4期。
    [58]王莹莹、童玉芬、刘爱华:《首都圈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集聚力与离散力的“博弈”》,载于《人口学刊》2017年第4期。
    [59]王永培、马丁、善葆国、晏维龙:《电网发展、清洁电源接入与地区能源效率》,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3期。
    [60]王志章、刘天元:《生育“二孩”基本成本测算及社会分摊机制研究》,载于《人口学刊》2017年第4期。
    [61]魏楚:《城镇化会增加居民能源需求吗?——基于事实与文献的述评》,载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年第1期。
    [62]魏楚、王丹、吴宛忆、谢伦裕:《中国农村居民煤炭消费及影响因素研究》,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9期。
    [63]魏楚、郑新业:《能源效率提升的新视角——基于市场分割的检验》,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10期。
    [64]魏巍贤、赵玉荣:《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的大气环境效益分析》,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0期。
    [65]文乐、彭代彦、覃一冬:《土地供给、房价与中国人口半城镇化》,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4期。
    [66]吴丹、王亚华:《双控行动下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多层递阶决策模型》,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1期。
    [67]相楠、徐峰:《城市居民生活用电影响因素和电力消费弹性研究》,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5期。
    [68]肖袆平、杨艳琳:《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载于《人口研究》2017年第4期。
    [69]徐雪松、刘人春、杨胜杰:《基于突变级数的中国“城市矿产”产业生态系统评价研究》,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1期。
    [70]严予若、万晓莉、伍骏骞、袁平、郑建斌:《美国的水权体系:原则、调适及中国借鉴》,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6期。
    [71]颜姜慧、朱舜:《农村人口转移趋势及空间指向研究》,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5期。
    [72]杨成钢、闫东东:《质量、数量双重视角下的中国人口红利经济效应变化趋势分析》,载于《人口学刊》2017年第5期。
    [73]杨洲木、王文平、张斌:《低碳绿色型产业升级进程中的政策干预机理》,载于《经济评论》2017年第3期。
    [74]姚昕、潘是英、孙传旺:《城市规模、空间集聚与电力强度》,载于《经济研究》2017年第11期。
    [75]于斌斌:《产业结构调整如何提高地区能源效率?——基于幅度与质量双维度的实证考察》,载于《财经研究》2017年第1期。
    [76]余丽丽、彭水军:《调结构、促内需能否降低中国的贸易转入排放?》载于《经济科学》2017年第5期。
    [77]余运江、高向东:《市场潜能、住房价格与劳动力流动——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载于《产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6期。
    [78]岳鸿飞、徐颖、吴璘:《技术创新方式选择与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实证分析》,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2期。
    [79]张德钢、陆远权:《市场分割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期。
    [80]张峰、宋晓娜、薛惠锋、董会忠:《环境规制、技术进步与工业用水强度的脱钩关系》,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1期。
    [81]张莉、何晶、马润泓:《房价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载于《经济研究》2017年第8期。
    [82]张明、李曼:《经济增长和环境规制对雾霾的区际影响差异》,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9期。
    [83]张意翔、成金华、汤尚颖、李通屏:《技术进步偏向型、产权结构与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载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年第8期。
    [84]张毓峰、胡雯:《西部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路径优化》,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1期。
    [85]赵良仕、孙才志、刘凤朝:《环境约束下中国省际水资源两阶段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5期。
    [86]赵时亮、李大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历史、现状与未来》,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27卷第11期增刊。
    [87]钟水映、冯英杰:《中国省际间绿色发展福利测量与评价》,载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9期。
    [88]朱勤、魏涛远:《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劳动供给变动及其经济影响:基于CGE模型的分析》,载于《人口研究》2017年第4期。
    (1)城市矿产是指城市中有较高经济价值并可回收利用的二次资源。广义的城市矿产包含两类:一类是指进入现代社会领域生命周期终结后的各种制品( 如废旧机电、家电、电子产品等);另一类是指城市生产及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含有较高利用价值的各种物料。狭义的城市矿产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生活中产生的废弃金属及其他有价资源。
    (2)水足迹是指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标准下,生产出一定居民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所必需的水资源数量,它表征的是维持一定人群正常生活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中所消耗的真实水资源数量。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