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语言之间的文化磋商——以汉英语言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Cultural consultation between languages——a cas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 作者:李莉莉
  • 英文作者:LI Lili;
  • 关键词:语言 ; 文化模式 ; 建构 ; 对话磋商
  • 中文刊名:WHXU
  • 英文刊名:Culture Journal
  • 机构: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20
  • 出版单位:文化学刊
  • 年:2019
  • 期:No.104
  • 基金:2016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项目“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小说主体间性伦理内涵研究”(2016XJJS14);; 2017年度辽宁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社会进步中的女性经验—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小说伦理内涵研究”(2017JYT11)的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WHXU201906060
  • 页数:4
  • CN:06
  • ISSN:21-1545/C
  • 分类号:201-204
摘要
建构主义视角下语言已不再是单纯客观的交流工具:一方面,语言内部编码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所进行的文化交流,不可能摆脱附于语言符号之上的文化模式的影响;另一方面,蕴含了文化模式的语言又反过来建构乃至进一步固化着人的认知和交流方式,人与语言是一种相互建构的关系。跨文化交流的过程是在开放包容的原则下了解不同文化模式,并与不同文化模式进行对话磋商的过程。
        
引文
[1][7]陈雪飞.跨文化交流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0. 143. 159.
    [2]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121.
    [3]刘康.对话的喧声:巴赫金的文化转型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5.
    [4][5]萨丕尔·马歇尔.萨丕尔论语言、文化与人格[M].高一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1. 5.
    [6][8][11][13][14][17]洪堡特·威廉.洪堡特语言哲学文集[M].姚小平,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105.149. 106. 86. 158. 90.
    [9]毛姆·威廉.月亮与六便士[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 40.
    [10]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119.
    [12]洛根·罗伯特.字母表效应:拼音文字与西方文明[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39.
    [15][16]申小龙.中文理解对欧洲语言形式理论的解构[J].北方论丛,2014,(6):19-26.
    [18]麦克卢汉·马歇尔.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18.
    [19][20][21][29][30]霍尔·爱德华.超越文化[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2. 91. 90.13. 14.
    [22][23][26]申小龙.语法差异的中西文化视角[J].北方论丛,2011,(2):45-50.
    [24][25]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6. 312.
    [27][28]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M].北京:中华书局,2016. 17-18. 26.
    [31][32]季羡林.东西方文化[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 156. 15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