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走向后本体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方向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Going towards Post-ontology——The Construction Dire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t Philosophy
  • 作者:冯建华
  • 英文作者:Feng Jianhua;
  • 关键词:本体论视域 ; 后本体论 ; 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
  • 中文刊名:JHLZ
  • 英文刊名:Jianghuai Tribune
  • 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1-05
  • 出版单位:江淮论坛
  • 年:2019
  • 期:No.293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研究”(12&ZD108)
  • 语种:中文;
  • 页:JHLZ201901018
  • 页数:6
  • CN:01
  • ISSN:34-1003/G0
  • 分类号:117-122
摘要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深受本体论视域的影响,在其发展中,经历了物质本体论、主体性实践本体论、生存论实践本体论三种典型形态。三种本体论形态存在着各自缺陷,也带有本体论总体视域的缺陷:从某种脱离现实、预设出来的终极原则出发来看待现实,必然导致教条主义和理想主义。立足于新时代中国道路的新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走向后本体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一种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新形态。
        
引文
[1]何中华.实践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东岳论丛,2006,(3):5-16.
    [2]吴晓明,王德峰.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当代意义:存在论新境遇的开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杨学功.传统本体论哲学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俞宣孟.本体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孙正聿.哲学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7]邹诗鹏.何以要回到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J].哲学研究,2010,(1):30-35.
    [8]仰海峰.走出形而上学:马克思哲学当代理解的理论起点[J].学习与探索,2004,(5):16-17.
    [9]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吴晓明.马克思的现实观与中国道路[J].中国社会科学,2014,(10):4-2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