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日汉拟声拟态词的理据性对比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薛悦
  • 关键词:理据性 ; 日汉对比 ; 拟声拟态词
  • 中文刊名:WCBJ
  • 英文刊名: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Innovation
  • 机构:天津外国语大学;
  • 出版日期:2018-05-11
  • 出版单位: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年:2018
  • 期:v.2;No.50
  • 语种:中文;
  • 页:WCBJ201814046
  • 页数:3
  • CN:14
  • ISSN:23-1601/G0
  • 分类号:86-88
摘要
每种语言中都存在一定的拟声拟态词,但像日语这般该类词如此丰富的语言并不占多。日汉两国拟声拟态词,不仅数量上存在差异,其理据性特点也有所不同。对比发现,其虽在语音、形态、语义上均体现一定的理据性,但强度、实现方法均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日语语音、语义理据性更强,汉语则更依赖上下文语境。且不同于日语多通过语音体现理据关系,汉语多从形象出发产生关联。而就形态理据来看,尽管在实现手段上存在差异,但两国语言均通过反复形式,体现了理据关系。
        
引文
[1]曹莉,张予娜.日语拟声词·拟态词的文体特性[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S2):190-192.
    [2]金田一春彥.日语的特点[M].马凤鸣,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
    [3]金田一春彦.擬音語·擬態語[M].東京都:角川書店,1978.
    [4]加藤久雄,坂口昌子.後接成分とオノマトペの性質について[J].奈良教育大学紀要,1996.
    [5]黄锦华.简论汉语叠音词的英译[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1):81-85.
    [6]李冬.汉英词语理据比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8(6):3-6.
    [7]李二占,王艾录.语言理据学中的三个基本概念:理据义、理据性和理据论[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3):15-18.
    [8]孙丽红.英语拟声词的理据和认知策略[J].外国语言文学,2005(4):255-258,269.
    [9]王艾录.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1-8.
    [10]王贤钏,张积家.形容词、动词重叠对语义认知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4):48-54.
    [11]王菊泉.什么是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12]严辰松.语言理据探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1-6.
    [13]张焜.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内部理据探索[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20-23,63.
    [14]周成兰.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及语用规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8-83.
    [15]朱立霞.对日语象似性原则的解读[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5):47-55.
    [1]每种语言中都以一些拟声词,但有些语言中拟态词较少。而日语中拟声词和拟态词没有明确差异。
    [2]王寅.什么是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153-15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