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情境性特征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作者:文云全
  • 关键词:创造力发展 ; 情境性特征 ; 目标诉求 ; 时间表征 ; 空间特质 ; 关系纽带
  • 中文刊名:XDZX
  • 英文刊名:Moder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 机构:启东市大江中学;南通大学创造教育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5-11-20
  • 出版单位:现代中小学教育
  • 年:2015
  • 期:v.31;No.261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2年度教育学一般项目(BHA120051)
  • 语种:中文;
  • 页:XDZX201511025
  • 页数:5
  • CN:11
  • ISSN:22-1096/G4
  • 分类号:97-101
摘要
儿童创造力发展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需要创设合适的情境。为提高儿童创造力发展情境创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根据情境目标诉求创设理蕴性情境、向善性情境和审美性情境,根据情境时间表征创设冲突性情境、启发性情境和延展性情境,根据情境空间特质创设真实性情境、感受性情境和想象性情境,根据情境关系纽带创设主体性情境、合作性情境和交互性情境。
        
引文
[1]陆小兵,钱小龙,王灿明.国际视野下教育促进创造力发展的分析:理论观点与现实经验[J].外国教育研究,2015(1):28-38.
    [2]巴格托,考夫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M].陈菲,周晔晗,李娴,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
    [3]ZWAAN R A,MAGLIANO J P,GRAESSER A C.Dimensions of situation model construction in narrative comprehensi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 and Cognition,1995,21(2):386-397.
    [4]贺晓玲,陈俊,张积家.文本加工中情境模型建构的五个维度[J].心理科学进展,2008(2):193-199.
    [5]斯滕伯格.创造力手册[M].施建农,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3,377,12.
    [6]李吉林.情境教育三部曲[J].人民教育,2013(2):59-60.
    [7]王灿明.情境教育视域下的儿童创新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4(2):56.
    [8]梁漱溟.朝话[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88-89.
    [9]李吉林.美的彼岸:诠释:情境课程的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15,331-368,220,215.
    [10]李吉林.田野上的花朵:对话:情境教学的萌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59,122,131.
    [11]刘仲林.中国创造学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148,182.
    [12]詹慧佳,刘昌,沈汪兵.创造性思维四阶段的神经基础[J].心理科学进展,2015(2):213-224.
    [13]罗劲.顿悟的大脑机制[J].心理学报,2004(2):219-234.
    [14]罗日叶.为了整合学业获得:情境的设计和开发[M].汪凌,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15]徐方瞿.创新与创造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88.
    [16]李吉林.云雀之歌:纪实:情境教育的拓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77.
    [17]梁影,倪其育.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学习环境设计原则[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83-86.
    [18]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8):30-35.
    [19]李吉林.学习科学与儿童情境学习——快乐、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J].教育研究,2013(11):85-91.
    [20]李吉林.教育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上)[J].人民教育,2001(9):50-53.
    [21]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朱水萍,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