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如何把握“小城匠心”,打造郯城非遗文化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摘要
针对当前非遗保护为热点的社会趋势,并结合"互联网+"的时代特征展开的调查研究。此次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跃当地的文化市场。通过进行手工制作,结合书面和亲身实践,切实体验非遗的内在力量,感受精神冲击。深入挖掘非遗保护重建改造工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将新鲜的时代"血液"融入非遗文化之中,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以此实现非遗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经济反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连带式效应。打造非遗文化的"活态"继承和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振兴,最后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
        
引文
[1]段超,孙炜.关于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06):3.
    [2]张岩,王策.“互联网+”环境下非遗文化的整合推广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05):125-128,135.
    [3]刘金祥.刍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5):87-92.
    [4]葛艳奇.“非遗”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呈现与传播[J].传媒,2019,08: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