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少数民族文献的经史双重特性——以白族文献《白古通纪》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On Minority Literature as Both Sacred Classics and Historical Records——With Bai Gu Tong Ji (白古通记) as a Case
  • 作者:段玉明
  • 英文作者:Duan Yuming;
  •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献 ; 亦经亦史 ; 《白古通纪》
  • 英文关键词:minority literature;;a mixture of "Jing" and "Shi";;Bai Gu Tong Ji
  • 中文刊名:SCDZ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机构: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 出版日期:2019-05-20
  • 出版单位: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No.222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卷本《中国寺观文化史》”(13&ZD079)
  • 语种:中文;
  • 页:SCDZ201903017
  • 页数:9
  • CN:03
  • ISSN:51-1099/C
  • 分类号:136-144
摘要
汉文文献"经""史"两分。"经"以载道,属于神圣叙事;"史"以证道,属于历史叙事。然而在少数民族文献里,神圣叙事与历史叙事常常混融不辨。《白古通记》是一部著名的白族古代文献,对它的考察证实,少数民族文献具有亦经亦史的双重特性,应当置于少数民族各自的历史文化处境予以认识和运用。以经掩史或以史掩经,都将错会这些少数民族文献编撰的真质本义。
        "Jing"(经) and "Shi"(史) are two categories in Chinese literature. "Jing" is sacred narrative, while "Shi" is historical narrative. However, in minority literature, sacred narrative(or"Jing") and historical narrative(or"Shi") are often mixed up. Bai Gu Tong Ji(白古通记) is a famous work of ancient Bai literature. A careful research reveals that there is a combination of sacred classics and historical records in the minority literature. So, these types of works should be recognized and used in the respectiv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tuation of minority ethnic people. Any preference to them as either "Jing" or "Shi" will misinterpret the true meaning of these minority literary works.
引文
① 黄叔琳注、李详补注、杨明照校注拾遗:《增订文心雕龙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第26页。
    ② 参见侯冲:《白族心史——〈白古通记〉研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页。
    ③ 参见王叔武:《云南古佚书钞》(增订本),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53页。
    (1)参见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109页。
    (2)参见江燕:《〈白古通记〉与云南鸡足山山名出现的时间》,《云南文献》1994年合刊,第158-160页;侯冲:《〈白古通记〉与白族民间书面文学》,《民族艺术研究》1997年第3期,第75-79页;侯冲:《试论〈白古通记〉的成书年代》,《云南学术探索》1996年第2期,第25-28、34页。
    (3)参见侯冲:《白族心史——〈白古通记〉研究》,第85-95页。
    (4)王叔武:《云南古佚书钞》(增订本),第56-72页。
    (5)参见李家瑞:《用文物补正南诏及大理国的纪年》,《历史研究》1958年第7期,第55-74页;张增祺:《大理国纪年资料的新发现》,《考古》1977年第3期,第197-199页;张增祺:《关于南诏、大理国纪年资料的订正》,《考古》1983年第1期,第68-69、74页;张增祺:《〈中兴图传〉文字卷所见南诏纪年考》,《思想战线》1984年第2期,第58-62页。
    (6)木芹:《南诏野史会证》,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74页。
    (7)参见李霖灿:《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台北: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1967年,第3-4页。
    (8)《宋史》卷四八八《大理国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4073页。
    (9)参见李霖灿:《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第3-5页。
    (10)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第108页。
    (11)侯冲:《白族心史——〈白古通记〉研究》,第36页。
    (12)《元史》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59页。
    (13)参见方国瑜:《试论“大理图志”诸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第135-146页。
    (14)转引自周钟岳等:《新纂云南通志》卷九三《金石志》,刘景毛等点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册,第269页。
    (15)师范:《滇系》卷七之六,光绪丁亥刻本,第14册,第32页A。
    (16)参见侯冲:《白族心史——〈白古通记〉研究》,第69-71页。
    (17)王叔武:《大理行记校注云南志略辑校》,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72-82页。
    (18)以上序跋转引自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第107页。
    (19)寂裕:《白国因由》,大理:大理白族自治州图书馆印行,1984年,第30页。
    (20)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第109页。
    (21)侯冲:《白族心史——〈白古通记〉研究》,第55页。
    (22)侯冲:《白族心史——〈白古通记〉研究》,第75页。
    (23)参见方国瑜:《略论白族的形成》,林超民编:《方国瑜文集》第四辑,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99-108页。
    (24)何耀华主编:《云南通史》第三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58页。
    (25)赵吕甫:《云南志校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127页。
    (26)范建华等:《爨文化史》,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9页。
    (27)参见王吉林:《唐代南诏与李唐关系之研究》,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92年,第2-6页。
    (28)《史记》卷一一六,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993页。
    (29)《诸子集成》,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第8册,第54页。
    (30)《新唐书》卷二二二下《南蛮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6321页。
    (31)《后汉书》卷八六,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2848页。
    (32)刘琳:《华阳国志校注》(修订版),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7年,第189页。
    (33)转引自王叔武:《云南古佚书钞》(增订本),第59页。
    (34)张道宗:《纪古滇说原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史部第225册,第148页上。
    (35)张道宗:《纪古滇说原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25册,第149页上。
    (36)转引自王叔武:《云南古佚书钞》(增订本),第62页。
    (37)尤中:《僰古通纪浅述校注》,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7页。
    (38)转引自王叔武:《云南古佚书钞》(增订本),第60-61页。
    (39)张道宗:《纪古滇说原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25册,第148页上下。
    (40)“十六国”即“十六大国”,为佛在世时的十六个国家。
    (41)此处所谓“汉人”应是指迁居于云贵高原的汉人。
    (42)木芹:《南诏野史会证》,第17-18页。
    (43)连瑞枝:《隐藏的祖先:妙香国的传说和社会》,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第236页。
    (44)张道宗:《纪古滇说原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25册,第148页下-149页上。
    (45)转引自王叔武:《云南古佚书钞》(增订本),第64-66页。“观音七化”之前三化均是化为梵僧乞食细奴逻家,第四、第五化是化教穷石村,第六化是化教李作灵,第七化是化为阿嵯耶观音。
    (46)连瑞枝:《隐藏的祖先:妙香国的传说和社会》,第236页。
    (47)寂裕:《白国因由》,第2-29页。按,扩展后的“观音十八化”为:观音初出大理国第一、观音化身显示罗刹第二、观音乞罗刹立券第三、观音诱罗刹盟誓第四、观音展衣得国第五、观音引罗刹入石舍第六、天生细奴罗主白国第七、茉莉羌送子与黄龙第八、波细背幼主移居蒙舍观音授记第九、观音雕像遗爱第十、观音口授方广经辞张敬入寂第十一、普哩降观音第十二、观音利人民化普哩第十三、观音化白夷反邪归正第十四、观音以神通化二苍人第十五、观音累世行化救劫第十六、大杨明追段思平观音救护第十七、段思平讨大杨明观音指路第十八。
    (48)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第108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