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图书馆学用户理论角色的演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he Evolution of the Theoretical Role of Users in Chinese Library Science
  • 作者:梁灿兴
  • 英文作者:Liang Canxing;Library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关键词:图书馆 ; 理论角色 ; 用户研究 ; 读者研究
  • 英文关键词:Library;;Theoretical role;;User research;;Reader research
  • 中文刊名:TSGT
  • 英文刊名:Library
  • 机构:广西财经学院图书馆;
  • 出版日期:2019-01-17 11:46
  • 出版单位:图书馆
  • 年:2019
  • 期:No.292
  • 语种:中文;
  • 页:TSGT201901004
  • 页数:8
  • CN:01
  • ISSN:43-1031/G2
  • 分类号:26-33
摘要
文章回顾了几十年来中国图书馆学用户研究和用户理论角色的演变,认为可以将其大致划分为五个时期,即虚拟期、影子期、孕育期、成形期和深化期。虚拟期有用户研究意识而无实际研究;影子期以读者工作研究为主,用户角色少有提及;孕育期产生了用户理论框架和有意义的论题,用户的理论角色是与用户研究相脱离的读者主体观;成形期形成了以用户群体分析为主要特征的理论成果,催生了读者资源观;深化期开始从用户群体分析走向关注用户个体特征的收集和分析,认为用户是图书馆共同体构建者。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volution of the user research and the theoretical role of users in Chinese library science in the past decades, and believes that it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five periods, namely, virtual period, shadow period, pregnant period, forming period and deepening period. The virtual period has user research consciousness without practical research; the shadow period is mainly based on readers' work research, and the user role is rarely mentioned; the pregnant period produces user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meaningful topics, and the user's theoretical role is a reader-centered perspective which is separated from user research; the formation period witnesses the form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r group analysis, giving birth to the reader's resource concept; the deepening period begins to change its focus from the user group analysis to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user'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believing that user is the builder of library community.
引文
1.王子舟.杜定友和中国图书馆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28.
    2 .刘国钧.什么是图书馆学[J].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通讯, 1957(1):1-5.
    3 .文化学院图书馆研究班第一期学员.社会主义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文化学院, 1960.
    4 .黄宗忠.试谈图书馆的藏与用[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62(2):91-98.
    5 .张树华.读者工作的回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1(2):1-4.
    6 .黄晓新.近年来读者工作研究述评[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8(2):18-23.
    7 .项弋平.建国以来我国读者工作研究成果的定量分析[J].探索,1989(5):34-39.
    8 .沈继武.试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意义与原则[J].图书情报知识,1982(2):1-7.
    9 .张树华.读者工作的性质和功能[J].图书情报工作,1984(4):6-19.
    10 .郑熙德、何广荣.试论读者地域研究[J].图书馆界,1984(2):17-20.
    11 .凤勋.十多年来我国读者学研究述评[J].河南图书馆学刊,1993(1):17-19.
    12 .王鹏涛.读者学研究重启的必要与可能[J].现代出版,2013(1):11-15.
    13 .谭兆民.中国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述评[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6):63-68.
    14 .张树华,项弋平.四十年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实践与理论进展[J].图书馆学通讯,1989(2):3-13, 89.
    15 .薛新力.图书馆学定义初探[J].四川图书馆学报,1981(1):20-23.
    16 .何红.关于儿童阅读学[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5(3):72-75.
    17 .田汀.中师生的阅读倾向及心理浅析[J].图书馆,1992(5):42-44.
    18 .秦建宁.高校读者阅读心理探析[J].图书情报知识,1992(1):19-21.
    19 .曹艺.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阅读心理研究及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8(3):42-44.
    20 .潘德利,任志荣.大学生阅读心态误区及对策[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127-128.
    21 .李大杰.民族高校读者的阅读心理探析[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129-132.
    22 .李湘湘.科技读者的阅读心理与服务[J].图书馆,1992(2):53-56.
    23 .李韶红,韦小兰.公共图书馆应重视老年读者服务工作[J].图书馆学研究,1999(4):59-60.
    24 .王缨缨.心理学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馆论坛,1999(4):44-45.
    25 .庄淑针.心理学理论与图书馆信息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9(2):25-26.
    26 .马晓峰.公共图书馆不可忽视的读者群──老年读者[J].图书馆建设,1997(6):56.
    27 .王缨缨.不可忽视老年读者群[J].图书馆论坛,1996(3):44-45.
    28 .陈仰珊.公共图书馆需重视的新读者群体——外来人口[J].图书馆杂志,1998(6):41-42.
    29 .杨宏远.不容忽视潜在的读者群——流动人口[J].图书馆杂志,1994(2):32-33.
    30 .江军,王伟.不应忽视的特殊读者群体——图书馆为下岗职工服务的几点看法[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8(1):23-24.
    31 .张廷川.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之我见[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7(6):49-50, 52.
    32 .王世伟.从“读者第一”到“图书馆员第一”──知识经济带给图书馆管理的思考之一[J].图书馆杂志,1999(2):5-6, 38.
    33 .朱小玲.职工第一读者第二[J].图书馆学研究,1997(5):61-63.
    34 .张文华.从用户研究和用户需求变化看我国数字图书馆教育[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5):71.
    35 .徐引篪,霍国庆.现代图书馆学[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251-263.
    36 .管英,世传.从“大读者”观念谈读者权益[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1994(3):39-41.
    37 .郭锡龙.读者权利义务的法律调整——图书馆法律学再探[J].晋图学刊,1991(4):17-19.
    38 .陈剑光.论读者权利[J].图书与情报,1998(2):7-8.
    39 .赵成山.建构以读者为核心的图书馆学[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6(4):49-52, 48.
    40 .李刚.论“读者中心主义”[J].图书馆建设,1996(6):37-38.
    41 .卢泰宏.图书馆的人文传统与情报科学的技术[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3):4-10.
    42 .黄毕惠,杨永清.用人文文献观研究文献信息交流主体[J].图书馆建设,1999(1):39-40.
    43 .王桂艳.关于读者主体论[J].图书馆建设,2001(6):17-19.
    44 .程焕文.关于改变图书馆学研究立场的思考——从“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说起[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89-93, 102.
    45 .张文惠.2000—2006年国内图书馆用户研究综述[J].情报探索,2007(5):6-9.
    46 .朱婕,靖继鹏.网络环境下信息需求及其实现的技术规定性层面[J].情报科学,2004(1):37-41.
    47 .李菲.基于读者分群模型的读者个性化服务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9(4):1-4.
    48 .李桂华.面向服务细分的公共图书馆用户结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 53(21):78-81, 71.
    49 .毛月芳.知识经济时代公共图书馆用户需求与服务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 12(4):49-50.
    50 .孙林山.我国信息用户需求和信息行为分析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06(10):41-44.
    51.唐嫦燕.2000—2005年我国用户信息需求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06(5):45-47.
    52 .晁亚男,毕强,滕广青.国外数字图书馆用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JCDL, ECDL和ICADL的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 35(10):124-128.
    53 .肖明,杨楠,李国俊.基于共词分析的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结构探讨[J].情报杂志,2010, 29(增刊2):12-15, 26.
    54 .张正.数字图书馆用户研究[J].图书馆,2004(1):46-48.
    55 .高屹.用户需求研究与深化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10):169-171.
    56 .王萌.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用户与服务研究[D].山东大学,2009.
    57 .梁灿兴.图书馆立法研究过程中图书馆人的精神历程[J].图书馆,2018(7):1-4, 75.
    58 .揭丽敏.2000年至2011年我国读者权利论文研究述评[J].河北科技图苑,2013(1):31-33, 80.
    59 .李国新.图书馆权利的定位、实现与维护[J].图书馆建设,2005(1):1-4.
    60 .郭琳.心理契约——现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良方[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1):34-35, 45.
    61 .尚庄.从心理契约视角看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J].图书馆学研究,2006(1):89-91.
    62 .张彤.基于心理契约基础上的读者满意管理[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 39(3):63-65.
    63 .周蕾.论图书馆用户资源与信息资源的开发[J].发展研究,1994(10):40-42.
    64 .傅广荣,徐军英,罗建军.对高校“文献信息中心”的深层认识:兼谈读者资源的开发利用[J].图书馆杂志, 1999(5):35-36.
    65 .李小萍.高校图书馆读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图书馆界,2005(3):25-26.
    66 .福根.谈高校图书馆读者资源建设[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6):55-57.
    67 .王子舟,吴汉华.读者既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是活态资源[J].图书馆杂志,2009(9):10-15, 32.
    68 .吴汉华,王子舟.开发读者知识资源的新模式:真人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0(9):21-26, 77.
    69 .王子舟.论“读者资源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J].图书馆杂志,2017(5):4-15.
    70 .吴智勤,柳益君,李仁璞,等.基于社交网络的高校图书馆用户画像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8(16):26-30, 25.
    71 .陈添源.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画像构建实证[J].图书情报工作,2018, 62(7):38-46.
    72 .潘宇光.高校智慧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的用户画像[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2(2):113-119.
    73 .李贺,毛刚,李琳.我国图书馆用户需求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13(10):5-15.
    74 .李桂华,余伟萍.信息用户研究的理论进化[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 32(12):28-33.
    75 .江新.人种志方法在图书馆用户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12):25-30.
    76 .桂罗敏.深度理解用户:图书情报领域民族志方法运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 59(6):16-21.
    77 .王卓.基于信息觅食理论的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获取行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78 .于风程.创新用户观以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3):16-21.
    79 .靖继鹏,李勇先,刘凤琴.剖析情报学理论体系流派的用户观[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2):5-10, 91.
    80 梁灿兴.“可获得性论”的新启航[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 30(4):32-35.
    81 .梁灿兴.新知识交流论(下):图书馆是私域交流与公共交流连接的枢纽[J].图书馆,2014(2):1-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