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隋曹庆珍墓志铭》与武威粟特曹氏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ui Cao Qingzhen Epitaph and the Soghdiq Cao Clan of Wuwei
  • 作者:冯培红
  • 英文作者:Feng Peihong;
  • 关键词:《隋曹庆珍墓志铭》 ; 曹珍 ; 武威 ; 河西大凉国 ; 粟特胡人
  • 中文刊名:SHZX
  •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 Front
  • 机构:浙江大学历史系;
  • 出版日期:2019-01-05 16:58
  • 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战线
  • 年:2019
  • 期:No.283
  • 语种:中文;
  • 页:SHZX201901011
  • 页数:12
  • CN:01
  • ISSN:22-1002/C
  • 分类号:125-136
摘要
曹氏是中古时期武威郡所出的六大姓之一,当属粟特昭武九姓。武威出土的《隋曹庆珍墓志铭》为了解周隋时期的西北形势、特别是隋炀帝时代经营西域提供了珍贵资料;两《唐书·李轨传》及《资治通鉴》记载到一位曹珍,在隋末支持李轨建立河西大凉国,为其第一谋主,而与同为粟特胡人的安修仁弟兄分道扬镳,并与李渊所建唐朝为敌。结合出土墓志与传世史籍的相关记载,文章考证认为曹庆珍即曹珍,是武威地区著名的粟特胡人,在隋炀帝时有经略西域之功,隋末支持李轨河西大凉国割据一方,失败以后在唐初遭到打击,但武威曹氏在唐宋时期势力仍然很大,成为当地著姓豪族。
        
引文
(1)文中的数据为笔者据原石测量,而《武威金石录》作“墓志高47厘米,宽18厘米,厚5厘米”,不确。参见王其英主编:《武威金石录》,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4页。
    (2)魏迎春:《读〈武威金石录〉札记》,《敦煌学辑刊》2003年第2期。
    (3)陆庆夫:《甘肃所出隋唐墓志概说》,载吕建中、胡戟主编:《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研究:续一》下册,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3年,第180-186页。
    (1)刘志华:《隋兵府、唐折冲府补遗》,《档案》2014年第8期。后来,刘志华又补充了一则《唐杨洪素墓志》,提到唐代武威郡燕山镇,参见刘志华:《隋唐时期的武威郡(凉州)军府考证》,《档案》2017年第11期。
    (2)吴钢主编:《全隋文补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王其祎、周晓薇:《隋代墓志铭汇考》,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曹庆珍卒于唐代,但20世纪初出版的《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全唐文补遗》等书,也均未收入此方墓志。
    (3)调查过程中,得到武威市文物局王树华局长及武威市博物馆诸同仁的帮助,并获允研究发表,梁继红副馆长后又发来整套墓志照片,特致谢意!
    (1)吕宗力:《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镇军大将军”条曰:“三国魏文帝黄初六年(225)置”,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年,第848页。
    (2)《汉书》卷6 《武帝纪》。
    (3)2015年9月29日,笔者在日本东洋文库作“粟特人与河西——资料与问题”之讲演,气贺泽保规、石见清裕、林俊雄等教授帮助识读文字,也都判断此字为“禄”。
    (4)《三国志》卷7 《魏书·吕布传》。
    (5)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2 《陇右》“甘州张掖郡”条,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16-220页;牟发松、毋有江、魏俊杰:《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下编第四章《西魏北周州郡县沿革(上)》,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797-798页。
    (6)《晋书》卷122 《吕光载记》。
    (7)《晋书》卷129 《沮渠蒙逊载记》。
    (8)大同北朝艺术研究院编:《北朝艺术研究院藏品图录·墓志》,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年,第76-77页。
    (9)魏迎春:《读〈武威金石录〉札记》,《敦煌学辑刊》2003年第2期;魏氏前已指出《武威金石录》所录“安西”为“西安”之误,此处又写作“安西县”,未当。
    (1)《魏书》卷112下《灵征志下》记载,太平真君五年(444)二月,张掖郡奏报丘池县大柳谷发现瑞石。可知北魏灭北凉后设有张掖郡。《太平寰宇记》卷152记:“后魏立张掖郡于此,寻废。”参见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52 《陇右道三》“凉州番和县”条,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939页。北魏时无甘州,短暂设立的张掖郡当隶属于凉州。
    (2)《周书》卷2 《文帝纪下》。
    (3)《周书》卷37 《寇儁传》。
    (4)《后汉书》卷54 《杨震传》;《晋书》卷90 《良吏·胡威传》。
    (5)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合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1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66页。
    (6)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大历〇三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780页。
    (7)张启芮主编:《靖远精品文物图录》,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96页。
    (8)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4 《关内道四》,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98页。
    (9)《武威金石录》录作“尽力开河”,参见王其英主编:《武威金石录》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4页。核之原石,知其录文有误,“开”当作“关”,即指乌兰关。关于乌兰关,参见冯培红、王蕾:《中古时期乌兰关、县考辨》,《敦煌研究》2017年第2期。
    (1)《唐史索岩墓志铭并序》云:“大业元年(605),炀帝握图御历,先录宫臣,拜公左御卫安丘府鹰杨(扬)郎将。”罗丰据之认为在该年就已设鹰扬府,置鹰扬郎将,参见罗丰:《胡汉之间——“丝绸之路”与西北历史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440、447-448页。深圳市望野博物馆阎焰亦据此提示曹庆珍在该年就已担任鹰击郎将,然鹰扬郎将之名似早在北齐就已有之,如《唐刘文墓志铭并序》记其“祖茂,齐鹰扬郎将”,参见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11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95页;《隋书》卷12 《礼仪志七》也提到北齐有“鹰扬等备身三队”。
    (2)康兰英主编:《榆林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第57页图版、第228页录文;刘志华:《隋唐时期的武威郡(凉州)军府考证》,《档案》2017年第11期。
    (3)宋家钰主编:《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份)》第10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25页。
    (4)《旧唐书》卷121 《仆固怀恩传》云:“贞观二十年(646),铁勒九姓大首领率其部落来降,分置瀚海、燕然、金微、幽陵等九都督府于夏州,别为蕃州以御边,授歌滥拔延为右武卫大将军、金微都督。拔延生乙李啜拔,乙李啜拔生怀恩,世袭都督。”《旧唐书》卷194上《突厥传上》云:“瀚海都护领瀚海、金微、新黎等七都督,仙萼、贺兰等八州,各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
    (5)《隋书》卷3 《炀帝纪上》。
    (1)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84 “隋恭帝义宁元年”条,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5745页;《新唐书》卷86 《李轨传》作“鹰扬府司兵”,当误。
    (2)《新唐书》卷40 《地理志四》记载凉州武威郡有六个折冲府,即明威、洪池、番禾、武安、丽水、姑臧。唐代没有以武威为名的折冲府,隋代应当亦无武威鹰扬府。
    (3)前人考列隋代的鹰扬府,多未及燕山府,如劳经原:《唐折冲府考》,罗振玉:《唐折冲府考补》、《唐折冲府考补拾遗》,谷霁光:《唐折冲府考校补》,皆载《二十五史补编》第6册,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7593-7660页;王兰平:《隋代鹰扬府考论》,载陈正义、刘国铭主编:《萃英论史》,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9-33页;张沛:《唐折冲府汇考》附录四《隋骠骑府(鹰扬府)》,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第424-450页;唯刘志华在其文章中据《隋曹庆珍墓志铭》增补了燕山府,参见刘志华:《隋兵府、唐折冲府考补遗》,《档案》2014年第8期。
    (4)《新唐书》卷86 《李轨传》。
    (5)此语在《新唐书》卷86 《李轨传》中作“诸公既见推”,语义已大不同;《资治通鉴》卷184作“诸人既逼以为主”,则是沿袭了《旧唐书》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1)《旧唐书》卷57 《裴寂传》。
    (2)《旧唐书》卷55 《李轨传》;《新唐书》卷86 《李轨传》只书“大凉皇帝”而无“臣”字,并言唐高祖曰“此不臣也”,当属宋祁臆改致误;《资治通鉴》卷187亦作“大凉皇帝臣”;吴玉贵说李轨“仍然称‘皇从弟大凉皇帝’而‘不臣’”,当不确。参见吴玉贵:《关于河西李轨政权的若干问题》,《敦煌学辑刊》1990年第1期;吴玉贵还认为:李轨“奉表称‘皇从弟大凉皇帝’,只承认先前的兄弟关系,拒绝向唐高祖称臣”,参见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314页。
    (3)谢统师为太仆卿,安修仁为群胡之领袖,官任户部尚书,参见《旧唐书》卷55 《李轨传》;《新唐书》卷86 《李轨传》。
    (4)《新唐书》卷86 《李轨传》。
    (1)宿白:《东阳王与建平公(二稿)》,载《中国石窟寺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246-247页。
    (2)白雪、冯培红:《敦煌本宋绍读经题记及相关问题考释》,《敦煌研究》2012年第1期。
    (3)陈国灿:《武周瓜、沙地区的吐谷浑归朝事迹——对吐鲁番墓葬新出敦煌军事文书的探讨》,载敦煌文物研究所编:《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文史·遗书编)》上册,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1页。
    (4)杨秀清:《敦煌西汉金山国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9-70页。
    (5)林宝著、岑仲勉校记:《元和姓纂(附四校记)》卷4 “安”条,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第500页。
    (6)汪篯:《西凉李轨之兴亡》,载《汪篯汉唐史论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524页。
    (7)高荣主编:《河西通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赵向群:《甘肃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年;齐陈骏主编:《西北通史》第2卷,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
    (8)陆庆夫:《甘肃所出隋唐墓志概说》,载吕建中、胡戟主编:《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研究:续一》下册,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社,2013年,第180-186页。
    (9)吴玉贵:《凉州粟特胡人安氏家族研究》,载《唐研究》第3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99页。
    (10)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第9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315页。
    (11)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52 《陇右道三》,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936、2949页校勘记。
    (1)池田温「8世紀中葉における敦煌のソグド人聚落」『ユ—ラシア文化研究』第1号、1965、81頁。
    (2)《三国志》卷42 《蜀书·周群传》记载其父周舒曰:“当涂高者,魏也”;《杜琼传》记载谯周问他:“昔周征君以为‘当涂高者,魏也’,其义何也?”
    (3)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16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65页。
    (4)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22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0页。
    (5)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合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32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31页。
    (6)劳榦:《秦郡问题的讨论》之“附记”,《大陆杂志》第27卷第10期,1963年,第312页。
    (7)史苇湘:《世族与石窟》,载敦煌文物研究所编:《敦煌研究文集》,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54页。
    (8)贺世哲:《试论曹仁贵即曹议金》,《西北师大学报》1990年第3期。
    (9)荣新江:《敦煌归义军曹氏统治者为粟特后裔说》,《历史研究》2001年第1期。笔者也推测曹议金家族是粟特后裔,冒充了谯郡郡望,参见冯培红:《敦煌曹氏族属与曹氏归义军政权》,《历史研究》2001年第1期。
    (10)冯培红:《北朝至唐初的河西走廊与粟特民族——以昭武九姓河西诸郡望的成立为出发点》,载刘进宝主编:《丝路文明》第1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62-63页。
    (11)《康敬本墓志铭》记其为“康居人也。元封内迁家张掖郡……曾祖默,周甘州大中正”,参见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咸亨〇二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530页。
    (12)《北周康业墓志》,参见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北周康业墓发掘简报》,《文物》2008年第6期。
    (13)《周书》卷39 《韦瑱传》。
    (1)类似的研究,参见魏义天:《粟特柘羯军在中国》,载荣新江、华澜、张志清主编:《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5-240页。
    (2)除了“曹庆珍”可省称为“曹珍”外,或许作为凉朝旧臣的曹珍在唐朝不愿再用旧名,而改称为曹庆珍。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
    (3)《唐谢统师墓志铭并序》,参见赵力光主编:《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第1册,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63-64页,图版二三。
    (4)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合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25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64页。
    (5)冯培红:《敦煌的归义军时代》第4章第4节《河西都防御使的设立》,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145-147页。
    (6)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国国家图书馆合编:《法藏敦煌西域文献》第33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1页。
    (7)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卷25 《妃嫔·吴氏等封昭仪制》,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83页。
    (8)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咸通〇九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450页。
    (9)武威地区博物馆:《武威西关西夏墓清理简报》,《陇右文博》2001年第2期。
    (1)宗鸣安、陈根远主编:《丰碑大碣:历代金石拓本精选》,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年,第31页。
    (2)李昉等:《太平御览》卷366 《人事部七·耳》引王隐《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1683-1684页。
    (3)《晋书》卷86 《张轨传》。
    (4)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35-136页。
    (5)荣新江:《北朝隋唐粟特人之迁徙及其聚落补考》,载《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第29页。
    (6)《晋书》卷107 《石季龙载记下》。
    (7)释慧皎:《高僧传》卷11 《习禅·宋成都释道法传》,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420页。
    (8)陈炳应:《北魏曹天护造方石塔》,《文物》1988年第3期。
    (9)周绍良主编:《英藏敦煌文献(汉文佛经以外部份)》第2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81、83页。
    (10)《隋书》卷67 《裴矩传》。
    (11)《隋书》卷5 《恭帝纪》。
    (12)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俄罗斯科学出版社东方文学部、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俄藏敦煌文献》第11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59页。
    (1)李昉等:《文苑英华》卷910 《碑六十七(神道二十八)·职官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第4792页。
    (2)王仁波主编:《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59页。
    (3)《唐曹怀直墓志铭并序》,参见胡戟、荣新江主编:《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98-599页。
    (4)陈玮:《新出〈唐曹怀直墓志〉所见安史之乱前后粟特武人动向研究》,《中华文史论丛》2016年第3期。
    (5)冯培红:《敦煌的归义军时代》,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231-454页。
    (6)《宋史》卷490 《外国六·回鹘传》。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