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财政收入绩效评价:兑现减税降费政策目标的价值工具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Government Financial Revenue: A Value Tool for Realizing the Policy of Cutting Taxes and Administrative Charges
  • 作者:郑方辉 ; 费睿
  • 英文作者:Zheng Fanghui;Fei Rui;
  • 关键词:财政收入 ; 政府绩效评价 ; 减税降费 ; 税负痛感 ; 预算绩效管理
  • 中文刊名:ZSHK
  •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 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绩效评价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6-25
  • 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
  • 年:2019
  • 期:No.282
  •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教育经费绩效评价与提升研究”(17JZD059)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ZSHK201906005
  • 页数:23
  • CN:06
  • ISSN:11-1211/C
  • 分类号:86-106+206-207
摘要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税负是量化政府执政为民的坐标。推行减税降费的积极财政政策,客观上要求审视政策逻辑、评价政策绩效、驱动政策落地。由于财政软约束是推高宏观税负的主因,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战略部署,财政收入绩效评价融合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为遏制政府收入最大化的理性与任性、重构国家治理关系,提供了制约机制与标准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税费成本反照结果导向,税负痛感凸现满意度导向,成为重要的评价维度及关键指标。理论与经验表明,避免"诺思悖论"、激发民间活力、倒逼体制改革,财政收入绩效评价作为财政决策的纠错纠偏机制和税负水平的度量方法,能有效遏制税负攀升、降低税费成本和税负痛感、提升公共财政公信力和执行力。
        Finance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and the tax burden is the setting that quantifies the degree to which government rules for the people.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a proactive fiscal policy of cutting taxes and administrative charges are reviewing policy logic,evaluating policy performance,and driving policy implementation.Since the soft constraints on government finance are the main cause of increases in the macro tax burden,implementing a strategic plan of overall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government financial revenue,combined with instrumental and value rationality,provides a limiting mechanism and a system of standards for rationally curbing the unrestrained nature of government revenue maximization and for reconstructing national governance relationship.In this system,the cost of the burden of taxes and administrative charges reflects an orientation toward results,while tax pain foregrounds an orientation toward degree of satisfaction.The two become key indicators and important dimensions of evaluation.As is evident from both theory and experience,to avoid the "North paradox,"stimulate popular dynamism,and reverse engineer institutional reform,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government revenue can serve as a corrective mechanism for errors and biases in government financial policy-making and as a way of gauging tax levels.This will effectively curb tax increases,reduce the cost of taxes and administrative charges and lessen tax pain,as well as increasing the credibility and administrative capacity of public finance.
引文
(1)Allen Schick,The Capacity to Budget,Washington,D C:The Urban Institute Press,1990,p.1.
    (2)参见张明、朱子阳:《中国政府债务规模究竟几何?》,《财经》2018年第17期。
    (3)参见贺斌:《央行和财政部“互怼”背后》,《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862期,第38页。
    (4)乔纳森·卡恩:《预算民主:美国的国家建设和公民权(1890—1928)》,叶娟丽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26页。
    (5)参见曹堂哲:《现代预算与现代国家治理的十大关系——基于文献的审视》,《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6)参加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7)A.B.Wildavsky,Budgeting:A Comparative Theory of Budgetary Process,New York:Transaction Publishers,1997,pp.2-8.
    (8)参见曼瑟·奥尔森:《权力与繁荣》,苏长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序”,第3页。
    (9)王绍光:《从税收国家到预算国家》,《读书》2007年第10期。
    (10)参见李炜光、臧建文:《中国企业税负高低之谜:寻找合理的企业税负衡量标准》,《南方经济》2017年第2期。
    (11)参见朱青:《对我国税负问题的思考》,《财贸经济》 2012年第7期。
    (12)参见李文:《宏观税负的成因——基于公共品供求的非正常影响因素》,《税务研究》2013年第8期。
    (13)N.Gregory Mankiw,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Boston:Cengage Learning,2014,pp.157-159.
    (14)J.A.Schumpeter,“The Crisis of the Tax State,” in Richard Swedberg,ed.,The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of Capitali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pp.99-140.
    (15)参见P.K.Porter and G.W.Scully,“Institutional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Growth,”Public Choice,vol.82,no.1/2,1995,pp.17-36.
    (16)参见杨灿明、詹新宇:《中国宏观税负政策偏向的经济波动效应》,《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
    (17)参见赵理想:《由宏观税负分化现象看中国是否需要减税》,《税务研究》2008年第11期。
    (18)参见周飞舟:《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19)参见陈彦斌、陈惟:《中国宏观税负的测算及启示》,《财经问题研究》2017年第9期。
    (20)参见《中国大规模减税的盘子到底有多大》,《经济观察报》2018年12月21日,第1版。
    (21)参见郑方辉、廖逸儿:《论财政收入绩效评价》,《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1期。
    (22)J.A.Schumpeter,“The Crisis of the Tax State,” pp.99-140.
    (23)参见盛洪:《没有约束的财政支出是宏观税率攀升的主要动因》,2017年2月20日,http://www.50forum.org.cn/home/article/detail/id/6854.html,2019年3月2日。
    (24)数据来源于OECD数据库。小口径宏观税负以税收收入和GDP之比计算;大口径根据SNA2008的相关规定进行统计,财政收入包括税收、社会缴款、其他经常性收入、应收资本转移,参见OECD Data,https://data.oecd.org/gga/general-government-revenue.htm,2019年3月5日。
    (25)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指出,一国宏观税负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一定的正相关,但有间断点。中低收入国家(人均GDP<3125 美元)的宏观税负水平在13%—19%,中上等收入国家(人均GDP>3125美元)最佳宏观税负率为0.22,高收入国家(人均GDP>9666美元)最佳宏观税负率为0.3。2017年,我国人均GDP为59201元,约为8819美元,属于中上等收入国家。参见周强:《新税负痛苦指数分析及启示——基于中国宏观税负加权》,《人民论坛》2015年第5期。
    (26)高培勇:《论完善税收制度的新阶段》,《经济研究》2015年第2期。
    (27)根据“National Accounts of OECD Countries,General Government Accounts 2018”的数据计算,参见OECD,https://read.oecd-ilibrary.org/economics/national-accounts-of-oecd-countries-general-government-accounts-2018_na_gga-2019-en#page2,2019年3月8日。
    (28)参见李冬梅:《当前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合理性辨析》,《经济问题》2009年第3期。
    (29)参见吕冰洋、郭庆旺:《中国税收高速增长的源泉: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框架下的解释》,《中国社会科学》 2011年第2期;李永友、沈玉平:《财政收入垂直分配关系及其均衡增长效应》,《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30)参见唐云锋、吴琦琦:《土地财政制度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8年第3期。
    (31)参见蒋悟真:《推动预算民主的三条进路》,《法学》2011年第11期。
    (32)参见郭月梅、欧阳洁:《地方政府财政透明、预算软约束与非税收入增长》,《财政研究》2017年第7期。
    (33)罗伯特·D.李、罗纳德·约翰逊:《公共预算系统》,曹峰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译者序”,第1页。
    (34)约翰·穆勒:《代议制政府》,段小平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55页。
    (35)参见Caiden Naomi,“Patterns of Budget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38,no.6,1978,pp.539-543.
    (36)参见黄仁宇:《中国大历史》,北京:三联书店,2014年,第8页。
    (37)R.Braun,“Taxation,Sociopolitical Structure,and State-Building:Great Britain and Brandenburg-Prussia,” in Charles Tilly,ed.,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 States in Western Europe,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vol.8,1975,pp.243-327.
    (38)参见王泽彩:《预算绩效管理:新时代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实现路径》,《中国行政管理》2018年第4期。
    (39)参见卢扬帆、尚虎平:《财政领域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权责关系与定位》,《中国行政管理》2018年第4期。
    (40)埃贡·G.古贝、伊冯娜·S.林肯:《第四代评估》,秦霖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页。
    (41)参见郑方辉、廖逸儿:《论财政收入绩效评价》,《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第1期。
    (42)马国贤:《政府绩效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17页。
    (43)周刚志:《论公共财政与宪法国家——作为财政宪法学的一种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18页。
    (44)P.Smith,“Outcome-Relate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Organizational Control in the Public Sector,”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vol.4,no.3,1993,pp.135-151.
    (45)参见李彩霞、盖地:《税收成本与非税成本研究:回顾与展望》,《税务与经济》2013年第3期。
    (46)参见黄桦:《税收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58—161页。
    (47)参见蔡昌:《税收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78—179页。
    (48)李嘉明、闫彦彦:《税收征管效率研究述评》,《重庆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49)参见张秀莲:《对控制我国税收成本的研究》,《税务与经济》2005年第2期。
    (50)参见《除了宏观税负,中国征税成本也远高于美国》,2017年1月6日,https://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614060982589697810,2019年3月5日。
    (51)参见刘璐璐等:《我国税收成本世界最高》,《经济参考报》2009年1月21日,第A01版。
    (52)参见任泽平:《中美税负大PK》,2017年3月2日,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292769,2019年3月5日。另外,2010年我国税收收入占GDP比重追上美国(美国扣除社保税后约为16.51%),2015年平均税收负担率达18.30%,亦与美国(不考虑社保税)接近。
    (53)1995年我国征税成本率为3.01%,之后逐年上升,2014年为6.52%。参见王长宇:《中国税收成本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第40—42页。
    (54)参见西奥多·H.波伊斯特:《公共与非营利组织绩效考评:方法与应用》,肖鸣政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01—210页。
    (55)参见王超:《征管成本过高让一些税种成“鸡肋”》,《中国青年报》2013年10月17日,第5版。
    (56)参见张智:《蒋锡培呼吁减税背后:国家减税超万亿,企业为何感受不深》,2018年8月15日,http://www.chinatimes.net.cn/article/79296.html,2019年3月6日。
    (57)参见黄家明、方卫东:《交易费用理论:从科斯到威廉姆森》,《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58)参见程承坪:《理解科斯定理》,《学术月刊》2009年第4期。
    (59)沈满洪、张兵兵:《交易费用理论综述》,《浙江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第44—58页。
    (60)Phillip J.Cooper,“Accountability and Administrative Reform:Toward Convergence and Beyond,” in B.Guy Peters and Donald J.Savoie,eds.,Governance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Montreal:McGill-Queen,1995,p.173.
    (61)奚从清:《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67—169页。
    (62)参见David Osborne and Ted Gaebler,Reinventing Government: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orming the Public Sector,Reading,MA: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1992.
    (63)福布斯指数全称为“福布斯全球税收痛苦指数”(The Forbes Tax Misery Index),也称“全球税收痛苦与改革指数”(Tax Misery & Reform Index),由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雇主和雇员的社会保险税(费)、商品税以及财产税等六大税种的最高一档名义税率加权合成。2002—2009年,我国年度指数全球排名在第二与第六之间。参见“2009 Tax Misery & Reform Index,”2009年4月3日,https://www.forbes.com/global/2009/0413/034-tax-misery-reform-index.html#7b7dbf0443b3,2019年3月11日。
    (64)参见庞凤喜、潘孝珍:《论税负痛感指数的构建及其运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65)参见于佳、胡红平:《湖北省地方税负痛感指数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
    (66)参见闫伟、宫善栋:《财政幻觉视角下的中国税负痛感指数测算》,《财经问题研究》2018年第3期。
    (67)依据普华永道和世界银行公布的《2017年度纳税报告》,我国企业各种税费负担占其净利润的68%(同年美国为44%)。而同年另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营改增”后,仍有63.2%的民营企业表示“税收负担很重或较重”。参见李炜光、张林、臧建文:《民营企业生存、发展与税负调查报告》,《学术界》2017年第2期。
    (68)参见郭艳娇、寇明风:《关于我国税负“痛苦”的理性思考》,《财政研究》2013年第3期。
    (69)阿伦·威尔达夫斯基、内奥米·凯顿:《预算过程中的新政治学》,邓淑莲、魏陆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页。
    (70)David N.Ammons,“Overcoming the Inadequacies of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Local Government:The Case of Libraries and Leisure Service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55,no.1,1995,pp.37-47.
    (71)郑方辉、雷比璐:《基于公众满意度导向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3期,第47—52页。
    (72)参见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苏珊·温:《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毛寿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73)于军:《英国地方行政改革研究》,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183页。
    (74)参见Lewis Sue and Jess Jones,“The Use of Output and Performance Measures i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utput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Government:The State of the Art,London,1990,p.42.
    (75)参见T.H.Poister and G.Streib,“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Municipal Government:Assessing the State of the Practi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59,no.4,1999,p.325.
    (76)A.B.Wildavsky,Budgeting:A Comparative Theory of Budgetary Process,pp.2-8.
    (77)参见《大规模减税意味着什么》,《经济观察报》2018年2月21日,第1版。
    (78)萨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第7页。
    (79)埃贡·G.古贝、伊冯娜·S.林肯:《第四代评估》,第1页。
    (80)参见《税务总局:严禁第三方借减税降费服务乱收费》,《新京报》2019年4月1日,第A03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