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从海洋自由到海洋霸权:威尔逊海洋政策构想的转变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From Freedom to Hegemony: The Transformation of Woodrow Wilson's Maritime Policy
  • 作者:曲升
  • 英文作者:Qu Sheng;
  • 关键词:威尔逊 ; 海洋政策 ; 海洋自由 ; 海洋霸权 ; 国家利益
  • 中文刊名:HIST
  • 英文刊名:World History
  • 机构: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渤海大学;
  • 出版日期:2017-06-15
  • 出版单位:世界历史
  • 年:2017
  • 期:No.244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与世界海洋自由历史进程研究》(项目编号:15BSS019)的阶段性成果;; 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3DSS001);;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W2015019)的资助
  • 语种:中文;
  • 页:HIST201703001
  • 页数:14
  • CN:03
  • ISSN:11-1046/K
  • 分类号:6-18+159
摘要
威尔逊的海洋政策构想中存在着海洋自由和海洋霸权两种追求,并经历了政策重心由前者向后者的转变。其中,海洋自由构想与国际联盟计划紧密相连,具有自由主义色彩。巴黎和会期间,威尔逊为争取国际社会对其海洋自由构想的认可,进行了真诚而艰苦的努力。但在国内外的批评下,他意识到该构想与美国国家利益诉求和国际角色定位不符,于是暗自弃之,并把海洋政策重心转向了与英国争夺世界海洋霸权。威尔逊海洋政策构想中的海洋自由和海洋霸权看似前后不一,实则互为表里,二者共同服务和服从于美国国家利益需要和争夺世界领导地位的战略目的,其现实主义本质不言自明。
        Woodrow Wilson's maritime policy had two aspects:to pursue the freedom of the Seas and hegemony,with the core of the policy switching from the former to the latter tacitly.His ideal of freedom of the Sea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lan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with a liberal yet imperfect nature.During 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he made laborious and sincere endeavor to seek global recognition of his ideal of freedom of the Seas.However,with criticisms coming in from both inside and outside,he realized the disparity between his ideal and America's international interests and role.This quietly compelled him to switch to the competition of maritime hegemony against Britain.An exposition of the apparent inconsistency in Wilson's maritime policy makes it clear that in seeking strategic interests and global leadership for America,both freedom and hegemony were pragmatic in nature.
引文
(1)比利安娜、罗伯特著,张耀先、韩增林译:《美国海洋政策的未来---新世纪的选择》,海洋出版社2010年版,第13页。
    (2)杰夫雷·J.赛福德:《威尔逊的海事外交,1913-1921》(Jeffrey J.Safford,Wilsonian Maritime Diplomacy 1913-1921),拉特格尔斯大学出版社1978年版。其所谓“海事”指商船建造和海洋商业运输事务,与国家战略和国际政治事务关联不大。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尔逊总统的外交思想和政策是美国外交史研究中经久不衰的课题,各学各派从不同的思想立场,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威尔逊主义的各项原则及其功过是非进行探讨。不过,现有研究成果基本忽视了对威尔逊海洋政策问题的探讨。美国学界关于威尔逊政府外交政策的研究情况,可参见三项学术综述成果:戴维·斯泰格瓦尔德:《重新肯定伍德罗·威尔逊》(David Steigerwald,“The Reclamation of Woodrow Wilson”),迈克尔·J.霍根编:《通向权力之路:史学界关于1941年前的美国对外关系研究》(Michael J.Hogan,ed.,Paths to Power:The Historiography of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 to1941),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48-175页;劳埃德·E.埃布罗修斯:《伍德罗·威尔逊和第一次世界大战》(Lloyd E.Ambrosius,“Woodrow Wilson and World War I”),罗伯特·D.舒津格编:《美国对外关系研究必备》(Robert D.Schulzinger,ed.,A Companion to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布莱克威尔出版社2006年版,第149-167页;杨春龙:《冷战后美国关于威尔逊外交的史学研究述评》,《世界历史》2009年第5期。
    (2)J.M.肯沃斯和乔治·杨格认为,威尔逊的海洋自由观是一种“反海军至上论的国际主义”(anti-navalist internationalism),它之所以“失败”,一是受亨利·卡伯特·洛奇领导的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的牵制,二是遭到英国及其欧洲盟国的反对,“欧洲人趁威尔逊暂时离会返国之机,把海洋自由原则从国联盟约中删除了”。参见J.M.肯沃斯、乔治·杨格:《海洋自由》(J.M.Kenworthy and George Young,The Freedom of the Seas),哈钦森出版公司1928年版,第141-142页。在2002年版《美国外交政策百科全书》中,阿明·拉帕波特和威廉·E.威克斯撰写的“海洋自由”词条认为:作为战后新世界秩序构想内容之一,威尔逊对海洋自由进行了“大胆”的重新界定,突破了中立权利的传统界限;然而,英、法、意等国的反对导致威尔逊无功而返。参见阿明·拉帕波特、威廉·E.威克斯:《海洋自由》(Armin Rappaport and William E.Weeks,“Freedom of the Seas”),亚历山大·德康德等编:《美国外交政策百科全书》(Alexander DeC onde,et al,eds.,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第2卷,查尔斯·斯克里伯纳之子-盖尔集团2002年版,第118页。
    (3)代表作有白先军:《海洋霸权:美国的全球海洋战略》,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胡德坤、刘娟:《从海权大国向海权强国的转变---浅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海洋战略》,《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4)关于美国早期史中立权利和国家(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可参见穆拉德·布科夫斯基《从独立到1812年战争年间的美国国家认同和中立权利》(Mlada Bukovansky,“American Identity and Neutral Rights from Independence to the War of 1812”),《国际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第51卷,1977年第2期。
    (5)F.W.赫斯特:《美国人所谓的海洋自由》(F.W.Hirs,t“What the Americans Mean by the Freedom of the Seas”),《格劳秀斯学会议事录》(Transactions of the Grotius Society)第4卷,1918年,第26-34页;爱德华·S.科尔文:《海洋自由》(Edwards S.Corwin,“The Freedom of the Seas”),《北美评论》(The North American Review)第209卷,1919年第758期,第34页;约翰·H.拉坦尼:《海洋自由》(John H.Latané,“The Freedom of the Seas”),《美国政治和社会科学学会年鉴》(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第84卷,1919年7月,第163页。
    (1)穆拉德·布科夫斯基:《从独立到1812年战争年间的美国国家认同和中立权利》,第238页。
    (2)老罗斯福总统给参加1907年海牙会议、1908年伦敦会议的美国代表团的指示,强调的主要事项均为私人财产的海上豁免。参见阿明·拉帕波特、威廉·E.威克斯:《海洋自由》,第116页。
    (3)威尔逊曾说:“豪斯先生是我的第二个性,一个独立的本我;他的思想和我的思想是同一的。”由此可见他对豪斯的信任。参见查尔斯·西摩尔:《豪斯上校私人文件:政治帷幕之后,1912-1915》(Charles Seymour,Intimate Papers of Colonel House:Behind the Political Curtain 1912-1915),霍顿·米夫林公司1926年版,第6、114页。
    (4)查尔斯·西摩尔:《豪斯上校私人文件:政治帷幕背后,1912-1915》,第406-409页。
    (1)主要体现在两项研究上:贾森·C.弗拉纳甘:《伍德罗·威尔逊的“修辞重构”:美国自我形象的转变与德国敌人形象的构建》(Jason C.Flanagan,“Woodrow Wilson's‘Rhetorical Restructuring’: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merican Self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erman Enemy”),《修辞与公共事务》(Rhetoric&Public Affairs)第7卷,2004年第2期;王立新:《我们是谁?威尔逊、一战与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历史研究》2009年第6期。
    (2)查尔斯·西摩尔:《豪斯上校私人文件:从中立到战争,1915-1917》(Charles Seymour,Intimate Papers of Colonel House:From Neutrality to War 1915-1917),霍顿·米夫林公司1926年版,第110页。
    (3)阿瑟·S.林克编:《伍德罗·威尔逊文件》(Arthur S.Link,ed.,The Papers of Woodrow Wilson)第37卷,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7-58页。
    (4)《美国总统参议院演说》(“Address of the President of United States to the Senate”),1917年1月22日,美国国务院编:《美国对外关系:1917年补编第1部分,世界大战》[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hereafter cited as FRUS):1917 Supplement 1,The World War],美国政府印刷局1931年版,第24-29页。
    (5)雷伊·S.巴克尔、威廉·E.多德编:《伍德罗·威尔逊公开文件》(Ray S.Baker and William E.Dodd,eds.,Public Papers of Woodrow Wilson)第3卷,哈珀兄弟公司1927年版,第378页。
    (6)雷伊·S.巴克尔、威廉·E.多德编:《伍德罗·威尔逊公开文件》第4卷,哈珀兄弟公司1927年版,第58-61页。
    (1)雷伊·S.巴克尔、威廉·E.多德编:《伍德罗·威尔逊公开文件》第2卷,哈珀兄弟公司1926年版,第123页。
    (2)《美国总统参议院演说》,1917年1月22日,美国国务院编:《美国对外关系:1917年补编第1部分,世界大战》,第24-29页。
    (3)罗斯·A.肯尼迪对一战期间威尔逊的国家安全概念的研究表明,战时威尔逊外交思考的主要动机并非构筑一个“门户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海洋自由是这一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之一),而是避免战后美国不得已进行军备竞赛,从而危及国家安全。所以,威尔逊在战争期间外交思考的焦点是精心构思对德政策,在停战谈判和巴黎和会期间则是创建新的集体安全体系。参见罗斯·A.肯尼迪:《伍德罗·威尔逊、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美国国家安全概念》(Ross A.Kennedy,“Woodrow Wilson,World War I,and an American Concep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外交史》(Diplomatic History)第25卷,2001年第1期。
    (4)威尔逊于1918年2月11日、7月4日和9月27日发表的三次演说,就普遍和平的条件、战争目标、国联运作问题提出的“四大原则”、“四大目标”、“五大条件”均未提及海洋自由。《美国总统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Address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Delivered at a Joint Session of the Two Houses of Congress”),1918年2月11日,《美国对外关系:1918年补编第1部分,世界大战》(FRUS:1918 Supplement 1,The World War),美国政府印刷局1933年版,第108-113页;《威尔逊总统在弗农山庄的演讲》(“Address of President Wilson Delivered at Mount Vernon”),1918年7月4日,《美国对外关系:1918年补编第1部分,世界大战》,第268-271页;《威尔逊总统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举行的第四自由募捐活动开幕式上的演讲》(“Address of President Wilson,Opening the Campaign for the Fourth Liberty Loan,Delivered at the Metropolitan Opera House in New York City”),1918年9月27日,《美国对外关系:1918年补编第1部分,世界大战》,第316-321页。
    (1)《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Address of the President of United States Delivered at a Joint Session of the Two Houses of Congress”),1918年1月8日,《美国对外关系:1917年补编第1部分,世界大战》,第15页。
    (2)查尔斯·西摩尔:《豪斯上校私人文件:战争的结束,1918年6月至1919年8月》(Charles Seymour,The Intimate Papers of Colonel House:The Ending of the War,June 1918-August 1919),霍顿·米夫林公司1928年版,第193页。
    (3)《(威尔逊)总统致(众议院)特别代表,华盛顿》[“The President to Special Representative(House),Washington”],1918年10月30日,《美国对外关系:1918年补编第1部分,世界大战》,第423页。
    (4)查尔斯·西摩尔:《豪斯上校私人文件:战争的结束,1918年6月至1919年8月》,第183页。
    (1)《特别代表致国务卿,巴黎》(“The Special Representative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Paris”),1918年11月3日,《美国对外关系:1918年补编第1部分,世界大战》,第456页。
    (2)查尔斯·西摩尔:《豪斯上校私人文件:战争的结束,1918年6月至1919年8月》,第180-181、187页。
    (3)J.M.肯沃斯、乔治·杨格:《海洋自由》,第142页。
    (4)《文件7:法国提出的会议议程预案》(“Document 7:Preliminary French Plan of Procedure”),雷伊·S.巴克尔编:《伍德罗·威尔逊与世界安排:据未公开和私人材料而作》(Ray S.Baker,ed.,Woodrow Wilson and World Settlement:Written from His Unpublished and Personal Material)第3卷,佩奇·达鲍戴伊公司1922年版,第61页。
    (5)《文件16:赫斯特-米勒达成妥协的国联盟约草案》(“Document 16:Hurst-Miller Compromise Draft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Covenant Used as the Basis of Discussion in the League of Nations Commission”),雷伊·S.巴克尔编:《伍德罗·威尔逊与世界安排:据未公开和私人材料而作》第3卷,第150页。
    (6)有关这三份文件的具体内容,可参见雷伊·S.巴克尔编《伍德罗·威尔逊与世界安排:据未公开和私人材料而作》第3卷,第88-93、100-110、117-129页。
    (1)马克·C.格里森:《从伙伴到对手:美国、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红色作战计划的起源,1914-1919》(Mark C.Gleason,From Association to Antagonists:The United States,Great Britain,the First World War,and the Origins of War Plan Red,1914-1919),北德克萨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57页。
    (2)约瑟夫·S.奈:《从国际政治视角考察海洋规则的制定》(Joseph.S.Nye,“Ocean Rule Making from a World Politics Perspective”),《海洋发展和国际法杂志》(Ocean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Law Journal)第3卷,1975年第1期,第31-32页;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著,门洪华译:《权力与相互依赖》(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8-90页。
    (3)格雷汉姆·鲍沃尔:《公海上的私人财产》(Graham Bower,“Private Property on the High Seas”),《美国国际法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第13卷,1919年第1期,第61页。
    (4)戴维·F.休斯顿:《在威尔逊内阁供职的八年》(David F.Houston,Eight Years with Wilson's Cabinet)第1卷,佩奇·达鲍戴伊公司1926年版,第226-227页。
    (5)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7期,第194、196、199页。
    (6)厄尔·W.科雷克拉夫特:《国际联盟应当引入新的规则》(Earl W.Crecraf,t“A League of Nations Will Introduce Some New Principles”),《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1918年11月10日。
    (1)朱利安·科贝特:《国际联盟与海洋自由》(Julian Corbett,The League of Nations and Freedom of the Seas),牛津大学出版社1918年版。
    (2)雷伊·S.巴克尔、威廉·E.多德编:《威尔逊公共文件》(Ray S.Baker and William E.Dodd,eds.,Public Papers of Woodrow Wilson)第6卷,哈勃兄弟出版社1927年版,第293-294页。
    (3)爱德华·H.布里格:《海洋自由:1917、1941》(Edward H.Buehrig,“Freedom of the Seas:1917,1941”),《政治学杂志》(The Journal of Politics)第6卷,1944年第1期,第14页。
    (1)小威廉·N.斯蒂尔:《旧世界中的美国海权》(William N.Still,Jr.,American Sea Power in the Old World),格林伍德出版社1980年版,第137页。
    (2)乔治·W.贝尔:《海权百年:1890-1990年间的美国海军》(George W.Baer,One Hundred Years of Sea Power:The U.S.Navy,1890-1990),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页。
    (3)阿瑟·S.林克编:《伍德罗·威尔逊文件》第10卷,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1年版,第575页。
    (4)王立新:《我们是谁?威尔逊、一战与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第137页。
    (5)威尔逊:《国会咨文》(Wilson,“Annual Message on the State of the Union”),1915年12月7日,阿瑟·S.林克编:《伍德罗·威尔逊文件》第35卷,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299-300页。
    (6)《力促建立一支绝不屈尊世界第二的海军》(“Urges a Navy Second to None:Admiral Dewey and Associates Say Our Fleet Should Equal Most Powerful in World”),《纽约时报》1915年12月22日。
    (7)乔治·W.贝尔:《海权百年:1890-1990年间的美国海军》,第60页。
    (8)《为新战舰要求6亿美元:海军要求再实施1916年的10艘无畏舰和6艘巡洋舰建设计划》(“Asks$600,000,000 for New Warships:Navy to Duplicate Its 1916 Program of 10 Super Dreadnoughts and 6 Battle Cruisers”),《纽约时报》1918年10月23日;《丹尼尔斯强烈要求建立强大海军》(“Daniels Presses for a Great Navy”),《纽约时报》1918年11月21日;《我们的海军规模1920年将是1917年的两倍:海军上将泰勒称届时将拥有800艘舰船,而上年仅300艘》(“Our Navy in 1920 to be Twice'17Size:Will Have 800 Ships,Says Admiral Taylor,Against 300 Last Year”),《纽约时报》1918年11月23日。
    (1)乔治·W.贝尔:《海权百年:1890-1990年间的美国海军》,第74页。
    (2)约瑟福斯·丹尼尔斯:《威尔逊时代:战争及其后年代,1917-1923》(Josephus Daniels,The Wilson Era,Years of War and After,1917-1923)第2卷,北卡罗来纳大学出版社1946年版,第367页。
    (3)《爱德华·斯坦利致A.J.贝尔福》(“Edward Stanley to A.J.Balfour”),1918年12月20日,阿瑟·S.林克编:《伍德罗·威尔逊文件》第53卷,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56-457、470-471页。
    (4)理查德·V.奥乌拉汉:《我代表团已提出“海洋自由”主张》(Richard V.Oulahan,“‘Freedom of the Seas’Proposal Is Drafted by Our Delegation”),《纽约时报》1919年2月2日。
    (5)马克·C.格里森:《从伙伴到对手:美国、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红色作战计划的起源,1914-1919》,第97-99页。
    (1)阿瑟·S.林克编:《伍德罗·威尔逊文件》第53卷,第517-518页;马克·C.格里森:《从伙伴到对手:美国、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红色作战计划的起源,1914-1919》,第99-100页。
    (2)本森:《美国的海军政策》(Benson,“United States Naval Policy”),雷伊·S.巴克尔编:《伍德罗·威尔逊与世界安排:据未公开和私人材料而作》第3卷,第207-217页。
    (3)约瑟福斯·丹尼尔斯:《威尔逊时代:战争及其后年代,1917-1923》第2卷,第384页。
    (4)美国国会编:《国会记录》(United States Congress,The Congressional Record)第57卷,美国政府印刷局1919年版,第3914、4026-4027页;马克·C.格里森:《从伙伴到对手:美国、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红色作战计划的起源,1914-1919》,第135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