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沈阳高校教育发展与社会化人才培养的联动式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主要采取理论分析研究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7号》以及国家"十二五"科研计划为指针,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精神;通过对国内、外医学教学模式、实验内容的深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然后结合医学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研究适合我校的医学实验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有效模式,为上级主管部门制定教学改革方案提供参考。
引文
[1]张晓娜,高校三大职能协同关系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6,8:43-44
    [2]李曙明,高等院校应大力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光明日报》,2011-10-09,07版
    [3]吴尚蓉等,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对高校教师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63-171
    [4]李汝勤等,自制大型仪器设备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6,3:88-89
    [5]郎益夫,大学功能演进与分类视角下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相互性[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37:130-133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07-29
    [7]《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2012]7号》,2012-5-7
    [8]《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计划》,2011-7-13
    [9]周华丽,鲍泓,“知识生产模式Ⅱ”视角下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以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5,3:78-81
    [10]张超慧,以一种开创的思维推动沈阳经济新发展[J],《沈阳市科学技术年会》,2015
    [11]张超慧,匡宝平等,以创新为契机开展沈阳高院校与社会“众创空间”联动式发展[J],《沈阳市科学技术年会》,2016
    [12]李根全等,地方高校工程类专业“一线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2,12:94-98
    [13]武来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6,2:22-25
    [14]祝家贵,深化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5,12:35-37
    [15]张超慧,匡宝平,韩莹等,构建沈阳地区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6,19:190-191
    [16]张超慧,申笑颜,黄和等,高校科研创新评价体系的建立与研究——以沈阳市为例[J],《中国科技纵横》,2016,21:254-25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