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浮现中的城市群创新网络:京津冀城市间专利合作与城市群演进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创新网络是城市群建设的主要支撑,也是构成城市群内部城市网络的重要载体。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不断推进,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开始浮现,这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奠定了基础。借鉴陆天赞(2016),以京津冀13个城市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数据库的专利合作申请数为基础,构建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对2001-2005、2006-2010和2011-2015三个阶段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的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以及网络密度等指标进行测量,并与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进行比较,观察京津冀城市群网络结构及其演进。研究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已经逐步形成;(2)北京在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3)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密度不高,创新网络仍在发育之中。从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产业结构差异、创新资源分配和行政壁垒等角度分析了影响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发育的原因,提出应加快京津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平衡教育资源以及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创新网络发育,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健康发展。
Innovation network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but also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networks of inner city in urban agglomerat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nnovation network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has emerged, which set the foundation for its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urban agglomeration. Referring to the study of Tianzan Lu(2016), the authors constructed a innovation network, based on the number of patent cooperation applied in PCT of 13 citi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The study use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 to analyze the degree centrality, between centrality, closeness centrality and density of the innovation network among three stages of 2001-2005,2006-2010 and 2011-2015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comparing innovation network with Yangtze River Delta to observe the feature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s innovation network and its evolution. The study shows that:(1)the Innovation Network has gradually formed;(2)Beijing plays the key role in this innovation network;(3)the network density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not high, so the innovation network needs further development. The authors also analyzed the factors resulting the the innovation network defect in the aspects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differences,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barriers. And then, the authors declared that it shoul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make a balance on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accelerat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innovation network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引文
1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P48。
    2罗震东,何鹤鸣,耿磊.基于客运交通流的长江三角洲功能多中心结构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1(2).;熊丽芳,甄峰,王波,等.基于百度指数的长三角核心区城市网络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7):67-73.
    3朱英明.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城际战略产业链的视角[J].产业经济研究,2007(6):48-57.王艳慧,王亚东.长江中游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战略选择[J].北方经济,2015(3):52-54.
    4于晓宇,谢富纪,徐恒敏.大都市圈创新体系理论框架与前沿问题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27(3):6-11.陈莞.大都市圈创新系统要素配置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5孟祥林.“环首都贫困带”与“环首都城市带”:“三Q+三C”模式的区域发展对策分析[J].区域经济评论,2013(4)。
    6打破一亩三分地,习近平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提7点要求[N],新华网2014-2-27。
    7 Knight R.Knowledge-based Development;Policy and Planning Implications for Cities[J].Urban Studies.1995(02):225-260。
    8陆天赞.网络关系与空间组织:长三角与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创新合作关系的比较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6(2):35-44。
    9黄亮.国际研发城市的特征、网络与形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10盖文启.创新网络——区域经济发展新思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1胡志坚,苏靖.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研究[N].科技日报,1999-10-16。
    12陈莞.大都市圈创新系统要素配置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13例如:李丹丹,汪涛,魏也华等.中国城市尺度科学知识网络与技术知识网络结构的时空复杂性[J].地理研究,2015,34(03):525-540;牛欣,陈向东.城市创新跨边界合作与辐射距离探析——基于城市间合作申请专利数据的研究[J].地理科学,2013,33(6):659-667。
    14例如:胡晓辉,杜德斌.长三角城市间科学合作的社会网络动态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2,25(1):13-17。
    15叶春霞,余翔,李卫.企业间专利合作的多学科知识网络研究*[J].情报杂志,2013(04):113-120。
    16马艳艳,刘凤朝,孙玉涛.中国大学-企业专利申请合作网络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29(03):390-395。
    17刘凤朝,马荣康,姜楠.基于“985高校”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路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07):178-192。
    18黄亮.国际研发城市的特征、网络与形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19牛欣,陈向东.城市创新跨边界合作与辐射距离探析——基于城市间合作申请专利数据的研究[J].地理科学,2013,33(6):659-667.
    20陆天赞.网络关系与空间组织:长三角与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创新合作关系的比较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6(2):35-44。
    21纪璇,李晨光.京津冀跨域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拓扑结构研究[J].科技视界,2016(4):22-22。
    22 Taylor,Peter J.World City Network:A Global Urban Analysis[M].London:Routledge.2004。
    23例如:武前波,宁越敏.中国城市空间网络分析——基于电子信息企业生产网络视角[J].地理研究,2012,31(02):207-219;王宝平,徐伟,余运江.基于价值链-生产者服务业融合视角的中国城市网络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4(04):77-84;尹俊,甄峰,王春慧.基于金融企业布局的中国城市网络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05):754-759;杨佩,杨永春,卢红.中国西北地区城市网络体系分析——基于民营企业布局[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05):55-58。
    24罗震东,何鹤鸣,耿磊.基于客运交通流的长江三角洲功能多中心结构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1(2).
    25甄峰,王波,陈映雪.基于网络社会空间的中国城市网络特征——以新浪微博为例[J].地理学报,2012,67(08):1031-1043。
    26陈晨,修春亮.流空间视角的东北地区城市网络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04):82-89。
    27熊丽芳,甄峰,王波,等.基于百度指数的长三角核心区城市网络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07):67-73。
    28谢守红,蔡海亚,朱迎莹.长三角城市群物流联系与物流网络优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31(4):76-82.
    29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沧州、邢台、邯郸、衡水这13个城市。
    30陆天赞(2016)对长三角城市群的三个阶段时间划分与本文有所不同,分别为:2000年1月1日-2005年1月1日、2005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