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织补、链接与生长:空间消费与符号表征——徐州鼓楼区老工业基地的更新视角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人类社会逐步从生产社会进入消费社会,消费相对于生产活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城市空间作为人们最先感知的社会结构映射实体,已超越单纯的物质实体,成为一种消费对象。空间通过提炼本身的符号意义,更能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消费需求。因此,一个精心设计的城市空间,之所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很大程度也在于此。老工业基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空间,在时间的沉淀和积累下,也从原先单一的生产空间转变成消费空间。本文尝试从"空间消费"的构建角度,以徐州老工业基地的城市更新项目为契机,尝试提炼工业文化的"符号化"表征。通过"点—线—面"的符号提取,明确对应"库—轨—场"等的符号内容。其次,通过上述空间的设计,实现基于"遗址节点—线性空间—片区复兴"三大维度的更新方式,实现一体化、渐进式更新。
引文
[1](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M].宋俊岭,李翔宁,周鸣浩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4]H Lefebvre,translated by Donald Nicholson-Smith.The Production of Space[M].oxford:Blackwell,1991.
    [5]E soja.Third-space:journeys to Los Angeles and other real-land imagined places[M].oxford,Cambridge:Blackwell,1996.
    [6]Zukin S.Urban Lifestyles:Diversity and Standardization in Space of Consumption[J].Urban Studies,1998,35.
    [7]Michael J.Dear著,李小科等译.后现代都市状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8]包亚明编.现代性与空间的产生:都市与文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