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GIS的城市风貌敏感性分析研究——以洛阳市为例
详细信息    查看官网全文
摘要
快速城镇化建设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带来了城市风貌的严重破坏。城市更新作为未来城乡规划的主导范式,其主要任务之一是进行城市风貌的保护、整治与规划。城市更新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在具体的规划实践中需要有"综合性思维"和"底线思维"。首先,在综述"生态敏感性"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风貌敏感性"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以风貌敏感性区划为基础划定城市风貌保护"底线"的方法。其次,以洛阳市为例,构建了包括历史文化遗存、自然山水景致和人工人造景观因子在内的洛阳市风貌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洛阳市风貌敏感性进行评价。最后,提出了城市风貌敏感性区划对城乡规划和城市风貌治理的积极作用:城乡治理的重要环节、反映对城市风貌塑造的重要程度、作为城市规划深度与更新时序的参考等。
引文
[1]M N R.Wiley&Sons,New York[J].1975.
    [2]陈明星,叶超,周义.城市化速度曲线及其政策启示--对诺瑟姆曲线的讨论与发展[J].地理研究.2011,30.
    [3]邰浩,陈可石."3D"模式下的历史城区复兴途径探索--以讪头老城区城市更新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4(11):97-103.
    [4]赵佩佩,顾浩,孙加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J].规划师.2014.
    [5]邹兵.增量规划、存量规划与政策规划[J].城市规划.2013:35-37.
    [6]武联,王文卓.关于旧城更新思想方法的几点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9.
    [7]蔡毅,邢岩,胡丹.敏感性分析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8]崔胜辉,李方一,黄静,等.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敏感性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9,24.
    [9]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0.
    [10]阳建强,尹超.基于生态优先的绿色规划设计--以厦门湖边水库保护与利用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5.
    [11]李萍萍,袁奇峰,赖寿华,等.从“云山珠水”走向“山城田海”--生态优先的广州“山水城市”建设初探[J].城市规划.2001.
    [12]达良俊,李丽娜,李万莲,等.城市生态敏感区定义、类型与应用实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13]尹海伟,徐建刚,陈昌勇,等.基于gis的吴江东部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J].地理科学.2006.
    [14]李广娣,冯长春,曹敏政.基于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城市空间增长策略研究--以铜陵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
    [15]赵义华,刘安生,唐淑慧,等.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湿地保护开发利用规划--以常州市宋剑湖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2009.
    [16]郑仰阳,谢正观.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研究--以龙海市九龙江地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
    [17]高洁宇.基于生态敏感性的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估[J].城市规划.2013:39-42.
    [18]沈清基,徐溯源,刘立耘,等.城市生态敏感区评价的新探索--以常州市宋剑湖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1.
    [19]杨华文,蔡晓丰.城市风貌的系统构成与规划内容[J].城市规划学刊.2006(2):59-62.
    [20]阮仪三,蔡晓丰,杨华文.修复肌理重塑风貌--南浔镇东大街“传统商业街区”风貌整治探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5.
    [21]李晖,杨树华,李国彦,等.基于景观设计原理的城市风貌规划--以景洪市澜沧江沿江风貌规划为例[J].城市问题.2006.
    [22]俞孔坚,奚雪松,王思思.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风貌规划--以山东省威海市城市景观风貌研究为例[J].城市规划.2008:87-92.
    [23]叶绵源,李敏泉,张颖.基于文化传承的城市风貌规划--以海南省五指山市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6-111.
    [24]陈玉,李响,覃初波.塑造地域性的城市特色--以贵港市城市风貌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9:33-36.
    [25]李艳华,夏一铭.城市风貌有效度提升视角下的城市风貌规划--以攀枝花市风貌规划为例[Z].2012.
    [26]戴慎志,刘婷婷.面向实施的城市风貌规划编制体系与编制方法探索[J].城市规划学刊.2013.
    [27]段德罡,王丽媛,王瑾.面向实施的城市风貌控制研究--以宝鸡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3:25-31.
    [28]方豪杰,周玉斌,王婷,等.引入控规导则控制手段的城市风貌规划新探索--基于富拉尔基区风貌规划的实践[J].城市规划学刊.2012.
    [29]段德罡,刘瑾.貌由风生--以宝鸡城市风貌体系构建为例[J].规划师.2012.
    [30]黄豪.从风貌规划到总体城市设计--广西城镇风貌提升的必由之路[J].规划师.2013.
    [31]何流.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7:36-41.
    [32]张京祥,陈浩.空间治理:中国城乡规划转型的政治经济学[J].城市规划.2014(11):9-15.
    [33]吴可人,华晨.城市规划中四类利益主体剖析[C].2005.
    [34]彭建东.基于现代治理理念的城市更新规划策略探析--以襄阳古城周边地区更新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4(6):102-108.
    [35]何依,邓巍.从管理走向治理--论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政府职能[J].城市规划学刊.2014(6):109-116.
    [36]张京祥,赵丹,陈浩.增长主义的终结与中国城市规划的转型[J].城市规划.2013:45-5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