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高师古筝教学中时代感的融入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的民族音乐浩如烟海,源远流长,但同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容也将不断的进行衍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时代感的融入在当前乐器教学中值得重视。
     高师古筝教育,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传播传统音乐文化、展现现代音乐风貌中扮演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高师古筝教学中如何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时代性问题,使现行的教学既能延续传统也能联系当代,力图弥补现行古筝教学中缺失的时代气息。论文的另一重点是将从研究中获得的成果体现在包括笔者自己在内的高师古筝教学一线,力图通过详细的调查分析,以实证的方式将民族音乐文化内涵时代感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
The Chinese folk music has a tremendous volume and a long history, continuing to develop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times. Thus, it requires our classes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Great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 corporation of contemporaneity sense into the current teaching for musical instrument.
     Chinese zither teaching in altitude school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culture heritage of folk musi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municating the traditional music culture and presenting a modern music scene.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problem of how to integrate contemporaneity of folk music culture into Chinese zither teaching, so that the current teaching can continue the tradition and link to the modern times, and further compensate the contemporary flavour which is missing from the current Chinese zither teaching. The other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to the front line of Chinese zither teaching including the writor, and to try to integrate the contemporaneity imbedded in the folk music into the detailed teaching content via detailed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a demonstration method
引文
[1]王耀华.《世界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2
    [1]袁静芬.《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第294页
    [1]黄毅,张泽远.《抢救民间文化“基因”》[J].北京:瞭望, 2003年1期
    [1]丁昕春.《时代语境下民族音乐文化身份的思考》[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黄耀文.《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 2008,(03)
    
    [1]黄健君.《论高师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D] .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2]杨琳.《筝团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音乐, 2008(03) .
    [1]马卉.《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筝教材的建设与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何宝泉,孙文妍.《制定古筝专业教学大纲的几点思考》[J] .人民音乐,1993年04期
    [2]于洁.《民族音乐:倘徉于地缘关系与时代美感间的“和弦”》[J].美与时代,2003
    [1]顾永祥.《浅谈山东筝的发展及特征》音乐论坛,2006(9)
     [1]又名《灯月交辉》
    [1]曹正.《.潮州古筝流派的介绍》【J】.人民音乐,1995(1)
    [1]张珊.《.对现代音乐文化格局中古筝流派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9(2)
    [1]丁英超.《.民族器乐课程设置研究》音乐论坛【J】,2003(10)
    [1]王志毅.《高等音乐教育中的民间音乐传承与对策》【J】.艺术探索,2009(12)
    [1]详见《潮州三弦、琵琶、筝谱·郑祝三自序》(1935)
    [1樊艺凤.《审美变化与中国现代筝乐的创作和发展》[J] .中国音乐学,2002(1)
    [1]李燕.《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J】.素质教育,2005(6)
    [1]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贝内特雷墨.《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3] (美)马克著,管建华,乔晓冬译.《当代音乐教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4]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5]肖常纬.《中国民族音乐概述》[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郭声键.《音乐教育新概念》[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
    [8]周耘.《古筝音乐》[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9]顾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0]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11]郁文武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12]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3]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4]钱穆.《文化与教育》[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
    [15]刘承华.《中国音乐的人文阐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16]刘沛.《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7]冯光钰.《民族音乐问题三思》[J].音乐探索,1985(04)
    [18]郑莉.《21世纪音乐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J].人民音乐,2008(07)
    [19]阎爱华.《当代古筝艺术发展之轨迹》[J].艺术百家,2002(03)
    [20]于浩.《民族音乐:徜徉于地缘关系与时代美感间的“和弦”》[J].美与时代,2003
    [21]金亚文.《谱写音乐教育的光辉篇章—纪念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30周年》[J].中国音乐教育,2008(10)
    [22]傅明鉴.《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如神—徜徉于古筝艺术殿堂》[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4(04)
    [23]刘辉.《关于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教材建设问题》[J].音乐艺术, 2008(02)
    [24]杨镇.《从中日近现代音乐教育之变革论我国当代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音乐研究, 2007(04)
    [25]蒋莉.《简论当代筝乐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及演奏技术的规范化———观2007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的点滴感想》[J].中国音乐, 2008(03)
    [26]曹月.《古筝的主要流派与风格特征》[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1(03)
    [27]李伟.《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古筝教学改革》[J].乐器, 2007(02)
    [28]谢立新.《试论民族音乐与民族精神》[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48)
    [29]陈劲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高师中国民族器乐课程重构》[J].湖南师范大学,1996(03)
    [30]文邓婷《从筝曲(幻想曲)(林泉)看现代筝乐中的“新音乐”因素》[D].武汉音乐学院
    [31]马卉《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筝教材的建设与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8硕士论文
    [32]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博士论文
    [33]许洪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博士论文
    [34]杜永寿《中小学音乐教材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6博士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