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为题,具体研究目标锁定北京地区相关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本文首先界定了“美术教育专业”的概念,并简要梳理和对比了国内外美术教育的历史,然后直接提出了我国美术教育专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接下来通过对相关院校的毕业生、教师、学者和相关领导的调查、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笔者在“美术教育”本科学习的经历和系统学习教育学之后的认识进行了多学科视角的思考。然后针对“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方面深入分析,并逐一提出了拙见。
     关于“美术教育专业”的概念界定——是指在高等院校,以美术、教育和相关学科为内容,以培养合格的美术教师,为美术教育事业服务为目地的师范教育。这是参照王军教授的专著《文化传承与教育选择》的学术办法明确提出的重要概念,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培养目的等方面的指归是对我国现有美术教育实践中的技术化倾向、美育化倾向的厘清和反思,也是解决现有美术教育师资短缺、理念模糊和结构性失误的重要办法。
     至于本文的意义,结合笔者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思考,发现“实用主义”甚至说“功利主义”是现在美术教育理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教育事业又恰恰是来不得太多功利和盲目的事业,所以本文主张用建构的结构主义观点把握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中的诸多问题;对美术教育的期望也是培养出更多人格完善、学科结构健全的“真实用”的长效人才,这也是本文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期待。
     当然,由于笔者的能力有限,虽然在导师和众多师友的启发和指引下,仍然做的差强人意;对问卷调查和相关访谈中存在的不够深入和不够系统也是本文的弱点,当然也成了笔者的动力和继续学习和研究的支点。需要强调的还有两点,其一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的来自家庭和师友们的帮助和教导,特别是攻读硕士期间从导师所学的研究方法和治学态度,以及在高校兼职授课和与社会实践中所学到的东西都是笔者最大的幸福和继续努力的动力和责任;其二是笔者所做的此项课题研究虽有种种遗憾,但决不是应景之作,而是在初中时就开始关注美术教育问题,在高中、大学机制研究生阶段一直思考,并且必将长期努力践行和深入研究的方向所在,真切地期望能够得到各位师友、专家、学者的赐教,真正地为我国美术教育及至整个教育事业和文化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This article's main ideas are like this:
    Firstly, the specific object of study is the art educ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Beijing.the author give the conception of art education major in this paper.then, overview revolution of art education in China and abroad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question of art education major in China briefly. The article involves many problems of art education in China, such as the idea of art education, curriculum structure, teaching staff structures, technical application and the art education's social role orientation.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experience of studing "art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and thinking after studing multiple-discipline.
    the concept of "art education" definitely------"art education" is a
    kind of normal education, it's content is art, education and interrelated content, it's aim is cultivating qualified art teacher and offer service for the cause of art education, this is the think by analysing from many points of view, such as pedagogy, psychology, anthropology, artistics, philosophy, religion, ethics, economy an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base on the academic means in the monograph of Professor Wangjun's (the author's tutor) book------Culture pass & education select
    After that, this article continue to analyse more deeply at many
    aspects of problems what "the art education" is facing, such as the teaching target, major arrangement, curriculum structure, cultivating ways, teaching ope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mechnism, pass in and out access and so on . after that, the author give some advices of the problems, hoping they'll be valuable and helpful.
    As far as the meaning of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overview of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within the learning process, the author found that "pragmatism" or "utilitarianism"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the art education idea. But education is a kind of cause that doesn't permit too much utility and blindnes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advocates that we should deal with problems within education idea, curriculum structure and cultivational model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ism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we should hope that art education will cultivate more talents with perfect personality and sound discipline structure. The education idea, teaching requirement and cultivational aim involved in this concept is a kind of clarity and introspect of the trend of technicaliz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art education. In addition, they're also important methods dealing with teachers shortage, idea blear and structural blunders of art education.
    Another feature of this article is overall analysing the art education in the ground of basic idea of multiple-discipline, which is helpful for deeply understanding problems that exist in art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means of solving the problems. It's just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eaning of this article.
    However,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the author's competence, this article isn't satisfactory. The questio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isn't deeply and systemic enough, which is the shortage of this article but is also the author's power of continue learning and fulcrum of research.
引文
1 1998年的第一次高考,笔者以微弱差距落榜中央民族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被省内一所名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录取。但选择了放弃,进而有第二次高考。
    3 奥古斯特·孔德(Isidore Marie Auguste Francois Xavier Comte,1798,2,17~1857,9,5)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的创始人。
    4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英国哲学家、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早期进化论者。
    5 迪尔凯姆(Durkheim,Emile,1858~1917)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6 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mowski,1884—1942),亦译作马利诺夫斯基、马凌诺夫斯基等,原籍波兰。英国著名社会人类学家、盎格鲁撒克逊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7 阿尔弗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Alfred Radcliffe-Brown,原名Alfred Brown),英国人类学家,结构功能论的创建者。
    8 默顿(Merton,Robert King,1910~)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9 帕森思(Talcott Parsons,1902-1979)是结构功能分析和行动理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10 杰夫雷·C·亚历山大(Jeffrey C.Alexander),美国社会学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理论著作,旗帜鲜明地倡导新功能主义观点。
    11 尼克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1927—1998),德国社会学家,功能主义理论家。
    12 他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年生),法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哲学家,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结构主义人类创始人。
    13 吉登斯(Anthony Giddens,1938~)英国社会学家,结构论的重要人物。他的《社会的构成》等著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4 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1)是当代最著名的社会思想家之一。自1960代来,著作等身.他整个社会理论研究的活动,持续以建构一个反思的社会学为中心(,1992)。
    15 乌特诺(Robert Wuthnow,)美国社会学家,文化结构主义领域中的重要人物。
    16 注释2-15的社会学家基本资料摘自于乔森纳·特纳著《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相关章节,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
    17 维果斯基(1896—1934)前苏联(俄国)的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与言语、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18 王军《文化传承与教育选择》,民族出版社,2002年10月,第94-97页。
    20 1997年为迎接建校95周年,学校征集校训,作为学校培育人才的指导思想,也是师范生的奋斗目标。许多师生提出所拟方案,最后经学校讨论,选定了启功先生提出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字,这八个字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对全校师生的期望和要求。启功先生讲他对这八字的理解时说:”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以至技能。仅仅具有还不够,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校训讲得明白,是要能够成为后学的师表。而师表的标准,我们能理解,绝不是‘职称’、‘级别’所能衡量或代表的。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这包括着思想、行为、待人、对己。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世界上、社会中的模范。这种模范,不用等待旁人选举出来,自己随时扪心自问,有没有可惭愧的思想行动。” http://www.yoyobbs.com/archiver/?tid-145918.html 20070316
    21 在经过5、6年的学徒期满后,由师傅发给证书,如果再通过一项权威性的考试,就有可能进入师傅的行列,可以独立开设作坊,招收学徒。
    22 指一名董事,一名绘画和设计教授,一名艺术史和艺术批评教授。
    23 相关资料重点参考滕守尧主编《西方艺术教育史》相关章节,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26 总结自潘耀昌编著《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相关章节,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3月。
    27 本节资料总结自张惠芬,金忠明编著《中国教育简史》相关章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
    28 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 1993.1.1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2.13,《中国全民教育行动纲领》中国全民教育大会、1993.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4.1.1实施,《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转发国家教委、1995.7.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9.1实施,《教师资格条例》 国务院令、1995.12.1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9.1实施,《关于调整撤并部门所属学校管理体制的决定》国务院、1998.7.1,《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1998.10.28,《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9.1.1施行,《面形新世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1999.1.12,《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 1999.6.13,《关于进一步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得决定》国务院、1999.12.22,《关于大 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2002.8.24
    29 自2006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后,今年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将采取两项重大措施:一是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为此中央财政支出将由上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明年将安排20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支出:同时,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使困难家庭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这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二是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这个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摘自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http://finance.sina.com.cn/g/20070305/13113376856.shtml
    30 康有为,梁启超纷纷到美术学校演讲。同上,第75-76页。
    31 1977年开设三大构成(广州美院),1984年,工业设计系的课程设置(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33 《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为例》万明钢,http://www.pep.com.cn/200503/ca669997.htm 20070316
    34 总结自钟启泉,张华主编《课程与教学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52-53页。
    35 例如,以赫钦斯为代表的强调人类文化遗产的永恒主义课程论,以杜威为代表的儿童中心主义、实用主义课程论,以巴格莱为代表的强调基础知识、重视基础课程和读、写、算能力培养的要素主义课程论,以皮亚杰和布鲁纳为首的结构主义的课程论,以赞可夫为首的强调提高理论水平的发展主义的课程论,福谢伊的现代人文主义课程论等等。
    36 《试论创建研究型大学的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华中农业大学南湖新闻网资料库,http://news.hzau.edu.cn/showarticle.php?aid=5176 20070316
    37 所谓3+1模式是指在高师本科学制4年不变的条件下,学生在前3个学年系统地学习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以及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利用最后一个学年集中学习教育学科类课程,进行教育见习和实习,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38 “4+2”模式是近些年我国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标志,是指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期间,完全按照综合性大学的培养模式接受本专业的训练;本科学习结束后,志愿从事教师工作的学生经过一定的筛选程序,进入到教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担任重点中学的高中教师。用学术化的概念表述,即学士后教师培养模式,主要指学生在综合大学的文理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后,接着进入专门的师资培养机构进行一定年限的教师教育专业学习。
    39 郑勤砚《后现代美术教育观》 中国文化报/2007/02/11
    40 王军、董艳负责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科研项目),撰写的专章《热贡艺术的文化传承》(12000字),已经交付出版社。
    41 中央民族大学招生简章,美术学院,美术学(美术教育)专业,2007年
    47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卷,转引自白月桥著《课程变革概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35页。
    48 总结自“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之定性于定位”,金耀基著《大学之理念》,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12月,第146页—150页。
    49 艺术人类学经典名著,《芝麻与百合》(sesame and lilies),<英>约翰·罗斯金著,王大木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第122页。
    (1) 常锐伦著《美术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 李永林著<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
    (3) 黄冬富著《中国美术教育史》,台北:师大书院发行,2003
    (4) 李新生,张健伟主编《美术教育论与教学法》,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
    (5) 徐建融等编著《美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 尹少淳著[博士论文]《理想与现实:基础美术教育的知识观及课程组织》,南京师范大学,2003;
    (7) 钱初熹著《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 张小鹭著《现代美术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 程明太著《美术教育学》,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10) 侯令著《美术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涵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1) 王建军著《美术教学与审美创造力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2) 顾平著《学校美术教育方法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13) 潘耀昌编《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14) 蒋良著《美术的教学选择》,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15) 《美术教育论文集》,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社编,1998;
    (16) 张小鹭著《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法:中日美术教学方法的综合比较》,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
    (17) 杨建滨,范凯熹主编《美术教育简明辞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18) 尹少淳著《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19) 杨力主编《德国美术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20) 现代美术教育研究所编《教学设计大观》,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21) (美)阿恩海姆著,郭小平等译《对美术教学的意见》,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22) 郭绍纲,范凯熹著《美术教育方法论》,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
    (23) 屠美如著《美术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4) 潘耀昌编著《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5) 金耀基著,《大学之理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26) 张维迎著,《大学的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
    (27) 丁学良著,《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
    (28) 孔宪铎著,《我的科大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
    (29) 孔宪铎著,《东西象牙塔》,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
    (30) [美]Jallies.J.Duderstadt等著,《21世纪的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1) 杨东平主编,《大学之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2) 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3) 施晓光著《美国大学思想论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4) 阿什比著《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滕大春,滕大生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5) 李兴业主编,《七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法、英、德、美、日、中、新加》2004
    (36) [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著,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译,《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
    (37) 毕淑芝,王义高主编,《当今世界教育思潮》,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8
    (38) 黄济著,《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10
    (39) 王坤庆著,《20世纪西方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
    (40) 金林祥主编,《20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
    (41) 高奇著,《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2
    (42) 李政涛著,《教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对话——从知识、科学、信仰和人的角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
    (43) 刘军宁主编,《北大传统与近代中国》,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5
    (44) 田玲著《北京大学生存心态及其再生产》,民族出版社,2003
    (45) 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主编,高文 徐斌艳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6) 李曼丽,林小英著《后工业时代的通时教育实践》,民族出版社,2003;
    (47) 王晓华著《断裂中的传统:人文视野下的大学理想》,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8) 余明阳主编《大学品牌》,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49) 施晓光《美国大学思想论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0) 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1) 郑永扣等著《大学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管理》,人民出版社,2006
    (52) <英>约翰·罗斯金著,王大木译《芝麻与百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3) 邱方达主编《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学校艺术教育论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4) (英)里德赫伯(Read,Herbert)著,吕廷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55) 刘晖著:《艺术教育的价值》,江西高校出版社,2001
    (56) 史影主编:《艺术教育审美化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7) [美]艾迪斯埃里克森著,宋献春 伍桂红译,《艺术史与艺术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58) [美]列维 史密斯著,王柯平译,《艺术教育-批评的必要性》,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59) 帕森斯 布洛克著,李中泽译《美学与艺术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60) [美]沃尔夫 吉伊根著,滑明达译,《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61) [美],布朗 科赞尼克著,马壮寰译,《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62) 章威,张援编《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法规汇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3) 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试用版)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64) 李新生,曹洞颇主编《当代艺术教育研究》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7;
    (65) 张丕余主编《艺术与艺术教育》岭南美术出版社 1997;
    (66) 姜丹书著《艺术教育杂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1;
    (67) 李力著《艺术教育论纲》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2;
    (68) 杨贵仁主编《21世纪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全书》兵器工业出版社 2001;
    (69) 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编《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文艺出版社 1998
    (70) 黄剑安编著:《审美艺术教育》,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
    (71) 王军著,《文化传承与教育选择》,民族出版社,2002.10
    (72) 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12
    (73) 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4) 袁振国主编 《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第三版
    (75) 白月桥著,《课程变革概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76) 钟启泉,张华主编,《课程与教学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7) 吴永军著,《课程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78) [加]马克斯.范梅南著,宋广文等译,《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79) 孙立春著,《素质教育新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80) 廖平胜主编,刘海峰等著《中国考试发展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81) 李友芝主编,《中外师范教育辞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2
    (82) [英]安迪.格林著,王春华等译,《教育与国家形成:英、法、美教育体系起源之比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
    (83) 杨杏芳著[博士论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论》,2002
    (84) 叶浩生主编《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
    (85) 秦龙著,《马斯洛与健康心理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8
    (86) 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
    (87) 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88) 黄淑聘,龚佩华著,《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教出版社,1998.1
    (89) [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华夏出版社,2002
    (90) [美]特纳著,邱泽奇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华夏出版社,2001
    (91) 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200.1
    (92) 风笑天著,《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
    (93) 李沛良著,《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9第二版
    (94) 陈孟熙主编,《经济学说史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6
    (95) 蒋自强,史晋川等著《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6第二版
    (96) 徐大同主编,《当代西方政治思潮(20世纪70年代以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2
    (97) 汪流等编,《艺术特征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6
    (98) 李心峰主编,《艺术类型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2
    (99) 彭吉象主编:《中国艺术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 《后现代美术教育观》郑勤砚中国文化报2007/02/11
    (2) 《“美术热”背后的教育反思》涂涂 中国文化报/2007/01/07
    (3) 《我国现阶段的美术教育初探——结合艾斯纳的美术教育思想来谈我国的美术教育》范敏 文教资料2007年第01期
    (4) 《高校美术教育之我见》李子行中国文化报2004/04/27
    (5) 《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6) 《谈高师美教专业教育改革——中学美术课程改革带来的启示》,《中国美术教育》,2003/4
    (7) 《关于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美术的有关概念——与詹武老师商榷》,中国美术教育,2004/02
    (8) 《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中素描课程的初探和解析》,求实,2004/S2
    (9)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乡土美术课程现状的调查报告》,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03
    (10)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思考》,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03
    (11) 《变革中的高等美术教育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新美术,2003/04
    (12)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思考》,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03
    (13)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采风应予高度重视》,中国大学教学,2002/01
    (14) 《低分的“空子”与教学的失衡——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状况的几点质疑》,美术观察,2002/06
    (15) 《关于美术教育专业与课程设置的思考》,美术报,2002-08-24
    (16)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观念与教学内容的选择》,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4
    (17)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突出师范性》,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04
    (18)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测评》,艺术研究,2001/04
    (19) 《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2002/200210
    (20) 《论美术教育专业培养质量和规格》,大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3
    (21) 《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基础教学改革两则》,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02
    (22) 《强化师范特色,搞好美术教育专业教学》,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02
    (23) 《师范美术教育专业教改思路》,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2
    (24) 《论美术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中州大学学报,1993/03
    (25) 《大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构想》,西北美术,1993/02
    (26) 朱平《略论高等教育目的》 当代教育论坛 2006,3
    (27) 肖海涛《大学理想演变的历史轨迹》,高等教育研究,2000,1
    (28) 童世骏《大学的理念》,辞海新知,2000,5
    (29) 贺尊,周砚刚《论大学形象》,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
    (30) 李辉,钟明华《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及其建设思路》,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31) 戴锐,《大学精神的历史演进与现代转型》,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
    (32) 戴跃侬《现代大学精神及其建设意义》,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12
    (33) 韩延明《塑造大学精神与强化做人教育》,求是,2001,24
    (34) 舒扬《大学人文精神构建论析》,光明日报,2002,8,
    (35) 刘宝存《论大学精神及其在大学发展中的作用》,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36) 刘宝存《何谓大学精神》,高教探索,2001,3
    (37) 朱永东《解读大学精神》,现代教育科学,2002,11
    (38) 石正义,李立珍《论现代大学理念》,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39) 朱晓刚,王襄渝《论大学精神》,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8
    (40) 蒋家平《论大学精神及其创新》,云南教育(高教研究),2002,6
    (41) 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教育评论,1999,6
    (42) 闫月琴《世界一流大学形成与发展》,煤炭高等教育,2003,1
    (43) 王成云《论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及形成规律》,高等教育信息,贵州工业大学高教所编,2002,11,28
    (44) 劳凯声《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改革走向:教育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3
    (45) 徐葆耕《大学精神与清华精神》,人民日报,2001,4,24
    (46) 何中华《现代语境中的大学精神及其悖论》,文史哲,2002,1
    (47) 李延保《校园文化与现代大学精神》,中国高等教育,2002,13
    (48) 贺尊《论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49) 陈景春《合并高校应加强大学精神建设》,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2,3
    (50) 贺尊,周砚钢《论大学形象》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
    (51) 杨冠英《关于大学精神的培育问题研究》,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6
    (52) 荀振芳《大学精神的守望与回归》,江苏高教,2000,2
    (53) 李泽华《弘扬大学精神,营造良好氛围》,云南教育,总第82期
    (54) 黄俊伟《关于现代大学理念沉浮的几点思考》,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1,12
    (55) 蒋纯焦,陈晓珊《找寻大学精神》,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
    (56) 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及其与治校的关系》,教育研究,2000,7
    (57) 肖海涛《试论中国古典大学的理想》,中国大学教学,2000,4
    (58) 蒋国华《西方教育市场化理论、政策与实践》,全球教育展望,2001,9
    (59) 刘献君《论高等学校定位》,高等教育研究,2003,1
    (60) 吴剑平,陈星博等《一流大学评价的基本问题探讨》,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61) 王丽燕《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10
    (62) 丁英超《我国专业艺术院校民族器乐课程设置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10
    (63) 徐建培《培育新世纪大学精神》,http://www.ggyfz.sdu.edu.cn/new/28.htm
    (64) 田成有《大学精神之我见》,http://www.ynift.edu.cn/jiguan/xcb/caiyuanbao195/notes/c6.htm
    (65) 赵鑫珊《什么是大学精神?》http://file.teascher.com.cn
    (1) 《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 1993.1.12
    (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 1993.2.13
    (3) 《中国全民教育行动纲领》 中国全民教育大会 1993.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4.1.1实施
    (5) 《教师资格条例》 国务院令 1995.12.1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9.1实施
    (7) 《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转发国家教委 1995.7.19
    (8)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1994.8.3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996.9.1实施
    (10) 《关于调整撤并部门所属学校管理体制的决定》 国务院1998.7.1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999.1.1施行
    (12)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1998.10.28
    (13) 《面形新世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1999.1.12
    (14)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6.13
    (15) 《关于进一步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得决定》国务院,1999.12.22
    (16) 《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 国务院转发教育部 2000.1.14
    (17) 《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务院转发 2002.3.2.
    (1) 维普网,《世界著名大学概览》http://www.cqvip.com
    (2) 中国艺术教育网 http://www.chinesey.com
    (3) 中国美术教育信息网 http://www.arteduinfo.com
    (4) 美术教育网 http://www.artexam.net
    (5) 中国美术教育网 http://www.100ms.com
    (6) ART美术教育网 http://www.mwjy.com
    (7) 21世纪美术教育网 http://www.chyi.edu.sh.cn
    (8) 美术教育资讯网 http://www.lhpsy.net/arts
    (9) 雅昌网 http://www.artron.net/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