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六经皆史”说考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从文本类型和学术思想史内涵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六经皆史”思想,力图对这一思想作出系统性、具体性的解释,并且论及章学诚“六经皆史”思想体系在中国学术史中的意义。
     在文本上,“六经皆史”思想可以大体归纳为经皆史、从学术和历史发展的角度上论述、经史不可偏废三大类型,这三种文本类型几乎以平行线的方式贯穿于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史之中。
     在学术思想史内涵的分析上,“六经皆史”思想可以按学术史内部理路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来理解。内部理路是从理学、心学、心学主情派以及考据学的兴起四个经学派系中分别演化出“六经皆史”思想;外部环境是“正统论”的转型和“经世致用”思想的历时性贯穿。这六个因素综合构成了“六经皆史”说的复杂性。而且“六经皆史”思想还是在经学转型期来援引补救经学的重要工具。
     章学诚的思想体系是在经学在最后一次复古行为之前,超前提出的学术转型要求,是在清代士大夫学者化的前提下,对社会政治秩序合法性的“泛历史化”学术补救,虽然他没有超越传统儒学的范畴,但这种“泛历史化”学术补救给中国传统学术应对西学提供了一条出路,为鸦片战争以后现代史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引文
庞天佑,经学与汉代史学的关系,《中州学刊》,2000年第2期
    邹旭光,刘知己文史关系论指要,《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杨绪敏,刘知己疑古思想的形成及考辨儒经、古史之成就,《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1期
    许道勋,论经史关系演变,《复旦学报》,1983年第2期
    仓修良,也谈章学诚“六经皆史” ,《史学月刊》,1981年第2期
    仓修良,章学诚与浙东史学,《中国史研究》,1981年第1期
    仓修良,论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杭州大学学报》,1981年第一、二期合刊
    仓修良、夏瑰琦,明清时期“六经皆史”说的社会意义,《历史研究》1983年第6期
    俞博文,两则史料辨正,《学术月刊》,1981年第5期
    陈少明,作为政治文化的经学,《中州学刊》,1994年第5期
    陈少明,六经注我:经学的解释学转折,《哲学研究》,1993年第8期
    向燕南,从“荣经陋史”到“六经皆史”——宋明经史关系说的演化及意义之探讨,
    
    《史学理论研究》,
    张晓淮,原经: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意义,《安徽史学》,2000年第2期
    仰和芝、吴学满,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探微,《青海师专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2期
    计宏伟,“六经皆史”究原,《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高寿仙,章学诚“六经皆史”说诠释,北方论丛,1997年第第5期
    牟润孙,励耕书屋问学回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5期
    许道勋、沈莉华,周予同论经史关系之演变,《史学史》,1998年第3期
    朱本源,孔子史学观念的现代诠释,《史学史》,1995年第1期
    路新生,章学诚思想体系中的消极面,人大复印资料K1,1992年第11期
    朱仲玉,明朝浙东史学论述,人大复印资料K1,1990年第10期
    张孟伦,章学诚的史学,人大复印资料K1,1984年第8期
    白钢,郝经的经史论及其社会意义,人大复印资料K1,1983年第10期
    周予同、汤志钧,章学诚“六经皆史”说初探,《中华文史论丛》第一辑
    钟肇朋,论“经”和“史”,《学术月刊》,1962年第1期
    宋路纯,从《史通》之《疑古》、《或经》篇看刘知己的史学批判精神,《牡丹江师院学报》,1999年第4期
    向燕南,从“荣经陋史”到“六经皆史”——宋明经史关系说的演化及意义之探讨,《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第4期
    陈奇,刘师培的“六经皆史”观,《贵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计宏伟,“六经皆史”究原,《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宋永培,“训诂”的本义与“六经皆史”的内涵——为纪念导师陆宗达先生九十诞辰而作,《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高寿仙,章学诚“六经皆史”说诠释,《北方论丛》,1997年第5期
    张晓淮,原经: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意义,《安徽史学》,2000年第2期
    仰和芝、吴学满,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探微,《青海师专学报》,2000年第2期
    周少川,元代史学思想的时代特征,光明日报网站,2001年4月30日
    杨念群,中国历史上的“正统观”及其“蛮性遗留”,世纪中国网站
    
    (http://www.cc.org.cn/) 2001年03月19日
    朱学勤,从明儒困境看文化民族主义的内在矛盾,《书屋》,2000午8第期
    李孝迁,先秦诸子变通史学思想评述,思想的境界网站(http://www.sixiang.com)
    汤一介,再论创建中国的解释学,中国学术城网站
    罗志田,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世纪中国网站(http://www.cc.org.cn/)2001年01月31日
    王中江,历史与社会实践意识:章学诚的经学思想,Confucius2000网站
    罗炳良、高士荣,十八世纪中国史学的理论成就,光明日报网站 1998年6月5日
    罗志田,乾嘉传统与九十年代中国史学的主流,故乡网站2001年5月1日
    徐松巍,十九世纪中国史学变革的历史启示,光明日报网站2001年4月30日
    仓修良、叶建华,《章学诚评传》,1996年版,南京大学出版社
    周予同,《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1983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钱钟书,《谈艺录》,1988年版,中华书局
    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1996年版,上海远东出版社
    杜维运,《清代史学与史家》,1988年版,中华书局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1998年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2000年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96年版,东方出版社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96年版,商务印书馆
    钱穆,《国学概论》,1997年版,商务印书馆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1995年版,人民出版社
    曹聚仁,《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1986年版,三联书店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1998年版,三联书店
    张岂之,《中国思想史》,1993年版,西北大学出版社
    陈其泰,《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1994版,河南人民出版社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2001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1999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998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葆玄,《今古文经学新论》,1997年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皮锡瑞,《经学通论》,1954年版,中华书局
    章学诚,《文史通义校注》,1988年版,中华书局
    章学诚,《文史通义》,1998年版,辽宁教育出版社
    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2000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余英时,《戴震与章学诚》,2000年版,三联书店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1998年版,江苏人民出版社
    金春峰,《汉代思想史》,1997年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陈少明,《汉宋学术与现代思想》,1998年版,广东人民出版社
    傅杰编校,《章太炎学术史论集》,1997年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2000年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葛荣晋主编,《中国实学思想史》,1997年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学智,《明代哲学史》,2000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1997年版,江苏人民出版社
    田浩,《功利主义儒学:陈亮对朱熹的挑战》,1997年版,江苏人民出版社
    冯达文,《宋明新儒学略论》,1997年版,广东人民出版社
    黄宗羲,《明儒学案》,1985年版,中华书局
    白寿彝,《中国史学史》,1986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宗侗,《中国史学史》,民国六十八年版,华岗出版有限公司
    尹达,《中国史学发展史》,1986年版,中州出版社
    金毓黻,《中国史学史》,1957年版,商务印书馆
    王国维,《观堂集林》,1959年版,中华书局
    胡适,《胡适文存》,1996年版,黄山书社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