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俄语带-cя动词的功能语义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迄今为止,不少语言学家从语法的角度,对俄语带-ся动词已经作了大量系统的研究。在语义场蓬勃发展的今天,尚没有全面对俄语带-ся动词进行功能语义系统分类研究的论著。
     本论文以功能语义场理论为基础对俄语带-ся动词的功能语义特征进行系统分类研究。本论文拟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将词典中带-ся动词根据其共性语义特征划分出不同的语义场,根据个性语义特征作详细的分类。
     第二,在带-ся动词意义基本元素共有的基础上,阐明语义场的内部结构。
     第三,阐明带-ся动词各个语义场、语义群之间的关系。
     论文共分三大章:
     第一章,首先叙述了语义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阐明了功能语义场、范畴语义等理论,为论文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其次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论题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新意。
     第二章,运用上述理论对俄语带-ся动词进行功能语义划分。根据俄语动词态这一语法范畴语义特征,把带-ся动词划分为表示被动意义的带-ся动词语义场和表示非被动意义的带-ся动词语义场。阐明每个场的等级结构特点和不同场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对带-ся动词被动态句子从行为客体、被动行为和行为主体三方面进行分类研究。第二节对表示非被动意义的带-ся动词语义场进行研究,阐明了反身动词和非反身动词的意义、类别。这是本文的亮点。
     第三章,结论:证明作为词汇建筑单位的尾缀-ся与动词词干结合后,在语言系统中的语义并不是零散的、没有联系,而是根据一定的规律分层次组织起来的,构成互相联系、互相交叉的系统。
     本论文摘取了《现代俄汉双解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年版)1400多个俄语带-ся动词,收集卡片例句2900余张,所选用例句主要来自《现代俄汉双解词典》(《Новый русско-китайский словарь》)和现代文学。从理论上讲,根据带-ся动词功能语义特征的一致或者对立,对场进行划分,可以分到穷尽。由于本论文篇幅有限,对场的划分只能进行到三级为止。
引文
[1] 1974.
    [2] 1987.
    [3] 1999.
    [4] 2000.
    [5] 1991.
    [6] 1973.
    [7] 1963.
    [8] 1974.
    [9] 1997.
    [10] 1982.
    [11]
    [12] 1. 1980.
    [13] 1987.
    [14] 1990.
    [15] 1986.
    [16] 陈国亭、田文清,《大学俄语词汇语法精解》(修订本),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2001。
    [17] 杜桂枝,《20世纪后期的俄语学研究及发展趋势1975~1995》,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8] 杜桂枝,《俄语动词前缀的构词语义研究》,载《俄语语言文学研究》,2002。
    [19] 高乃贤,《俄语动词》,商务印书馆,1984。
    
    
    [20] 格雷马斯,《结构语义学》,蒋梓骅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21] 郭隶楷、何玉英,《语义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2] 胡明扬,《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2000。
    [23] 华邵、信德林、张会森,《俄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24] 洪堡特,威廉·冯,《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商务印书馆,1997。
    [25] 嵇周,《俄语动词解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26] 利奇,《语义学》,上海外语出版社,2000。
    [27] 李延福,《国外语言学通观》(上),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28]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9] 罗曼·雅柯布森,《雅柯布森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30] 倪波、顾柏林,《俄语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31] 孙丕仁、肖常荣,《现代俄语实用语法》,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32] 史锡尧,《语法·语义·语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3] 王超尘、黄树南、信德麟等编,《现代俄语通论》(上),商务印书馆,1996。
    [34] 王德春,《多角度研究语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5] 王尚文,《语感论》(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6] 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7] 吴克礼,《俄语构词词素词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38] 吴振武、纪强,《简明俄语语法手册》,北京出版社,1988。
    [39] 龚人放等,《俄语语法词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40] 应云天主编,《新编大学俄语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1] 张会森,《最新俄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00。
    [42] 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3-14页、75-85页),商务印书馆,200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