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现代心理学研究方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 英文题名:Discussion on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Modern Psychology
  • 作者:陈宏
  • 论文级别:博士
  • 学科专业名称:科学技术哲学
  • 学位年度:2006
  • 导师:刘猷桓
  • 学科代码:010108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 论文提交日期:2006-05-01
摘要
本文以科学心理学研究活动的进程为线索,考察了现代心理学研究各个阶段中的主要方法与思想逻辑,系统阐述了心理学研究中的课题确立、获取心理经验事实的主要方法,探讨了心理学研究策略多元选择的思想基础,分析了心理学假说形成与理论建设的科学逻辑,从整体、动态、开放的层面上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论文对现代心理学国内外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中蕴含的经典研究方法及主要理论进行了整理与分析,概括、提炼出有关心理学方法的规律性知识,并对每种研究方法的认识功能、适用条件与局限、与其它方法的内在联系等做出了科学论述,丰富了心理学方法论的研究内容,为提高心理学方法论的研究水平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psychology dedicates that almost every historic turning points and further developments accompany with the reforms and renewals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which show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psychology are the ways to know mental regulations, having the obligations to obtain, exam and develop the psychology theories, while the psychology methodology is the theoretical generalizations of the psychology research methods, which have important instructive meaning for both certain research fields and the whol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Based on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psych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ers, the thesis hold the view that researches should investigate the essential connections of all the methods on the whole and dynamic level , namely researches should study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psychology researches as clues ,putting the existing methods together, then form the psych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system which could demonstrates the close connections between all kinds of methods .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seven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Introduction”.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clarification to the essentiality of psychological methodology, briefly reviewing the developing
引文
1. 林仲贤,荆其诚主编:《中国心理科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 年。
    2. 叶浩生主编:《心理学理论精粹》,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年。
    3. 黄芳铭著:《结构方程模式——理论与应用》,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5 年。
    4. 〖法〗莫里斯·何世岚著,姜志辉译:《心理学方法》,商务印书馆,1998年。
    5. 〖美〗J.P.查普林、T.S.克拉威克著,林方译:《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商务印书馆,1983 年。
    6. 张一中著:《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年。
    7. W.I.B 贝弗里奇著:《科学研究的艺术》,科学出版社,1979 年。
    8. 杨治良等编著:《记忆心理学》(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9. 葛鲁嘉著:《心理文化论要》——中西心理学传统跨文化解析,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年。
    10. 〖美〗N.韦纳著:《控制论》,科学出版社,1981 年。
    11. 〖美〗E.G.波林著:《实验心理学史》,商务印书馆,1981 年。
    12. 《列宁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
    13. 张述祖编著:《西方心理学家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年。
    14. 张爱卿著:《动机论:迈向 21 世纪的动机心理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
    15. 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
    16. 〖美〗B.T.安德伍德著:《心理学实验方法》,科学出版社,1983 年。
    17. 〖美〗A.S.伦道夫等著,郭秀艳译:《实验心理学教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年。
    18.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9. 〖美〗JohnB.Best 著,黄希庭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年。
    20. 〖美〗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等:《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年。
    21.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年。
    22. 〖英〗Michael Eysenck 主编,阎巩固译:《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道路》(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
    23. 杨治良著:《记忆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年。
    24. 孟昭兰著:《情绪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年。
    25. 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年。
    26. W.Konlet:Gestalt.psychology,N.Y.1929.
    27. 汪安圣等著:《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年。
    28. 张述祖著:《基础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年。
    29. 〖美〗Mark R. Rosenzweig 主编,焦书兰,陈永明译:《国际心理科学——进展、问题和展望》,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年。
    30. 〖美〗Kurt Pawlik, Mark R. Rosenzweig 主编,张厚粲主译:《国际心理学手册》(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 38 页。
    31. 王重鸣著:《心理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年。
    32. 董奇,申继亮著:《心理与教育研究法》,台湾东华书局,2003 年。
    33. 车文博著:《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年。
    34. 〖美〗黄一宁著:《实验心理学——原理、设计与数据处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年。
    35. 〖美〗Anne Anastasi & Susana Urbina 著,缪小春,竺培梁译:《心理测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年。
    36. 凌文辁,方俐洛著:《心理与行为测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年。
    37. 〖美〗Ale Babi 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基础》,华夏出版社,2002年。
    38. 〖英〗Jennifen Trusted 著,刘钢等译:《科学推理的逻辑》,科学出版社,1990 年。
    39. 〖美〗Robert L.Solso M.Kimberly MacLin 著,张奇等译:《实验心理学——通过实例讲解》,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年。
    40. 〖美〗李绍昆著:《美国心理学界》,商务印书馆,2000 年。
    41. 〖美〗G.墨菲,J.柯瓦奇著:《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上、下),商务印书馆,1982 年。
    42. 〖英〗伊·拉卡托斯著,兰征译:《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年。
    43. 〖英〗S.lan Robertson 著,张奇译:《问题解决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年。
    44. 〖美〗Lewis R.Aiken 著,张厚粲译:《心理问卷与调查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年。
    45. 〖美〗Lewis R.Aiken 著,张厚粲译:《心理测验与考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年。
    46. 〖美〗Richard P.Runyon 著,《心理统计》(英文影印),人民电邮出版社,2004 年。
    47. 〖美〗托马斯·H·黎黑著,李维译:《心理学史》(上、下册),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年。
    48. 〖美〗道格拉斯·R·霍夫施塔特、丹尼尔·C·丹尼特著,陈鲁明译:《心我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年。
    49. 〖德〗恩斯特·波佩尔著,李百涵、韩力译:《意识的限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
    50. 〖法〗亨利·柏格森著:《材料与记忆》,华夏出版社,1999 年。
    51. 〖美〗丹尼尔·夏科特著,李安龙译:《记忆的七宗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
    52. 〖以色列〗Ben Shalit 著,王京生译:《战斗与冲突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年。
    53. 〖美〗马克·S·利特维著,周佳、高鹏译:《问卷调查与心理测量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年。
    54. 〖奥地利〗恩斯特·马赫著,洪佩郁译:《认识与谬误》,东方出版社,2005 年。
    55. 〖美〗丹尼尔·N·鲁宾逊:《现代心理学体系》,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56. 〖英〗M.W.艾森克、M.T.基恩著,高定国等译:《认知心理学》(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
    57. 李伟明著:《多元描述统计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58. 舒华著:《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年。
    59. 金志成、何艳茹编著:《心理实验设计其及数据处理》,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年。
    60. 赵南元著:《认知科学揭秘——认知科学与广义进化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年。
    61. 杨治良著:《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年。
    62. 朱祖祥著:《工业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年。
    63. 黄希庭、俞文钊主编:《心理学实验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年。
    64. 黄希庭著:《人格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年。
    65. 范津砚、叶斌、章震宇、刘宝霞:“探索性因素分析——最近 10 年的评述”,《心理科学进展》,2003 年 5 期。
    66. 杜晓新:“单一被试实验与元分析技术”,《心理科学》,2003 年 6 期。
    67. 詹启生,乐国安:“百年来自我研究的历史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南开学报》,2002 年 5 期。
    68. 赵德雷、乐国安:“Q 方法论述评”,《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 年 4 期。
    69. 张锋、冯庆林、何亚云:“20 年来的西方创造性心理测量研究:方法与问题”,《西方师大学报》,2003 年 1 期。
    70. 陈曦、张积家:“论系统科学对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影响”,《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 年 6 期。
    71. 王权:“国外实证性因素分析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0 年 3 期。
    72. 温忠麟、侯杰泰、马什赫伯特:“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心理学报》,2004 年 2 期。
    73. 葛鲁嘉:“对心理学方法论的扩展性探索”,《南京师大学报》,2005 年 1期。
    74. 蔡笑岳:“心理学:研究人的另类科学”,《中山大学学报》,2005 年 5 期。
    75. 李林、郭秀艳:“错觉研究:从狭义到广义的演进”,《心理学探新》,2005年 2 期。
    76. 夏惠贤:“智力测验:争论问题述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 年 2期。
    77. 李炳全:“论文化心理学在心理学方法论上的突破”,《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 年 4 期。
    78. 周昊天、傅小兰:“认知科学-新千年的前沿领域”,《心理科学进展》,2005 年 4 期。
    79. 张春兴:“论心理学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心理科学》,2002 年 5 期。
    80. 杜晓新:“试论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心理科学》,2002年 5 期。
    81. 袁登华、王重鸣:“心理实验设计的程序化思路”,《心理科学》,2002 年3 期。
    82. 单志艳、孟庆茂:“心理学中定量研究的几个问题”,《心理科学》,2002年 4 期。
    83. 叶茂林:“攻击性研究方法”,《心理科学》,2003 年 2 期。
    84. 沈国方:“‘心理品质’之我见”,《心理科学》,2003 年 3 期。
    85. 胡中锋、莫雷:“论因素分析方法的整合”,《心理科学》,2002 年 4 期。
    86. 王沛、孙连荣:“论心理学研究中统计方法的使用与解释原则”,《西北师大学报》,2004 年 2 期。
    87. 莫雷:“谈谈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逻辑”,《心理学报》,2004 年 2 期。
    88. 崔丽霞、郑日昌:“20 年来我国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心理学报》,2001 年 6 期。
    89. 郭秀艳:“接受零结果——论心理学实验中的零结果”,《人类工效学》,2002 年 4 期。
    90. 龙立荣:“结构方程模型:心理学方法变革的逻辑”,《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 年 5 期。
    91. 边玉芳:“警惕心理学研究中的统计误用”,《心理科学进展》,2004 年 4期。
    92. 高峰强:“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误区探析”,《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 3 期。
    93. 陈利君、谭千保:“论心理学研究的生态效度”,《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2 年 2 期。
    94. 侯阿冰:“西方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述评”,《学术探索》,2001 年 2 期。
    95. 单志艳、孟庆茂:“心理学中定量研究的几个问题”,《心理科学》,2002年 4 期 P466-471。
    96. 麻彦坤:“当代心理学文化转向的方法论意义”《心理学探新》,2002 年2 期。
    97. 张淑熙:“对科学心理学方法论的后现代思考”,《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 年 2 期。
    98. 高峰强、车文博:“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心理科学》,2001年 1 期。
    99. 龙立荣、李 晔:“论心理学中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 年 5 期。
    100. 韩在柱、舒 华、柏晓利、徐忠宝:“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基本假设和研究方法”,《心理科学》,2002 年 6 期。
    101. 秦金亮:“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及其启示”,《心理科学》,2001年 6 期。
    102. 霍涌泉:“心理学文化转向中的方法论难题及整合策略”,《心理学探新》,2004 年 1 期。
    103. 李 红、高 山、王乃弋:“执行功能研究方法评述”,《心理科学进展》,2004 年 5 期。
    104. John.Shaughnessy 著:《心理学研究方法》(英文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年。
    105. 王树茂:“关于心理学研究方法分类初探”,《心理学报》,1981 年,2 期。
    106. 朱智贤:“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 年 1 期。
    107. 王极盛:“我国心理学现代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论”,《心理学报》,1980年 1 期。
    108. 王树茂:“关于心理学研究方法分类的初探”,《心理学报》,1981 年 2 期。
    109. 刘学兰:“西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规律及趋势”,《湖南师大学报》,1992 年 4 期。
    110. 李国瑞:“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方法评析”,《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92 年4 期 6。
    111. 徐联仓:“在复合刺激中信息量与反应时关系”,《心理学报》,1963 年 1期。
    112. J.コーエン著 北村晴朗、佐藤怜訳 『心理的確率』 誠信書房 1996.
    113. T.X.バ——バ——著 古崎敬監訳 『人間科学の方法——研究·実験における 10 のビットフオ—ル—』 サイエス社 1993.
    114. 印東太郎編 『心理学研究法――モデル構成』 東京大学出版会 1983.
    115. R.A.チャンピアノ著 加藤憲明、加藤紀子訳 『心理学的方法論』 誠信書房 1996.
    116. 大山正編 『心理学研究法――実験Ⅰ』 東京大学出版会 1987.
    117. 村上英治編 『心理学研究法――臨床診断』 東京大学出版会 1984.
    118. 続有恒、村上英治編 『心理学研究法――面接』 東京大学出版会 1985.
    119. 続有恒、苧坂良二編 『心理学研究法――観察』 東京大学出版会 1984.
    120. 続有恒、村上英治編 『心理学研究法――質問紙調査』 東京大学出版会 1985.
    121. 八木べん編 『心理学研究法――動物実験』 東京大学出版会 198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