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完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务院发布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目标和措施。劳务派遣作为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
     劳务派遣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打破传统劳动关系的一种新型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是知识经济下新型劳动分工的体现,它的出现表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劳务派遣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优化人事结构、赢得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其发展速度之惊人,已遍及各行各业,但一直以来没有有效的规制方法,导致劳动者在这一劳动关系中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国外许多国家专门制订法律加以规范这一新兴劳动关系,并且取得了较好成效,而我国仅在《劳动合同法》中提及,但没有形成切实有效的法律协调机制。虽有少数省、市、区颁布实施相关地方法规和规章,但其存在诸多缺陷,无助于解决劳务派遣在现有法律制度下面临的问题。因此,着力研究劳务派遣法律问题,可以加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务派遣的认识,本文探讨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制特点,为完善劳务派遣的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文章共分为四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为劳务派遣的一般理论,主要研究了劳务派遣的沿革、劳务派遣概念的辨析、劳务派遣的种类和劳务派遣中劳动关系特征四个基本理论问题,这也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文章第二部分为国外对劳务派遣立法的研究与启示,主要比较分析了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劳务派遣立法状况,并分析了对国外劳务派遣立法对我国的借鉴。文章第三部分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现状,在分析了我们国家立法现状的基础上,理性分析了我国《劳动合同法》和最近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及相关法规存在的问题,最后部分,则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The labor dispatch, as a new kind of human resources collocation method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which breaks the traditional labor relation. Shows the new division of labor manifestation under the knowledge economy, theory development and the technical progress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 labor dispatch has provided a new management pattern to reduce the enterprise cost, enhancement business efficiency, optimize the talent structure, wi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rov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e labor dispatch exists spread worldwide, since 1990s, appears in china. Many foreign countries draw up special law for it, but our country still did not have the unification law and regulations. Although some province and areas have promulgated local code and regulation, it has many flaws, have no help to the solution of the existing problem. Therefore,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of the labor dispatch, can enhance the people's understanding labor dispatch, simultaneously,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abor dispatch management system.
     This issue has discussed the regulations characteristic of the labor dispatch in the labor contract law, expressed the expectation of the further legislation consummates. This issue divides into the four parts, first part is the general theory of the labor dispatch, mainly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type, characteristic of the labor dispatch, this is also the logical beginning of the research. The second part is the research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foreign country's legislation of the labor dispatch, mainly inspected on the legislation conditions of the US and Japan, and has analyzed the enlightenment to our country. The third part is the present legislation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our country's present legislation situation,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 of our labor contract law rationality. Finally, have forwarded some perfect proposal.
引文
[1]黄越钦:《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杜,2003年版,第89页-第91页
    [2]吴铨妮:《劳动派遣契约相关建议》,《万国法律》,2004年第12期,第365页
    [1]王全兴,侯玲玲:《劳动关系双层运行的法律思考——以我国的劳动派遣实践为例》,《中国劳动》,2004年第4期,第19页
    [1]Catherine K.Ruckelshaus,Contingent Work and Coverage Under the Fair Labor Standards Act,at http://www.nelp.org/docUploads/pub4%2Epdf.Sep.16,1999.
    [2]黄程贯:《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关系之本质的理论》,《政大法学评论》1998年第6期,第231页
    [1]王雄飞:《劳动力派遣制度法律探析》,《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35页
    [1]黄越钦:《劳动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页
    [2]董保华:《劳务派遣的法学思考》,《中国劳动》2005年6月,第4页
    [1]郑津津:《劳动派遣之法律关系与相关法律问题之研究》,《中正大学法律集刊》,1999年第7期,第51页
    [1]薛孝东:《国内外劳务派遣立法比较》,《中国劳动》,2005年第6期,第20页-第22页
    [1]郑津津:《从美国劳动派遣法制看台湾劳动派遣法草案》,《国立中正大学法学集刊》,2003年版,第187页
    [2]Mark A.Rothstein,Andria S.Knapp,Lance Lipman.Case and Materials on Employment Law,The Foundation Press Inc.1999
    [1]孙志毅:《日本劳动力市场上的员工派遣体制解析》,《亚太经济》,2004年第2期,第18页
    [2]薛孝东:《国内外劳务派遣立法比较》,《中国劳动》,2005年第6期,第20页-第22页
    [1]戴平:《荷兰劳务派遣的发展及启示》,《中国劳动》,2008年第5期,第23页
    [1]陈玉娥:《对人才派遣热潮的冷思考》,《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第1期,第37页
    [2]常凯、李坤刚:《必须严格规制劳动者派遣》,《中国劳动》,2006年第3期,第25页
    [1]邱祈豪:《台湾劳务派遣法制化之研究》,致良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81页-82页。
    [2]孙冰心:《劳动派遣法律规制评析》,《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第371-377页。
    [1]陈正良:《劳务派遣之雇用关系与劳动条件》,《劳资关系月刊》1994年第12卷,第13页
    [2]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91页
    [1]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年版,第259页
    [2]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0页
    [3]唐德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及相关法律疑难释解》,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4]文森特·R·约翰逊:《美国侵权法》,赵秀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2页
    [5]我国学者大都强调雇用关系是雇主贵任适用的基础。而雇用关系的存在与否应考虑以下因素:双方有无雇用合同:受雇人有无报酬;受雇人有无提供劳务;受雇人是否受雇用人的监督.参见张玲、朱冬:《论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法学家》2007年第4期,第100页
    [1]张玲、朱冬:(论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法学家》2007年第4期,第109页
    [2]邱祈豪:《台湾劳务派遣法制化之研究》,致良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182页
    [1]陈玉娥:《对人才派遣热潮的冷思考》,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第1期,第38页
    [2]常凯、李坤刚:《必须严格规制劳动者派遣》,中国劳动2006年第3期,第23页
    [1]邱祈豪:《台湾劳动派遣法制化之研究——由日本劳动派遣法制度及历史发展考察》,致良出版社2003年版,第179页
    [1]常凯:《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第156页
    [1]丁薛祥:《人才派遣理论规范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黄越钦:《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王全兴:《劳动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4版
    [4]邱祁豪:《我国台湾地区劳动派遣法制化之研究——由日本劳动派遣法制度及政策之历史发展考察》,致良出版社2003年版
    [5](日)马渡淳一郎:《劳动市场法的改革》,田思路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版
    [6]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一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焦兴凯:《劳工法论丛》(二),元照出版社2001年版
    [8]郑尚元:《劳动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郭明瑞:《合同法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周宝妹:《劳动法要论》,群众出版社2006年版
    [11]魏振瀛:《民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大出版社2000年版
    [12]卫民、许继峰:《劳资关系与争议问题》(二版),国立空中大学印行2006年版
    [13]姜爱丽:《我国外派劳务关系法律调整理论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董保华:《劳动力派遣》,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15]王克良:《人才派遣及其政策导向》,丁薛祥主编《人才派遣理论规范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6]王全兴:《应当理性对待劳动派遣》,《中国劳动》,2005年第12期
    [17]张丽宾:《对劳务派遣发展现况的研究》,《中国劳动》,2005年第6期
    [18]常凯、李坤刚:《必须严格规制劳动者派遣》,《中国劳动》,2006年第3期
    [19]郑津津:《国际社会劳动派遣法制之比较分析——浅谈我国劳动派遣法制之现况与未来发展》,《万国法律》,2004年第12期
    [20]郑尚元:《劳动派遣之立法因应——劳动派遣之社会价值与负效应》,《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秋季号
    [21]李坤刚:《我国劳动派遣法律规制初探》,《中国劳动》,2000年第2期
    [22]王全兴、候玲玲:《我国劳动派遣的负面作用及其立法对策》,丁薛祥主编《人才派遣理论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3]沈水生:《对劳务派遣立法的探讨》,《中国劳动保障》,2005年第12期
    [24]董保华:《劳动派遣的法学思考》,《中国劳动》,2005年第6期
    [25]黄程贯:《德国劳工派遣关系之法律结构》,《政大法学评论》,第60期
    [26]曹艳春:《劳动派遣中的雇主替代责任研究》,《法律科学》,2006年第3期
    [27]董保华、薛孝东:《论劳动力派遣》,丁薛祥主编《人才派遣理论规范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8]王全兴、候玲玲:《劳动关系双层运行的法律思考——以我国的劳动派遣实践为例》,《中国劳动》,2004年第4期
    [29]王全兴:《劳动派遣中的雇主责任划分》,《中国劳动》,2006年第4期
    [30]山鸣峰、李双:《从人事代理到人才派遣——高校人事管理的新挑战》,载于丁薛祥《人才派遣理论规范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1]董保华:《劳动关系非标准趋势下的劳动力派遣》,《中国劳动》,2006年第5期
    [32]董保华、邱婕:《论非标准劳动关系与共同雇主》,《上海企业》,2006年第5期
    [33]张妮、宾进广:《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中国劳动保障》,2005年第12期
    [34]焦兴凯:《论劳动派遣之国际劳动基准》,焦兴凯著《劳工法论丛》(二),元照出版社2001年版
    [35]杨通轩:《台湾劳动派遣法立法之争议——机会与风险的平衡》,《万国法律》,2004年第12期
    [36]徐冬根、陆婷婷:《美国劳务派遣的相关法律及案例分析》,《中国劳动》,2006年第4期
    [37]候玲玲、曹燕:《劳动派遣关系的法律规制研究》,《法学评论》,2006年第6期
    [38]喜佳:《“劳动派遣”之大陆法、美国法立法比较与启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2006年秋季论坛》
    [39]邱骏彦:《劳动派遣之法律关系探讨》,《万国法律》,2004年第12期
    [40]沈同仙:《运用雇主分立理论确定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中国劳动》,2006年第5期
    [41]杨鹏飞:《我国劳动派遣用工法律研究》,《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6期
    [42]黄昆:《合理选择劳动派遣规制事项》,《中国劳动》,2006年第3期
    [43]薛孝东:《国内外劳务派遣立法比较》,《中国劳动》,2005年第6期
    [44]王全兴:《劳动派遣是“鸡刀”还是“牛刀”》,《当代法学》,2006年第11期
    [45]郭文龙:《关于劳动合同立法的几点思考》,《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2期
    [46]谢德成:《劳动派遣机构与用人单位之比较》,《河北法学》,2006年第12期
    [47]Catherine K.Ruckelshaus,Contingent Work and Coverage Under the Fair Labor Standards Act,at http://www.nelp.org/docUploads/pub4%2Epdf,Sep.16,1999
    [48]Arne L.Kalleberg,Changing Employment Relationships in the united states,at http://www.sase.org/conf1999/papers/arne_kalleberg.pdf,Julyll,1999
    [49]Rebecca Ellis, Kay Glasgow、 Sally Howe、 Tommy Isidorsson and Jan-Peter de Coning, Making the Connection: A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 of Contingent Work in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Sector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t http:// www. nuewo. org/ NUEWO%20Comparative report 202002.pdf, AugustlO, 2002
    
    [50]Diedra M.Thompson:Whose employee is it anyway? http://www. irmi.com/ Conferences/ Crc/Handouts/Crc21/Workshops/WhoseEmployee.pdf, Oct.30, 2001
    
    [51]Mark A.Rothstein, Andria S.Knapp, Lance Lipman.Case and Materials on Employment Law, The Foundation Press Inc. 199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