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文化越来越成为决定国家和地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产业也越来越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并在壮大经济实力、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幸福指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北部。目前,与其并列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都已成长为全国重要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区。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于2009年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该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且也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该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和多方面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就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推进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不仅需要考察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文化产业的稳步发展、长期发展和整体进步,关注当代和后代人权益,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就要从理论上回答影响和促进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要根据该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状况,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促进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途径。为此,本文着眼于实际应用,尝试利用产业理论和管理学、文化社会学等理论,对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全文分导论、正文七章和结语等部分。
     导论部分论述了选题的原因与意义等问题。选题原因之一是: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已列入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其建设目标和发展重点也都客观上要求必须实现该区域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加强这方面理论研究的要求。选题原因之二是:目前对一般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对可持续发展研究较多,但运用产业理论,结合文化产业特点,对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系统研究不多。而相关领域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的深入研究和积累的宝贵经验,能够为该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此外,本文还对研究方法、当前研究状况以及创新之处进行了论述。
     本文正文共分七章。第一章论述了替代产业——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背景。第二章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是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第三章论述了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条件:资源禀赋。第四章论述了转变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结构调整。第五章论述了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方面的推进措施:优化布局。第六章论述了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条件:统一、完善、有序的文化市场。第七章论述了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政策系统与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重点分析了该系统的特征和作用,并论述了该区域结构政策、布局政策、市场政策、人才政策等,旨在为实现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结语部分回顾了全篇内容,并提出了未来推进区域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思考。
     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依据产业理论和现实条件,初步建立了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架构,并对该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当前,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可持续问题研究,也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对该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造福后代子孙。
With the thorough development of multi-polarization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contemporary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 while culture is becom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national and regional overall strength. Cultural industry is becoming a significant supporting power for nation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anding economic strength, enriching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of the public, and improving people's happiness index. Shandong is a large province of cultural industry. Ranked with the Yellow River Delta,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have grown into important clusters for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2009,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Efficient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s promoted to national strategy, and become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strategy for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which brings unprecedented developing opportunities for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this area and puts forward higher demands for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means. At the same time, the increasing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re provides location advantages and various conditions for developing cultural industry. Under this context, it assumes great importance to carry out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e should not only take the economic effects into consideration, but evalua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overall improvement as well, and focus on the rights and benefits of both contemporary and future generations so a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To carry out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requires answers to a series of important questions affecting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there in theory, while at the same time demands the inquiry of specific means in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e according to its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based on industry, management and cultural socialism and other theories, this dissertation makes a tentative attempt to carry out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t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Main Body of7chapters and Conclusion.
     Introduction discusses the causes and significance of selection of this topic and so forth. The first reason is that with cultural industry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has been ranked into the objective of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i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fficient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has been updated to the level of national strategy, the objective and developing emphasis should be devote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is area, which reinforces the demand for this research. In the second place, currently there exists research on regional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a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comparatively little systematic study on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n terms of theory of industry. Besides, profound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related field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m which precious experiences have been gained, which can provide help for this study. In addition, Introduction also exemplifies the methodology, current research and the originality of this dissertation.
     Main Body consists of7chapters. Chapter one illustrat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s a substitutable industry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Chapter two demonstrates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Chapter three discusses the resource endowmen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Chapter four concentrates on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as an important way to chang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Chapter five demonstrates the layout optimization as beneficial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Chapter six illustrates unification, improvement and orderliness:market condi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Chapter Seven exemplifies the policy system for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cusing on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and demonstrates structure policy, distribution policy, market policy, personnel policy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ovide feasible protec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Conclusion makes an overview of this dissert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on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futur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dissertation sets up a preliminary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from industry theory and reali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eveloping practice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is area.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s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the continuous research on cultural industry in this area will undoubtedly enter a new developing stage an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By suc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t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ill be better realized, so as to better satisfy the increasing cultural demands of the people and benefit the future generations.
引文
④李思屈,李涛:《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页。
    ①张文:《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对策研究》,《山东经济》,2008年第6期,第156页。
    ①马晓丽:《沉重而迫切的话题》,《中国建设报》,2006年10月10日。
    ①胡惠林:《中国的文化产业不能走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的道路——对当前大片现象的一种文化意见》,《文艺报》2007年3月29日。
    ②王文英: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比较研究》, 《广东艺术》2001年第5期。
    ③聂瑞平: 《关于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河北学刊》,2002年第7期。
    ①国伟: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第3页。
    ①张金路,孙才顺,田家怡: 《黄河三角洲文化概要》,齐鲁书社,2007年版,第2页。
    ②张金路,孙才顺,田家怡: 《黄河三角洲文化概要》,齐鲁书社,2007年版,第5页。
    ②张金路,孙才顺,田家怡: 《黄河三角洲文化概要》,齐鲁书社,2007年版,第52页.
    ①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跨入全国经济大省行列——姜春云话山东改革与发展》,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169页。
    ①张超超:《2011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山东人民出版社,第170页。
    ②涂可国:《2011山东文化蓝皮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5页。
    ①资料来源:《滨州日报》,2011年3月17日。
    ②李思屈、李涛编著:《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页。
    ③梁颖:《娱乐设施经营管理》,浙江摄影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①涂可国:《2011山东文化蓝皮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84页。
    ①涂可国:《2011年山东文化产业蓝皮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82页。
    ②涂可国:《2011年山东文化产业蓝皮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84页。
    ①山东省文化厅财务处编印:《2010山东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第8页。
    ①引自山东省文化厅网站:《(关于印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件成文时间:2012年3月30日。
    ①涂可国:《2011山东文化蓝皮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5页。
    ①胡惠林:《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文献研究综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17页。
    ②胡惠林:《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文献研究综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47页。
    ①该文件来自《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文献研究综述》(附录3),胡惠林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53页。
    ①国家发改委:《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发布于中华网,2003年7月2日。
    ①胡惠林:《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文献研究综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19页。
    ②李思屈,李涛编著:《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5页。
    ①李思屈,李涛编著:《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
    ①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09重印)版,第14页。
    ①胡锦涛:《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选自《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年,第5l页。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8年版,第37页。
    ③参考文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文献研究综述(附录1),胡惠林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47页。
    ①王永章:《中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59页。
    ①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①该文件来自《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文献研究综述》(附录3),胡惠林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53页。
    ①叶取源,王永章,陈听:《中国文化产业评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41页。
    ②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04重印)版,第5页。
    ①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04重印)版,第5页。
    ②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09重印)版,第203页。
    ③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09重印)版,第309页。
    ④王永章:《中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1页。
    ①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09重印)版,第344页
    ②胡惠林:《文化经济学》,书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1页。
    ①李沈阳:《近十年来黄河三角洲区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第38页。
    ②孙才顺:《论黄河三角洲文化的历史发展》,《理论学刊》,2002年第3期,第123页。
    ①李伊萍:《龙山文化黄河下游文明进程的重要阶段》,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6页。
    ②李伊萍:《龙山文化黄河下游文明进程的重要阶段》,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6页。
    ①李伊萍:《龙山文化黄河下游文明进程的重要阶段》,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
    ②栾丰实、方辉、许宏:《山东邹平丁公遗址第四、五次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第4期,第296-299页。
    ③选自李伊萍:《龙山文化黄河下游文明进程的重要阶段》,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
    ④选自李伊萍:《龙山文化黄河下游文明进程的重要阶段》,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
    ⑤栾丰实、方辉、许宏:《山东邹平丁公遗址第四、五次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第4期。第296-299页。
    ②山东省滨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滨州市志》,齐鲁书社,1993年版,第591页。
    ③山东省滨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滨州市志》,齐鲁书社,1993年版,第591页。
    ④张金路,孙才顺,田家怡:《黄河三角洲文化概要》,齐鲁书社,2007年版,第11页。
    ①国伟:《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第25页。
    ②山东省东营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东营市志》,齐鲁书社,2000年版,第1287页。
    ③山东省东营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东营市志》,齐鲁书社,2000年版,第1287页。
    ①山东省东营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东营市志》,齐鲁书社,2000年版,第1253页。
    ②资料源于《齐鲁晚报》,2013年3月25日。
    ①綦国瑞:《莱州历史文化从书:千古名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页。
    ③山东省东营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东营市志》,齐鲁书社,2000年版,第1286页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饶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编辑组:《广饶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1983版,第91页。
    ②山东省文化厅财务处编印:《2010山东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第6页。
    ①山东省滨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滨州市志》,齐鲁书社,1993年版,第593页。
    ②杜立辉:《古代家学的“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第125页。
    ①吴立岩,徐西国: 《特区经济》,2005年第3期,第54页。
    ②http://www.bzcm.net/lvyou/2010-05/20/content_122684.htm,滨州传媒网,潘钧国、韩俊亮: 《滨州市与渤海革命老区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来源: 《滨州日报》。
    ①山东省东营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东营市志》,齐鲁书社,2000年版,第1288页。
    ②山东省东营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东营市志》,齐鲁书社,2000年版,第1288页。
    ③摘自2011年6月9日,人民网,能源频道-胜利油田简介。
    ①李沈阳: 《汉代黄河变迁与黄河三角洲的开发》, 《东岳论丛》,2006年第6期,第96页。
    ①綦国瑞:《莱州历史文化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页。
    ②綦国瑞:《莱州历史文化从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页。
    ③资料来源:《中·国海洋报》,2012年11月2日。
    ①姚吉成:《黄河三角洲民间饮食文化的内涵及其开发策略》,《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9年第4期,第28页。
    ②赵惠民:《黄河三角洲文化与儒学文化》,《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经济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第123页。
    ①涂可国:《山东文化蓝皮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0页。
    ①张金路等:《黄河三角洲文化概要》,齐鲁书社,2007年版,第247页。
    ②孙守刚:《吕剧》,山东友谊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
    ③孙守刚:《吕剧》,山东友谊出版社,2012年版,第6页。
    ④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文化志》,山东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页。
    ①山东省文化厅计财处:《山东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7年度),第72页。
    ②刘洪艳:《当代历史文化视野中的吕剧艺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2页。
    ③http://265811.shandong,8671.net/,山东省吕剧院网站。
    ④宜立华:《黄河三角洲民可音乐文化研究—吕剧的起原》,(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第40页。
    ⑤孙守刚:《山东梆子》,山东友谊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①山东省滨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滨州市志》,齐鲁书社,1993年版,第579页
    ②山东省地力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文化志》,山东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6页。
    ①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文化志》,山东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8页。
    ②董惠:《戏舞联诀,相遇生辉——谈黄河三角洲民俗和民间戏曲的交融》,《文史资料》,2008年10月下月刊,第72页。
    ①山东省滨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滨州市志》,齐鲁书社,1993年版,第571页
    ②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文化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4页。
    ①山东省东营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东营市志》,齐鲁书社,2000年版,第1255页。
    ②http://fy.folkw.com/,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系统。
    ②山东省东营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东营市志》,齐鲁书社,2000年版,第1253页。
    ①孙永奇,季宏伟:《黄河三角洲民俗剪纸艺术的特质》,《东岳论从》,2006年第6期,第103页。
    ①张献青,门玉彪,张占春:《星月流响天地留言——对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胡集书会的思考》,《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11月下月刊,第132页。
    ②董贻安:《论文化遗产的发现与再发现》,《东方文博》。2003年增刊,第89页。
    ③王景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与规划》,《城市规划》,2004年第10期,第70页。
    ①欧阳友权:《文化产业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2页。
    ②马赛:《意大利如何保护文物》,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07年7月9日。
    ①吴良铺:《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版,第63页。
    ②徐嵩龄:《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我国遗产科学建设的挑战》,《中国文物报》,2007年12月14日,第8版。
    ①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23页。
    ②方志远:《旅游文化概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0页。
    ①王永章:《中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1页。
    ②彭振坤,黄柏权:《土家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社会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96页。
    ①单霁翔:《“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0-82页。
    ②许珍:《古巴比伦珍品:历经劫难,回归故里》,《广州日报》,2008年5月10日,B15版。
    ①涂可国:《2011山东文化蓝皮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91页。
    ①涂可国:《2011山东文化蓝皮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89页。
    ①严三九,王虎:《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版,第258页。
    ①该分类参考苏东水著《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孔,2000版)。
    ①霍利斯·B·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2页。
    ②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12页。
    ③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13页。
    ①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009重印),第202页。
    ②韩骏伟,姜东旭:《区域文化产业》,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5页。
    ③许小丹,祝伟:《文化消费离“井喷时代”有多远》,《半月谈》,2012年第7期。
    ②于明:《关于新闻出版品牌系统培育的思考》,《中国出版》,2013年3月上月刊,第13页。
    ①山东省文化厅财务处编印:《2010山东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第4页。
    ①山东省文化厅财务处编印:《2010山东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第5页。
    ①山东省文化厅财务处编印:《2011山东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第71-89页。
    ①山东省文化厅财务处编印:《2011山东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第71-89页。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11821632.html.陈原:《成功改制后再飞跃北京儿艺:让儿童剧走向全国》人民网,2010年6月9日。
    ②王永章:《中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20页。
    ①中共中央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编:《文化体制改革经验70例》,学习出版社,2007年版,第210页。
    ②编者等同上,第214页。
    ①东营市统计局:《2011年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信息网,2012年3月8日。
    ②滨州市统计局:《2011年滨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滨州日报,》2012年2月24日。
    ①端木义方主编:《美国传媒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①刘荣增:《区域经济系统论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38页。
    ②范周,齐骥:《区域经济体的文化发展合力——文化创意产业在首都西南区域的扩展空间探讨》,第90页,“第二届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论坛”材料。
    ①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14页。
    ②韩骏伟,姜东旭:《区域文化产业》,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5页。
    ③刘荣增等:《区域经济系统论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6页。
    ④刘荣增等:《区域经济系统论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86页。
    ①董平,陆玉麟:《双核型守间结构模式及其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世界地理研究》,2000年第9卷第1期,第62页。
    ①韩骏伟,韩晓明:《文化产业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4页。
    ①引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2010年7月)。
    ①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国家文化产业课题研究报告》(2010年度),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版,第119页。
    ①董平,陆玉麟:《双核型空间结构模式及期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世界地理研究》,2000年第9卷第1期,第62页。
    ①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04重印)版,第9页。
    ①胡惠林:《文化产业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版,第1 03页,本表根据相关内容编制。
    ②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26-230页,也对该内容进行了论述。
    ①叶取源,王永章,陈昕:《中国文化产业评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08页。
    ①严三九,王虎编:《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版,第99页。
    ①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38页。
    ②于明:《关于新闻出版品牌系统培育的思考》,《中国出版》,2013年3月上月刊,第13页。
    ①胡惠林:《文化产业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2页。
    ①胡惠林:《文化产业概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0页。
    ①韩民,吕方,王艳丽:《设立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的可行性研究》,《价值工程》,2010年25期,第29页。
    ①向勇.喻文益:《区域文化产业研究》,海天出版社,2007年,第450页。
    ①王永章:《中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8页。
    ②中共中央中宜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编:《文化体制改革经验70例》,《学习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页。
    1.陆贵山,周忠厚:《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周宪:《文化表征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单霁翔:《“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5.邓显超:《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曹泽林:《国家文化安全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7.张玉国:《国家利益与文化政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文化部教育科技司:《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案例汇编》,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
    9.端木义方:《美国传媒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彭岚嘉等:《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容小宁:《广两文化发展新探索》,广两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2.容小宁:《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品牌范例》,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3.张金路等:《黄河三角洲文化概要》,齐鲁书社,2007年版。
    14.彭振坤,黄柏权:《土家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欧阳友权:《文化产业通论》,湖南出版社,2006年版
    2.严三九,王虎:《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向勇:《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4.陈少峰:《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5.熊澄宇等:《文化产业研究战略与对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韩骏伟,韩晓明:《文化产业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韩骏伟,姜东旭:《区域文化产业》,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8.叶取源,王永章,陈听:《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叶取源,王永章,陈昕:《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8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0.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1.胡惠林:《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文献研究综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2.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国道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3.胡惠林:《文化市场营销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14.胡惠林:《文化经济学》,书海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5.王永章:《中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选编》,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
    16.丹增:《文化产业发展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施惟达:《态与势——云南文化产业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8.方志远:《旅游文化概念》,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9.李思屈,李涛:《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0.朱建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战略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1.向勇:《北京大学产业前沿报告》,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版。
    22.向勇,喻文益:《区域文化产业研究》,海天出版社,2007年版。
    23.郝朴宁等:《民族文化遗存形态的产业社会化与生态文化创建》,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4.李向民《文化产业:变革中的文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5.顾江:《文化产业规划案例精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6.赵玉忠:《文化市场概论》,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7.金元浦:《西方文化产业概观》,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8.皇甫晓涛:《创意中国与文化产业》,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9.单士联:《现代性与文化工业》,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0.俞华等:《会展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31.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32.孙安民:《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33.孙有中等:《美国文化产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版。
    34.谢名家:《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5.王恩铭编:《美国文化与社会》,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费孝通:《西部开发与区域经济》,群言出版社,2000年版。
    2.费孝通,钱伟长:《区域发展战略研究——黄河三角洲东营篇》,群言出版社,1993年版。
    3.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04重印)版。
    4.刘荣增等:《区域经济系统论纲》,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5.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6.梁颖:《娱乐设施经营管理》,浙江摄影出版社,1998年版。
    7.管益忻:《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8.李平:《知识经济与产业变革》,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9.李殿魁:《黄河三角洲开发中国最大的科技经济课题》,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0.石军:《世纪抉择——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与实践》,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清)李熙龄修:《滨州志》,成文出版社,1967年版。
    2. 赵安亭:《利津年鉴》,东营新闻出版局,1999年版。
    3. 阳信县政协委员文史资料:《阳信文史资料》,1990年版。
    4. 张裔杰,赵红星:《惠民地区历史人事记1950-1992》,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惠民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古邑沧桑:惠民县历史图片集》,齐鲁书社,2001年版。
    6.郭云鹰:《禹贞碣石山》,济南出版社,2002年版。
    7. 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跨入全国经济大省行列一—姜春云话山东改革与发展》,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
    8.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山东省志·文化志》,山东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山东省滨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滨州市志》,齐鲁书社,1993年版。
    10.政协山东省高密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
    1. 文化部产业司:《国家文化产业课题研究报告(2010年度)》,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孙家正:《2007中国文化年鉴》,新华出版社,2008年版。
    3.欧阳友权、柏定国:《中国文化品牌报告2007》,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年版。
    4. 刘川生、宋贵伦:《2006北京文化发展报告》,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5.刘川生、宋贵伦:《2007-2008北京文化发展报告》,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6.江蓝生,谢绳武:《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7.江蓝生,谢绳武:《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5年版。
    8.涂可国:《2011山东文化蓝皮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9.张超超:《2011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0.山东省文化厅计财处:《山东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01-2012年度)。
    11.滨州市发展和改革委:《滨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汇编》。
    1.孙才顺:《论黄河三角洲文化的历史发展》,《理论学刊》,2002年第3期。
    2.赵惠民:《黄河三角洲文化与儒学文化》,《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经济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3.李中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与对策》,《集团经济》,2004年第4期。
    4.康荣平:《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成长——核心能力分析模型与实例》,《中国社会科学季刊》,2000年第3期。
    5.胡亚文,罗波阳:《发展中的文化产业》,《经济论坛》,2003年第5期。
    6.严勇:《国外核心竞争力理论综述与启示》,《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10期。
    7.金元浦:《文化产业与文化生产力》,《求是》,2002年第20期。
    8.李振光,王建国,刘桂芹,赵政强:《山东广饶县傅家遗址的发掘》,《考古》,2002年第9期。
    9.王红国,李娟文:《我国旅游业综合实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研究》,《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0.刘冰:《进入WTO后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考》,《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21期。
    11.李峰峰,周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与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兼论四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4年第8期。
    12.周正刚:《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刍议》,《武陵学刊》,2010年第1期。
    13.马国柱:《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毠思考》,《辽宁大学学报》,2004年第9期。
    14.李克琴:《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及其对策探讨》,《求索》,2001年第2期。
    15.赵彦云等:《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6.曾长秋,薄明华:《新世纪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湖湘论坛》,2001年第3期。
    17.易元芝,蔡建娜:《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文化底蕴——以温州为例》,《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第9期。
    18.杨桂华,齐扎拉:《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开发研究》,《思想战线》,2000年第5期。
    19.李雪茹:《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基于VRIO模型的修正》,《人文地理》,2009年第5期。
    20.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21.陈柳钦:《着力提升天津市产业集群竞争力》,《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第8期。
    22.孟晓驷:《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三大战略举措》,《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23.张春:《网络环境与数字出版》,《科学与出版》,2000年第5期。
    24.田家怡:《黄河三角洲文化的概念及其历史文化渊源.》,《滨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
    25.牛序茜:《开放视野下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26.李沈阳:《近十年来黄河三角洲区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27.李洪雄:《民族区域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德国北威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28.马国柱:《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辽宁大学学报》,2004年第9期。
    29.周正刚:《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湖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查和思考》,湖湘论坛,2007年第6期。
    30.李沈阳:《汉代黄河变迁与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东岳论丛》,2006年第6期。
    31.代明等:《黄河三角洲体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10年第7期。
    32.李靖莉:《黄河三角洲移民文化的特点》,《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33.杜立辉:《隋唐五代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以棣旅游州为中心的考察》,《东岳论丛》,2010年第6期。
    34.章猷才:《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开发模式》,《.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6期。
    35.姚吉成:《黄河三角洲“孝悌”文化形态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滨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1)。
    36.于明:《关于新闻出版品牌系统培育的思考》,《中国出版》,2013年3月(上)。
    37.门玉彪.:《黄河三角洲民间音乐概观》,《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2月(下)。
    38.孙永奇、季宏伟:《黄河三角洲民俗剪纸艺术的特质》,《东岳论丛》,2010年第6期。
    39.胡小武:《创意经济时代与城市新机遇》,《城市问题》,2006年第5期。
    40.蒯大申:《发展新兴业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人大上月刊》,2009年第10期。
    41.罗富民:《简析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06期。
    42.王云珠:《加快发展山西旅游文化产业》.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05期。
    43.人民银行丽江市中心支行、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联合课题组.:《金融支持丽江旅游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个案研究.》,《时代金融.》,2007年第5期。
    44.刘洪春: 《铜仁地区旅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01期。
    45.孙永清:《金融支持青海旅游业发展思考》,《青海金融.》,2007年第10期。
    46.乔政府:《关于金融助推丽江旅游文化二次创业的思考》,《时代金融》2009年第9期。
    47.张建玲:《无锡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年第3期。
    48.方宝璋:《略论中国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分类》,《当代财经》,2006年第7期。
    49.杜立晖:《古代家学的”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50.苟成富:《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理论学刊》,2009年第12期。
    51.张文:《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对策研究》,《山东经济》,2008年第6期。
    52.石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加快黄河三角洲建设和发展》,《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53.张金路:《黄河三角洲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开发研究》,《.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第3期。
    54.张献青等:《对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胡集书会的思考》,《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11月下月刊。
    55.李靖莉:《黄河三角洲古文化遗存的时代意蕴》,《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2年第3期。
    56.段剑秋:《黄河三角洲服饰生态审美.》,《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57.王烦义等:《对湿地博物馆社会化的探讨》,《山东林业科技》,2006年第3期。
    58.祁述裕,韩骏伟:《新兴文化产业的地位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5期。
    59.张晓明:《认识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规律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与当代》,2006年第1期
    60.孟晓驷.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三大战略举措——在第二届中国文化产业高层新年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61.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62.康小明,向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63.方慧,尚雅楠:《基于动态钻石模型的中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2年第1期。
    64.方英,李怀亮,孙丽岩:《中国文化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分析》,《商业研究》,2012年第1期。
    65.蒋珠燕:《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北方经济》,201年第22期。
    66.徐丹丹,孟潇,卫倩倩:《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献综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67.刘爱华,贺兴时,张文娟:《文化创意产业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68.丛海彬:《文化创意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企业活力》,2011年第1期。
    69.花建:《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政策导向》,《党政论坛》,1999年第2期。
    70.代明等:《黄河三角洲体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10年第7期。
    71.孙永奇,季宏伟:《黄河三角洲民俗剪纸艺术的特质》,《东岳论从》,2010年第6期。
    72.方宝璋:《略论中国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分类》,《当代财经》,2006年第7期。
    73.朱春红:《促进环渤海经济圈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放导报》,2007年第2期。
    74.王智勇:《金融支持云南旅游产业呵持续发展研究——以丽江为例》,《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9期。
    75.王慧炯:《对发展中国产业的思考》,《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76.姚吉成:《黄河三角洲“孝悌”文化形态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滨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77.侯建民:《论文化产业与国家发展战略》,《天府新论》,2003年第4期。
    78.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79.胡亚文,罗波阳:《发展中的文化产业》,《经济论坛》,2003年第5期。
    1.李萌:《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旅游文化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
    2.吕健:《文化利益论》,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
    3.谷爱国:《黄河三角洲地方文献资源整合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4.刘昂:《山东省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5.杜开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
    6.张健:《都市休闲空间的整合与调控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7.国伟:《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8.徐艳芳:《区域文化产业开发的比较优势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
    9.刘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10.马仁锋:《创意产业区深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机理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
    11.王伟伟:《加快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12年。
    12.董君:《山东省创意产业发展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2年。
    13.周艳丽:《区域文化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14.张占春:《黄河三角洲民歌音乐分析与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15.魏丽宏:《关于我国手机传媒产业发展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2012年。
    16.郑洪涛:《基于区域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河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17.刘洪艳:《当代历史文化视野中的吕剧艺术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18.肖淼:《区域产业竞争力生成机制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19.孙剑飞:《广州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20.郭梅君:《创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2011年
    21.张秀清:《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12年。
    22.王颖:《山东海洋文化产业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23.郭永航:《政府治理创新视域下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24.李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2年。
    25.王蔚:《山东省休闲旅游发展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26.王岚:《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27.郭懿:《环渤海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天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28.杨承志:《现代化进程中文化—经济协调发展及其管理创新》,南京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
    29.韩顺法:《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信息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半岛都市报》:《东营日报》、《滨州日报》等。
    1. http://news.sina.com
    2. http://www.cnki.com.cn/
    3. http://www.chinanews.com/
    4. http://www.southcn.com/
    5. http://artbank.people.com.cn/
    6. http://www.njdaily.cn/
    7. http://www.qikan.com.cn/
    8. http://www.njdaily.cn/
    9. http://nccc.whu.edu.cn/
    10. http:/www.ccitimes.com/
    11. http://www.dzwww.com/
    12. http://www.sd.xinhuanet.com/
    13. http://sd.people.com.cn/
    14. http://finance.sina.com.cn/
    15. http://money.163.com/0
    16. http://museum.sdu.edu.cn/
    17. http://news.sohu.com/
    18. http://baike.baidu.com/
    19. http://sjb.qlwb.com.cn/
    20. http://d.lotour.com/
    21. http://CCTV.com/
    22. http://www.chinadaily.com.cn/
    23. http://265811.shandong.8671.net/
    24. http://fy.folkw.com/
    25. http://www.biyelunwen.cn/
    26. http://www.zzcc.gov.cn/
    27. http://www.sdwenbo.com/
    28. http://news.xinhuanet.com/
    29. http://theory.people.com.cn/
    30. http://wenku.baidu.com/
    31. http://sh.eastday.com/
    1. Michael Calvin McGee:Secular humanism:A radical reading of "culture industry "productions.
    2. Li Shu-sheng: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Economy-Case Study ofTianjin
    3. Janero David:Productive university,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relationships in preclinical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considerations toward a synergistic lingua franca.
    4. Mukherjea Arnab:Tobacco industry co-optation of culture? Converging culturally specific and mainstream tobacco products in India.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