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WTO《农业协定》与中国农业国内支持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国内支持”是WTO《农业协定》的一个特有术语。国内支持制度对一国的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几乎所有国家都或多或少的会对其农业进行国内支持。由于国内支持会对农产品国际贸易产生影响,WTO《农业协定》对成员方的国内支持制度建立了一定规则。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在农业领域做了相对不利的承诺。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农业国内支持制度。本文的目的即在于在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违背国际义务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的农业国内支持制度。为此,笔者首先分析了农业支持的经济学和法学依据,并对比了若干农业支持的形式,然后通过对WTO《农业协定》国内支持规则、若干国家的农业国内支持制度和中国农业国内支持制度的现状的分析,结合我国农业的特点提出了以农业多功能性理论构建我国农业国内支持制度的设想。
     全文除导言和结论外,共分四章:
     第一章首先探讨了政府支持农业的理由和根据,然后分析了农业支持的若干手段及其相互间关系,认为国内支持透明度较高,支持成本相对较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WTO《农业协定》的国内支持规则并对多哈回合国内支持规则的可能发展和中国在该回合中对国内支持议题应有的立场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由于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中农业多功能性议题与国内支持议题密切相关且存在相当程度的交叉,笔者亦对农业多功能性议题做了研究。
     第二章在总体上分析了各国国内支持措施的使用情况,然后通过对欧共体、美国和日本等WTO发达成员和韩国、巴西和印度等发展中成员的农业国内支持法律制度的分析,试图从中发现出一些规律性的内容以为我国所借鉴。
     第三章首先概括了我国农业国内支持制度的现状,然后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国内支持制度的总体缺陷和具体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与农业国内支持制度密切相关的农业合作组织制度和金融支农制度做了分析。
     第四章首先通过对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对比,认为我国应将建设多功能农业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并以农业多功能性理论作为我国农业国内支持制度的基本理念。其次,笔者提出了构建我国农业国内支持制度必须遵守的四个原则:(1)市场调节与政府支持相协调原则;(2)适度支持原则;(3)农村区域协调发展原则;(4)符合国际义务原则。再次,笔者在农业多功能性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构建或完善我国农业国内支持制度的具体构想。最后,笔者认为,重构我国农业国内支持制度首先要完善财政支农制度,这需要用足微量支持允许和加大绿箱支持力度;其次,完善我国农业国内支持的法律体系,最终建立以《宪法》为根本法、《农业法》为基本法、《农业国内支持法》为特别法,辅之以相关条例和实施细则以及部门规章和地方性立法的农业国内支持法律体系。此外,还需要完善国内支持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管理制度。
As a technical term and a comprehensive system,Domestic Support is very critic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of any country as well as its farmer's income.Therefore,almost every country has established a domestic support system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agriculture,more or less. Because of the possible negative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a somewhat loose discipline on domestic support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Agreement of Agriculture(hereinafter AoA ) of WTO.Being a newly accessed member of WTO,China was obligated to make some commitments which would have an adverse influence on its agriculture,and might make its agriculture more vulnerable in the impending future.As far as it is very urgent to reconstruct a reasonable agricultural domestic support sys,tem for China,according to the status in quo of China's agriculture,and conforming to its treaty obligations under the AoA of WTO,the author chooses it as the theme of this dissertation.
     Bearing this aim in mind,the author first explores the foundation of agricultural support,and gives a brief comparison among different forms of agricultural support.After an intensive analyses of the domestic support discipline provided by AoA,and then a study on the legal systems of domestic support in some of the WTO members,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innovative proposal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domestic support system,which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gricultural multi functionality.
     Besides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conclusion,this dissertation includes four chapters.
     Chapter one first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foundation of Agricultural support,i.e the theory of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ity,of agriculture being a basis of economical development,and the theory of agriculture's weak positon due to the nature of farming,such as cyclical prices,variable production needs,and unpredictable weather,etc. Governments generally mitigate these risks by making certain guarantees to agricultural producers.There are diverse measures which could be and have been taken to support the agriculture and the farmers.Compared with others,domestic supportive measures could be more transparent and less costly.However,exorbitant use of domestic support would make it inevitable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other forms of agricultural support.The rules regulating the domestic support policies or measures are known as the least binding part of AoA because this part has been watered down by a number of last-minute compromises in the Uruguay Round Negotiation process.Due to the nature of imbalance,it becomes one of the focuses in the new agricultural negotiation,namely Doha Round negotiation.After an intensive exploration of the disciplines about domestic support in the AoA,the author gives some predictions on its potential development in the Doha Round process.Furthermore,taking account of its inherent linkage with the theory of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ity,some attention is to be paid to the issue of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ity in the Doha Round.
     The second chapter firstly gives a summary of the usage of various domestic supports.After that,the author makes a comparison among the legal systems of domestic support in some developed members,mainly the EC,US and Japan,and those in some developing members of WTO, namely South Korea,Brazil and India.
     Although it was found that we can learn a lot from these countries,a reasonable domestic support system could not be based on huge governmental expenditures or financial outlays.Moreover,it is appropriat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spend more money than the past to support their agriculture,and to make a transition from the discriminatory agricultural policies to a more supportive one.
     In the third chapter,the author firstly summarizes the overall deficiencies in the present domestic support system of China.Then a detailed analyse is made as to the deficiencies of some sub-system of the domestic support system.The success of domestic support system should be accompan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arm's Association and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so some issues related to the Farm's Association and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 are discussed in the following part of the third chapter.
     The author seeks in the last chapter to reconstruct the domestic support system of China.Firstly,b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multifunctional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it is the author's view that a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should be the fundamental pattern of China's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the reconstruct of China's domestic support system should b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ultifunctionality of agriculture.Secondly,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abided when reconstructing the domestic support system of China,which include,inter alia,(1) coordination of the market regulation and governmental intervention;(2) moderate support;(3) harmonizing different rural areas,with individual development levels;(4) in conformity with China's 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 under the WTO. Thirdly,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De Minimis levels of support which does not exceed 8.5%of the value of production of either the specific product or of tot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as the case may be,is not required to be includ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Current Total AMS,and strengthen the green box support to the agriculture and the producer.Fourthly,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the legal system of domestic support to agriculture must be reconstructe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upport to Chinese agriculture effectively.In this domestic support legal system,the Constitution Law is the fundamental law,and Agricultural Law or Farm Bill would be the primary law,and Agricultural Domestic Support Law is the special law which regulates the comprehensive domestic support projects,from the approval,the implementation,to the completion and the following check and final acceptance.Lastly,lots of money would be invested in the domestic support to agriculture,so a strictly supervision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for the purpose of ensuring that all the financial outlay could be confined to its best utilization.
引文
1 Terence P.Stewart,The GATT Uruguay Round:A Negotionating History(1986-1992) Volume Ⅰ:Commentary,Kluwer Law and Taxation Publishers,p.131.
    12 参见参考文献中中文类著作与论文部分。
    13 参见祈春节主编:《WTO农业相关规则详解》,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6月版。
    14 例如,有学者试图通过一篇不足两万字的文章研究《农业协定》。参见邹立刚:《WTO<农业协定>研究》,载《中国律师与法学家》2006年第1期。
    15 赵维田著:《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62-265页。
    龚宇著:《WTO农产品贸易法律制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16 国内外学者对补贴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非常丰富,笔者只是为本文的目的就这一概念做简单阐述。
    17 布莱克法律词典第8版在“subsidy”项下,指出“subsidy”也作“grant”,Black'Law Dictionary,Eighth Edition Bryan A.Garner,eds,Thomson West,2004,p.1469.也参见甘瑛著:《国际货物贸易中的补贴与反补贴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第51页。
    18 自1897年关税法起,美国的制定法中就有一项反补贴法。该法一开始的时候适用于抵消对于(应在美国纳税的)出口产品给予的任何奖励或补贴(bounty or grant)的利益。See Alan O.Sykes.Countervailing Duty Law:An Economic Perspective,Columbia Law Review,89 Colum.L Rev.199,March 1989,p.263.
    19 全称是《关于解释与适用GATT第6条、第16条和第23条的协定》。
    20 19 U.S.C.§1677(5),(1990).
    21 See GATT1947 Art.6.另参见甘瑛著:《国际货物贸易中的补贴与反补贴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第51页。此后美国的《1930年关税法》和《1974年贸易法》都采用这种表述。
    22 Black'Law Dictionary,Eighth Edition Bryan A.Garner,eds,Thomson West,2004,p.1469.
    23 薛波主编:《元照英美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5月版,第1303页。 为获取与出口信贷的期限及其他信贷条件和币种相同的资金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借款时本应支付的利率),或支付由出口商或金融机构为取得贷款而发生费用的全部或一部,只要该费用的用途是为保证在出口信贷条件方面取得实质性优势。(12)构成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16条意义上的出口补贴的、对公共帐户的任何其他支出。
    32 J.H.Jackson,The World Trading System:Law and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the MIT Press,2nd ed.1997,p.280.
    33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384.
    34 Patrick Low,The Definition of"Export Subsidies"in GATT,Journal of World Trade.Vol.16.1982.转引自甘瑛著:《国际货物贸易中的补贴与反补贴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第103页。
    35 李本著:《补贴与反补贴制度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6页。
    36 Art.3.1.(b) of SCM Agreement.
    37 D.Palmeter,"Agriculture and Trade Regulation:Selected Issu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U.S.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Duty Laws",23 Journal of World Trade(1989) No.1,p.59.
    38 也有人认为,农业补贴是指国家通过对农业生产和贸易给予各种直接和间接的补助,使农业生产者最终实际所得超过按市场均衡价格确定的收益水平,以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维持国内农产品高价,刺激生产,同时扩大出口争夺国际市场以处理过剩农产品.参见李本著:《补贴与反补贴制度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134页。从本质上讲,这两种界定没有差别,只是后者多了些功能性的描述。笔者从定义学所要求的简洁标准出发,做了上述界定。 国家现实的涉及财政资金的直接转移,如补助金(补贴金)、国家的低息或无息贷款、国家对特定农业经济组织或项目的投资入股等;(二)国家潜在的涉及财政资金或民间债务的直接转移,典型的是国家对特定农业生产经营者商业贷款一定比例的担保、再担保或保证保险;(三)租税优惠,即国家依法放弃在正常情况下应征收的政府租税;(四)国家向特定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一般公共性或基础性设施和服务之外的物品或服务,以及依法定优惠价格购买特定农产品.其认为,广义的农业补贴的外延包括国家现实的财政资金的直接转移支付,国家潜在的涉及财政资金或民间债务的直接转移和国家依法放弃的政府租税等三种。参见黄河:《论我国农业补贴法律制度的构建》,载《法律科学》2007年第1期,第102页。
    45 同上。
    46 其实该学者所引《行政法学总论》一书的作者也承认关于补贴是仅限于给付性补贴还是也包括减免性补贴是争议的焦点。同时,该书作者亦指出,欧共体法律中对补贴的界定要广泛的多:不仅包括给付性补贴,而且包括减免性补贴和其他任何形式的优惠等。参见[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著:《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版,第423-424页。
    47 同上,第424-425页。
    48 包括但不限于《农业协定》序言第4段、第3条、第四部分(包括第6条和第7条)以及附件2、附件3和附件4。
    49 有人认为,国内支持的概念绝对与国内补贴不同。如果用传统分法,将补贴分为出口补贴和非出口补贴,则这里的非出口补贴就是这三个术语中的任何一个甚至一个以上,只要与出口无关。欧共体油籽案Ⅱ专家组报告,第79段。Follow-up on the Panel Report“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Payments and subsidies Paid to Processors and Producers of Oilseeds and Related Animal-Feed Proteins",Report of the Members of the Original Oilseeds Panel(DS28/R BISD 39S/91,considered for adoption by the council on 30 April 1992,but not adopted).该案涉及到欧共体在执行欧共体油籽案专家组裁决时采用的按面积给予收入支持的制度。欧共体认为。在新支持制度下的补贴不是生产补贴,而是生产者补贴,用来给特定土地分配的生产者进行收入支持,与油籽的生产没有直接关系。欧共体油籽案Ⅱ专家组裁决认为,1955年的决议所指的“国内补贴”并没有区分这些补贴提供的方式。就本案来讲,问题不是欧共体在新支持制度下提供的补贴到底是“收入或价格支持”,或是以其他方式提供,而是这些补贴是否是针对具体产品的生产补贴。
    50 正如Jackson教授所言,“国内补贴或生产补贴…都是为产品提供的补贴,而不考虑这些产品是否出口”。See J.H.Jackson,The World Trading System:Law and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the MIT Press,2nd ed.1997,p.280.
    51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386.
    52 《农业协定》第3条第1款。
    53 参见《农业协定》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第8条-第12条)。
    54 比如,《农业协定》附件3第1款规定,在遵守第6条规定的前提下,综合支持量(AMS)应在特定产品基础上对每一种接受市场价格支持的、不可豁免的直接支付或其他任何不可免除削减承诺的补贴(“其他不可豁免的政策”)(or any other subsidy not exempted from the reduction commitment("other non-exempt policies")的基本农产品进行计算。《农业协定》附件3第2款甚至直接规定,第1款项下的补贴应包括政府或其代理 机构的预算支出和放弃的税收(Subsidies under paragraph 1 shall include both budgetary outlays and revenue foregone by governments or their agents).
    55 See http://docsonline.wto.org/GEN_searchResult.asp,WTO Doc Symbol,G/AG/N/CUB/29,G/AG/N/HND/23and G/AG/N/SAU/2G/AG/N/MNG/7,2007年12月10日访问。
    56 李晓玲:《WTO框架下的农业补贴纪律》,华东政法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第155页。
    57 蒋永穆:《中国农业支持体系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78页。
    58 也有人认为,农业支持是政府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入手,通过对农业科技、教育、水利、环保和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财政投资,为农业的发展夯实基础,增加后劲。其基本特征是通过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增加农民收入,实质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认为农业支持符合农产品自由贸易的要求,是对本文后面所述的绿箱措施的高度概括。可惜,该作者没有做出进一步论证。参见曹芳:《农业国内支持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6月,第9页-第10页。
    59[日]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著:《农业经济论》新版,沈金虎等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163页。
    60 李建平著:《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12页-17页。
    61 即政府事先确定一个保护价格,当市场价格低于该价格时,农民可以按该价格将粮食出售给政府。
    62 即政府事先确定一个目标价格,当平均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则政府按二者差额对农民进行补贴:当平均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则政府无需对农民进行补贴。
    63 关于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论以及其他自由贸易理论.see Paul R.Krugrnan,Maurice Obstfeld,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eory and Policy,Fifth Edition,Addison-Wesley Longman,2000,pp.11-153.
    64[美]艾尔·L希尔曼著:《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彭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第1页。
    65 J.H Jackson,The World Trading System:Law and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2nd Edition,the MIT Press,1997,p.12.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到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说”,比较优势学说虽然不断被人们重新衍释和探讨,但其合理内核至今仍在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王传丽主编:《国际贸易法》,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2月版,第238页。
    66 参见赵维田著:《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43页。
    67 P.Samuelson,Economics,10th ed.McGraw-Hill Auckland,1976,p.412,quoted in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F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7.
    68 龚宇著:《WTO农产品贸易法律制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8页。
    69 为行文方便,本文中所提到的各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除非特别说明,均分别指各国(地区)、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
    70 Kym Anderson,Will Martin and Dominique van der Mensbrugghe,Distortions to World Trade:Impacts on Agricultural Markets and Farm Incomes,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736,Oct.2005,p.1.
    71 Kym Anderson and Tim Josling,The WTO and Agriculture,Volume Ⅱ,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imited,2005,pp.374-375.
    77 比如,与肥料、农业机械等生产投入相比,农业技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如作物新品种和栽培新方法等,大多数农民都可以使用,而对使用者征收技术使用费又非常困难。基于这一性质,农业技术的开发无论能为社会带来多大的效益,对开发者来说都不能成为可以自负盈亏和有利可图的事业。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调节,那么这类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就会小于社会最佳水平。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失灵”现象。为了防止市场失灵,政府不仅需要自己承担技术开发和普及推广活动,还必须资助有关的民间活动。[日]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著:《农业经济论》新版,沈金虎等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70页-第71页。美国的情况也基本相同。
    78 OECD,Financing Agricultural Policie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Public Good Provision and Mulfifimctionality:Which Level of Government?,Working Party on Agricultural Policies and Markets,Directorate for Food,Agriculture and Fisheries Committee for Agriculture,AGR/CA/APM(2005)19/FINAL,March 16,2006,p.12.
    79 David Blandford and Richard N.Boisvert,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and Domestic/International Policy Choice,Ester Centr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Trade Policy.Volume 3 Number 1,2002.p.109.
    80 农业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贡献、外汇贡献、生产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安全贡献、环境贡献等等,参见蔡防著:《穷人的经济学--农业依然是基础》,武汉出版社1998年3月版,第94页-第99页。
    81[美]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著:《经济学》第17版,萧琛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56页。
    82 李建平著:《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52页-第53页。
    83 See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310.See also D.palmeter,Agriculture and Trade regulations Selected Issues in the Applications of U.S.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Duty Law,23 Journal of World Trade,1989 No.1,p.60.
    84 王传丽主编:《国际贸易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修订版,第249页。
    85 OECD Policy Brief,Agricultural Support:How is it Measured and What does it Mean? OECD,July 2004,p.3-4.Also see R.Barents,The Agricultural Law of the EC,1994,p.77,quoted in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311.
    86 以欧共体为例,其在1992年共同农业政策(CAP)改革之前向谷物类、食糖、奶制品、牛肉、橄榄油和佐餐葡萄酒(table wine)提供市场价格支持,同时只对部分猪肉、蛋禽、水果和蔬菜采用价格支持。See Gerrit Meester,European Union,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and World Trade,14 Kan.J.L.& Pub.Pol'y 389,2005,p.392.Al J.Daniel,Jr.,Agricultural Reform:The European Community,the Uruguay Round,and International Dispute Resolution,46 Ark.L Rev.873,1994,pp.879-882.另参见赵昌文,Nigel Swain:《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4-46页。
    87 See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311.
    88[日]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著:《农业经济论》新版,沈金虎等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169页。
    89 See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311-312.
    90 See James Rude,Under the Green box:the WTO and Farm Subsidies,Journal of World Trade 35(5):2001,p.1015.该学者其实是将《农业协定》附件2所规制的“绿箱措施中的直接支付”作为直接支付的主要类型,而事实上直接支付的范围应该比这种界定要宽得多。因为,《农业协定》附件4第10款专门规定了所谓的“不可豁免的直接支付”,而《农业协定》附件2绿箱措施中的直接支付都应当符合对生产或贸易没有扭曲作用 或只有最小扭曲作用的要求。
    91 非关税壁垒的经济福利损失由于其种类非常多,同时考虑到《农业协定》要求将非关税壁垒关税化从而建立农业的单一关税保护体制,所以此处不再与其他支持形式进行比较。
    92 参见[美]罗伯特·J·凯伯(Robert J.Carbaugh)著:《国际经济学》第8版,原毅军,陈艳莹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123页。但是,需要注意此处没有考虑征收关税的国家迫使外国农产品出口价格下降的能力。如果该国不能影响国际价格,则征收关税会减少社会福利;但如果该国有能力改善贸易条件,则因征收关税会造成外国农产品出口价格的下降,从而与消费扭曲损失加上生产扭曲损失相比,可能存在本国获益的情形。然而,出口国收益会受到严重影响。See Paull R.Krugman,Maurice Obstfeld,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eory and Policy,Fifth Edition,Addison-Wesley Longman,2000,p.196.
    93 See Paul R.Krugman,Maurice Obstfeld,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eory and Policy,Fifth Edition,Addison-Wesley Longman,2000,pp.198-199.
    94 假定一国政府为使国内生产者免受部分国际竞爭,对其生产的产品给予生产补贴。补贴带来的成本优势使该国国内产量扩张,而进口则下降,从而改善了该国该类产品的贸易条件,这就是补贴的贸易效应。补贴也影响了该国的国民福利。补贴的收益其中一部分以生产者剩余的形式再分配给了更有效率的生产者,这是补贴的保护效应。由于补贴,高成本的国内产品才能在市场中卖出去,这代表了福利的无谓损失。[美]罗伯特·J·凯伯(Robert J.Carbaugh)著:《国际经济学》第8版,原毅军,陈艳莹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155页。
    95 例如,市场价格支持必然伴随着通过关税或其他工具来阻止国外低价农产品的进口。还有,过度国内支持必然导致国内生产严重过剩,此时如果没有出口补贴,政府将不得不以高价格直接购买过剩部分的农产品加以储存。而这种措施不可能长期存在。See David Blandford,Are Disciplines Required on Domestic Support? The Estey Centr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Trade Policy,2001,Vol.2 No.1,p.41.
    96 以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CAP)为例,该政策最初并不是出口补贴只不过是用来保证欧洲农产品价格的一项措施。当农产品价格低于规定的支持价格水平时,由共同体来收购以保证农民能卖出高价。为防止这一政策吸引大规模农产品进口,欧共体最初通过高关税来消除欧洲农产品价格与世界价格间的差额。但自1970年代以来,欧共体所制定的支持价格已高到使欧洲这个原本在自由贸易时进口大部分农产品的地方严重生产过剩.其结果是欧共体发现自己不得不购买和储存大量食物。为避免无限制的储备增长,欧共体转而采用补贴出口的政策来消除生产过剩。See Paul R.Krugman,Maurice Obstfeld,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eory and Policy,Fifth Edition,Addison-Wesley Longman,2000,pp.199-200.Also see WTO,World Trade Report 2006:Exploring the Links Between Subsidies,Trade and the WTO,p.120.
    97 例如,一国将某种农产品关税将为0%,此时其他条件相等,则国内和国际市场市场价格该产品价格将一致,假设为100美元\吨,但如果此时该国政府为该类农产品的生产者提供10美元\吨的国内价格支持,则其国内生产者可将该产品价格降为90美元,以占领市场,捧挤进口产品,从而抵消了进口产品关税减让的利益。
    98 Gale Johnson,World Agriculture in Disarray,Trade Policy Research Centre,London,1993,p.29.转引自洪德钦著:《WTO法律与政策专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第21页。
    99 Peter C.Timmer,Getting Price Right:The Scope and Limits of Agricultural Price Policy,Corndl University Press,1986,pp.32-34.
    100 1988年美国Purdue University研究表明,通过农业支持政策每挽救一个农业生产岗位,非农产业将付出107000美元的产值损失。See Thomas J.Schoenbaum,Agricultural Trade Wars:AThreat to the GAIT and Global FreeTrade,24 st.Mary's L.J.1165,p.1188.
    101 根据美国环境工作组(Environment Working Group,EWG)的数据,美国大量的农业支持都被那些效益良好的大农场或农业企业获得。2002年,农业补贴受益最多的10%从政府获得的支持占到总支持的70%,剩下的20农民或农场没从政府那里获得一丁点的支持。See Raj Bhala,World Agricultural Trade in Purgatory:The Uruguay Round Azriculture Agreement and Ib Implications for the Doha Round,79 N.Dak.L Rev.691,p.708.Also sec WTO,World Trade Revort 2006:Exploring the Links Between Subsidies,Trade and the WTO,13.121.欧共体也是如此,并由此造成了一个悖论(a flagrant paradox),尽管共同体财政支出巨大,但农业收入却稳定减少。SeeAl J.Daniel,Jr,Agricultural Reform:The European Community,the Uruguay Round,and International Dispute Resolution,46 Ark.L.Rev.873,p.882.
    102 以美国为例,其农业支持的相当大一部分被那些土地所有者通过高土地价值和高租金的方式获得。See WTO,World Trade Report 2006:Exploring the Links Between Subsidies,Trade and the WTO,pp.121-122.
    103 例如,与自由贸易条件下的情况相比,农业支持政策使得发达国家的小麦价格提高了13%到110%,牛肉价格提高3%-92%,食糖价格提高12%-97%。程国强著:《农业贸易政策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149页。在美国,消费者因国内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差增加了17%的支出,欧共体这一比例更是达到了65%。蔡防:《穷人的经济学--农业依然是基础》,武汉出版社1998年3月版,第66页。
    104 发达国家在农业支持方面的预算支出除少部分来自于关税收入外,其余部分都由纳税人承担。经合组织的一项统计发现,主要工业国家因农业支持引起的年均居民收入损失,相当于爱尔兰和新西兰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See The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Agriculture:World Bank-OECD Study Cites Benefits of Agricultural Trade Liberlization,International Trade Reporter,23 May,1990,p.737.
    105 See Paul R.Krugman,Maurice Obstfeld,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eory and Policy,Fifth Edition,Addison-Wesley Longman,2000,p.200.
    106 欧共体1992年CAP的财政开支为364亿埃居.占整个预算的58.2%。See Al J.Daniel,Jr,Agricultural Reform:The European Community,the Uruguay Round,and International Dispute Resolution,46 Ark.L.Rev.873,p.881.某些年份甚至占到共同体预算的80%左右。赵维田著:《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44页。
    107 Robert E.Hudec,Legal Issues in US-EC Trade Policy:GATT Litigation 1960-1985.in Robert E,Baldwin,Carl B.Hamilton and Andr(?) Sapir eds,Issues in US-EC Trade Relation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8,pp.22-23.
    112[日]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著:《农业经济论》新版,沈金虎等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73页。
    113 同上,第75页。
    114 这一转变主要有如下表现:(1)非农产业扩大,农业人口减少,农民受教育程度渐高,农村交通通讯设施有所改善,农民组织和民主意识有了一定提高,并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农业利益集团;(2)食品价格对非农人口的影响逐步缩小;(3)工业产业结构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转变,企业经营者的反对强度相应降低;(4)农业生产者生活困苦也引起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同情;(5)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逐步认识到农业对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等等。同上,第74-75页。
    115 现实中,贸易政策往往偏向于小规模的利益集中的集团而不是广大群众。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一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集体行动的问题,由于个人很少有动力代表自己所在集团采取政治行动,因此常常是那些组织比较严密的团体才有可能获得有利于自己而牺牲大多数人利益的政策。See Mancur Olson,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5,in Paul R.Krugman,Maurice Obstfeld,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eory and Policy,Fifth Edition,Addison-Wesley Longman,2000,p.231.
    116 龚宇著:《WTO农产品贸易法律制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39页。
    117 以美国为例,其农业人口只占总劳动力的2%,但农民通常都是一个组织良好并具有强大政治影响力的群体,所以他们一直能从政府那里得到相当高的有效保护。Paul R.Krugman,Maurice Obsffeld,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eory and Policy,Fifth Edition,Addison-Wesley Longman,2000,p.232.
    118 Hans P.Binswanger and Klaus Deininger,Explaining Agricultural and Agrarian Polic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35,1997,pp.1793-1795.
    119 如前述的农业人口比重极大,居住十分分散,交通通讯极其落后等。
    120 发达国家中以日本为例,其在工业化初期亦通过高额农业税和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方式为工业化发展提供资金和剩余产品。如1878年-1882年、1888年-1892年和1898年-1902年三个时期,每年农业负担的直接税分别占国家全部直接税收的91%、86%和74%,而且20世纪30年代以前,农业得到的产业财政补贴几乎为零。但到其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农业的相关税收负担率则变得极低,同时农业也获得了巨额的支持,以生产者补贴等值衡量在OECD国家中最高。[日]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著:《农业经济论》新版,沈金虎等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75页。新兴工业国家以韩国为例,其经济发展初期(1950年代-1960年代),对农业同样采取剥夺政策(主要是尽可能降低粮食价格,有些年份甚至粮价低于生产成本),以便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为经济增长提供足够剩余。在其迅速工业化之后,从1970年代开始,农业政策目标则转变为支持农民收入,保证粮食自给和促进城乡均衡发展,韩国政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农业支持措施。See David Blandford and Berkeley Hill,Policy Reform and Adjustment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s of Developed Countries,CAB International 2006,p.124.
    121 本人学识和能力有限,本部分主要以人权理念和罗尔斯的正义论为立论基础,未及就罗尔斯之前的学者对正义的阐释(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正义就是社会中各个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得其所;亚里士多德相信平等就是正义,但正义又分为平均正义(即在平等的个人之间各人的所得在数目和容量上都相等)和分配正义(即在不平等的个人之间根据各人的价值不等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休谟认为公共福利是正义的唯一源泉;穆勒断定正义是关于人类基本福利的一些道德规则等等)和后来学者对罗尔斯正义论的批评和发展(包括但不限于罗伯特·诺奇克(Robert Nozick)自治论自由主义、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的社群主义与公民共和主义等)做进一步深入研究。王沪宁:《<正义论>中译本序,http://www.cncasky.com/get/sjzl/000624810_2.htm,2007年10月11日访问。[美]布莱思·比克斯,《法理学:理论与语境》,邱昭继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103页-第116页。
    122 根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联合国八项千年目标中第一项就是消灭极端贫困和饥饿,到2015年将每日收入低于1美元的人数比例减半。虽然这一目标已经有所进展,但2004年发展中国家仍有9.8亿人口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有8亿人生活在饥饿和营养严重不良状态。See Mary Robinson,What right Can Add to Good Development,in Philip Alston and Mary Robinson eds,Human Rights and Development:Towards Mutual Reinforceme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p.25..
    123 罗尔斯的正义观可称作正义即公平的理论。为得出这个理论的各项原则,罗氏首先做了一个理性上或逻辑上的假设,罗尔斯把这个假设环境称作“原始状态”。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各方都是平等的,在选择正义原则的过程中,所有人都拥有相同的权利;他们都是有着自己关于“善”的理解和正义感的人,彼此之间处于平等地位,且对其他人个人和所处社会的信息一无所知。根据原始状态及上述各项条件,罗尔斯认为各方将选择的正义原则是:所有社会价值--自由与机会、收入与财富以及自我尊重的基础--都应平等地加以分配,除非对其中一种或所有价值的不平等分配有利于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这一正义观可分解为两个正义原则:第一,平等自由的原则:即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去拥有可以与别人的类似自由权并存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权.第二,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即对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安排应能使这种不平等不但(1)能够给处于最不利地位者带来最大利益;且(2)依存于公平平等和机会条件下的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因为第一项原则已有公论,所以罗氏着重论述了第二项原则。罗氏认为差别原则包括三个方面:(1)应当对出身和天赋的不平等进行补偿;(2)社会成员应互惠互利;(3)博爱,即体现某些社会评价方面的平等。参见:[美]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和廖申白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3月版,译者前言,第6页-第10页,正文第3页-第106页。王沪宁:《<正义论>中译本序》,http://www.cncaskv.com/get/sjzl/000624810_2,htm,2007年10月11 日访问。
    124 黄志雄著:《WTO体制内的发展问题与国际发展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3页。
    125[美]布莱思·比克斯,《法理学:理论与语境》,邱昭继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133页。
    126[美]约翰·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何包钢和廖申白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3月版,第98页
    127 United Nations,UN Development Agenda:Development for all,p.38.
    128 李龙:《论生存权》,载《法学评论》 1992年第2期。
    129[日]大须贺明著;《生存权论》,林浩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16页。
    130 中国人权研究会:《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第9版。
    131 埃德.A.:《国际人权法中的充足生活水准权》,载刘海年主编:《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5月版,第213页。
    132 农村贫困发生率要高出城市10-40个百分点.大约有75%的贫困人口居住在农村,他们的每一项生活指标都低于城市居民,并且要遭受更多痛苦.Melinda D.Ingco and John D.Nash,What's at stake?Developing Countries interests in the Doha Development Round,in Melinda D.Ingco,John D.Nash,eds,Agriculture and the WTO:Creating a Trading System for Development,the World Bank,2004,pp.2-4.
    138 Ibid.p.88.
    139 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其出口只集中在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Primary products)上,包括农产品、原材料和燃料,其中农产品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种过分的对单一产品的依赖导致一旦这种产品的收成欠佳或市场需求减少,出口收入就会显著降低,严重破坏国内收入和就业水平。此外,国际贸易收益的分配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尤其是集中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普遍认为,国际贸易的收益很大一部分流向了发达国家。因为,由于市场的力量,发展中国家进口品价格上升的速度要大于出口的产品,致使它们的贸易条件恶化。参见[美]罗伯特·J·凯伯(Robert J.Carbaugh)著:《国际经济学》第8版,原毅军,陈艳莹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214-215页。
    140 See J.H.Jackson,Legal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Cases,Materials and Text on 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 of Trans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St.Paul,Minn.West Pub.Co.1977, p.986.
    141 比如,《农业协定》禁止非关税壁垒,要求将所有的非关税壁垒转化成保护程度相等的关税措施。。但不少成员在执行时利用种种有利于己的数据放大了关税等值,造成实际关税比乌拉圭回合前基期存在的非贸易壁垒的保护程度更高。这被成为“肮脏的关税化”(Dirty Tariffication)。 See Merlinda D.Ingco,Agricultural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the Uruguay Round:One Step Forward,One Step Bac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1500,World Bank,Washington,DC,1995,p.22.另,与国内支持相关规则的执行效果详见后述。
    142 Gerard Curzon,Multilateral Commercial Diplomacy: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and Its Impact on National Commercial Policies and Techniques,Michael Joseph,1965,p.55.
    143 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GATT的规则过于松散甚至阙如;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自1955年美国为顾及农业保护主义倾向之国内现实,于GATT创立不久,即寻求豁免其本身在GATT下有关农产品贸易的义务。此后,以西欧各国为首,继而日本和加拿大等纷纷进行抵制或逃避。See J.H.Jackson,World Trade and the Law of GATT,Michie Co.1969,p.735.另参见洪德钦著:《WTO法律与政策专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第30页;赵维田著:《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43页。
    144 关于GATT的产生及临时适用的过程和原因,See J.H.Jackson,The World Trading System:Law and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2nd Edition,MIT Press,1997,pp.35-44.Mitsuo Matsushita,Thomas J.Schoenbaum and Petros C.Mavroidis,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Law,Practice,and Policy,Oxford University,2006,p.1-2.也参见王传丽主编:《国际贸易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修订版,第255-256页。也可参见赵维田:《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7-9页。
    145 GATT时期和后来的WTO的成员虽然在文件中有时被称为“国家”(countries)。但在GATT时期,其成员的规范说法是“缔约方”(contracting party or parties),而WTO成立以来,其成员的规范称呼是“成员或成员方”(Member)。无论如何,即使在使用国家的场合,其所指都是相关的成员,与政治意义上的主权国家无关。参见《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解释性说明,“本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中使用的'国家'一词应理解为包括任何WTO单独关税区成员。对于WTO单独关税区成员,如本协定和多边贸易协定中的措辞被冠以'国家(的)'一词,则此措辞应理解为与该单独关税区有关,除非另有规定。”
    146 该款目前构成GATT1947第16条的A节,只有1款,规定“如任何缔约方给予或维持任何补贴,包括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支持,以直接或间接增加自其领土出口的任何产品或减少向其领土进口的任何产品的方式实施,则该缔约方应将该补贴的范围和性质、该补贴对自其领土出口、向其领土进口的受影响产品的数量所产生的预计影响以及使该补贴成为必要的情况向缔约方全体做出书面通知。在确定任何此类补贴对其他任何缔约方的利益造成或威胁造成严重侵害的任何情况下,应请求给予有关补贴的缔约方应与其他有关缔约方或缔约方全体讨论限制该补贴的可能性。”
    147 GATT临时适用时,准备成立一个“临时委员会”(Interim Commimion)来监督GATT的实施。但这也触怒了当时美国国会的议员们。他们要求罗斯福政府送交国会审议批准。罗斯福政府因此要求将草案中一切涉嫌“国际组织”字眼统统删掉。迫于美国的强势地位,与会其他国家的代表只好从命。但人们为了GATT的正常运转,集思广益创造出用英文大写字母拼出的CONTRACTING PARTIES(缔约方全体)来代替临时委员会,以起到一定组织机构的作用。参见赵维田:《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4页。
    148 See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349.
    149 B节一共有4款:1.各缔约方认识到,一缔约方对任何产品的出口所给予的补贴,可能对其他进口和出口缔约方造成有害影响,可能对它们的正常商业利益造成不适当的干扰,并可阻碍本协定目标的实现。2.因此,缔约方应寻求避免对初级产品的出口使用补贴。但是,如一缔约方直接或间接地给予任何形式的补贴,并以增加自其领土出口的任何初级产品的形式实施,则该补贴的实施不得使该缔约方在该产品的世界出口贸易中占有不公平的份额,同时应考虑前一代表期内该缔约方在该产品贸易中所占份额及可能已经影响或正在影响该产品贸易的特殊因素。3.此外,自1958年1月1日或其后可能的尽早日期起,缔约方应停止对除初级产品外的任何产品的出口直接或间接地给予任何形式的补贴,此种补贴可使此种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向国内市场同类产品购买者收取的可比价格。在1957年12月31日之前,任何缔约方不得通过采用新的补贴或扩大现有补贴范围,使任何此类补贴的范围超过1955年1月1日实施的范围。4.缔约方全体应经常审议本条规定的运用情况,以期根据实际经验审查其有效性,促进本协定目标的实现,并避免严重侵害缔约方的贸易或利益的补贴。GATT缔约方之所以对补贴问题专门审议,其原因在于GATT最初关于补贴的纪律过于宽松,致使出口补贴泛滥。因此其修订也只针对出口补贴。鉴于本文研究对象仅限于国内支持,故此除为体系完整和论述国内支持问题确有必要外,对出口补贴问题不再涉及。
    150 Desta博士认为,GATT第16条1955年之修正通过对出口补贴建立特殊规则,实质上相当于将最初的规则适用于国内补贴。See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349.
    151 Didier Chambovey,How the Expiry of the Peace Clause(Article 13 oft.he WTO Agreement) Might Alter Disciplines on Agricultural Subsidies in the WTO Framework,Journal of World Trade,36(2),2002,p.333.
    152 参见赵维田:《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312页。
    153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367.
    154 参见《补贴守则》序言第3段、第4段和第8条第1款。
    155 参见《补贴守则》第11条。
    156 GATT东京回合谈判达成的9个守则,都是独立于GATT之外的规则,只对其签字方具有约束力。GATT 的缔约方可以签字,也可以不签字,并可以以观察员的身份加入而不承担具体义务。直到1995年底,GATT128个缔约方中只有24个缔约方签署并批准《补贴守则》,2个缔约方虽然签署但未批准,29个缔约方只是作为观察员参加该守则。因此,该守则只对GATT中18.75%的缔约方有约束力。参见李本著:《补贴与反补贴制度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13页。
    157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369.
    158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p.338-339.
    159 GATT第6条第3款规定,“反补贴税”一词应理解为目的为抵消对制造、生产或出口所直接或间接给予的任何津贴或补贴而征收的一种特别税。因此,其第1句要求“在任何缔约方领土的任何产品进口至另一缔约方领土时所征收的反补贴税,金额不得超过对此种产品在原产国或出口国制造、生产或出口时所直接或间接给予的津贴或补贴的估计金额,包括对一特定产品的运输所给予的任何特殊补贴”。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387.
    164 U.S.Proposal to the Uruguay Round Negotiating Group on Agriculture,1 July 1987,MTN.GNG/NG5/W/14.Also see T.Stewart,The GATT Uruguay Round:A negotiating History(1986-1992) in Ⅲ Vols.Kluwer Law International,Vol.Ⅰ,p.173.
    165 See J.Hillman,"The US Perspective",in K.Ingersent,A.Rayner,and R.Hine(eds.) Agriculture in the Uruguay Round,St.Martin's Press,1994,p.51.
    166 在美国农业发展史上,先后经历了三次农业危机(1867-1896年、1920-1941年、1948-1972年),从1981年开始又进入了第四次危机。由于美国的过剩农产品一般是通过出口找出路,所以该国的农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强。这样,它的过剩性危机与世界经济的周期性危机纠缠在一起,从而增加了其复杂性和深刻性。参见http://219.226.9.43/RESOURCE/CZ/CZDI/DGJC/2/MEIGUO/2343_SR.HTM,2007年11月20日访问。
    167 当时的里根政府深受农业危机困扰,早有意对其国内农业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美国1985年农业法草案就建议逐步取消国内农业支持。但美国政府的改革并未得到国会支持,国会最后通过的1985年农业法在农业支持问题上有增无减,致使美国1986-1987年农业补贴支出大幅增加。参见Keith Schndder,Farm Bills:Its Impact,New York Times,1985-12-16,p.A16.转引自龚宇著:《WTO农产品贸易法律制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119页。
    168 See J.Hillman,Agriculture in the Uruguay Round:a United States Perspective,Tusla Law Review,Vol.28,1993,pp.766-768.
    169 欧共体指责“零点方案”超越了《埃斯特角宣言》所确立的目标,是“过分和不切实际的”。See Bruce Barnard,U.S.-EC Clash on Subsidies Intensifies,Journal of Commerce,1987-07-21,p.11.J.Croome发现,一些谈判方指出,如果按照美国方案,则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将比工业和服务业领域已经取得的自由化成果更高。See J.Croome,Reshaping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A History of the Uruguay Round,WTO,Geneva,1995,p.114,
    170 EC Proposal to the Uruguay Round Negotiating Group on Agriculture,26 October 1987,MTN.GNG/NG5/W/20.
    171 See J.Croome,Reshaping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A History of the Uruguay Round,WTO,Geneva,1995,p.116.
    172 Japanese Proposal for Negotiations on Agriculture,26 December 1987,MTN.GNG/NGS/W/39.
    173 凯恩斯集团最初由14个国家组成,因1986年成立于澳大利亚凯恩斯而得名。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凯恩斯集团要求撤销贸易壁垒并稳定削减影响农业贸易的补贴。目前该集团共有18个成员,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新西兰、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斐济、危地马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拉圭、菲律宾、南非、泰国和乌拉圭.该集团自我界定为不对农产品进行补贴同时受到欧美农产品出口补贴打击的公平贸易成员。其农产品出口贸易份额约占世界总额的四分之一。参见龚宇著:《WTO农产品贸易法律制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119页。
    174 凯恩斯集团主张:(1)将出口补贴、国内支持和进口限制冻结在现有的水平,阻止其进一步增长,并通过短期的补贴削减和市场准入措施改善农产品贸易状况;(2)根据总体支持削减目标,通过减让表的方式逐步削减和消除贸易扭曲措施;(3)通过谈判创设新的多边规则,将农产品贸易完全纳入GATT规则的有效约束之下,具体包括禁止所有GATT没有明确许可的进口限制,取消所有豁免,约束并削减所有农产品关税,以及禁止所有影响农产品贸易的补贴和国内支持措施。See Cairns Group Proposal to the Uruguay Round Negotiating Group on Agriculture,26 October 1987,GATT DOC.MTN.GNG/NG5/W/21.
    175 See Bernard M.Hoekman and Michel M.Kosteehi,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The WTO and Beyond,2nd Ed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p.215.Also see,EC Proposal to the Uruguay Round Negotiating Group on Agriculture,26 Oct.1987,GATT DOC.MTN.GNG/NG5/W/20.
    176 Mid-term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GATT DOC.MTN.TNC/11,para.6.
    177 Submiss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n Comprehensive Long-Term Agriculture Reform,25 October,1989,GATT DOC.MTN.GNG/NG5/W/118.这一方案表明美国的谈判重心已经从以综合支持指标为尺度的农业支持水平的一般性削减转移到包括国内支持在内的具体领域的政策改革。凯恩斯集团就国内支持议题的态度和美国基本相同。其建议逐步实质性削减(substantial progressive reduction)最扭曲贸易的国内政策,但具体如何实施则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See J.Croome,Reshaping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A History of the Uruguay Round,2nd and Revised Edition,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9,p.200.
    178 支持衡量单位是欧共体在谈判中提出的一个计算农业保护水平的新概念,其范围比乌拉圭回合最终确定的“综合支持总量”范围要广,相当于是综合支持总量再加上出口补贴的数额。
    179 See J.Croome,Reshaping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A History of the Uruguay Round,2nd and Revised Edition,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9,p.201.
    180 按谈判计划,应在1990年6月底达成完全的框架。于是,8个主要谈判方进行了多次非正式磋商,但无功而返。为加快谈判进程,农业谈判小组主席阿德·齐乌(Aart De Zeeuw)在权衡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于1990年7月提出了《农业改革计划框架协议:主席文本草案》(俗称主席文本),以供各方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谈判。See Framework Agreement on Agricultural Reform Programme:Draft Text by the Chairman,11 July 1990,GATT DOC.MTN.GNG/NG5/W/170.
    181 Ibid.Also see J.Croome,Reshaping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A History of the Uruguay Round,2nd and Revised Edition,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9,p.204.
    182 之所以说该文本可行性较强是因为兼顾了主要谈判各方的立场,尤其是考虑到了欧共体和日本的主张,放弃了过高的削减目标,并将削减的幅度和进度留待后续谈判确定.但欧共体仍持保留态度。同时,美国和凯恩斯集团则对国内支持方面的建议不满,因为这有可能导致针对某些产品的保护维持甚至提高。See J.Croome,Reshaping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A History of the Uruguay Round,2nd and Revised Edition,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9,p.205.
    183 1990年7月11日结束的哈德森峰会(Houston Summit)发布的最后公报(Final Communique)上.各主要工业国的领导人同意将主席文本作为深入谈判的依据,并承诺将利用个人的努力确保谈判成功。See J.Croome,Reshaping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A History of the Uruguay Round,2nd and Revised Edition,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9,p.205.
    184 欧共体与美国等的分歧在于:欧共体认为国内支持水平的总体削减自然会导致相关产品出口补贴和关税水平的下降,因此没有必要对出口补贴和关税保护水平单独做出削减承诺。由此可见,至此,问题的关键已经不是对国内支持的分歧,而更多的体现在农产品出口补贴的限制上。See Zuhair A.Hassan,Agreement of Agriculture in the Uruguay Round of GATT:From Punta Del Este to Marrakesh,Agricultural Economics,Vol.15,1996,pp.36-40.Also See J.Croome,Reshaping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A History of the Uruguay Round,2nd and Revised Edition,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9,pp.205-206.
    185 本来该会议目在解决谈判遗留问题,批准最后谈判结果,从而结束马拉圭回合谈判。一开始,该折衷方案获得了包括美国、凯恩斯集团等各方的广泛支持,欧共体也做了积极的回应。但法国和爱尔兰突然发难,指责欧共体代表超越谈判权限,欧共体代表不得不收回相关承诺。谈判陷入僵局,在看不到任何缓解迹象之后,12月6日晚,凯恩斯集团中拉丁美洲的代表认为继续谈判没有用处,遂退出谈判。12月7日早,谈判委员会部长会议主席乌拉圭外交部长克劳斯·艾斯贝尔(Hector Gros Espiell)发表讲话,认为各方需要更多时间重新考虑并在关键议题上协调立场,因此建议GATT总干事会议结束后继续促成任何适当的水平和规模的下一步谈判。其建议被接受,布鲁塞尔会议失败。See J.Croome,Reshaping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A History of the Uruguay Round,2nd and Revised Edition,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9,pp.239-241.
    186 See J.Croome,Reshaping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A History of the Uruguay Round,2nd and Revised Edition,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9,pp.255-257.
    187 邓克尔文本出台的背景是,一方面GATT的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多重挑战,主要表现在:(1)美国准备联合一些志同道合(like-minded)的国家进行一系列的双边谈判。它们认为以这种方式即使多边贸易谈判没有成果,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也可以取得成功。(2)美国威胁对一些采取不公正贸易措施的国家通过所谓的“超级301”条款进行单边报复,而不再求助于多边方式解决。(3)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压力,如指责GATT对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过于漠视,指责当前的谈判甚至GATT本身对环境问题漠不关心等。(4)美国国会“快车道”授权截止期限已到,并且美国和法国都面临着大选,这无疑增加了谈判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对谈判有利的因素,包括:(1)国际社会的空前压力,加上内部预算的困境,使得欧共体开始考虑对共同农业政策进行改革,并提出了著名的“麦克希瑞计划”(Ray MacSharry,欧共体当时的农业事务委员)。该计划设计了欧共体农业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准备在3年内将谷物和油籽等产品的支持价格削减35%,并通过补偿支付政策(compensation payment policies)对农场主由此遭受的损失进行弥补,补偿数额以作物种植面积为基础,而与生产无关。(2)1991年6月在伦敦举行的七国年度经济峰会(The annual economic summit of the sCven most powerful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达成共识要成功的结束乌拉圭回合谈判,并呼吁在当年年底结束谈判,各领导人还承诺要亲自参与谈判进程。See J.Croome,Reshaping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A History of the Uruguay Round,2nd and Revised Edition,Kluwer Law Intrnational,1999,pp.252-253.Also see Bernard M.Hoekman and Michel M.Kostechi,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The WTO and Beyond,2nd Ed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p.216.And Robert P.Cooper,The European Community's Prodigal Son-the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Undergoes Reform:Will Multilateral Trading Schemes Fosted by the GATT Bloom or Wither or and Die? Columbia Journal of Euopean Law,Vol.1,1995,pp.251-252.
    188 欧共体反对的理由主要是《邓克尔文本》没有解决各方利益失衡(unbalanced)的问题,因为该文本除要求削减出口补贴的支出数额,还要求同时削减受补贴的出口产品数量,这对欧共体的出口补贴计划是一个重大打击。在国内支持方面,作为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改革计划一部分的补偿支付被纳入“黄箱”而需要做出削减,同时欧共体用以度量国内支持水平的综合支持量并未对限产计划网开一面也是部分原因。欧共体。
    189 此时,美国国会的谈判快车道授权已经到期,美国政府不得不寻求国会再次延长谈判授权。麦克希瑞计划在争论声中获得通过。与此同时,美国与欧共体间前述的油籽争端愈演愈烈。在欧共体拒绝接受欧共体油籽案Ⅱ专家组的报告后,美国宣布将从1992竿12月5日对欧共体价值3.5亿美元的农产品进口征收200%的惩罚性关税进行报复。欧共体则威胁进行反报复。在此情况下,美欧双方将精力投入了争端解决的双边努力中。GATT农业谈判在很大程度上已沦为欧美间的双边博弈。See R.Hudec,Enforcing International Trade Law:the Evolution of Modern GATT Legal System,Butterworth,1993,p.247.Also see The Bureau of Affairs(BNA),EC Foreign Ministers Urge Commission to Continue Farm Trade Talks with U.S.,International Trade Reporter,1992-11-11,p.1916.转引自和参见龚宇著:《WTO农产品贸易法律制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134页
    190 《布莱尔大厦协议》就两个方面达成了一致:第一,关于美欧间的油籽争端;第二,关于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的农业关键议题。该协议虽然从理论上讲是美欧间的双边协议,但实际上是对《邓克尔文本》的修正。See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393.
    194 See Desta M.G,Legal Issues in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Trade:The Evolution of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 from Its Uruguay Origins to Its Post-Hong Kong Directions,FAO Legal Papers online #55,May 2006,http://www.fao.org/legal/prs-ol/paner-e.htm,accessed on 18 Dec.2007.
    195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与国内支持有关的关键性问题包括:是对所有的国内支持措施进行谈判.还是有选择地只对少数的国内支持措施进行谈判;衡量谈判方当前提供的支持水平的技术手段;谈判结束后采取的贸易自由化措施的深度以及方法等。Scc Dcsta M.Q 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387.
    196 Harry de Gorter,Merlinda lngo,The AMS and Domestic Support in the WTO Trade Negotiations on Agriculture:Issues and Suggestions for New Rules,25 Sep.2002,Http://www.agtradepolicy.org/output/resource/DS2.pdf,p.2.Accessed at 28 Dec,2007.
    197 《农业协定》中并没有所谓黄箱、蓝箱和绿箱的提法,只是人们基于其适用规则不同而采用的一种形象说法。
    198 参见《农业协定》第6条第2款、第5款、附件3和附件4.
    199 在谈判中,曾有采用不同衡量手段的建议,如生产者补贴等值(Producer Subsidy Equivalent,PSE)、支持衡量单位(Support Measurement Unit,SMU)等,但最终采取了综合支持量(Aggregate Measurement of Sumxm,ANTS)的提法,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综合支持总量(Total Aggregate Measurement of Support,TAMS)的提法。支持衡量单位的范围比乌拉圭回合最终确定的“综合支持量”范围要广,相当于是综合支持量再加上出口补贴的数额。综合支持量则由生产者补贴等值演化而来。生产者补贴等值主要是衡量农业政策引起的资源转移。尽管属于生产者补贴等值范围的大量的资源转移与对生产和价格有较大扭曲影响的市场价格支持政策有关,但是生产者补贴等值并没有根据贸易扭曲程度区分不同的措施。然而,综合支持量根据支持措施对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影响,将某些措施捧除在削减承诺范围之外。因此,生产者补贴等值衡量的是很多不同的农业政策导致的、向农业部门的所有资源转移。而综合支持量衡量的是对贸易影响比较大的农业政策。See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p.395-397.
    200 支持等值(Equivalent Measurement of Support,EMS)是以货币形式表示的、通过使用一项或多项措施向
    基本农产品生产者提供的、无法按照综合支持量计算的年度支持水平。顾名思义,支持等值就是有关支持的
    等量。实践中,某些农产品尽管获得了市场价格支持,但难以计算其综合支持量(比如有关农产品的国际市
    场参考价格不能确定),这时才计算其支持等值。其具体计算方法是,用“政府支持价格”乘以“有资格获
    得这种政府支持价格的生产量”。如果此方法还不可行,则以该成员方保证生产者产品价格的预算支出来计
    算。本条规定,此种支持等值在基期内指的是莱成员在其减让表第四部分引用而并入的有关支持材料中列明
    的支持;对于实施期任何一年中及此后提供的支持,是指依照本协定附件4的规定计算的支持,同时在计算
    中,应考虑该成员的支持材料表中所使用的构成数据和方法。计算方法上。附件4严格遵循了附件3,实质上
    促使成员尽可能地遵循附件3的计算规则.参见《农业协定》第1条(d)项和附件4。
    
    201 参见《农业协定》第1条(a)和(h)项。
    202 See Jeffrey J.Steinle,The Problem Child of World Trade:Reform School for Agriculture,4 Minn.J.Global Trade 333,Spring 1995,p.353.Also see Fabian Delcros,The legal Status of Agriculture in the WTO Trade Organization:State of Play at the Start of Negotiations,Journal of World Trade 36(2),2002,p.236.
    203 《农业协定》第1条(h)项(i)目。
    204 该削减比例在《农业协定》中并未规定,而是规定在乌拉圭回合谈判所确定的削减程式中。See GAIT,Modaliti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fic Binding Commitments under the Reform Programme:Note by the Chair of the Market Access Group,GATT Doc.MTN.GNG/MA/W/24,20 Dec.1993,para.8,15,16.
    205 参见《农业协定》第3条第1款和第2款。
    206 参见《农业协定》第7条第2款(b)项。
    207 Jonathan Brooks,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A Positive Reform Agenda,OECD Report,2002,p.30.
    208 Id,p.31.
    209 《农业协定》附件3第1款。但所有蓝箱支持措施和微量允许措施都不应该计算在内。
    210 《农业协定》附件3第8款。韩国牛肉措施案中,韩国以实际按管理价格购买的牛肉产量代替适格的牛肉产量,专家组和上诉机构都认为韩国违反了该款。Seekorea-Measures Affecting Imports of Fresh,Chilled and Frozen Beef,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WT/DS161/AB/R andWT/DSl69/AB/R,para.120-122.
    211 之所以用1986年-1988年作为确定固定外部参考价格的时间标准,是因为没有其他方法预测外部价格,也没有其他办法控制该价格。See WTO,World Trade Report 2006:Exploring the Links Between Subsidies,Trade and the WTO,p.125.
    212 《农业协定》附件3第9款。
    213 See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FF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399.
    214 Economic and Policy Analysis Directorate,Domestic Support Issues in the Uruguay Round and Beyond,Canada Trade Research Series,July 2000,pp.6-7.转引自李晓玲:《WTO框架下的农业补贴纪律》,华东政法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第180页。
    215 即1986年-1988年基期用于确定支付率的、相关农产品的实际价格。《农业协定》附件3第11款。
    216 《农业协定》附件3第10款和第12款。
    217 See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I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400.
    218 《农业协定)附件3第13款。
    219 See N.Hag Elamin,Multilateral Trade Negotiations on Agriculture- A Resource Manual,at http://www.fao.org/DOCREP/003/X7353E/X7353e01.htm.accessed at 12 Dec,2007.
    220 对于发达成员,对某一基本农产品提供的国内支持不超过该成员一基本农产品在相关年度内生产总值的5%;对非特定产品提供的国内支持不超过该成员农业生产总值的5%。对于发展中成员,微量支持的百分比为10%。参见《农业协定》第6条第4款。
    221 See Butault,Jean-Pierre and Bureau,Jean-Christophe,WTO Constraints and the CAP:Domestic Support in EU 25 Agriculture,2006,Ills Discussion Paper No.171,at SSRN:http://ssrn.com/abstract=925865,2 Dec.2006,转引自李晓玲:《WTO框架下的农业补贴纪律》,华东政法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第174页。
    222 Harry de Gorier,Merlinda Ingo,The AMS and Domestic Support in the WTO Trade Negotiations on Agriculture:Issues and Suggestions for New Rules,25 Sep.2002,Http://www.agtradepolicyorg/output/resource/DS2.pdf,p.2.,Accessed at 28 Dec,2007.See also Harry de Gorier,Merlinda D.Ingco,and Laura Ignacio,Domestic Support:Economics and Policy Instruments,Merlinda D.Ingco and John D.Nash,Agriculture and the WTO:Creating a Trading System for Development,p.135.
    230 韩国减让表第四部分与农产品有关的支持承诺表(AGST/KOR)中基期“市场价格支持表”。
    231 See korea.Measures Affecting Imports of Fresh,Chilled and Frozen Beef,Report of the Panel,WT/DS161/R and WT/DS 169/K,para,811-812.
    232 See korea-Measures Affecting Imports of Fresh,Chilled and Frozen Beef,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WT/DS161/AB/R and WT/DS 169/AB/R,para.111-112.
    233 上诉机构由于只能进行法律审,因此无法就韩国对牛肉的国内支持是否符合其承诺做出裁决,但推理方法仍然相同,只不过是逆向推理,即无法判断韩国的支持是否在微量允许范围内,因而无法确定该支持是否应计入综合支持总量中,更无法判断韩国是否遵守了其削减承诺。See korea-Measures Affecting Imports of Fresh,Chilled and Frozen Beef,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WT/DS161/AB/R and WT/DS 169/AB/R,para.186(d).
    234 即该支持属于“蓝箱”支持措施的范围,或在微量支持范围之内或者绿箱支持。
    235 即成员方每年(《农业协定》实施期内此后每年实际对其农业生产者所提供的支持水平,计算方法应根据《农业协定》第6条、附件3和附件4以及在相关成员减让表中所引用的支持材料表中所使用的数据和方法。参见《农业协定》第1条(h)项(ⅱ)目。
    236 农业部农产品贸易办公室编:《新一轮农业谈判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5月版,第88页。
    237 如前所述,蓝箱支持是欧美在《布莱尔大厦协议》中做出的妥协,其唯一目的是使当时开始的欧共体农业支持体制改革计划中引入的补偿支付制度和美国的差价支付制度合法化,从而不需要满足与生产脱钩的条件。 See T.Josling,S.Tangermann,and T.Warley,Agriculture in the GAIT,Macmillan,1996,p.204,quoted in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piculture,KluwerLawInternational,2002,p.410.但《农业协定》生效后,美国却只使用了一年蓝箱措施,反而转为通过生产灵活性合同支付计划达到类似支持目的,并将该计划向WTO通报为绿箱支持。
    238 《农业协定》第6条第5款(a)项。
    239 以欧共体为例,其作为一个蓝箱支持政策的主要使用者,在保留面积和种植面积的确定时还是与生产挂钩的,并不能有效限制基本面积从而限制生产。类似的情形还有按牲口数量提供的支付和要求农民继续保留农业生产而给予其所有补贴。由此可见,欧共体的补偿性支付计划也与生产有部分挂钩。美国曾使用的差价支付也是如此。See Harry de Gorter,Merlinda D.Ingco,and Laura Ignacio,Domestic Support:Economics and Policy Instruments,in Merlinda D.Ingco and John D.Nash,Agriculture and the WTO:Creating a Trading System for Development,p.131.Also see Rainer Wichern,Economics of the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European Commission Economic Papers,August 2004,p.39.
    240 正如有学者所言,“将[蓝箱支持]转向不扭曲贸易或不挂钩的支持会受到农民不满,因为后者会牵涉到收入转移和利益分配,在政治上很少这样做。”See D.Hathaway and M.Ingco,Agricultural Liberalization and the Uruguay Round,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ld Bank Conference on " The Uruguay Round and the Developing Economics",1995,pp.10-11,quoted in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412.
    241 尤其是美国和欧共体间的妥协和博弈对协议的达成最为关键,蓝箱支持的合法化这是它们妥协的结果。因此,有学者说“虽然乌拉圭回合谈判到马拉喀什协定的缔结共有118个成员参加谈判,但《农业协定》实质上是美国和欧共体间的协定”。See Jim Dixon,Nature Conservation and Trade Distortion:Green Box and Blue Box Fanning Subsidies in Europe,29 Golden Gate U.L.Rev.415,Spring,1999,p.429.
    242 这也是《农业协定》中黄箱国内支持承诺履行非常顺利的原因之一。详见后述。
    243 《农业协定》第6条第5款(b)项。
    244 See James Rude,Under the Green Box:The WTO and Farm Subsidies,Journal of World Trade 35(5),2001,p.1016.
    245 《农业协定》第1条(a)项、第6条第1款和第7条第1款。
    246 《农业协定》附件2第1款。
    247 第1项标准是主要是为了增加绿箱支持措施的透明度,而透明度正是消费者转移所欠缺的;第2项标准则是因为市场价格支持被公认为具有贸易扭曲作用,因此,《农业协定》附件2明确捧除了这种支持措施。See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414.
    248 《农业协定》附件2第2款。
    249 公共产品的提供具有非竞争性(non-rivalry)和非排除性(non-exclusion入因此容易产生搭便车(free rider)的问题,所以私人一般没有动力提供这些产品,只能由公共投资者主要是政府来承担这一职能。Atkinson,A.and J.Stiglitz,Lectures on Public Economics,McGraw-Hill,New York,1980,pp.483-487.
    250 See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415.
    251 See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415.
    252 发展中国家无论在国家还是在个人或家庭层面都特别强调粮食安全,目的既包括对穷人的救济也包括政治的稳定。See Carlo dei Ninno,Paul A.Dorosh and Kalanidhi Subbsrao,Fond Aid and Food Security in the Shortand and Long Run:Country Experience from Asia and sub-Saharan Africa,World Bank Social Protection Discussion Paper,No.0538,November,2005,p.1.
    253 以日本为例。1999年7月,日本出台了《根食·农业·农村基本法》(以下简称新农业基本法)。新农业基本法突出强调了四个理念和一个目标:即确保粮食的稳定供应;发挥农业多方面功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振兴农村经济的理念和努力;实现粮食自给率目标。其中,粮食安全问题被置于极高地位,作为理念之一和基本目标。其原因在于日本国内自1990年以来农业发展出现诸多问题,如粮食自给串不断下降,农业后继无人,基础不稳,农业无法实现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等。其实,日本农业一向资源紧缺,农业缺乏比较优势,随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其粮食自给率不断下降,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很高。同时日本经历过数次粮食恐慌,强化了它对主要农产品依靠外国进口的不信任感。See Aurelia Gcolrge Mulgam.Japan's Agricultural Policy Regime,Routledge,2006,pp.104,116-126.Also see,David Blandford and Berkeley Hill eds,Policy Reform and Adjustment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s of Developed Countries,CAB International,2006,p.127.但不少发达国家在强调粮食安全(food security)的同时,更侧重于“食品质量和安全”(food safety and quality)。See WTO,World Trade Report 2006:Exploring the Links Between Subsidies,Trade and the WTO,p.120.
    254 WTO《农业协定》在序言中承认包括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在内的非贸易关注和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是谈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认为需要考虑到最不发达国家和粮食净进口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参见《农业协定》序言第6段。
    255 WTO将粮食安全定义为“建立在一个国家必须尽可能先保障自己的基本饮食需求的原则上,阻碍国内市场对国外农产品开放(Concept which discourages opening the domestic market to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s on the principle that a country must be as self-sufficient as possible for its basic dietary needs)。参见WTO网站http://www.wto.org/english/thewto_e/glossary_e/glossary_e.hrm.2007年11月2日访问。学者认为,这一定义远远背离了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关于粮食安全的定义,即1996年世界粮食大会(World Food Summit)通过的《世界粮食安全罗马宣言和行动计划》(Rome Declaration on World Food Security and Plan)中所定义的“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粮食,并且在数量、质量和种类上都能保证充分营养,在既定的文化中能被接受”,并认为WTO对粮食安全存在偏见。参见[美]约翰·马德莱著:《贸易与粮食安全》,熊瑜妤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6月版,第31页,第72页-第75页。
    256 See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415.
    257 《农业协定》附件2第3款。另根据附件2注释5,发展中国家为粮食安全目的而实施的政府储备计划,如运营是透明的并依照正式公布的客观标准或准则实施,则应被视为符合本款的规定,包括按管理价格收购和投放的、用于粮食安全目的的粮食储备计划,只要收购价格与外部参考价格的差额在综合支持量中加以说明。
    258 See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p.415.
    259 不挂钩收入支持需满足的具体条件是:(a)获得此类支付的资格应由明确规定的标准确定,如收入、生产者或土地所有者的身份、规定和固定基期内生产要素利用或生产水平。(b)在任何给定年度中此类支付的
    270 《农业协定》附件2第11款。
    271 《补贴与反补贴协定》第8条第2款(c)项对不可诉环保补贴规定如下:为促进现有设施适应法律和/或法规实行的新的环境要求而提供的援助,这些要求对公司产生更多的约束和财政负担,只要此种援助是:(ⅰ)一次性的临时措施;且
    (ⅱ)限于适应所需费用的20%;且(ⅲ)不包括替代和实施受援投资的费用,这些费用应全部由公司负担;且(ⅳ)与公司计划减少废弃物和污染有直接联系且成比例,不包括任何可实现的对制造成本的节省;且(ⅴ) 能够适应新设备和/或生产工艺的公司均可获得。
    272 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对于农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来讲,主要有历史因素、体制和政策因素、资源禀赋差异以及市场发育水平的差异等等。参见黄小晶著:《区域产业政策与中国农村区域协调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77页-第84页,缪尔达尔(Gummr Myrdal)的二元空间结构发展学说认为,地区非均衡现象的形成主要原因是“落后地区资金及熟练劳动力的外流所形成的倒流效应”。但缪氏也指出,地区间差距的扩大是有限度的,一旦较发达地区由于人口日趋稠密和自然资源相对不足而发生成本递增和外部不经济现象,增长的势头便会减弱。此时,社会对欠发达地区的产品需求将会上升,加上发达地区的技术知识会长期向临近地区扩散,落后地区的发展速度终将加快,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会逐渐缩小。这就是经济发展的“扩散效应”。缪氏同时强调,如果缺乏政府干预,需要等到接近经济成熟的阶段,“扩展效应”才会超过“倒流效应”。相应地,地区间差异的缩小所需的时间将会更长。缪氏学说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政府应制定和实施一些特殊政策来刺激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对落后地区进行援助和开发。对于缪尔达尔的这一理论假说,西方经济学家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学说的结论与实际情况大致相符。参见李增刚:《缪尔达尔的制度经济思想及其比较研究》,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10月第24卷第5期,第16页。
    273 See James Rude,Under the Green box:the WTO and Farm Subsidies,Journal of World Trade 35(5):2001,p.1027.
    304 See WTO,Revised Draft Modalities for Agriculture,WTO Doc.TN/AG/W/4/Rev.18 February 2008,para.21-29.
    305 See WTO,Revised Draft Modaiities for Agriculture,WTO Doc.TN/AG/W/4/Rev.18 February 2008,para.33.
    306 之所以认为基本相同是因为原蓝箱的三个支付条件属于选择性的,中间都用“或”(or)连接;而新蓝箱则要求“此类支付需按固定面积或产量”或(or)“固定的牲畜头数”和(and)“按基期固定不变的生产水平的85%或更低水平支付”。See WTO,Revised Draft Modalities for Agriculture,WTO Doc.TN/AG/W/4/Rev.18February 2008,para.35.
    307 See Gawain Kripke,A little blue lie:harmful subsidies need to be reduced,not redefined",Oxfam Briefing Paper,21 July 2005.Available at www.oxfam.org.uk/what_we_do/issues/trade/bn_bluebox.htm,visited on 11 September 2007.
    308 See Draft G-20 Proposal:"Specific Flexibility Provisions for Reccatly Acceded Member",G20/Pro/RA_Ms,Oct.9,2005.
    309 See Liz Stuart and Tobias Riechert,Green but not clean:Why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Green Box subsidies is necessary,Joint NGO Briefing Paper,November 2005.Available at http://www.oxfam.org.uk/what_we_do/issues/trade/joint_green.htm,visited on 3 Dec.2007.
    310 See Committee on Agriculture Special Session:Negotiations on Agriculture Overview,TN/AG/6,18 Dec,ember 2004.
    323 贸易政策常常受到利益集团的左右,而不是简单成本.收益的经济分析所能影响。在美国这一点表现的更为明显。“美国农业组织联盟”(the American Farm Bureau Federation,AFBF)和“国家农民联盟”(National Farmers'Union)等利益集团经常能够成功影响美国的国会。See Darren Halpin,eds,Surviving Global Change?Agricultural Interest Group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ASHGATE,2005,pp.169-178.Also see Kishore Gawande,The Structure of Lobbying and Protection in U.S.Agriculture,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722,September 2005.而“任何侵害美国农业计划的条约都不可能在参议院获得通过”。See K.Dam,The GATT.Law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ganizati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0,p.260.
    324 农业部农产品贸易办公室编:《新一轮农业谈判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173-174页。
    325 See Hoekman Bernard,Constantine Michalopoulos and L.Alan Winters,More Favorable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Toward a New Approach i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107,Aug.2003.Also see Larry Karp,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Background Paper for the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8,May 7,2007,World Bank Doc.41365.
    326 农业部农产品贸易办公室编:《新一轮农业谈判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187页。
    327 同上,第175页。
    340 欧盟目前不具有法律人格,因此本文更多使用欧共体,仅在个别地方根据表述习惯或文件名称需要时使用“欧盟”的提法。
    341 本部分数据和资料主要来自于:财政部农业司编著:《WTO与国外农业财政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年4月版,第112页-126页,孙中才著:《世界农业发展与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77页-第143页;欧盟官方文件:The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Explained,http://ec.europaeu/agriculture/publi/capexplained/cap_en.pdf;和欧盟网站:http://europa.eu/pol/agr/index_en.htm 和美国农业部: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http://www.ers.usda.gov/Briefing/EuropeanUnion/PolicyCommon.htm 等,由于篇幅所限,除非直接引用,恕不一一注明。
    342 另一个是运输业。
    343 目前CAP最重要的决策机构有两个;欧盟理事会(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和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理事会由各成员国部长级代表组成,具体组成取决于所讨论的议题。理事会负责制定相关规则,而委员会有提议权并负责相关规则的执行。Gerrit Meester,European Union,Comlnon Agricuitural Policy,and World Trade,14 Kan.J.L.& Pub.Pol'y 389,2005,p.391.
    344 第一个成立的是谷物市场组织,相继地还成立了油籽、糖、肉、奶、水果、蔬菜、西红柿以及棉花等产品的市场组织。
    345 Gerrit Meester,European Union,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and World Trade,14 Kan.J.L.& Pub.Pol'y 389,2005,pp.391-392.
    346 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对所有主要农产品支持价格水平进行实质性削减;实施耕地面积削减计划,对冻结了耕种面积的农业生产者的补偿支付以每公顷土地为基础(与实际生产脱钩;对粗放经营的畜牧业生产者增加补贴;实施“农业环境行动项目”;鼓励为环境利益而进行低强度的耕作,资助农业用地的森林再造;对55岁以上农业生产者实行提前退休制度;扶持山区和条件差的地区发展农业等。许晓春:《农业多功能性与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兼论对我国农业保护政策选择的启示》,载《乡镇经济》2007年第4期,第52页。
    347 有学者认为这是共同农业政策最为激进、最为全面的一次改革。许晓春:《农业多功能性与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兼论对我国农业保护政策选择的启示》,载《乡镇经济》2007年第4期,第52页。
    348 EU,Agenda 2000-A CAP for the Future,http://ec.europa.eu/agriculture/publi/revicw99/08_09_en.pdf,accessed 16 Nov.2007.EU,CAP reform -a long-term perspective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http://ec.europa.eu/agriculture/capreform//index_en.htm.accessed 12 Dec 2007.
    349 具体项目上对CAP市场政策进行修改:(1)不对称削减奶业支持价格:四年内黄油干预价降低25%:3年内脱脂奶粉干预价格降低15%;(2)维持谷物类干预价格,但月增量(monthly increments)削减一半;(3)对大米、硬质小麦、淀粉马铃薯和干饲料部门进行改革等。EU,CAP reform-a long-term perspective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http://ec.europa.eu/agriculture/capreform/index_en,htm,accessed 12 Dec 2007.
    359 Leader是法语“Liaison entre actions de d(?)veloppcmentrural”的首字缩写,代表着“农村发展中各种活动的联系”(links between actions of rural development),Leader是一种创新的方法或路径,通过它可以使农村发展更好的融入社区发展,采用各种创新手段和途径使得农村保持或变得更有竞争力,能够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应对将来的挑战和解决农村和农业发展中的老问题,可以是各种试验性的能够更好的满足农村社区多样化需要的新方法。Leader Approach是7个方面特征的有机结合:(1)以地域为基础的本地发展战略;(2)自下而上的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和执行;(3)本地区的公私合作:本地行动组织;(4)网络化;(5)合作;(6)综合和多产业的行动;(7)创新。European Communities,leading Approach:A Basic Guide,2006,pp.5-8.
    360 这类精英人物或组织可以是官员或当地社区的农民或其他有活力的成员,一般具有创新精神和领头羊(企业家)精神,在增加生产者收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平等参与农村发展方面贡献较大,也在当地群众与国家以及欧共体之间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沟通作用。类似于我国农村的“能人”。European Commission,The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Lisbon Strategy,http://ec.europa.eu/agriculture/lisbon/index_en.htm,accessed 16 Nov.2007.
    361 许晓春:《农业多功能性与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兼论对我国农业保护政策选择的启示》,载《乡镇经济》2007年第4期,第52页。
    362 第一个中心10%。第二个25%,第三个10%,第四个5%,并且,由于领导者方法是前三个中心的实施机制,与前三个中心的支出会有重叠。EU Directorato-Genend for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EU:Statistical and Economic Information 2007,Nov.2007,p.21.
    363 由于后续项目须经批准,所以这一数字可能还会增加。EU Directorate-General for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EU:Statistical and Economic Information 2007,Nov.2007,p.22.
    364 See Alan Greer,Agricultural Policy in Europe,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2005,p.205.
    365 欧共体的立法主要由条例(regulation)、指令(directive)和决定(decision)组成。条例普遍适用,对成员国有约束力并在成员国国内直接适用。指令适用于所针对的成员国,但成员国政府有选择实施方法和形式的自由。决定则只适用于其所针对的成员国。此外,条约也是欧共体农业国内支持法律制度的渊源之一,比如《罗马条约》第39条和《马斯特里赫条约》第33条。
    366 以Regulation EC1782\2003号条例为例,其本身就是对若干条例(Regulations(EEC)No2019/93,Regulation (EC)No14-52/2001,Regulation(EC)No 1453/2001,Regulation(EC)No1454/2001,Regulation(EC) 1868/94,Regulation(EC)No1251/1999,Regulation(EC)No1254/1999,Regulation(EC)No1673/2000,Regulation (EEC)No2358/71和Regulation(EC)No2529/2001等)的修改,又经若干条例(Regulation(EC)No583/2004,Regulation(EC)No864/2004,Regulation(EC)No2217/2004,Regulation(EC)No118/2005,Regulation(EC)No2183/2005等)修改。该条例共四部分13章156条,对单一支付制度做出了详尽的规定。此外,还有11个附件。根据有学者的测算,大概有40000页的相关立法。See Alan Creer,Agricultural Policy in Europe,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2005,p.1.
    367 除非特别说明,本部分资料和数据主要参考:财政部农业司编著:《WTO与国外农业财政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43页-第63页;张汉麟,傅新民,邓亦武等编译:《美国2002年农业法专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5月版;美国农业部网站:http://www.usda.gov/wps/portal/usdahome,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服务中心(USDA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ERS)网站:http://www.ers.usda.gov/。由于篇幅所限,恕不一一注明。
    368 美国2007年出口农产品约900亿美元,进口农产品约700亿美元。2008年预测的进出口额分别为910亿美元和755亿美元。USDA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and 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Outlook for U.S.Agricultural Trade,Nov.2007.
    369 李建平著:《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114页。
    370 当时的背景是国际农产品价格位于历史性的高水平,人们普遍对农业持续繁荣有较乐观的估计。同时,美国国会和政府也想借此机会削减中央财政赤字,农民也希望从政府管制中解脱,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See Jeffrey A.Peterson,The 1996 Farm Bill:What to(Re) Do in 2002,11 Kan.J.L.& Pub.Pol'y 65,pp.65-66.
    371
    372 截止到1999年,美国农民收入跟1990年代中期相比下降了30%,同年农业补贴估计已经两倍于1996年农业法实施之前的相应数字。See Darren Halpin,eds,Surviving Global Change? Agricultural Interest Group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ASHGATE,2005,pp.172,174.
    373 美国2002《农业法》本应于2007年9月30日到期,但总统认为美国国会通过的新农业法没有反映农业支持政策改革的趋势、没有加强对小农场主的收入安全网保护,高达220亿美元的支出没有经费以及部分支出需要通过加税筹资等原因,没有签字。目前2002《农业法》经总统同意处于延期适用状态。http://www.usda.gov/wps/portal/!ut/p/_s,7_0_A/7_0_IUH?contentidonly=true&contentid=2008/02/0036.xml,visited at 28 Feb.2008.
    374 根据2002《农业法》,2002年-2007年6年间预计农业补贴制度执行所需支出为2486亿美元,其中567亿适用于提高农产品补贴。See Darren Halpin,eds,Surviving Global Change? Agricultural Interest Group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ASHGATE,2005,p.175.
    375 直接支付(Direct Payment)来源于1996年农业法的生产灵活性合同支付,在该项目下,适格生产者每年得到一次补贴,数额由相关产品支付串、历史支付面积和历史单产等因素决定。反周期补贴(Counter-cyclical Payment)是2002年农业法新增项目,用来代替1998年-2001年的市场损失援助,这一补贴的数量与价格挂钩,只有当目标产品(小麦、大米、山地棉花、油籽、花生和食用谷物等)的市场价格低于2002年农业法所设定的目标价格时才给予补贴。但补贴也是根据历史擂种面积和单产决定,而与当期生产无关。营销援助贷款项目(Marketing Assistance Loan)下,首先确定一个相关产品的贷款率,生产者以将来的收获产品作为抵押,然后根据对应的贷款率获得营销贷款。在市场价格低于某类产品的贷款率时,也可直接获得贷款补充支付。还款可以有三种方式:(1)还款,市场价格高于贷款率,生产者出售产品,用所得还款;(2)低利率还款,市场价格低于贷款率时,以低于贷款率的还贷率还款;(3)直接用抵押产品还款。See USDA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Farm and Commodity Policy:.Basics of U.S.Agricultural Policy,http://www.ers.usda.gov/Briefing/FarmPolicy/BasicsOfPolicy.htm,accessed 19 Dec 2007.2005年市场营销贷款支出达49亿美元;反周期支付为48亿美元;直接支付为52亿美元。2006年前两者相应的数字为3亿美元和15亿美元,而直接支付没有变化。其主要原因是2006年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偏高。See OECD,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2007,pp.232,235.
    376 除传统收入支持的产品外,美国2002农业法又把大豆、油料、花生等产品纳入“直接支付”和“反周期支付”范围;花生、羊毛、蜂蜜、杂豆等产品纳入“市场营销贷款”范围;纳入补贴范围的还有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此外,对乳制品、食糖等的生产者继续提供价格、贷款补贴和进口保护。这在美国农业政策史上 是前所未有的。张汉麟,傅新民,邓亦武等编译:《美国2002年农业法专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11页。
    377 财政部农业司编著:《WTO与国外农业财政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48页-第49页
    378 李建平:《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119页。
    379 何琳:《美国农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政府工作定位及启示》,载《农业经济》2005年第2期,第60页-第61页。
    380 李建平著:《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118页。
    381 2005年-2006年美国国会即通过两个有关农业灾害损失弥补的法案,以对遭受自然灾害的农业生产者进行补贴。2005年《农业灾害援助和飓风紧急补充拨款法案》为遭受灾害的生产者提供了超过30亿美元以弥补损失;2006年《农业灾害紧急援助法》又规定通过2005飓风牲畜补偿项目Ⅰ和Ⅱ(共1.25亿美元)、2005 奶业灾害援助支付项目(0.17亿美元)、2005年棉籽支付项目(0.15亿美元)等为生产者提供损失弥补。此外,还有将近1亿的其他损害补偿项目。See OECD,Apricultural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2007,pp.236-238.
    382 该计划下的支付考虑几个因素:土地的租金率、使用环保计划的成本以及当地优先关注等。William J.Evan,Green Payments:The Next Generation of U.S.Farm Programs7 10 Drake J.Agric.L.173,Spring,2005,p.198.
    383 财政部农业司编著:《WTO与国外农业财政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56页。
    384 本文只分析美国2002年-2005年的数据,1995年-2001年的情况请参见国秀丽,易法海:《美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特点分析》,载《世界农业》2005年第5期,第18页-第21页。
    385 参见张汉麟,傅新民,邓亦武等编译:《美国2002年农业法专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149页和第161页-第163页。
    386 该案中,巴西就美国对其山地棉花产业的补贴提出申诉.这些补贴项目具体包括:(1)市场营销贷款项目(marketing loan programme payments),包括市场贷款收益(marketing loan gains)和贷款差价支付(loan deficiency payments);(2)用户营销支付(叫二步支付,user marketing(step 2) payments),(3)生产灵活性合同支付(production flexibility contract payments);(4)市场损失援助支付(market loss assistance payments);(5)直接支付(direct payments);(6)反周期支付(counter-cyclical payments);(7)作物保险支付(crop insurance paymemts);(8)棉种支付(cottonsed payments);(9)出口信贷担保项目(export credit guarantee programmes)等。William A.Gillon,The Panel Report in the U.S.- Brazil Cotton Dispute:WTO Subsidy Rules Confront U.S.Agriculture,10 Drake J.Agric.L.7,Spring,2005.p.23.
    387 巴西认为由于下列原因,这两项支付不满足附件2规定的关于“绿箱”措施的条件:其一,生产灵活性合同支付和直接支付的数量与基期后美国高地棉花生产者的生产类型相关,这与附件2第6款(b)项不符;其二,直接支付更新了生产灵活性合同支付的基有期种植面积,不符合附件2第6款(oa、(b)项;其三,生产灵活性合同支付和直接支付并非对贸易或生产没有扭曲作用,或者影响非常小,因此与附件2第1款中的基本要求(fundamental requirement)不符。See Panel Report on US-Subsidies on Upland Cotton,WTO Doc.WT/DS267/R,para.7.358.,7.389-7.405.但出于司法经济原则,专家组报告没有认定附件2第1款的“基本要求”是否构成一项独立义务。See Panel Report on US-Subsidies on Upland Cotton,WTO Doc.WT/DS267/R,para.7.406-7.412.争端双方都承认生产灵活性合同支付和直接支付的接受者有选择在基期面积上生产何种作物,以及是否种植的灵活性;但这种灵活性不是没有限制的。争端各方就灵活性的限制是否影响所涉措施与《农业协定》附件2相符有不同的意见。尽管这两个计划没有要求生产任何特定的产品,但生产者事实上承诺基期之后,在参与计划的面积上限制生产某些种类的产品。
    388 See Panel Report on US - Subsidies on Upland Cotton,WTO Doc.WT/DS267/R,para.7.364-7.388.
    389 附件2第6款(b)项规定,不挂钩的收入支持所支付金额不得与生产者在基期后任何一年从事的生产类型或产量“有关”(be related to),或以此种类型或数量为基础。
    390 Appellate Body Report on US - Subsidies on Upland Cotton,WT/DS267/AB/R,para.315.
    391 Appellate Body Report on US - Subsidies on Upland Cotton,WT/DS267/AB/R,para.329-342.
    392 案号 WT/DS/365.
    393 案号 WT/DS/357.2007年11月8日,加拿大和巴西联合要求成立专家组,专家组于同年12月17日设立,目前本案正在审理中。
    394 本部分主要参考财政部农业司编著:《WTO与国外农业财政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262页-第174页;李建平著:《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128页-第135页;Aurdia Ggorge Mulgan,Japan's Ap5cultural Policy Regime,Routlodgc,2006.由于篇幅所限,除非直接引用,恕不一一注明。
    395[日]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著:《农业经济论》新版,沈金虎等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143页。
    396 财政部农业司编著:《WTO与国外农业财政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264页。
    397 李建平著:《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129页-第131页。
    398 日本粮食自给率下降的原因是其过分保护大米业,而忽视了对其他农作物的支持。农民受大米保护措施的激励,很少种植其他作物。
    399 日本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这从农民总收入的85.6%都来自政府补贴中可见一斑。但其粮食自给率反而下降,农业人口比例也从1960年代的26.8降低到1999年的4.7。参见财政部农业司编著:《WTO与国外农业财政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265页-第266页。
    400 Aurelia George Mulgan,Japan's Agricultural Policy Regime,Routledge,2006,pp.87-90.
    401 该补贴制度起到对生产者的价格支持转为收入补贴的作用。具体做法是:由农林水产省和农户分别按大米基准价格(根据前三年自主流通米价格的平均数得出)的6,%和2%出资,建立大米收入稳定基金,由全日农协联盟(Nokyo)负责管理.补贴对象是100%完成政府规定的降低生产要求的农户,当市场价格过低时,从稳定基金中支付当年价格与基准价间差额的80%。Aurelia George Mulgan,Japan's Agricultural Policy Regime,Routledge,2006,pp.98-99.
    402 日本1999年《粮食·农业·农村基本法》第1条-第5条。
    403 日本农业一向资源紧缺,农业缺乏比较优势,随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和国民对大米的消费偏好,其粮食自给率不断下降,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很高。同时日本经历过数次粮食恐慌,强化了它对主要农产品依靠外国进口的不信任感。因此,日本新农业法才把粮食安全,尤其是粮食的自给率作为首要的基本目标,并明确提出到2010年实现以热量计算的粮食自给串提高到45%,2005年又将该期限修改为2015年。See Aurelia George Mulgan,Japan's Agricultural Policy Regime,Routledge,2006,p.104.
    404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测算,1998年日本农业的多功能性价值为529.2亿美元,超过日本当年农业GDP的总额。财政部农业司编著:《WTO与国外农业财政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268页。
    405 本项政策总支出为4554亿日元。其主要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日本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大米以外作物的生产而且要将这些作物作为和大米一样的日本农业主要作物。Aurelia George Mulgan,Japan's Agricultural Policy Regine,Routledge,2006,p.127.
    406 修订后的粮食法规定的大米管理制度废除了以前大米生产计划由政府分配的体制。在新制度下,生产者和生产者集团加上其他大米收购实体与政府合作,建立全日农协联盟结合生产者运营的垄断卡特尔,米价由市场供求决定,大米生产过剩问题由生产者自行解决。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再直接参与大米市场运营,除批准上述实体生产调整目标外,只负责对农民和农民集团提供帮助和建议。该制度于2004年开始,生产者、生产者集团和其他大米收购实体自愿参加,到2008年正式实施这一制度。为此,日本政府2004年开始提供了超过3000亿日元的“稻田农业结构调整援助”和“短期过剩米融资机制”所需资金。Aurclia George Mulgan,Japan's Agricultural Policy Regime,Routledge.2006.pp.159-161.
    407 相关年度的支持数额分别为1998:406亿;1999:927亿;2000:927亿;2001:911亿;2002:865亿;2003;682亿;2004:678亿。See WTO Doc.G/AG/N/J-PN/61,G/AG/N/JPN/98,G/AG/N/JPN/72,G/AG/N/JPN/108,G/AG/N/JPN/124,G/AG/N/JPN/129.
    408 See Aurelia George Mulgan,Japan's Agricultural Policy Regime.Routledge,2006.pp.159-162.也可参见[日]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著:《农业经济论》新版,沈金虎等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215页-第233页。
    409 See Aurelia George Mulgan,Japan's Agricultural Policy Regime,Routledge,2006,pp.175-176.
    410 See Aurelia George Mulgan,Japan's Agricultural Policy Regime,Routledge,2006,p.126.
    411 虽然法律没有硬性规定,但所有农民都是Nokyo的成员。Nokyo在日本国内拥有分层式的遍布全国的机构。历史上Nokyo自上面下,分为三个层次:最基层的市町村农协,都道府县的地方农协和最高层的全国性农协。其主要业务有生产指导,农产品流通(包括加工)、信用服务和开展互助共济等。Australia-Japan Research Centre(AJRC),Asia Pacific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APSEM),Japan Food Market Study:A Report for the Rural Industri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Jan 2003,pp.1-7.后因为经济效益不佳、组织机构庞杂、事业发展缓慢和不适应外部激烈竞争等原因,Nokyo开始改革:取消都道府县一级的地方农协,同时合并市町村农协;调整经营方式,开拓新的事业;完成内部各事业部门的独立核算,以激励除金融保险外的其他各项事业。参见财政部农业司编著:《WTO与国外农业财政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274页
    412 '虽然日本大规模农业企业在农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小规模农户仍占主要地位。根据1995年的统计数字,耕作面积少于3英亩的小规模农户占到全部土地的75%。这一情况到现在也没有大的变化。因为政府限制一般商业企业进入农业领域。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业务网络和组织体系,那些力量弱小的基础农协可通过组织内部的“大合作”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自下而上和发展。Australia-Japan Research Centre(AJRC),Asia Pacific School of E1onomics and Management(APSEM),Japan Food Market Study:A Report for the Rural Industri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Jan 2003,p.2.也参见黄谨:《日本农协的作用、问题及借鉴》,载《兰州学刊》2007年第11期,第80页。
    446 FCI储备过剩的原因有:(1)政府敞开收购政策;(2)自由市场价与FCI补贴销售价间差额很小;(3)部分人消费习惯的变化;(4)出口不畅等。See Astha Ahuja,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India:Post-Libcrlisation Initiatives,New Century Publications,India,2006,pp.33-36.
    447 See Astha Ahuja,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India:Post-Liberlisation Initiatives,New Century Publications,India,2006,pp.72-73.
    448 2002 年-2003年该项补贴约100亿美元(其中,化肥补贴14亿,灌溉用水12亿,剩下的为电力补贴,占到2\3左右),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11%。 See Shikha Jha.,P.V.Srinivasan and Maurice Landes,Indian Wheat and Rice Sector Policies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Reform,USDA Economic Research Report,No.41,May 2007,pp.7-8.
    452 See Astha Ahuja,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India:Post-Liberlisation Initiatives,New Century Publications,India,2006,pp.148-156.
    453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See Astha Ahuja,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India:Post-Liberisation Initiatives,New Century Publications,India,2006,pp.153-157.
    454 本部分主要参考财政部农业司编著:《WTO与国外农业财政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92页-第103页;冯秀文等著:《拉丁美洲农业的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2月版。OECD,oECD Review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Brazil,OECD 2005.
    455 巴西目前贫困人口占到总人口的30%。OECD,OECD Review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Brazil,OECD 2005,p.11. OECD Review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Brazil,OECD 2005,pp.79-82.
    458 OECD,OECD Review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Brazil,OECD 2005,p.88.
    459 OECD,OECD Review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Brazil,OECD 2005,pp.88-90.
    460 For more details,pls see OECD,OECD Review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Brazil,OECD 2005,pp.96-97.
    461 地区发展基金是针对巴西北部、东北部和中西部的预算外基金,用来支持这三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其来源于联邦收入税和联邦工业品税。For more details,pls see OECD,OECD Review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Brazil,OECD 2005,p.129.
    462 OECD,OECD Review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Brazil,OECD 2005,p.110.
    463 巴西土改是为了矫正越来越严重的大农场主和小农产的两极分化以及无地农民的增加。为此,政府采取了没收、购买和收回土地等政策,还通过土地信贷、投资和投入补贴信贷、对大地主征收土地税等。但成效不是很明显。See OECD,OECD Review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Brazil,OECD 2005,pp.107-109.
    464 财政部农业司:《WTO与国外农业财政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98页。
    465 冯秀文等着:《拉丁美洲农业的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341页-第342页。
    517 学者将公共议程的设置概括为种模式:关门、内参、动员、外压、上书和借力等。参见王绍光:《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载《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第88页。
    518 中国农业大学5位教授调研发现,虽然农民在理论上被一致认为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但是在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讨论与行动中,听到的几乎都是来自于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等农村外部群体的主张和建议。《新农村建设:农民集体失语?》,载《南方周末》2007年7月5日。
    519 李建平著:《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198页。
    520 中央政府从宏观出发,更强调农业基础地位、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收入提高等,地方政府则更偏好本地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加等目标。同时,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资主要是大中型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中小型基础设施项目则由县乡(镇)政府负责,但它们大都财政能力不足而无力投入。李建平著:《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198页-第199页。
    521 苏科五著:《规则与选择--WTO框架下中国农业支持政策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第145页。
    522 同上,第138页,第191页-第192页。
    523 如我国尚未明确法律规定“绿箱”支持措施中的农业检验服务支持、“黄箱”支持措施中的农产品营销贷款等。
    524 刘洁,阎东星,《WTO规则框架下的我国农业补贴法律制度建设》,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1期,第48页。
    525 笔者搜集了若干年度关于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以及稻米小麦等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有关规章,发现无
    531 以2006年小麦收购为例,中储粮在3个月内控制了60N的小麦商品总量资源。黄小伟:《中储粮:双重角色之惑》,载《南方周末》,2006年12月21日。
    532 其他学者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相关文献包括但不限于:张冬平,赵翠萍:《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效应、问题及建议》,载《河南农业》2005年第5期,第6页;张照新,陈金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框架、问题及政策建议》,载《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7期,第13页;马彦丽,杨云:《粮食直补政策对农户种粮意愿、农民收入和生产投入的影响--一个基于河北案例的实证研究》,载《农业技术经济》2005年第2期,第11页。
    533 其主要原因是财政部等部门相关规定的要求。参见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农业部 国家粮食局、中国农 业发展银行:《关于进一步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的意见》(财建[2005]59号)第一条第(三)项。该项规定,“对种粮农户的补贴方式,粮食主产省、自治区(指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原则上按种粮农户的实际种植面积补贴,如采取其他补贴方式,也要剔除不种粮的因素,尽可能做到与种植面积接近”。
    534 高峰:《粮食直补政策的缺陷和完善》,载《乡镇经济》2007年第5期,第6页。
    535 财政部:《关于做好2007年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工作的通知》。
    536 但如果申请补贴人数超过计划指标时,补贴对象的优选条件是:农机大户(种粮大户);配套购置机具的(购置主机和与其匹配的作业机具);列入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中的科技示范户;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平安农机”示范户等。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申报200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及补贴资金的通知》第六条第(一)项。
    537 顾和军:《农业补贴政策与农民收入关系探讨》,载《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88页。
    566 根据《退耕还林条例》第23条规定,退耕土地还林营造的生态林面积,以县为单位核算,不得低于退耕土地还林面积的80%。
    567 程默,王忠贤:《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制度创新》,载《东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126页。
    568 参见《水污染防治法》第47条-第51条。
    569 参见我国《农业法》第8章,第57条-第66条。
    592 秦晖:《农民需要怎样的集体主义?--民间组织资源与现代国家整合》,载《东南学术》2007年第1期,第14页。
    593 有些地方甚至虚报面积,冒领侵占截留粮食直补资金。参见立群:《好钢没用在刀刃上--当前粮食直补方式的四大问题》,载《中国财经报》2006年5月31日,第4版。形象的说法是“财政支农三千亿,农民受益毛毛雨”。
    594 秦晖先生就指出,我国没有韩国乃至我国台湾地区那样有发达的农会、合作社等自治集体来对接这笔财政资助,那么,就只有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来瓜分这笔巨款,再靠他们凭良心给农民提供“服务”了。秦晖:《农民需要怎样的集体主义?--民间组织资源与现代国家整合》,载《东南学术》2007年第1期,第7页。
    595 石磊著:《三农问题的终结--韩国经验与中国“三农”问题探讨》,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版,第124页。
    596 罗兴佐:《合作灌溉的瓦解与江汉平原的农业旱灾》,载《三农中国》2006年第3期,第93页;贺雪峰:《农民组织起来的五种形式》,载《三农中国》2006年第3期,第86页。
    597 石磊著:《三农问题的终结--韩国经验与中国“三农”问题探讨》,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版,第124页-第125页。
    601 张杰主编:《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第217页。
    602 有学者进一步认为,由于我国城乡二二元结构的特征,形成了这种明显的金融抑制现象。彭红利:《金融抑制背景下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载《农村经济》2007年第2期,第53页。
    603 由汇丰清华合作推出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金融研究2007年度调查报告》也表明,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现象十分突出。在中部地区农村有过贷款经历的农户中,67%的借贷发生在亲友之间和其他非正规金融渠道,正规金融在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渗透率和覆盖面远不能满足农产的需求。徐思佳:《2007年度调查报告:农村金融面临新挑战》,载中国金融网http://active.zgirw.com/News/200817/zgirw/187645732400.html,2008年2月8日访问。
    604 See OECD,OECD Review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China,OECD 2005,p.94.
    605 Luo Ming,Rural Financial Services:The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Issues and Strategies,in OECD,Rural Finance and Credit Infrastructure in China,OECD 2004,p.355.
    606 孙思磊:《强化支农功能银监会详解2008农村金融规划图》,载《中华合作时报--合作金融周报》2008年3月19日,第1版。
    607 李朝民:《农村信用社:革故鼎新方能有活水》,载《农民日报》2008年3月21日第7版。
    608 http://china.rednet.cn/c/2008/03/14/l461586.htm,2008年3月18日访问。
    609 张会平:《农业信贷资金的供求矛盾与化解》,载《税务与经济》2007年第5期,第55页。
    610 温涛,王煜宇:《政府主导的农业信贷、财政支农模式的经济效应--基于中国1952-2002年的经验验证》,载《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10期,第26页-第27页。
    611 2007年度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总数及百万元以上案件数量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占比分别达53%和52%,均过半数.去年全年,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在内的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共发现各类案件237件,涉案金额6.7亿元。其中,百万元以上案件68件,涉案金额5.9亿元,百万元以上案件平均案值达870万元,同比上升26%。从发案机构类别看,农信社案件数量高达223件,占比约940,目前仍是整个银行业案件最多的机构。俞靓:《银行案件超半数出自农村金融机构》,http://active.zgjrw.com/News/200838/ruraleconomics/037748141200.html,2008年3月11日访问。
    627 杨党校,张连国:《论循环经济的制度理念》,载《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第4期,第71页。
    628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农业剥夺政策,农业发展基本上只服从于支持工业的目的,没有基本理念指导或基本理念错误。
    629 前者以欧共体为代表,后者以美国为代表。有学者甚至认为多功能性发展模式等同于欧共体的农业发展模式。Karsten Kyed,Niels Kaergard & Henrik Zobbe,Multifunctionality and the European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A Theoretical Problem,Paper prepar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X EAAE Congress 'Exploring Diversity in the European Agri-Food System',p.3.Zaragoza(Spain),28-31 August 2002
    630[美]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著:《经济学》第17版,萧琛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9页。
    631 有关公共品理论及其评述,请参见[美]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著:《经济学》第17版,萧琛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9页;李华著:《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财政制度创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17页-第22页。
    632 黎石秋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法律问题研究》,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3月,第15页。
    633 参见农业部农产品贸易办公室编:《新一轮农业谈判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149页。
    634 谭向勇,辛贤主编:《农业经济学》,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5页。
    635 David Vanzetti,Els Wynen,The "Multifunctionality" of Agricul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olicy,in Melinda D.Ingco,John D.Nash,eds,Agriculture and the WTO:Creating a Trading System for Development,the World Bank.2004.p.174.
    636 参见农业部农产品贸易办公室编:《新一轮农业淡判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149-150页。
    637 Ky(?)sti Arovuori and Jukka Kola,Policies and Measures for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Experts' Insight,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Review Volume 8,Issue 3,2005,p.33.
    638 J.Brian Hardaker,Guideline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to agricultural policies,accessed at http://www.fao.org/docrep/w7541e/w7541e03.htm#1.1%20historical%20background.July 4th 2007.
    639 《21世纪议程》第14章第2条规定“为了给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创造条件,不但发展中国家,而且发达国家,不仅在国家一级,而且在国际一级,都需要在农业、环境和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作出重大调整。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可持续的方式提高粮食生产和加强粮食安全。这将涉及:教育倡议、利用经济鼓励、发展适当的新技术,从而确保营养充足粮食的稳定供应、易受损害群体有机会获得这种供应以及市场生产;创造就业机会和收入以减轻贫困以及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为此,需要在如下领域作出努力:(a)参照农业的多功能方面,特别是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政策审查、规划和综合方案拟订;(b)确保人民参与和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以促进可持续农业;(c)通过农业与非农业就业的多样化和基础设施发展来改善农业生产和农作系统;(d)促进农业的土地资源规划资料和教育;(c)土地养护和恢复;(f)促进可持续粮食生产和可持续的农村发展的水资源;(g)为粮食和可持续农业养护和可持续地利用植物遗传资源;(h)为持续耐久农业养护和持续耐久地利用动物遗传资源;(i)农业综合虫害治理;(j)利用可持续植物营养提高粮食生产;(k)农村能源过渡以提高生产力;(1)评价平流层臭氧层耗竭引起的紫外线辐射对动植物的影响。参见《21世纪议程》第14章第2条和第4条。
    640 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状况还很严重,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等。
    645 FAO,Renewing SARD,accessed at http://www.fao.org/AG/magazine/0103sp3.htm,July 4th 2007.
    646 有学者进一步认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最高层次是具有多功能性的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的实施最终以实现多功能农业所具有的生产、经济、环境、社会等功能协调发展为目标。李铜山:《论农业多功能性与我国的发展方略》,载《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第14页。
    647 尹成杰:《农业多功能性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载《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7期,第7页。
    648 李铜山:《论农业多功能性与我国的发展方略》,载《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第14页。
    656 李建平著:《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204页。
    657 D.盖尔·约翰逊著:《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林毅夫,赵耀辉编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版,第375页。
    658 苏科五著;《规则与选择--WTO框架下中国农业支持政策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第170页。
    659 黄小品著:《区域产业政策与中国农村区域协调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77页-第84页。
    665 李建平著:《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版,第209页-第210页。
    666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制度的分类存在一定程度交叉。比如,价格支持制度既有收入支持作用,也有提高生产积极性的作用,因此也可归入基础功能支持制度。
    667 前述美国和欧共体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向不挂钩支付转型。如欧共体的单一农业支付和美国的直接支付等。
    668 这一年龄段只是结合我国民法上的劳动成年年龄和考虑到农业劳动强度简单确定,具体还需要做进一步论证。
    669 王姣,肖海峰:《中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效果评价》,载《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第12期,第12页。
    670 粮食产量增加,市场价格相应就会下滑,造成农民收入减少。因此,二者间存在一定冲突。
    671 至于这样操作后“粮食直补”是否还名副其实,笔者认为,既然该制度的目标定位于促进农民增收,则改为“农民直补”也无妨。
    672 何爱平:《我国西部农业灾害的特点及减灾对策研究》,载《经济地理》2001年第1期,第19页。
    673 农业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灾、风雹灾、雪灾、森林及草原火灾等;农业生物灾害包括农作物和森林突发性、迁飞性虫害,流行性病害,检疫性病虫草害,草原虫、草、鼠害,列入国家公布控制的一、二类动物疫病等。参见财政部:《关于农业防灾救灾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1]232号,第2条。
    674 许飞琼:《论我国的农业灾害损失与农业政策保险》,载《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9期,第10页-第11页。
    675 冯文丽著:《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63页。
    676 政府救灾制度的问题主要有:(1)在资金分配上,未能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戴帽”分配、“条子”分配、平均分配等不合理现象比比皆是。(2)在使用过程中,未能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充分体现救灾款要“救灾”的宗旨。(3)直接挤占、挪用救灾资金的情况比较严重。(4)会计基础薄弱,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紊乱。刘世和,盛冬桂:《救灾资金管理与使用问题多》,载《审计与理财》2007年第7期,第56页。
    677 杜彦坤:《农业政策性保险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与模式选择》,载《农业发展与金融》2005年第7期,第32页。
    678 比如,杜彦坤:《农业政策性保险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与模式选择》,载《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1期;刘荣茂,邱敏;《我国农业自然灾害与农业政策性保险》,载《灾害学》2007年第3期;冯文丽著:《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类似文献数量极多,不胜枚举。
    684 上海目前实行的就是这种做法。由市、区(县)两级财政对投保符合上海农业产业化发展导向的种、养两业保险的农户实行保费补贴,政府用财政收入为农户购买“普惠式”的基本保险。一旦发生灾害,农户可获得30%-35%的损失赔偿;如果农户自己还购买了补充保险则可获得100%的赔偿。参见谢汪送:《农业保险:上海经验与安徽发展之路》,载《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第18期,第2页。
    685 李泉:《21世纪西部农村扶贫开发的现实选择》,载《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71页。
    686 根据我们2007年在河南的调查,目前种植小麦化肥(尿素和复合肥等)、农药、灌溉用水、用电和用油等农资生产成本每亩平均分别为120元、30元、50元、30元,此外还有机械作业(犁耙地以及收割等)80元和种子费30元,共计340元,亩产平均1000斤,农民家庭消费和存粮需要500斤左右,剩下500斤出售,按最低收购价每斤0.72元算,可得360元。国家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亩均50元。
    687 高峰:《粮食直补政策的缺陷和完善》,载《乡镇经济》2007年第5期,第11页。
    688 我国有两亿多农户,各农户种植粮食种类也有很大差别,每种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都不同,按农户出售数量计算很难做到,即使按固定基期的生产数量计算,也需要每年按市场价格变化对每个农户分产品计算一次,因而操作成本极高.如果无法按照商品量计算,则只能根据生产总量计算,所需补贴数额将会极高。柯炳生:《脱钩支付是农业直接补贴的发展方向》,载《红旗文稿》2004年第23期,第7页。
    689 李成贵:《粮食直接补贴不能代替价格支持--欧盟、美国的经验及中国的选择》,载《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8期,第57页。
    690 Kostas Stamoulis and Alberto Zezza,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National Agricultural,Rural Development,and Food Security Strategies and Policies,ESA Working Paper No.03-17,November 2003,pp.7-8.
    691 See Merlinda D.Ingco,Donald Mitchell,and John D.Nash,Food Security and Agricultural Trade Policy Reform,in Merlinda D.Ingco and John D.Nash,Agriculture and the WTO:Creating a Trading System for Development,pp.179-190.
    692 减贫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问题,需要个人、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努力。有关国际组织比如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联合国国际开发署、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为之做了不懈的努力。相比起来,世界贸易组织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却引起不少争议,这更多的属于贸易自由化本身所引起的争议。参见[美]约翰·马德莱著:《贸易与粮食安全》,熊瑜妤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6月版,第50页-第108页。
    693 高帆著:《中国粮食安全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62页。
    694 目前一些穷国粮食匮乏就导致了社会紧张和政治动荡。如摩洛哥、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等。管克江,青木等,《联合国:人类面临饥饿风暴》,载《环球时报》2007年12月19日第7版。
    695 蓝海涛,王为农;《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若干重大问题及对策》,载《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第7页。
    696 茅于轼;《不要再被‘粮食危机论'所误导》,载《三农中国》2004年第2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24页-第28页。
    687 田力为:《中国真的可以免除‘大饥荒'的威胁吗》,载《三农中国》2004年第2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29页-第39页。
    698 原因在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将不断占用耕地和加速水资源消耗,耕地面积和农业用水不可避免的将大量减少,以至于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逐渐削弱,粮食产量提高也将越来越困难。但另一方面,城市化导致人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增加了商品粮和饲料粮消费,工业化用粮(淀粉和乙醇等)的增加也给粮食安全造成了压力。蓝海涛,王为农:《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若干重大问题及对策》,载《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第10页,第11页。
    699 我国长期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造成自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壤质量恶化,导致水灾、旱灾甚至沙尘暴等灾害频发。同时,工业三废、化肥、农药等更加剧了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
    700 具体表现为(1)我国统一的粮食安全利益被人为拆分成单个相互独立的地方粮食安全利益,造成我国粮食市场分割。一旦粮食市场波动,各地自求粮食安全的个体理性造成整体的非理性。(2)中央与地方分级建立庞大粮食储备系统,造成重复储备,资源浪费。蓝海涛,王为农:《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若干重大问题及对策》,载《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第11页。
    701 我国农产品总体质量水平不高,品种结构不合理,大路货滞销积压甚至烂市,但名优特品种则严重不足。学者调查发现,“我国优质稻播种面积仅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20%左右,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的年产量仅占消费量的24%”。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新机遇与新发展--中国20年战略机遇期的“三农”与发展》,商务印书馆2005年12月版,第11页,第155页-第156页。最近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日本天价大米”事件就部分反映了这一问题。
    702 蓝海涛,王为农:《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的若干重大问题及对策》,载《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第9页。
    703 如俄罗斯等。欧盟也开始将休耕土地的10%用于恢复生产。参见管克江,青木等,《联合国:人类面临饥饿风暴》,载《环球时报》2007年12月19日第7版。
    704 高帆著:《中国粮食安全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版,第333页。
    705 宋维佳:《我国粮食储备体系重组的基本分析》,载《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3期,第10页。
    706[美]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著:《经济学》第17版,萧琛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305页-第306页。
    707 循环农业要求遵循“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循环经济三大行为准则。参见朱礼龙:《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载《乡镇经济》2006年第10期,第36页。
    708 有学者综合了国内外关于生态农业的论述,认为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现代管理学、现代农业理论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优化配置土地空间、生物资源、现代技术和时间序列,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合为一体,促进系统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效益持续,最终形成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专业化生产,并建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和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多层面链式复合农业产业经营体系,是天、地、人和谐的农业生产模式”。参见刘秀艳,王丽静《再论生态农业的内涵及特征》,载《中国市场》2008年第1期,第109页。
    709 行政制度有以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为平衡单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和“占一补一”制度以及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等。法律和法规则有《宪法》 《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以及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和一些部门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经济措施主要有税(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等)、费(耕地开垦费、农产承包土地荒芜闲置费等)。参见李彦芳,张晓霞:《建立耕地保护利益引导机制必要性的探讨》,载《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第5期,第100页。
    710 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统计,我国目前有待改造的低产田尚有0.53亿hm2。如果按前10年的资金投入力度和进度(10年共累计改造中低产田0.13亿hm2)来测算.在假定开发的标准和难易程度不变的情况下,对这些低产田进行一轮改造需要42年时间。而且由于农业综合开发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已开发的基本上是水土条件比较好的区域,今后开发的难度逐步增大,投资标准越来越高。王金安:《我国农业综合开发政策面临的问题及根源分析》,载《农业开发研究》2007年第1期,第44页。
    711 王大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耕地改造与开发--我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思考与建议》,载《国土资源》2003年第1期,第8页。 食改为现金补助,按每公斤1.40元折算.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家决定加大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中央安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给予补助,西南地区每亩补助600元,西北地区每亩补助400元。退耕还林有关地区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本口粮田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具备条件的西南地区退耕农户人均不低于0.5亩、西北地区人均不低于2亩高产稳产基本口粮田的目标。
    718 柯永发:《农户参与退耕还林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第190页。
    719 文冰,支玲等:《退耕还林工程中的生态经济学问题研究--以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为例》,载《中 国林业经济,2007年第1期,第35页。
    720 程默,王忠贤:《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制度创新》,载《东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128页。
    725 刘珺,李建军:《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产品属性及其发展对策》,载《南方农村》2005年第6期,第22页。
    732 国家投资的重点是大型水利设施和跨省跨流域的重点工程等。1999年水利部《水利产业政策实施细则》第9条、第13条第3款和第4款。
    733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民办公助,就是以统一规划、尊重民意为前提,以财政补助为引导,以农民、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和基层水管单位为载体,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变农民被动建为农民自主建,建设与管理并重,投资与投劳并举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形式。
    734 其收入应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不得挪作他用。1999年水利部《水利产业政策实施细则》第34条。
    735 小水利的市场化运行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收费困难。一方面有关灌区内土地相连,很难控制农户搭便车行为;另一方面,农户分散使得经营者收费成本高昂。江苏省的经验表明,建立具有独立社团法人资格的农民用水者协会(每个用水者都是该组织的成员,协会代表选举产生,代表用水者的利益。用水者不及时缴纳水费,由协会处理)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协会与供水方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经营灌溉站的人只要向用水者协会收费,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参见谢玉梅,刘晓玲:《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产权制度缺陷及其改进---以江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小水利改革为例》,载《江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第69页。
    738 李富中,张云华:《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研究》,载《中国流通经济》2007年第5期,第59页。
    739 See George W.Norton,Jeffry Alwang and William A.Masters,Economic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World Food Systems and Resource Use,Routledge,2006,pp.214-215.
    740 如前述绿色革命的负面效应以及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等问题。
    741 农业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力的作用在《中国农业的发展动力;生物技术进步、市场化和土地租赁》一文中有详细的论证,参见[美]罗思高,黄季焜和[日]大塚启二郎:《中国农业的发展动力:生物技术进步、市场化和土地租赁》,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16页-第19页。
    742 周兴河著:《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问题与对策》,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第137页-第138页。
    745 庞柏林:《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制度支撑》,载《学术交流,2007年第12期,第115页。
    746 “以钱养事”,就是政府从社会上购买有资质的服务组织或专业人员的劳务,向农民提供农业技术、畜牧兽医、文化、水利等公共品服务。参见傅光明,田志康:《“以钱养事”新机制的调查》,载《三农中国》2007年第2期,总第11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29页-第32页。但是禽流感的流行和新农村建设的兴起,国家又下发文件要求将畜牧站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管理、将文化站纳入公务员管理体制。玛雅:《咸安改革的可复制性调查》,载(三农中国》同期,第38页。
    747 See OECD,OECD Review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China,OECD 2005,p.105.
    752[美]迈克尔·波特著:《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67页,第118页,第611页-第625页。
    (1) 苏科五:《规则与选择:WTO框架下中国农业支持政策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Morlinda D.Ingco John D.Nash:《农业与WTO-创建一个促进发展的贸易体系》世界银行贸易与发展丛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3)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4)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编:《农业投入与财税政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版。
    (5) 程国强:《WTO农业规则与中国农业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6) 扬舟,张东平:WTO框架下农业财政支出政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7) 马小河:《结构转换与农业发展》,商务印书馆2004年6月版。
    (8) 约翰·马德莱:《贸易与粮食安全》,商务印书馆2005年6月版。
    (9) 冯文丽:《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10) 财政部农业司:《WTO与国外农业财政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
    (11) 速水佑次郎,神门善久:《农业经济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9月版。
    (12) 蔡昉:《穷人的经济学--农业依然是基础》,武汉出版社1998年3月版。
    (13) D.盖尔·约翰逊:《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版。
    (14) 高峰,羊文辉,王学真:《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农业补贴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15) 孙中才:《世界农业发展与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
    (16)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世纪反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7月版。
    (17) 潘维:《农民与市场--中国基层政权与乡镇企业》,商务印书馆2003年9月版。
    (18) 金峰峰:《在发展中反贫困--相对发达地区农村反贫困财政政策选择》,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8月版。
    (19) 徐旭初:(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20) 李华:《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财政制度创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21) 张跃进:《现代化最后的情节--农民利益的法律经济学分析》,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
    (22) 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23) 詹姆斯·A.道、史迪夫·H.汉科:《发展经济学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24) 孙东升:《资本、体制与中国农业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
    (25) 高帆:《中国粮食安全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版。
    (26) 王朝才,傅志华:《“三农”问题:财税政策与国际经验借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27) 华东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三农中国》,第1、2、3、4、5、6、7、8、9、10和第11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版。
    (28) 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2月版。
    (29) 柯武钢,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3年11月版。
    (30) 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美国农业部农业基期预测:2013》,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7月版。
    (31) 艾尔·L希尔曼:《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32) 冯宗宪,柯大钢:《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变动效应·影响分析·政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33) 安妮·O.克鲁格:《作为国际组织的WTO》,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34) 甘瑛:《国际货物贸易中的补贴与反补贴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6月版。
    (35) 杨德才:《工业化与农业发展问题研究--以中国台湾为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36) 段爱群:《法律较量与政策权衡--WTO中补贴与反补贴规则的实证分析》,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37) 段爱群:《论WTO中的财政补贴与我国的战略取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3月版。
    (38) 张汉麟等:《美国2002年农业法专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5月版。
    (39) 道格拉斯·C·诺思张五常等:《制度变革的经验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
    (40) 科斯,诺思,威廉姆森等:《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41) 杰克·J·弗罗门:《经济演化--探究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42) 王传丽:《WTO补贴与反补贴协定条文释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6月版。
    (42) 祈春节:(WTO农业相关规则详解》,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6月版。
    (43) 王传丽:《国际贸易法》(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4月版。
    (44) 王贵国:《国际贸易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45)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1版。
    (46) 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7) 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8) 赵昌文,Nigel Swain:《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9) 赵维田:《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0) 杨鹏飞,洪民荣:《WTO法律规则与中国农业》,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1) 程国强:《WTO农业规则与中国农业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52) 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和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
    (53) 江曙霞:《中国“地下金融”》,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4) 思拉恩·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55) 何菊芳:《公共财政与农民征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56) 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著:《国际经济学(第四版)》,海闻,刘伟,秦琦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7) 罗伟雄:《发达国家农业保护制度》,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58) 詹姆斯·M布坎南:《财产与自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9) 詹姆斯·M布坎南:《民主财政论:财政制度与个人选择》,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60) 杰佛瑞·布伦南 詹姆斯·M 布坎南:《宪政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61) 李建平:《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2) 宗义湘:《加入WTO前后中国农业政策演变及效果》,。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
    (63) 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编:《WTO新一轮农业谈判框架协议解读》,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版。
    (64)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编:《聚焦“三农”》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月版。
    (65) 程恩江,刘西川:《中国非政府小额信贷和农村金融》,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6)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7)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68) 黄小晶:《区域产业政策与中国农村区域协调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69) 李昌麒,吴越主编:《农业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70) 谭向勇,辛贤主编:《农业经济学》第二版,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71) 石磊:《三农问题的终结--韩国经验与中国“三农”问题探讨》,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2) 郑永流:《当代农村法律发展道路探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3) 郑永流,马协华和高其才筹:《农民法律意识与农村法律发展--来自湖北农村的实证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4) 陆学艺:《“三农”新论--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75) 冯秀文等著:《拉丁美洲农业的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 程国强:《WTO框架下的农业补贴结构与政策调整:对主要WTO成员履行农业补贴承诺的分析》,载《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年第1期。
    (2) 程国强:《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与政策》,载《管理世界》1999年第3期。
    (3) 马晓河,蓝海涛:《力HA.WTO后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研究》,载《管理世界》2002 年第5期。
    (4) 曾令良,韩桢:《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贸易安排与发展中国家--兼谈入世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4期。
    (5) 林光,王凯元:《主要农产品贸易国保护国内产业与促进出口的政策措施》,载《世界农业》,2003年第4期。
    (6) 何忠伟,蒋和平:《中外农业补贴政策的比较分析》,载《农业科技管理》2003年第5期。
    (7) 程国强:《中国农业面临的国际环境及其趋势》,载《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1期。
    (8) 陈亚东:(美国农业补贴立法与我国的对策选择》,载《农村经济》2005年第7期。
    (9) 冯小平:《欧美农业补贴政策调整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思考》,载《生产力研究》2004年第1期。
    (10) 陈志广,赵景华:《市场化、国际化条件下论我国的农业保护》,载《前沿》2004年第6期。
    (11) 吴扬:《农业保护--我国农业政策的必然选择》,载《中国合作经济》2004年第6期。
    (12) 董运来:《印度执行WTO<农业协议>的经验》,载《农业产业化》2005年第3期。
    (13) 孙健夫:《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转轨及其制约因素》,载《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14) 赵维田:《定制的农产品贸易规则》,载《国际贸易》,2003年第4期。
    (15) 程国强:《农业保护与经济发展》,载《经济研究》,1993年第4期。
    (16) 苏科五:《中国农业支持机制缺陷研究》,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17) 赵翠萍,唐华仓:《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实践层面)综述》,载《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1期。
    (18) 王正谱,虞涛:《加入WTO后中国农业财政投入的变革》,载《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2期。
    (19) 张冬平,赵翠萍:《我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效应、问题及建议》,载《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第5期。
    (20) 周批改:《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反思》,载《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第5期。
    (21) 李淑湘:《关于推进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思考》,载《中央财经 大学学报》2004年第11期。
    (22) 丁学东,张岩松:《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分析、评价与建议》,载《财政研究》2005年第4期。
    (23) 肖国安:《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经济学解析》,载《中国农业经济》2005年第3期。
    (24) 李芝兰,吴理财:《“倒逼”还是“反倒逼”-农村税费改革前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互动》,载《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4期。
    (25) 贾大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走势及对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建议》,载《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24期。
    (26) 姚莉:《论国外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支持》,载《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27) 黄宗智:《中国农业面临的历史性契机》,载《读书》2006年第10期。
    (28) 程国强:《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中国农业》,载《中国禽业导刊》2005年第7期。
    (29) 程国强:《中国农业面临的国际补贴环境》,载《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29期。
    (30) 程国强:《WTO新一轮农业谈判:问题与前景》,载《红旗文稿》2004年第6期。
    (31) 崔卫杰,程国强:《多哈回合农业国内支持谈判方案的评估》,载《管理世界》2007年第5期。
    (1) Desta M.G,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e Products:From GATT 1947 to 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2.
    (2) Diaz- Bonilla,E.Robinson,S.Thomas,M.&Yanoma.Y.,WTO,Agriculture,and Developing Countries:A survey of Issues,Asia Pacific Press,2003.
    (3) Jackson J.H.,The World Trading System:Law and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Second Edition,The MIT Press,1997.
    (4) Josling T.E.Tangermann,S.& Warley,T.K.,Agriculture in the GATT,ST.Martin's Press,1996.
    (5) Schiff M.& Valdes A.,Agriculture and the Macroeconomy,World Bank,1998.
    (6) Mueller D.C.,Public Choice Ⅲ,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7) Jie Fan,Thomas Hoberer,and Wolfgang Taubmann,Rural China--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M.E Inc,2004.
    (8) Mei Zhang,China's Poor Regions Rural-Urban Migration,Poverty,economic reform,and Urbanisation,Routledgecurzon,Taylor & Francis Group,2003.
    (9) Philip Alston and Mary Robinson ed.Human Rights and Development:Towards Mutual Reinforceme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10) Deepa Narayan and Datti Petesch ed.Voices of the Poor From Many Land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World Bank,2002.
    (11)E.A.Wrigley,Poverty,Progress and Popul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12)Alderman,Harold,What Has Changed Regarding Rural Poverty Since Vision to Action? Rural Strategy Background Paper 5,World Bank,Washington D.C.
    (13)Mellor,J.W.Agriculture on the Road to Industrilization,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5.
    (14)G.Peters,ed.Tomorrow's Agriculture:Incentives,Institutions,Infrastructure and Innovation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15)Sara Dillon,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Law and the European Union,Hart Publishing Oxford and Portland,Oregon,2002.
    (16)Charlie Pye-Smith,The Subsidy Scandal,Earthscan Publications Limited,2002.
    (17)Peter-Tobias Stoll Frank Schorkopf,WTO-World Economic Order,World Trade Law,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2006.
    (18)Steve Charnovitz,Debra P.Steger and Peter Van Den Bossche,Law in the Services of Human Dignit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19)Mitsuo Matsushita Thomas J.Schoenbaum and Petros C.Mavroidis,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Law,Practice,and Policy,Oxford University,2006.
    (20)Jeffrey J.Schott,ed.The WTO After Seattle,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0.
    (21)Ralph H.Folsom,Michael Wallace Gordon,and John A.Spanogle,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Relations,Thomson West,2004.
    (22)Marc Benitah,The Law of Subsidies under the GATT/WTO Syste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8.
    (23) Richard T.Froyen,Macroeconomics Theories and Policies,Peking University.,eighth editon
    (24) Charles B.Moss,Gordon C.Rausser and Andrew etc.,Agricultural Globalization Trade and The Environmen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2.
    (25) Aurelia George Mulgan,Japan's Agricultural Policy Regime,Routledge,2006.
    (26) George W.Norton,Jeffrey Alwang and William A.Masters,Economic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World Food Systems and Resource Use,Routledge,2006.
    (27) Ramesh Adhikari and Prema-chandra Athukorala,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Edward Elgar,2002.
    (28) Kym Anderson and Tim Josling,The WTO and Agriculture Vol.Ⅱ,Edward Elgar,2005.
    (29) Mary E.Burfisher,eds,Agricultural Policy Reform in the WTO,Nova Science Publishers,2003.
    (30) Alan Greer,Agricultural Policy in Europe,-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2005.
    (31) Paul R.Krugrnan,Maurice Obstfeld,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eory and Policy,Fifth Edition,Addison-Wesley Longman,2000.
    (32) David Blandford,Berkeley Hill,Policy Reform and Adjustment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s of Developed Countries,CAB International,2006.
    (33) Darren Halpin,eds,Surviving Global Change? Agricultural Interest Group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ASHGATE,2005.
    (34) Astha Ahuja,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India:Post-Liberlisation Inifiatves,New Century Publications,India,2006.
    (1) James Thuo Gathii,The High Stakes of WTO Reform,104 Mich.L.Review,1361.2006.
    (2) William Petit,The Free Trade Area of The Americas:Is It Setting the Stage for Significant Change in U.S.Agricultural Subsidy Use? 37 Tex.Tech L.Rev.127,Winter 2004.
    (3) Elizabeth Bullington,WTO Agreements Mandate That Congress Repeal the Farm Bill of 2002 and Enact an Agriculture Law Embodying Free Market Principles,20 Am.U.Int'l L.Rev.1211,2005.
    (4) Matthew Newell,Cotton,U.S.Domestic Policy,and Trade Wars:The Future of WTO Agriculture Negotiations,14 Minn.J.Global Trade 301,Summer 2005.
    (5) Melaku Geboye Desta,The Bumpy Ride Toward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Fair and MarketOriented Agricultural Trading System" at the WTO:Reflections Following the Cancun Setback,8 Drake J.Agdc.L.489,Fall,2003.
    (6) Stephen J.Powell and Andrew Schmitz,The Cotton and Sugar Subsidies Decisions:WTO's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 Rebanlances the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10 Drake J.Agric.L.287,Summer 2005.
    (7) Dale E.McNiel,Agricultural Trade Syposium:Furthering the Reforms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the Millennium Round,9 Minn.J.Global Trade 41,Winter,2000
    (8) Jeffrey J.Steinle,The Problem Child of World Trade:Reform School for Agriculture,4 Minn.J.Global Trade 333,Spring,1995.
    (9) William A.G-ilion,AGRICULTURE,10 Drake J.Agric.L.7,Spring,2005.
    (10) Carmen G Gonzalez,Institutionalizing Inequality:the WTO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Food Security,and Developing Countries,27 Colum.J.Envtl.L.433,2002.
    (11) Raj Bhala,World Agricultural Trade in Purgatory:the Uruguay Round Agriculture Agreemen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Doha Round,79 N.Dak.L.Rev.691,2003.
    (12) Cody A.Thaeker,Agricultural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the Doha Round:The Search for a Modalities Draft,33 Ga.J.Int'l & Comp.L.721,Spring,2005.
    (13) Vance E.Hendrix,The Farm Bill of 2002,the WTO,and Poor African Farmers:Can They Co-Exist? 12 Tulsa J.Comp.& Int'l L.227,Fall,2004.
    (14) Kelvin Goertzen,Subsidy:Leveling the Playing Field,3 Asper Rev.Int'l Bus.&Trade L.81,2003.
    (15) Alan O.Sykes,Counternailing Duty LAW:An Economic Perspective,89 Colum.L.Rev.199,MARCH,1989.
    (16) Erin Morrow,Agri-Environmentalism:A Farm Bill for 2007,38 Tex.Tech L.Rev.345,Winter,2006.
    (17) Randy Green,Review of Key Substantive Agreements:Panel Ⅱ C:Agreement on Agriculture: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31 Law & Pol'y Int'l Bus.819,2000.
    (18) Jim Dixon,Nature Conservation and Trade Distortion:Green Box and Blue Box Farming Subsidies in Europe,29 Golden Gate U.L.Rev.415,Spring 1999.
    (19) Jon Lauck,Against the Grain:The North Dakota Wheat Pooling Plan and the Liberalization Trend in World Agricultural Markets,8 Minn.J.Global Trade 289,Summer,1999.
    (20) James Thuo Gathii,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Panel Ⅰ:Open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Scheme for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Process and Substance In WTO Reform,56 Rutgers L.Rev.885,Summer,2004.
    (21) Jane Kelsey,World Trade And Small Nations In The South Pacific Region,14 Kan.J.L.& Pub.Pol'y 247,Winter,2005.
    (22) Paul Demaret,The Metamorphoses of the GATT:From the Havana Charter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34 Colum.J.Transnat'l L.123,1995.
    (23) Miguel Antonio Figueroa,Regional Focus:The GATT and Agriculture:Past,Present,and Future,5 Kan.J.L.& Pub.Pol'y 93,Fall,1995.
    (24) Genc Tmavci,The V'trtues and Vices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nd Proposals for Its Reform,18 Emery Int'l L.Rev.421,Fall,2004.
    (25) Kevin C.Kennedy,Featuring:The Incoherence Of Agricultural,Trade,And Development Policy For Sub-Saharan Africa:Sowing The Seeds Of False Hope For Sub-Saharan Africa's Cotton Farmers? 14 Kan.J.L.& Pub.Pol'y 307,Winter,2005.
    (26) Bryan Mercurion,The Australian Contribution to the Jurisprudence of the WTO Dispute Settlement Process,12 Currents Int'l Trade L.J.43,Summer,2003.
    (27) Simon Dodds,United States/Common Market Agricultural Trade and the GATT Framework,5 NW.J.INT'L L.& BUS.326,Summer,1983.
    (28) William J.Evan,Green Payments:the Next Genaration of U.S.Farm Programs?10 Drake J.Agric.L.173,Spring,2005.
    (29) Sophia Murphy,Structural Distortions in World Agricultural Markets:Do WTO Rules Support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27 Colum.J.Envtl.L.605,2002.
    (30) Becky L.Jacobs,Brazil's Agricultural Trade War:Success and Failure on the Southern Route to Antarctica,36 U.Miami Inter-Am.L.Rev.167,Winter,2005 /Spring,2005
    (31) Stacey Willemsen Person,International Trade:Pushing United States Agdculture Toward a Greener Future? 17 Geo.Int'l Envtl.L.Rev.307,Winter 2005.
    (32) Amanda Stokes,The Impact of the Farm Security and Rural Investment Act of 2002 on Lending Institutions and yhe Small Farmer,9 N.C.Banking Inst.243,April,2005.
    (33) Thomas J.Scjpenbaum,Agricultural Trade Wars:A Threat to the GATT and Global Free Trade,24 St.Mary's L.J.1165,1993.(
    34) Hilary K.Joseph,Learning From The Developing World,14 Kan.J.L.& Pub.Pol'y 231,Winter,2005.
    (35) Al J.Daniel,Jr.,Agricultural Reform:The European Community,the Uruguay Round,and International Dispute Resolution,46 Ark.L.Rev.873,1994.
    (36) T.N.Srinivasan,Development:Domistic Constraints and External Opportunities from Globalization,26 Mich.J.Int'l L.63,Fall,2004.
    (37) Uche U.Ewelukwa,Centuries of Globalization;Centuries of Exclusion:African Women,Human Rights,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Trade Regime,20 Berkeley J.Gender L.& Just.75,2005.
    (38) Mark Ritchie,Kristin Dawkins,WTO Food and Agricultural Rules: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the Human Right to Food,9 Minn.J.Global Trade 9,Winter,2000.
    (39) Peter Scher,The WTO and America's Agricultural Trade Agenda,9 Minn.J.Global Trade 1,Winter,2000.
    (40) Ryan McCormick,The African Growth and Opportunity Act:The Perils of Pursuing African Development Through U.S.Trade Law,41 Tex.Int'l L.J.339,Spring,2006.
    (41) Dale E.McNiel,United States' Agricultural Protectionism After the Uruguay Round:What Remains of Measures to Provide Relief from Surges of Agricultural Imports,23 N.C.J.Int'l L.& Com.Reg.281,Winter,1998.
    (42) John A.Ragosta,Trade and Agriculture,and Lumber:Why Agriculture and Lumber Matter,14 Kan.J.L.& Pub.Pol'y 413,Winter,2005.
    (43) Lindsay M.Faine,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lean Agriculture:Implic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Chile Free Trade Agreement,13 Minn.J.Global Trade 383,Summer,2004.
    (44) Daniel Bodansky,International Decision:United States - Subsidies on Upland Cotton,99 A.J.I.L.852,October,2005.
    (45) Inaamul Haque,Reflections on the WTO Doha Ministerial:Doha Development Agenda:Recapturing the Momentum of Multilatrralism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17Am.U.Int'l L.Rev.1097,2002.
    (46) Jason G.Buhi,Serious Prejudice:The Decline and Fall of Agricultural Subsidies After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s Upland Cotton Decision,24 Penn St.Int'l L.Rev.237,Summer,2005.
    (47) Stacie L.Melikian,California Raisins:Compliance with the Federal Marketing Order and Uruguay Round Agreement on Agriculture,15 S.J.Agri.L.Rev.89,2005 /2006.
    (48) Kent S.Foster & Dean C.Alexander,The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and the Agricultural Sector,27 Creighton L.Rev.985,June,1994.
    (49) Alan O.Sykes,Regulatory Protectionism and the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66U.Chi.L.Rev.1,Winter,1999.
    (50) Galen E.Boerema,Turning Straw into Gold:Federal Securitization of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83 N.C.L.Rev.691,March,2005.
    (51) Ari Afilalo,Not in My Backyard:Power and Protectionism in U.S.Trade Policy,34 N.Y.U.J.Int'l L.& Pol.749,Summer,2002.
    (52) James L.Kenworthy,US Trade Policy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The Unraveling of the Seattle Conference and the Future of the WTO,5 Gee.Public Pol'y Rev.103,Spring,2000.
    (53) Jeffrey A.Peterson,The 1996 Farm Bill:What to(Re) Do in 2002,11 Kan.J.L.&Pub.Pol'y 65,Fall,2001.
    (54) David A.Gantz,he Free Trade Area of the Americas:An Idea Whose Time has Come - and Gone? 1 Loy.Int'l L.Rev.179,Spring / Summer,2004.
    (55) Jim Chen,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Centiliters,15 Minn.J.Int'l L.1,Winter,2006.
    (56) Michael R.Taylor,Building a New Vision for the Future of American Agriculture,20 Va.Envtl.L.J.169,2001.
    (57) Ceeelia B.Skeen,Knick-Knack Paddy Whack Leave the FSC Alone:An Analysis of the WTO Panel Ruling That the U.S.Foreign Sales Corporation Program is an Illegal Export Subsidy under GATT,35 New Eng.L.Rev.69,Fall,2000.
    (58) Ruth Gordon,Sub-Saharan Africa and the Brave New World of the WTO Multilateral Trade Regime,8 Berkeley J.Afr.-Am.L.& Pol'y 79,Spring,2006.
    (59) Steve Chamovitz,Triangulating the Word Trade Organization,96 A.J.I.L.28,January,2002.
    (60) Terence P.Stewart,16 Ariz.J.Int'l & Comp.Law 689,1999.
    (61) Michael F.Williams,Channing Betsy,Chevron,and the Word Trade Organization:Thoughts on the Interpretive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Law,32 Law & Pol'y Int'l Bus.677,Spring,2001.
    (62) Alexander J.Black,Winnowing the Chaff:Canadian Grain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Law,13 Am.U.Int'l L.Rev.1,1997.
    (63) Peter Liehtenbaum,Reflections on the WTO Doha Ministerial:"Special Treatment" VS."Equal Participation:" Striking a Balance in the Doha Negotiations,7Am.U.Int'l L.Rev.1003,2002.
    (64) Louis Lorvellee,Back to the Fields after the Storm:Agriculture in the European Union aft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Drake J.Agrie.L.411,Winter,1997.
    (65) Gerrit Meester,European Union,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And Word Trade,14 Kan.J.L.& Pub.Pol'y 389,Winter,2005.
    (66) Ana Frischtak,Balancing Judical Economy,State Opportunism,and Due Process Concerns in the WTO,26 Mich.J.Int'l L.947,Spring,2005.
    (67) Daniel M.Lopez,The Continued Dumpign and Subsidy Offset Act of 2000:"Relief" for the U.S.Steel Industry;Trouble for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WTO,23U.Pa.J.Int'l Econ.L.415,Summer,2002.
    (68) Uche Ewelukwa,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in International Trade Law:a Concept in Search of Content,79 N.Dak.L.Rev.831,2003.
    (69) Laura Altieri,Between Empire and Community:The United States and Multilateralism 2001-2003:A Mid-Term Assessment:Trade and Economic Affairs:NAFTA and the FTAA:Regional Alternatives to Multilateralism,21 Berkeley J.lnt'l L.847,2003.
    (70) J.Michael Showalter,A Cruel Trilemma:The Flawed Political Economy of Remedies to WTO Subsidies Disputes,37 Vand.J.Transnat'l L.587,March,2004.
    (71) Catherine Curtiss,Alan Kashdan,U.S.-Canada Agricultural Trade Issues,5 Drake J.Agric.L.355,Winter,2000.
    (72) Gerry Kiely,WTO and Market Access:Subsidies,Tariffication and to Freer Trade,10 MSU-DCL J.Int'l L.7,Spring,2001.
    (73) Eugenia Mcgill,Poverty and Social Analysis of Trade Agreements:A More Coherent Approach? 27 B.C.Int'l & Comp.L.Rev.371,Spring,2004.
    (74) Anne Zoltani,Desertifieation in the Mediterranean:Environmental Risks of a Mediterranean Free Trade Agreement,17 Colo.J.Int'l Envtl.L.& Pol 'y 385,Spring,2006.
    (75) Charles S.Pearson,Testing the System:GATT + PPP = ? 27 Comell Int'l L.J.553,Summer,1994.
    (76) Jonathan Carlson,Hunger,Agricultural Trade Liberalization,and Soft International Law:Addressing the Legal Dimensions of a Political Problem,70 Iowa L.Rev.1187,July,1985.
    (1) OECD-FAO,Agricultural Outlook:2006-2015.
    (2) OECD,Methodology for the Measurement of Support and Use in Policy Evaluation.
    (3) OECD,Agriculture Trade and Environment:The Amble Crop Sector.
    (4) OECD,Agriculture Trade and Environment:The Dairy Sector.
    (5) OECD,Agriculture Trade and Environment:The Pig Sector.
    (6)OECD,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 at a Glance 2006.
    (7)OECD,Tackling Trade in Agriculture.
    (8)OECD,Directorate for Food,Agruculture and Fisheries Agricultural Rlectronic Data Products.
    (9)OECD,A Review of Empirical Studies of the Acreage and Production Response to US Production Flexibility Contract Payments under the FAIR Act and Related Payments under Supplimentary Legislation.
    (10)OECD,Dynamic Economitric Models of Crop Investment in Manitoba under Risk Aversion and Uncertainty.
    (11)OECD,Modeling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Policies on Farm Investments under Uncertainty:the Case of the CAP Arable Crop Regime.
    (12)OECD,The Impact on Production Incentives of Different Risk Reducing Policies.
    (13)OECD,The Impact on Yields of Arable Crops of Moving from Price Support to Area Payments - a Study of the CAP Reform.
    (14)OECD,Effects of Quantitative Constraints on the Degree of Decoupling of Crop Support Measures.
    (15)OECD,The Impact on Investment and Production of Defferent Agricultural Policy Instruments - Principal Findings.
    (16)OECD,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 at a Glance 2004.
    (17)OECD,The Impact of Crop Insurance Subsidies on Land Allocation and Production in Spain.
    (18)OECD,Risk Related Non-Price Effects of the CAP Arable Crop Regime:Results from an Fadn Sample.
    (19)OECD,Risk Effects of PSE Crop Measures.
    (20)OECD,Farm Household Incomes:Issues and Policies Responses.
    (21)OECD,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A Positive Reform Agenda.
    (22)OECD,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2002.
    (23)OECD,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2003.
    (24)OECD,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2004.
    (25)OECD,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2005.
    (26) OECD,Agricultural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2006.
    (27) The World Bank,Tunisia Agricultural Policy Review.
    (28) The World Bank,Food Safety and Agricultural Health Standards and Developing Country Exports:Rethinking the Impacts and the Policy Agenda.
    (29) The World Bank,IBRD and IFC and MIGA Country Partnership Strateg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the Period 2006-2010.
    (30) WTO,WTO Agriculture Negotiations:The issues,and where we are now.
    (31) WTO,World Trade Report:2003,2004,2005,2006,2007.
    (32) 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33) Kishore Gawanede,Bernard Hoekman,Lobbying and Agricultural Trade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World Bank,Washington,D.C.
    (34) Allen Dennis,The Impact of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and Trade Facilitation in the Middle East North Africa Region,The World Bank,Washington,D.C.
    (35) Kym Anderson,Will Martin and Dominique van der Mensbrugghe,Doha Merchandise Trade Reform:What's at Stak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World Bank,Washington,D.C.
    (36) Kym Anderson,Will Martin,and Emesto Valenzuela,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Global Agricultural Subsidies and Market Access,The World Bank,Washington,D.C.
    (37) Kym Anderson and Emesto Valenzuela,Do Global Trade Distortions Still Harm Developing Country Farmers? The World Bank,Washington,D.C.
    (38) Kym Anderson and Emesto Valenzuela,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s Doha Cotton Initiative:A Tale of Two Issues,The World Bank,Washington,D.C.
    (39) Thomas W.Hertel and L.Alan Winters,Poverty Impacts of a WTO Agreement:Synthesis and Overview,The World Bank,Washington,D.C.
    1、http://www.fao.org
    2、http://www.wto.org
    3、http://www.ictsd.org
    4、http://www.oecd.org
    5、http://www.unctad.org
    6、http://www.usda.gov
    7、http://europa.eu/index_en.htm
    8、http://lexisnexis.com
    9、http://westlaw.com
    10、http://www.edu.cnki.net
    11、http://agecon.lib.umn.edu/intrc
    12、http://www.sdpc.gov.cn/
    13、www.mof.gov.cn/
    14、http://www.agri.gov.cn/
    15、www.mofcom.gov.cn
    16、www.zhb.gov.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