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词源》及其词论史影响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张炎《词源》的词论为研究对象,兼及《词源》对金、元、明、清以及近代词论产生的影响。全文分四章,首先对《词源》在版本流传过程中的主要版本做出概要叙述,以此来揭示《词源》历史流传的大致脉络。并依据流传脉络得出现存《词源》的几个版本系统。同时依据对版本的考证材料对《词源》的作者、书名、卷帙数量以及结撰时间等内容做出梳理和推论。
     其次,针对《词源》的下卷词论部分展开分析,揭示了《词源》产生的理论背景,认为《词源》在宋末词坛词乐渐衰和词体抒情方式趋雅的背景下产生的,带有那个时代的雅正派词理论总结的特点。另外对其所涉及的批评对象、批评内容和批评主旨等方面展开较为系统的探索和研究,得出《词源》论词并非专主白石,而是取法较宽的理论特点等结论。在批评内容方面,选取了《词源》中所涉及的二十余家词人中有代表性的词家在词论史上的总体批评情况与《词源》本身的批评要点做对比,以此来考察其对前代词家的批评视角。得出《词源》在当时的词学批评环境下做出的批评,虽然在体例上并未达到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词论史上做出了某些突破,但是很难说《词源》就是一部系统地总结前代词学理论著作的结论。
     再次,本文重点对《词源》“清空”的风格论作出考察。认为张炎创“清空”说,实际上是在传统诗学理论尚“清”的风格与宋代词学中尚“清”的审美风尚合流的背景下做出的,是介和了以北宋苏轼“清迈”和周邦彦“清婉”为代表的两种词风的结果。同时也介和了南渡时期不同身份词人对词学审美追求的差异性。本文并对“清空”在后世词学中的影响作出归纳。
     对于《词源》词论的影响方面,对其在当时和后世的接受做出考察,揭示了《词源》在金元时期理论影响较小,明代影响甚微,而在清代得到浙西词派积极推尊的现象。其中对清代的影响中,又把浙西词派早期、中期和晚期的不同情况分别叙述,并把他们对姜夔和张炎二人的态度进行比较,得出浙西词派“推姜(夔)而不及张(炎)”等结论。同时对常州词派对《词源》的态度也作简要分析。对近代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词源》的词法论的接受方面,论文对此也作出一些总结。
This paper makes a study of comments on Ci poems in Zhang Yan's Ci Yuan and its influence on Jin,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modern times. It consists of three chapters. Chapter one gives an outline of the main editions of Ci Yuan handed down so as to reveal its general clue in the history. Based on the spreading history, it arrives at extant Ci Yuan's editions system. In the meantime, it makes clear Ci Yuan's author, title, volume quantity and ending tim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materials. Chapter two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comments on Ci Yuan in latter part of Ci Yuan and discloses its theoretical background: that is, the late Song dynasty undergoes the waning of Ci poems'rhythm and refining of their ways of expressing emotions. In addi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oroughly and systematically the criticized subjects, styles, essences, characters and so on, and concludes that Ci Yuan doesn't conceive of Jiang Baishi as the only standard, but set different types of standards. Concerning the content, it compares gross criticism of the history of comments on Ci poems from the typical Ci poets among more that twenty Ci poets to the main points of criticism in itself so as to explore Ci Yuan's critical perspective towards former Ci poets. Finally, it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although the criticism then is not systematic and integral in style, it makes certain breakthrough in the history of comments on Ci poems. Chapter three examines Ci Yuan's influence at that time and later time and presents that Ci Yuan has little influence in Jin and Yuan dynasties, almost no influence in Ming dynasty, but is highly praised by Zhexi Ci group in Qing dynasty. What's more, it makes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Jiang Kui and Zhang Yan and concludes that Zhexi Ci group holds Jiang Kui in esteem not mentioning Zhang Yan. At the same time, it gives a brief analysis of Changzhou Ci group's attitude towards Ci Yuan. In the end, it sums up Ci Yuan's influence in modern times mainly on accepting the comments of Ci poems.
引文
①参见冀淑英辑《自庄严堪善本书目》(1985年天津古籍出版社版)著录《词源》二册,明抄本,题近人周叔弢藏。
    ①清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四十。
    ①清代坊刻为区别别家,把某些字特意刻成别体,难以辨认。
    ②郑孟津、吴平山著《词源解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13页。
    ③蔡桢《词源疏证》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从刊甲种,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从刊印行附序、跋共八篇。
    ①朱崇才《词话史》第184页,中华书局2006年版。
    ①明高儒编《百川书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
    ②明晁瑮编《晁氏宝文堂书目》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
    ③罗伟平、胡平编《古籍版本题记索引》第59页,上海书店1991年版。
    ①清况周颐著,王幼安校订《蕙风词话》(与《人间词话》合刊)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②唐圭璋《词话丛编》第1245页。
    ①明王世懋《秋圃撷馀》此语又收入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
    ②宋彭乘《墨客挥犀》卷四。
    ①《东坡全集》卷九十三。
    ②金元好问《遗山集》卷三十六。
    ①《东坡琴操帖》,见明赵琦美编,《赵氏铁网珊瑚》卷四。
    ②宋胡仔撰,《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三》卷三十。
    ①蔡嵩云《词源疏证》金陵大学刊行。
    ②沈义父《乐府指迷》。
    ③张炎《词源》下卷。
    ①清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一。
    ②沈义父《乐府指迷》。
    ①宋欧阳修《文忠集》卷一百三十一。
    ②宋欧阳修《文忠集》卷一百二十七。
    ③朱光潜《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卷,第205-206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①曾慥《乐府雅词》原序。
    ②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四十三,四库全书本。
    ①《乐府雅词提要》,《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十。
    ①宋胡仔撰《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清徐釚《词苑丛谈》卷一。
    ①宋沈义父《乐府指迷》。
    ②清江顺诒《词学集成》卷六。
    ③参见杨海明《张炎词研究》第一章、第二章,齐鲁书社1989年版。
    ①《南湖集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六十。
    ②杨万里《诚斋集》卷八十一。
    ①元方回《桐江续集卷八》。
    ②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五十七。
    ③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二。
    ①张镃《梅溪词序》。
    ①宋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下。
    ②同上注。
    ③周密《齐东野语》卷十八。
    ④周密《武林旧事》卷三。
    ①清朱彝尊《乐府补题原序》。
    ②清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
    ③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①清张惠言《词选序》。
    ①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
    ②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十。
    ③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①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②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
    ①清孙麟趾《词迳》。
    ②元陆辅之《词旨》。
    ③宋黄异《花庵词选续集》卷二。
    ④清徐釚《词苑从谈》卷一。
    ⑤二语参见刘崇德师《元杂剧乐谱研究与辑佚》,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①张炎《词源》卷下。
    ②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
    ③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
    ④元陆辅之《词旨》。
    ①《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
    ②宋沈义父《乐府指迷》。
    ①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晁补之语,四库全书本。
    ②宋袁文《瓮牖闲评》,四库全书本。
    ①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①见蔡嵩云《乐府指迷笺释》“引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①宋李之仪《姑溪居士前集》卷四十。
    ①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十章。
    ②夏承焘《词源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①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②刘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才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③两句分别见于《陶渊明集》卷四《读山海经》其一第九句,《拟古》诗其七首句。
    ④梁钟嵘《诗品》卷二。
    ①梁钟嵘《诗品》卷三
    ②元陶宗仪《说郛》卷八十。
    ③唐齐己《白莲集》卷六。
    ④宋释赞宁《宋高僧传》卷三十
    ⑤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
    ①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一。
    ②明杨慎《升庵集》卷五十四。
    ①宋陈起编《江湖小集》卷七十三。
    ②清沈曾植《菌阁琐谈》。
    ①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②唐司空图《与极浦书》,《司空表圣文集》卷三。
    ③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司空表圣文集》卷二。
    ④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①罗立刚:论“清空”的佛学审美特征。吴熊和《中华词学》第三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②宋杨万里《诚斋集》《诗话》卷一百十五。
    ①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十八。
    ②清王士祯《昼西溪堂诗序》,《蚕尾续文》二。
    ③清王士祯《昼西溪堂诗序》,《蚕尾续文》二。
    ④王国维《人间词话》(与《蕙风词话》合刊)王幼安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①清江顺诒《词学集成》卷六。
    ②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①刘熙载《艺概》。
    ②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三十九。
    ③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
    ④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
    ⑤清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①刘熙载《艺概》。
    ②姜夔《白石诗说》。
    ①宋沈义父《乐府指迷》。
    ②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
    ①蔡桢《词源疏证》,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民国21年。
    ①苏轼《超然台记》《东坡全集》。
    ①苏轼《东坡全集》。
    ②苏轼《东坡全集》卷七十九。
    ③宋赵德麟《侯鲭录》卷七。
    ①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
    ②《四库全书总目》《东坡词》提要。
    ③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五十二。
    ①明杨慎《词品》卷四。
    ①孙虹《清真集校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
    ②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四。
    ③胡云翼《宋词研究》第119页,巴蜀书社1989年版。
    ④俞平伯《唐宋词选·前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①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②清陈廷焯《词坛丛话》。
    ①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
    ②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四。
    ③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五。
    ①清宋翔凤《乐府馀论》。
    ②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③清张惠言《词选》。
    ④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⑤清陈匪石《宋词举》。
    ⑥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话丛编本。
    ⑦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
    ①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
    ①清沈祥龙《论词随笔》。
    ②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
    ①宋祝穆《方舆胜览》。
    ②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②唐徐坚《初学记》载寿阳公主事。
    ③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第三首怀明妃而作。
    ①金元好问《新轩乐府引》《遗山集》卷三十六。
    ②《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
    ①宋陆游《跋花间集》《渭南文集》卷三十。
    ②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
    ③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
    ①王国维《人间词话》(与《蕙风词话》合刊)王幼安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②清田同之《西圃词说》。
    ③同上注。
    ①清李佳《左庵词话》卷上。
    ②胡适《词选序言》。
    ①见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叙论》。
    ②龙沐勋《词曲概论·宋词的两股潮流》。
    ①夏承焘《词源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②王国维《人间词话》。
    ③王国维《人间词话》。
    ①清郑文焯《梦窗词跋》,《大鹤山人词话》。
    ①清夏敬观《蕙风词话·附录》。
    ①刘肃《陈元龙集注(片玉集)序》。
    ②宋黄庭坚《山谷别集》卷六。
    ①清焦循《雕菰楼词话》。
    ①李白《夜泊牛渚怀古》首句,见《李太白文集》卷十九。
    ②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
    ③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四。
    ①清沈雄《古今词话·词品下卷》。
    ②清谢章铤《张惠言词选跋》,《赌棋山庄文集》卷二。
    ①清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三。
    ②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叙论》。
    ③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①清陈锐《褒碧斋词话》。
    ①清田同之《西圃词说》。
    ①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四。
    ②南宋尹觉《坦庵词序》
    ①杜文澜《憩园词话》词话丛编本。
    ②明陆深《续停骖录上》,《俨山外集》卷十五。
    ①明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一》《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五十二。
    ②《四库全书总目》《词律》提要。
    ①清张德瀛《词徵》卷一。
    ①张仲谋《明词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①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②清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一
    ①朱彝尊《词综·发凡》。
    ②见《鱼计庄词序》,《曝书亭集》卷四十。
    ③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二十五。
    ①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二十五。
    ②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四十。
    ①朱彝尊《茶烟阁体物集》上、下卷分别收入《曝书亭集》卷二十八、卷二十九。
    ①三语均见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四。
    ①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一。
    ②清江顺诒《词学集成》卷一引。
    ①清吴锡麒《有正味斋骈体文》卷八。
    ①清郭麐《秋梦楼词序》,《灵芬馆杂著》卷二。
    ②清郭麐《灵芬馆词话》卷一。
    ③清郭麐《梦绿庵词序》,《灵芬馆杂著》卷二。
    ④清郭麐《无声诗馆词序》,《灵芬馆杂著》卷二。
    ①清郭麐《灵芬馆词话》卷一。
    ①清张惠言《词选序》。
    [1]马兴荣《张炎的北行及其它》《词学》第八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邱世友《张炎论词的清空》《文学评论》1990年第1期北京:《文学评论》编辑部
    [3]谢桃坊《张炎词论略》,《文学遗产》1983年第4期北京:《文学遗产》编辑部
    [4]孙立《张炎词学理论的美学意义》《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8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5]杨海明《论《词源》的论词主旨-兼论南宋后期的词学风尚》《文学遗产》1993年第2期北京:《文学评论》编辑部
    [6]刘崇德著《燕乐新说》黄山:黄山书社2003年版
    [7]俞陛云著《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8]刘扬忠著《唐宋词流派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2月
    [9]唐圭璋编《词学论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版
    [10]梁荣基著《词学理论综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版
    [11]施议对著《词与音乐关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7月版
    [12]史双元著《唐五代词纪事会评》合肥:黄山书社1995年12月版
    [13]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3月版
    [14]王兆鹏著《唐宋词史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15]严迪昌著《清词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版
    [16]张宏生著《清代词学的建构》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版
    [17]吴志达著《明清文学史(明代卷)》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18]贺新辉著《宋词鉴赏词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
    [19]陈良运著《中国历代词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
    [20]郭伯勋著《宋词三百首详析》湖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21]何忠礼、徐吉军著《南宋史稿》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22]马兴荣、吴熊和、曹济平编《中国词学大辞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23]吴则虞校辑,宋张炎撰《山中白云词》北京:中华书局1983
    [24]陶尔夫、刘敬圻著《南宋词史》辽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25]刘永济编著《词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3月版
    [26]郑振铎著《中国俗文学史》上海:上海书店1987年12月第二版
    [27]王力著《诗词格律》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12月版
    [28]薛砺若著《宋词通论》上海:开明书店1949年第三版
    [29]刘继才著《唐宋诗词论稿》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版
    [30]罗立刚著《宋元之际的哲学与文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1]夏承焘著《唐宋词论丛》北京:中华书局1985
    [32]夏承焘校辑《白石诗词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3]夏承焘著《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新1版
    [34]袁行霈编《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5]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36]黄畲著《山中白云词笺》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
    [37]郭绍虞著《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8]刘永济著《微睇室说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9]沈松勤著《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40]蔡桢著《词源疏证》南京:金陵大学文化研究所1930年排印本
    [41]任中敏著《词曲通义》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2月版
    [42]刘毓盘著《词史》上海:上海群众图书1931年版
    [43]吴梅著《词曲通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年12月版
    [44]任二北著《词学研究法》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6月版
    [45]龙榆生著《中国韵文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46]谢无量著《词学指南》上海:中华书局1918年11月版
    [47]邱琼荪著《诗赋词曲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34年版
    [48]蒋伯潜、蒋祖怡著《词曲》上海:世界书局1941年12版
    [49]唐圭璋著《宋词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50]夏承焘著《唐宋词人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11月版
    [51]杨海明著《唐宋词风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52]詹安泰著《唐宋词散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53]杨海明著《张炎词研究》济南:齐鲁书社1989
    [54]谢桃坊著《宋词概论》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
    [55]俞平伯著《论诗词曲杂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0月版
    [56]龙榆生著《词曲概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4月版
    [57]金启华著《诗词论丛》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版
    [58]唐圭璋编《词学论丛》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版
    [59]杨海明著《唐宋词史》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60]龙榆生著《词学十论》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7月版
    [61]张相著《诗词曲语辞汇释》北京:中华书局1955三版
    [62]谢桃坊著《中国词学史》成都:巴蜀书社1993
    [63]施议对著《词与音乐关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64]徐本立著《词律拾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65]曾大兴著《柳永和他的词》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9年11月版
    [66]夏承焘著《词源注》(与《乐府指迷笺释》合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67]王国维著《清真先生遗事》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68]吴润霖著《姜白石与音乐》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年4月版
    [69]曾昭岷等编著《全唐五代词》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12月版
    [70]唐圭璋编《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版
    [71]薛砺若《宋词通论》上海:上海书店1985影印本(根据开明书店1949年三版复印)
    [72]杨铁夫笺释陈邦炎、张奇慧校点《吴梦窗词笺释》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
    [73]郑孟津、吴平山合著《词源解笺》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
    [1]宋祝穆编《宋本方舆胜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宋何士信选编《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诗余》明刊本
    [3]宋不著编人《类编草堂诗余》四库全书本
    [4]宋王灼撰《碧鸡漫志》《词话丛编》本
    [5]宋张炎撰《词源》《词话丛编》本
    [6]宋周密撰《齐东野语》上海:上海书店1990(据涵芬楼旧版影印)
    [7]宋沈义父撰《乐府指迷》《四库全书》本
    [8]宋鲷阳居士撰《复雅歌词》《词话丛编》本
    [9]宋张镃撰《诗学规范》收于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北京:中华书局1980
    [10]宋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词话丛编》本
    [11]宋杨湜《古今词话》《词话丛编》本
    [12]宋王灼《碧鸡漫志》《四库全书》本
    [13]宋吴曾《能改斋词话》《词话丛编》本
    [14]宋胡仔《苕溪渔隐词话》《词话丛编》本
    [15]宋周密《浩然斋雅谈》《四库全书》本
    [16]元陆辅之撰《词旨》《四库全书》本元脱脱撰《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
    [17]元刘一清撰《钱塘遗事》收于周光培编《元代笔记小说》第三册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18]明杨慎编《词林万选》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阁刊《词苑英华》本
    [19]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校注》罗仲鼎校注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7月版
    [20]明李渔《窥词管见》《词话丛编》本
    [21]明陈耀文《花草粹编》明万历癸未十一年(1583)刊本
    [22]清叶申芗著《天籁轩词谱》清道光十一年刊本
    [23]清毛先舒著《填词名解》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1月据木石居石印本影印
    [24]清朱祖谋撰《梦窗词集小笺》(附于《疆村丛书·梦窗词》之后)
    [25]清杜文澜著《词律校勘记》
    [26]清陈匪石《声执》《词话丛编》本
    [27]清吴师道《吴礼部词话》《词话丛编》本
    [28]清陈霆《渚山堂词话》《词话丛编》本
    [29]清俞彦《爰园词话》《词话丛编》本
    [30]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及《续词话》《词话丛编》本
    [31]清朱彝尊、汪森辑《词综》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32]清毛奇龄《西河词话》《词话丛编》本
    [33]清王又华《古今词论》《词话丛编》本
    [34]清刘体仁《七颂堂词绎》《词话丛编》本
    [35]清沈谦《填词杂说》《词话丛编》本
    [36]清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词话丛编》本
    [37]清贺裳《皱水轩词筌》《词话丛编》本
    [38]清彭孙通《金粟词话》《词话丛编》本
    [39]清沈雄《古今词话》《词话丛编》本
    [40]清王奕清等《历代词话》《词话丛编》本
    [41]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词话丛编》本
    [42]清李调元《雨村词话》《词话丛编》本
    [43]清田同之《西圃词说》《词话丛编》本
    [44]清查礼《铜鼓书堂词话》《词话丛编》本
    [45]清焦循《雕菰楼词话》《词话丛编》本
    [46]清郭磨《灵芬馆词话》《词话丛编》本
    [47]清许昂霄《词综偶评》《词话丛编》本
    [48]清张惠言《张惠言论词》《词话丛编》本
    [49]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词话丛编》本
    [50]清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词话丛编》本
    [51]清冯金伯《词苑萃编》《词话丛编》本
    [52]清陈洵《海绡翁说词稿》《词话丛编》本
    [53]清周曾锦《卧庐词话》《词话丛编》本
    [54]清潘飞声《粤词雅》《词话丛编》本
    [55]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词话丛编》本
    [56]清宋翔风《乐府余论》《词话丛编》本
    [57]清邓廷桢《双砚斋词话》《词话丛编》本
    [58]清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词话丛编》本
    [59]清杜文澜《憩园词话》《词话丛编》本
    [60]清钱斐仲《雨华盒词话》《词话丛编》本
    [61]清黄蓼园《蓼园词评》《词话丛编》本
    [62]清李佳《左庵词话》《词话丛编》本
    [63]清李宝嘉《南亭词话》《词话丛编》本
    [64]清江顺诒《词学集成》《词话丛编》本
    [65]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及《续词话》《词话丛编》本
    [66]清冯煦《蒿庵论词》《词话丛编》本
    [67]清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词话丛编》本
    [68]清刘熙载《词概》《词话丛编》本
    [69]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词话丛编》本
    [70]清谭献《复堂词话》《词话丛编》本
    [71]清胡薇元《岁寒居词话》《词话丛编》本
    [72]清沈祥龙《论词随笔》《词话丛编》本
    [73]清张德瀛《词徵》《词话丛编》本
    [74]清王闿运《湘绮楼评词》《词话丛编》本
    [75]清郑文焯《大鹤山人词话》《词话丛编》本
    [76]清朱祖谋《疆村老人评词》《词话丛编》本
    [77]清蒋兆兰《词说》《词话丛编》本
    [78]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话丛编》本
    [79]近代蔡嵩云《柯亭词论》《词话丛编》本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