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法律规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固体废物回收利用作为传统环境保护立法已然涉及的领域,其重心在于防止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在传统经济理念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置于对立地位的情境下,固体废物仅仅作为环境保护立法中消极的一极,其潜在资源价值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而循环经济作为彰显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种战略模式选择,其理论基点在于将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谐统一,要求把经济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促使传统工业经济体系转轨到物质的合理使用和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体系,为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式。本研究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探讨了固体废物的界定及法律规制的基本点。通过内涵和外延的阐释将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加以界定,为其循环经济模式的运行提供依据;传统经济理念下固体废物的法律规制总体上呈现出介入滞后、规范单一、力度有限的困顿局面,固体废物法律规制的强化势必要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传统经济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探寻固体废物法律规制的新理念;循环经济理念下固体废物的法律规制总体上体现出介入充分、规范全面、调控有力的积极意义,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谋求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生态化的重要尝试,并以固体废物循环经济治理模式的生态系统构建为重要指向。
     第二章探讨了我国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法律规制的现状。在我国现行的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法律体系中,指出当前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立法在理念上大多关注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没有将固体废物回收利用作为首要的价值诉求,在体系上欠缺一部有关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在操作性上规范条文相对原则,不利于法律的贯彻实施。
     第三章进行了国外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比较法研究。通过理念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分析,归纳了国外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三种基本类型: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源头控制型,该类型着力于生产过程,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废物,体现了清洁生产的理念;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循环经济型,该类型将整个经济活动纳入循环经济的理念与实践,通过控制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促进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置;三是以德国为代表的综合治理型,该类型的法律规制体系通过调动政府、企业、消费者以及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对固体废物进行综合治理,促进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
     第四章探讨了我国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立法完善。指出应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摒弃“先污染,后治理”末端治理模式,贯彻循环经济理念,以促进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实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应针对不同种类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加以专门规制,制定相应单项法规,进一步明确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主体责任和协助关系规范,构建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社会治理网络。其中,以责任主体和范围为研究重点,明确了政府主体的公共服务责任,包括立法、执法、支持、监督、宣传、教育责任;明确了企业主体的生产者责任与延伸责任;明确了消费者的合作与协助责任,包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规范消费者排放行为;明确了社会组织的促进责任,包括替代生产者履行义务、对消费者进行宣传教育、与政府进行沟通和协调。
Solid waste recycling is already involved in the traditional area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gislation; the focus is to prevent solid wast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n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concep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ll be placed on opposite situations, solid waste just as the negative pole, the potential resource value can not be caused attention it deserves. The circular economy as a strategic mode selection, it can provide new models for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industrial economy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of solid waste and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the basic points; then it analyses the solid waste legal systems of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and Germany in the conceptual level and system level. After that it discuss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solid waste recycling and its main areas of responsibility, defines the Main body responsibilities, includ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consumers. The last part discusses the improvement of recycling of solid wastes in China Legislation. It suggests to implement circular economy ideas to promote recycling of solid waste as the goal, to maximize the recycling of solid waste, address the different types of solid waste recycling system to be dedicated to develop the appropriate individual regulations to further clarify the subject of solid waste recycling responsibilities and to help relationships and constructing solid waste recycling network of social control.
引文
1.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2.周珂:《环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版。
    3.李开国主编:《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张小平著:《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杨雪锋等编著:《循环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黄贤金主编:《循环经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李良园主编:《上海发展循环经济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钱光人主编:《国际城市固体废物立法管理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
    10.戚道孟主编:《循环型社会法律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孙佑海、张天柱主编:《循环经济立法框架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12.王蓉著:《资源循环与共享的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法规司编译:《循环经济立法选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8月版。
    14.史学瀛主编:《环境法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道格拉斯C诺思著:《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6.单胜道:《循环经济学》,研究出版社2005年版。
    17.孙军工著:《循环经济法治化探析》,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8.王秉杰主编:《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汇编》,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9.陈安旭主编:《环境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0.韩立新:《环境价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1.刘国涛主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22.文伯平:《西方国家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23.杨立新:《侵权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24.王曦:《国际环境法与比较环境法评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5.毛如柏:《论循环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6.曹明德:《环境侵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版。
    27.【英】庞著,王毅,张学广译:《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人文明的衰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版。
    28. William L. Kovacs and John F. Klucsik, The new federal role in solid waste management: the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overy act of 1976, Colum. J. Envtl.L.205 (1976-1977).
    29. D Pomper ,Recycling Philadelphia v. New Jersey: The Dormant Commerce Clause, Postindustrial"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Solid Waste Crisi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aw Review, 1989– JSTOR.
    30. JP Meyers ,Confronting the Garbage Crisis: Increased Federal Involvement as a Means of Addressing Municipal Solid Waste Disposal ,Geo. LJ, 1990.
    31. LA Skumatz, Variable rates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Implementation experience, economics, and legislation, Policy, 1993.
    32. KS Korfmacher, Solid waste collection systems in developing urban areas of South Africa: An overview and case study, Waste Management & Research,1997.
    33. PJ Meske, The Solid Waste Dilemma: Municipal Liability and Household Hazardous Waste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Law, 1993.
    1.杜学森:“刍议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载于《集团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
    2.张艳纯、黎熹:“国外财政政策支持循环经济的比较与启示”,载于《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11期。
    3.赵瑞:“美国固体废弃物管理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与反思”,载《法治与社会》2008年第12期。
    4.徐伟敏:“德国废物管理立法的制度特色与启示”,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第17卷第5期。
    5.戴宏民:“德国DSD系统和循环经济”,载《中国包装》2002年第6期。
    6.戴宏民:“绿点公司的组织、运作和资源化”,载《包装工程》2003年第1期。
    7.蔡宝刚:“法律与经济发展:读解经济学家眼中的法律作用”,载《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8.陈争平:“‘外部性’理论与三农史研究刍议”,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第7期。
    9.鲍健强、翟帆、陈亚青:“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研究》2007年第8期。
    10.夏光:“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及其相关政策”,载《环境科学研究》,1995第4期。
    11.刘朝:“美国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载《再生资源研究》,1995第5期。
    12.胡晓辉等:“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看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法律化进程”,载《科技与法律》,1996年第1期。
    13.杜群:“中外环境行政管制之比较”,载《太平洋学报》,1997第3期。
    14.徐兴峰:“中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比较研究”,载《世界环境》,1997年第3期。
    15.谭彪:环境经济手段的局限:“从各国实践的角度考察”,载《世界环境》,2000第2期。
    16.吕忠梅:“绿色:民法典的环保理念及其制度建构”,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
    1.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载于毛如栢、冯之縑鞅啵骸堵循环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①【英】庞著,王毅,张学广译:《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人文明的衰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版,第2页。
    ②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366页。
    ①周珂:《环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版,第197页。
    ②李开国主编:《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③2004年12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88条。
    ④张小平著:《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②陈燕平、胡华龙、李治琨等编著:《日本固体废物管理与资源化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①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562、779页。
    ②M. Purdue,I. Chyne Fitting definition to purpose: the search for a satisfactory definition of "waste"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 Vo1.7(2),P.149.
    ②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
    ②同上注。
    ③参见杜学森:“刍议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载于《集团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
    ⑤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气候变暖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根本出路。
    ①杨雪锋等编著:《循环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
    ②李良园主编:《上海发展循环经济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7页。
    ③张艳纯、黎熹:“国外财政政策支持循环经济的比较与启示”,载于《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11期。
    ④黄贤金主编:《循环经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44页。
    ①参见钱光人主编:《国际城市固体废物立法管理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164页。
    ①参见该法第五章的有关规定。
    ②参见王秉杰主编:《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汇编》,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①参见戚道孟主编:《循环型社会法律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44页。
    ②同上,第243页。
    ③同上,第244页。
    ①参见孙军工著:《循环经济法治化探析》,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84页。
    ①参见钱光人主编:《国际城市固体废物立法管理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②同上书,第11页。
    ③陈光荣、王曦:“美国固体废物管理的法律调整”,载《环境科学动态》1990年第2期。
    ①同上注。
    ②同上注。
    ③赵瑞:“美国固体废弃物管理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与反思”,载《法治与社会》2008年第12期。
    ④参见戚道孟主编:《循环型社会法律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0页。
    ⑤同上注第71页。
    ①参见戚道孟主编:《循环型社会法律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0-71页。
    ①参见钱光人主编:《国际城市固体废物立法管理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②参见孙佑海、张天柱主编:《循环经济立法框架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21页。
    ③参见王蓉著:《资源循环与共享的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27-228页。
    ①注:该法1970年制定以后,于1976年、1991年、1997年及2000年进行过较大的修改。
    ②参见钱光人主编:《国际城市固体废物立法管理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①参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法规司编译:《循环经济立法选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36页。
    ①徐伟敏:“德国废物管理立法的制度特色与启示”,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第17卷第5期。
    ②参见杨雪锋等编著:《循环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23-225页。
    ③徐伟敏:“德国废物管理立法的制度特色与启示”,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第17卷第5期。
    ④同上注。
    ①参见王蓉著:《资源循环与共享的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64-265页。
    ②同上注。
    ③注:这里的产品责任不同于一般民法或经济法上所讲的产品责任。一般而言,产品责任是指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存有缺陷,导致消费者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害,而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这里的产品责任相当于生产者的延伸责任。具体内容详见第三章第二节的论述。
    ④参见王蓉著:《资源循环与共享的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64-265页。
    ⑤徐伟敏:“德国废物管理立法的制度特色与启示”,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第17卷第5期。
    ⑥参见钱光人主编:《国际城市固体废物立法管理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5-7页。
    ⑦同上注。
    ①戴宏民:“德国DSD系统和循环经济”,载《中国包装》2002年第6期。
    ②注:如运输包装由材料再利用公司PESY、回收工业和企业塑料包装有限公司RIGK负责回收,金属、马口铁包装由KBS公司回收,建材包装和聚氨醋发泡塑料则由POR公司回收。参见戴宏民:“德国DSD系统和循环经济”,载《中国包装》2002年第6期。
    ③参见戴宏民:“绿点公司的组织、运作和资源化”,载《包装工程》2003年第1期。
    ④参见杨雪锋等编著:《循环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23-225页。
    ①参见杨雪锋等编著:《循环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22页。
    ①参见王蓉著:《资源循环与共享的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②同上注,第8页。
    ③钱光人主编:《国际城市固体废物立法管理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①根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条例》的规定,很难说生产者负有回收义务,因为义务是一种约束,义务人根据权利人的要求要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违反了其义务的义务人要承担法律责任,即一定的不利法律后果。
    ②本条立法建议参考了日本《特定家庭用机器再商品化法》第17条的规定,参见王蓉著:《资源循环与共享的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58页。
    ③本条立法建议参考了日本《特定家庭用机器再商品化法》第9条的规定,参见王蓉著:《资源循环与共享的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58页。
    ①参见杨雪锋等编著:《循环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9页。
    ②参见道格拉斯·C·诺思著:《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转引自蔡宝刚:“法律与经济发展:读解经济学家眼中的法律作用”,载《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③有关我国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立法现状,请参见本文第四章第一节的相关论述。
    ④有关我国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立法完善,请参见本文第四章第三节的相关论述。
    ①单胜道:《循环经济学》,研究出版社2005年版,第93页。
    ②陈争平:“‘外部性’理论与三农史研究刍议”,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第7期。
    ①参见杨雪锋等编著:《循环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2页。
    ②鲍健强、翟帆、陈亚青:“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研究》2007年第8期。
    ①参见杨雪锋等编著:《循环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2-84页。
    ②参见孙军工著:《循环经济法治化探析》,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84-185页。
    ③同上注,第184-186页。
    ①参见杨雪锋等编著:《循环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97-98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