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与探索,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共分为导论、主体与结语三部分。
     导论部分分别介绍了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基本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主体部分包括六章内容:
     第一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资源主要是:重自强、重和谐、重爱国、重伦理、重民本等;空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是:和谐、平等、民主、劳动、幸福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自由、平等、法治、人权、博爱等。此外还介绍了空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贡献、局限性以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步性、虚伪性。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想主要是:解放、自由、平等、民主等;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取向,建立新型民主制度的政治价值观,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经济价值观以及培育共产主义新人的文化价值观等;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另外还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
     第三章,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探索。本章系统梳理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探索及其特点。
     第四章,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本章主要探讨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所面临的现实困境、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并剖析了当前我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备的现实条件。
     第五章,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本章首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高度凝炼、概括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接着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最后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系。
     第六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章主要谈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与机制。其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蕴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精神以及继承世界文明成果与优秀民族传统等;其基本机制主要是:建构制度保障机制、健全社会教育机制、规范舆论引导机制、推动实践养成机制、建立文化发展机制、加强道德建设机制以及完善法律规范机制等,以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结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未来展望。
     重难点与创新之处:本文是在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关思考与探索的。从多视角、多层面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梳理和分析,力图有所新的突破,作出新的总结与概括。本文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基本机制等。本文研究的难点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本文选题综合性强,理论要求高,学科跨度大。本文涉及挖掘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空想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以及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等,由于这些需要进行文本解读与中央重要文献解读,所以把握起来难度较大。本文的创新之处,比如,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思想资源的挖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总结,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的概括与思考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机制的探索等。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法、多学科交叉综合法、比较研究法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core socialist values are the essence of thecontemporary Chinese core socialist values system, they are the value guide ofChinese dream of realizing Chinese rejuvenation. The study on contemporary Chinesecore socialist values have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n consolidating the guiding positionof Marxism, improving the country’s cultural soft power, leading the trend of socialideologies, cohering social consensus and promoting the great achievement of the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consists three parts which are introduction, main body and conclusion.The introduction contain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the domesticand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reviews, and the definition of basic concepts, the idea andway of researches, points of importance, difficulties and innovations.
     The main body includes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history of the coresocialist values. The thoughts of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mainlycontain self-improvement, harmony, patriotism, ethics and sovereignty of the people,etc. The basic contents of Utopian core socialist values are equality, harmony, love,work, happiness, and overall human advancement, etc. The basic contents of the corevalues of capitalism can be summarized as freedom, equality, human rights, rule oflaw, fraternity, etc. Also, it discusses the contribution and limitations of Utopian coresocialist values, and the progress and hypocrisy of the core values of capitalism.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classic Marxism’s researchers’ works on the coresocialist values. The thoughts of Karl Marx and Friedrich Engels on the socialist corevalues basically are liberation, freedom, equality, democracy, etc. The thoughts ofLenin on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primarily are about the ultimate value orientation offree overall human advancem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olitical value on the newtype of democratic systems, the economic values of progressively developing the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cultural values of cultivating new communists, etc. Thebasic thoughts of Joseph Stalin on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are manifested in theaspects of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etc. This chapt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of Marx’s, Engels’, Lenin’s, Stalin’s core socialist values.
     The third chapter is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n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This chapter 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that have been done by differentgenerations the Communist party leaders who are Mao Zedong, Deng Xiaoping, JiangZemin, Hu Jintao and Xi Jinping.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Chinese coresocialist values.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that it is necessary and urgent to cultivate thecore socialist values in the current state of our country. Moreover, it explains thatChina has the realistic difficulties in cultivating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its mainreasons and its social impacts. And the chapter suggests the realistic conditions whichare needed to cultivat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a.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core socialistvalues. First, this chapter elaborates twenty-four words core socialist values fromthree different aspects, and refines the basic meanings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which are freedom, democracy, civilization, prosperity, justice and harmony. Then, itintroduces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Other than that, it analyzesth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system of the corevalues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a.
     The sixth chapter is actively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has some basic principles whichare persisting in the guidance position of Marxism, containing the basic spirit of theadvanced culture of socialism, following the objective laws of development of thecore values, persisting in the principal status of the people and inheriting theachievements of world civilization and outstanding national traditions, etc.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has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swhich are perfecting the social education mechanism, standardizing the publicopinion guiding mechanism, constructing the mechanism of system safeguard,establishing the mechanism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the moralmechanism and improving the legal mechanism, etc. It is expected to promote andpractic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by following the mechanisms.
     The conclusion is about the future expectation on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with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has points of importance, difficulties and innovation as well. On thebasis of the research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in academia, this paper has independent thoughts and exploration. It organizes and analyzes the core socialistvalues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a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different levels. Ittries to have new breakthrough and to make new summaries and generalizations. Theresearch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ng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in thecontemporary China,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and the basicmechanism of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The difficulties ofthis study are various, specifically because that the selected topic is comprehensiveand required a higher level of theoretical academic skills. The topic also involves alarge amount of different subjects which make it more difficult to study. This paperrequires to dig into the core valu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core value ofUtopian socialism, the core values of capitalism,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re socialistvalues that Marx, Engels, Lenin, Stalin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have done. Since itinvolves different text interpre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important literaturesinterpretation, the research is even harder.
     The points of innovation are everywhere in this paper, such as the deeperresearches on the thought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summary and reflectionto the core values of capitalism, the conclusion and the new defining to the coresocialist values socialism, and the new exploration of the mechanism on cultivatingand practicing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The methodologies adopted in this paper arethe method of unity of logic and history,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method ofmultidisciplinary cross synthesis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引文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②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3-12-23.
    ①薛汉伟.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概念中的地位[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9(2);王锐生.关于社会主义的价值和价值观[J].哲学研究,1990(1).
    ①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一[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8.
    ②吴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8(6):92-96.
    ③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07-04-03(09).
    ④徐国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辨微[J].兰州学刊,2008(1):30-48.
    ①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一[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8.
    ②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36.
    ③张利华.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与内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4):32-37.
    ④田海舰、邹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8.
    ①周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1:37.
    ②李晓东.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性质与基本精神[J].山东社会科学,2007(7):9-13.
    ③白先愚.从价值观的高度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J].科学社会主义,2005(4):9-11.
    ④韩震.“民主、公正、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J].红旗文稿,2012(6):8-12.
    ⑤李建华、董海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认同调查[N].光明日报,2011-05-16(15).
    ⑥吕晓东.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J].探索与争鸣,2007(8):39-41.
    ⑦孙寅生.论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内容[J].探索,2011(3):119-121.
    ①余洪波、刘余莉.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理论学刊,2011(5):58-60.
    ②陈静、周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探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6):85-88.
    ③俞思念.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J].周溯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语征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35-236.
    ④张小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基础[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93-96.
    ⑤吴圣正.和谐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9.
    ⑥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07-04-03(09).
    ⑦宋善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12-02-11(11).
    ⑧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一[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8.
    ⑨吴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8(6):92-96.
    ①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8:1-3.
    ②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本质规定性及路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5):42-45.
    ③冯颜利、廖小明.问题·旨趣·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探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4-16.
    ④徐金超.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J].人民论坛,2013(12):188-189.
    ①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2):127-135.
    ②唐晓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维度和建构[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39-43.
    ③周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1:113-115.
    ④韩春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重倡导”析理[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39-42.
    ⑤张俊等.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88-89.
    ⑥孙向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2):14-19.
    ①程浩.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J].广东社会科学,2013(2):88-93.
    ②朱颖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维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81-185.
    ①李醒民.价值的定义及其特性[J].哲学动态,2006(1):13-18.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6.
    ③李连科.价值哲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
    ④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3-24.
    ⑤[美]拉尔夫·L·基尼.创新性思维——实现核心价值的决策模式[M].叶胜年、叶隽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7.
    ①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0.
    ②黄凯峰.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新取向[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2.
    ③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
    ④田海舰、邹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
    ①谢晓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0-11.
    ①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1):4-7.
    ②冯颜利、廖小明.问题·旨趣·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探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6.
    ③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①巴甫洛夫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18.
    ①[美]S.C.佩珀.价值源泉[M].转引自现代外国哲学第3辑[J].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56.
    ①《史记·太史公自序》。
    ②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35.
    ③《论语·学而第一》。
    ④李宗桂.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67.
    ⑤《西铭》。
    ①《岳阳楼记》。
    ②《王文公文集》卷一,《上皇帝万言书》。
    ①《论语·卫灵公》。
    ②《论语·述而》。
    ③《荀子·荣辱》。
    ④《管子·牧民》。
    ⑤孔庆榕、李权时.中华民族凝聚力论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196-197.
    ①《荀子·大略》。
    ①[法]傅立叶.傅立叶选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59.
    ②[英]欧文.欧文选集第2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31.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7.
    ④[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M].戴镏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40.
    ①[法]傅立叶.傅立叶选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35.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78.
    ①[法]圣西门.圣西门选集第2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71.
    ②[法]埃蒂耶纳·卡贝.伊加利亚旅行记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35.
    ③[美]乔·奥·赫茨勒.乌托邦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09.
    ④[英]欧文.欧文选集第2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35.
    ①[英]欧文.欧文选集第2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3.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3.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3.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8.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8-529.
    ①[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北京:商务出版社,1965:252.
    ②[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93.
    ③[英]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88.
    ④[英]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85.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①乔翔.马克思“人的解放”的科学内涵[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6-111.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1.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
    ①罗新璋编译.巴黎公社公告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236.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0.
    ③许耀桐.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3):4-11.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64.
    ①田海舰、邹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70-73.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6.
    ①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4.
    ①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31.
    ②列宁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91.
    ③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92.
    ④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4.
    ⑤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7.
    ⑥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3.
    ⑦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2.
    ①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3.
    ②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3.
    ③方爱东.科学与价值:列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1):35-39.
    ①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②俞敏.苏俄经济社会政策与列宁的科学价值观[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8-40.
    ①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75.
    ②方爱东.斯大林社会主义价值观探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9(6):1-4.
    ①斯大林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51.
    ②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14.
    ③高放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1.
    ④斯大林全集中文1版,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149-150.
    ⑤斯大林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73.
    ⑥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40.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53.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31.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1.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65.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0.
    ①毛泽东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334.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422.
    ③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58.
    ④程伟礼、杨晓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形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23.
    ⑤[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M].杜蒲、李玉玲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202.
    ⑥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67.
    ⑦R·特里尔.毛泽东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297.
    ⑧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97.
    ①王计永.毛泽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4-35.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4.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5.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9.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5.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2.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52.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
    ②王玉樑.邓小平的价值观[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286.
    ①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926.
    ②韩庆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疑难解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18-420.
    ①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311.
    ①杨婷.论江泽民价值观与真理观相统一的思想[J].探求,2003(2):14-17.
    ②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61.
    ③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69.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0.
    ①程伟礼、杨晓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形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22-124.
    ②史文清.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N].学习时报,2013-05-20.
    ①习近平.科学有效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3-01-23.
    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新华网,2013-11-15.
    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3-12-23.
    ①参见拙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2-08-27.
    ①祝灵君.国外建立社会核心价值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党政论坛,2007(4):27-31.
    ②[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527.
    ③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
    ①王守昌.西方社会哲学(修订本)[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207.
    ①燕继荣.发展政治学:政治发展研究的概念与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63.
    ②王邦佐.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77.
    ①谢晓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21-122.
    ①樊昊等.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586.
    ②樊昊等.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2.
    ③北京市民公德调查.公共场所过度亲热被视为陋习[N].北京娱乐信报,2005-03-27.
    ①廖申白、孙春晨.伦理学新视点—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与道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35.
    ②吴潜涛等.当代中国革命道德状况调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3.
    ③吴潜涛等.当代中国革命道德状况调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9-60.
    ①景枫、李文胜.诚信缺失的原因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6-42.
    ①黄鹃.当前道德乏力的原因及对策之我见[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8(5):77-79.
    ①卞昭、曹峻.当代中国的道德失范与伦理建构[J].学海,2012(6):129-132.
    ②陈章龙、周莉.价值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3-84.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9.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5.
    ①孙东方.当前世界格局变动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取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1):104-108.
    ②袁贵仁.教育一哲学片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53.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5.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32.
    ①谢晓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5.
    ②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3-12-23.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97.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111.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5.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4.
    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91.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0.
    ②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1.
    ③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2.
    ④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961.
    ⑤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8.
    ①石国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讲: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65-66.
    ②[德]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M].王佩莉、袁志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46.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9.
    ④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3.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4.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880.
    ①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6-28.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70.
    ①戴木才.倡导“自由”: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旗帜[N].光明日报,2013-4-18.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2.
    ③刘少奇.民主精神与官僚主义[R].论党,1946-10.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6.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4.
    ③陈卫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倡导平等价值观[J].探索与争鸣,2012(12):7-10.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82.
    ⑤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28.
    ①周智.社会公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核心[J].齐鲁学刊,2005(6):134-136.
    ②[英]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翟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35.
    ③[古罗马]西塞罗.论义务,见西塞罗文集(政治学卷)[M].王焕生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407.
    ①Cf.Joseph Raz.The Authority of Law: Essays on Law and Morality, Clarendon Press,1979, pp.221-2.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颜一、秦典华译,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9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12-113.
    ③江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5-150.
    ①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184-185.
    ①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190-192.
    ②《孟子·里娄章句下》。
    ①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79.
    ①侯才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于叶庆丰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88.
    ②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314.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8.
    ①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本质规定性及路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5):42-45.
    ①宋惠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解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20-21.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0-211.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9.
    ①谢晓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6.
    ①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144-161.
    ①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2):1-5.
    ①田海舰、邹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5-56.
    ②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2):1-5.
    ①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建构[D].安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163.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9.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8.
    ①[德]沃夫冈·布雷钦卡.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考察[M].彭正梅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32.
    ①转引自吕元礼.新加坡“家庭为根”的共同价值观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2(6):15.
    ①[美]塔尔科特·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M].梁向阳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141.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9.
    ②潘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机制论[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131-132.
    ①参见拙作.中等收入阶层: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8):78-83.
    ①转引自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96.
    ②李广智.舆论学通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26.
    ③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6-21.
    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2.
    ①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0-301.
    ①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75-276.
    ②吴新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9:150.
    ①本书编写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50.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0.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③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7.
    ①潘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机制论[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138-141.
    ①谢晓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97.
    ②李明泉.文化产业发展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5):33-34.
    ①[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112.
    ②[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54.
    ③[美]埃德加·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邓正来、姬敬武译,香港:华夏出版社,1987:361.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002.
    [4]列宁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全集(第1-6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6]斯大林选集(1934-195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7]斯大林选集(上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980.
    [8]斯大林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9]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1]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2]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3]毛泽东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14]毛泽东.论联合政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16]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17]邓小平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4.
    [18]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9]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20]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1]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2]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4]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2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8]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9]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0]方勇,李波译注.荀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1]管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32][宋]张载著,章锡琛点校.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33][宋]范仲淹撰,王云五主编.范文正公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34][宋]王安石.王文公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35][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6][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M].戴镏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7][法]圣西门.圣西门选集(第2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8][法]傅立叶.傅立叶选集(第1-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9][英]欧文.欧文选集(第2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981.
    [40][法]埃蒂耶纳·卡贝.伊加利亚旅行记(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1][美]乔·奥·赫茨勒.乌托邦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42]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3]叶庆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4]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5]田海舰,邹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6]宋惠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解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47]冯颜利,廖小明.问题·旨趣·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探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8]陈章龙,周莉.价值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9]谢晓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50]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51]吴新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9.
    [52]江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3]周溯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语征文选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54]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55]韩庆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疑难解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6]李宗桂.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57]叶庆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深度解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8]燕继荣.发展政治学:政治发展研究的概念与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9]石国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讲: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60]王玉樑.邓小平的价值观[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61]樊昊等.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62]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3]吴潜涛等.当代中国革命道德状况调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4]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5]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6]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
    [67]朱颖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维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68]黄凯峰.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新取向[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69]廖申白,孙春晨.伦理学新视点—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与道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70]程伟礼,杨晓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形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71]本书编写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2]王守昌.西方社会哲学(修订本)[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73]李连科.价值哲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74]王邦佐.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5]袁贵仁.教育一哲学片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6]R·特里尔.毛泽东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77][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78][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北京:商务出版社,1965.
    [79]巴甫洛夫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80]孔庆榕,李权时.中华民族凝聚力论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
    [81]李广智.舆论学通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
    [82]高放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颜一、秦典华译,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9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2][古罗马]西塞罗.论义务.西塞罗文集(政治学卷)[M].王焕生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3][英]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翟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4][美]塔尔科特·帕森斯.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M].梁向阳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5][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6][美]埃德加·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邓正来、姬敬武译,香港:华夏出版社,1987.
    [7][德]沃夫冈·布雷钦卡.信仰、道德和教育:规范哲学的考察[M].彭正梅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德]诺贝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M].王佩莉、袁志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9][美]S.C.佩珀.价值源泉[M].现代外国哲学第3辑[J],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0][美]拉尔夫·L·基尼.创新性思维——实现核心价值的决策模式[M].叶胜年、叶隽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11]罗新璋编译.巴黎公社公告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
    [12][英]霍布斯.利维坦[M].黎思复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3][英]洛克.政府论下篇[M].叶启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4][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M].杜蒲、李玉玲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1]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4(2).
    [2]韩震.“民主、公正、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J].红旗文稿,2012(6).
    [3]许耀桐.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3).
    [4]孙向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2).
    [5]白先愚.从价值观的高度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J].科学社会主义,2005(4).
    [6]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2).
    [7]吴潜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1).
    [8]张利华.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与内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4).
    [9]程浩.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J].广东社会科学,2013(2).
    [10]黄士安,戴木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J].科学社会主义,2010(2).
    [11]黄宗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基——试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地位[J].新视野,2012(4).
    [12]陈静,周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探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6).
    [13]徐国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辨微[J].兰州学刊,2008(1).
    [14]胡振良.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内涵与建构[J].科学社会主义,2011(6).
    [15]李晓东.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性质与基本精神[J].山东社会科学,2007(7).
    [16]余洪波,刘余莉.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理论学刊,2011(5).
    [17]吕晓东.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J].探索与争鸣,2007(8).
    [18]张小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基础[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
    [19]卞昭,曹峻.当代中国的道德失范与伦理建构》[J].学海,2012(6).
    [20]陈卫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倡导平等价值观[J].探索与争鸣,2012(12).
    [21]方爱东.斯大林社会主义价值观探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9(6).
    [22]周智.社会公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核心[J].齐鲁学刊,2005(6).
    [23]戴木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之一[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4]吕元礼.新加坡“家庭为根”的共同价值观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2(6).
    [25]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本质规定性及路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5).
    [26]李明泉.文化产业发展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5).
    [27]黄鹃.当前道德乏力的原因及对策之我见[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8(5).
    [28]景枫,李文胜.诚信缺失的原因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29]方爱东.科学与价值:列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1).
    [30]张俊等.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31]韩春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重倡导”析理[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32]孙杰,姚玉祥.中等收入阶层: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3(8).
    [33]吴圣正.和谐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34]杨婷.论江泽民价值观与真理观相统一的思想[J].探求,2003(2).
    [35]唐晓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维度和建构[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
    [36]王锐生.关于社会主义的价值和价值观[J].哲学研究,1990(1).
    [37]孙东方.当前世界格局变动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取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1).
    [38]薛汉伟.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概念中的地位[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9(2).
    [39]李醒民.价值的定义及其特性[J].哲学动态,2006(1).
    [40]吴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8(6).
    [41]徐金超.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J].人民论坛,2013(12).
    [42]祝灵君.国外建立社会核心价值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党政论坛,2007(4).
    [43]孙寅生.论当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内容[J].探索,2011(3).
    [44]本刊记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访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戴木才[J].思想教育研究,2013(2).
    [45]乔翔.马克思“人的解放”的科学内涵[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6]周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1.
    [47]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08.
    [48]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建构[D].安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49]潘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机制论[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50]赵士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51]王丽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52]俞敏.苏俄经济社会政策与列宁的科学价值观[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3]王计永.毛泽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4]王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培育和践行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硕士学位论文,2013.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28.
    [2]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6-21.
    [3]习近平.科学有效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3-01-23.
    [4]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07-04-03(09).
    [5]李建华,董海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认同调查[N].光明日报,2011-05-16(15).
    [6]宋善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12-02-11(11).
    [7]戴木才.倡导“自由”: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旗帜[N].光明日报,2013-04-18.
    [8]郭建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N].人民日报,2013-12-30(12).
    [9]王勇.凝炼兴国之魂的核心价值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9-26(04).
    [10]史文清.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N].学习时报,2013-05-20.
    [11]高原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黑龙江日报,2014-03-11.
    [12]北京市民公德调查.公共场所过度亲热被视为陋习[N].北京娱乐信报,2005-03-27.
    [1]Cf.Joseph Raz. The Authority of Law: Essays on Law and Morality[M].Clarendon Press,1979.
    [2]B.John Thompson. Studies in Theory of Ideology[M]. Cambridge Polity Press,1984.
    [3]J.Laird. The Idea of Valu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29.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新华网,2013-11-15.
    [2]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3-12-23.
    [3]孙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2-08-2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