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济公故事演变及其文化阐释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济公本为南宋佛教临济宗的一名异僧,法号道济,因行为疯颠而被称为济颠,民间则习惯尊称其为济公。历来关于济公故事的文献材料,主要保存在佛教典籍、文人诗文笔记、方志和俗文学中,其中俗文学对于济公故事、济公形象的产生和演变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了解济公主要以这些俗文学为途径。
     济公故事由南宋至民国历经八百余年,文献资料相对较多而且分布于不同领域和不同文学体裁当中,因此本文主要借鉴主题学的研究方法,在对大量济公文献梳理综述的基础上对济公故事演变给予文化上的阐析,主要着眼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济公故事由历史而文学。济公,经过民间传说的不断附会,逐渐由历史真实人物走向文学中的虚构神侠形象。与济公形象变化同步,济公故事情节逐渐丰富起来,不同来源的故事汇聚于此。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学表现手法的加入,济公故事从平实的史传文体逐渐演变为虚构的章回体通俗小说。
     二、济公故事雅俗之变。济公故事分为杭州与北京两大系统,分别以二者作为独立单元来考察,会发现故事的雅俗演变有着相似的轨迹。从故事的外部形态来看,故事的传播媒介均由口头故事到文本小说,杭州济公小说由济颠陶真到沈孟柈述《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等;北京济公小说由济公传鼓词到济公评书再到《评演济公传》等。故事的传播受众均由一般民众向知识阶层转移。在故事外在形态转变的同时,济公故事内涵中道德伦理成份逐渐加重,小说教化功能愈发明显。
     三、济公故事宗教信仰演变。济公本为佛门弟子,早期济公形象带有浓重的佛教色彩,《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中仍然保留了比较明显的禅宗思想,但这种禅宗思想在后来的济公小说中逐渐淡化,《醉菩提》中已消失殆尽,而《评演济公传》主要反映了三教合一的社会现实。济公作为民间信仰的神祗,其信仰经历了由舍利信仰到神子信仰再到巫术信仰的演变过程。济公信仰在清末民间宗教一贯道达到鼎盛,济公成为教派主神,担当乩仙重任,一贯道中大部分善书都署有济公的名字,济公在民间宗教中至高的神阶使济公信仰具有了更为广泛而强大的现实影响力。另外济公罗汉信仰也比较值得注意,在宋代罗汉信仰兴盛的背景之下,济公被尊奉为罗汉。济公故事中他的罗汉身份一而贯之,不过他由普通金身罗汉变成降龙罗汉,实质上反映了济公罗汉信仰的变化。
     济公故事与济公形象的演变,反映了历史与文学、雅俗文化、民间信仰与制度化宗教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在这种演变的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是错综复杂的社会文化力量,主要包括文人阶层、佛教团体和地方民众,多种社会力量以其自身的文化传统整合济公故事,推动济公故事与济公形象的发展演变。
Jigong whose religious name is Daoji, is a peculiar Buddhism monk of the Linji sect in South Song dynasty. Jigong's usually called Crazy Ji for his madness in the folklore. The documents about Jigong are mainly conserved by the means of the poets, notes, chorography and light literature. Light literature plays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Jigong's stories, by which the mass know about Jigong.
     Jigong's stories have been prevalent for 800 years from South Song Dynasty to the Repbulic of China. There are lots of documents about Jigong in different areas. This dissertation employs the Thematics strategy to analyze the evolvement of the Jigong's stories in the base of a mass of coordinated documents, which as follows:
     Firstly, Jigong's stories evolve from histories to literature. In the process of added more and more by the folklore, Jigong is changed from the true monk to the protagonist of the romance. Meanwhile the influx of different Jigong's stories make it more and more complex. Jigong's stories develop from the ordinary biography to romance.
     Secondly, Jigong's stories evolve from light literature to high literature. There are Hangzhou's and Beijing's systems of Jigong's stories, both of which evolve in the same track that's from light literature to high literature. The original stories of Jigong are folklores, which diffuse from the mass to the intellect, from the folklore to the novel. Hangzhou's system is from Crazy Ji Taozhen to Shenmengban's The Ana of Crazy Ji in Qiantang Lake; Beijing's system is from some oral performance to the romance called Biography of Jigong. In the process, Jigong's stories contain more and more moral values gradually.
     Thirdly, the religious faith transforms in Jigong's stories. Jigong is a Buddhism monk in the beginning. For example there are many Chan's ideas in the The Ana of Crazy Ji in Qiantang Lake. And then, the Buddhism ideas are fading gradually and disappear ultimately in the Bodhi and Biography of Jigong. The folk faith on Jigong changes from dagoba faith to divine son and to the necromancy. The faith on Jigong culminates in Yiguan Dao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 this religion, Jigong is the main god and has many magic abilities. Jigong is recorded in most of the religious books in many folk relig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Jigong is very important. And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arhat faith about Jigong, which comes on to in Song and Qing Dynasty.
     There are many cultural meanings, such as history and literature, light and high culture, folk faith and religion, in the transform of Jigong's figure and stories. Thecultural power of the society——the intellect, Buddhism group and localpeople——makes Jigong's figure and stories change from one to another.
引文
[1]蒋瑞藻著:《小说考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627页。
    [1]钱静方著:《小说丛考》,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33-134页。
    [2]孙楷第著:《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70页。
    [3]柳存仁著:《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第60页。
    [4]孙楷第著:《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第70页。
    [5]谭正璧著:《日本所藏中国佚本小说述考》,上海:知行编译社,1945年版,第130页。
    [6]孙楷第著:《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02页
    [1]史莽:《“济公”及<济公传>琐记》,《东海》,1963(5)。
    [2]司马从:《<济公全传>宣扬了什么思想?》,《中国青年报》,1964.7.18。
    [3]许尚枢:《历史上的道济与艺术中的济公》,《东南文化》,1990(6)。
    [4]许尚枢:《济公生平考略》,《东南文化》,1997(3)。
    [5]周琦、丁式贤:《走近与解读历史的济公——济公考略》,见《首届天台山济公文化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
    [6]黄夏年:《济公文化的现代意义》,见《首届天台山济公文化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
    [1]杨子坚编:《新编中国古代小说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03页。
    [2]陈洪:《从宗教描写看中国古代小说的人文主义传统》,《天津社会科学》,1991(3)。
    [3]周纯一:《济公形象之完成及其社会意义》,《汉学研究》1990年第一期,第二册。
    [4]陈东有:《“济公”来龙去脉考》,《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5]周永明:《论济公形象的构成及其文化意义》,《俗文学论坛》,1988(2)。
    [1]罗钦贤:《传统中国佯狂故事之研究》,台湾静宜大学硕士论文,2000年。
    [2]赖永海著:《济公和尚》,台北:三民书局,1993年版,第148页。
    [3]文正义:《解读济颠》,见《首届吴越佛教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
    [4]黄夏年:《济公文化的现代意义》,见《首届天台山济公文化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
    [5]许文笔:《佛教中的济公形象与定位》,《研究与动态》,2004(10)。
    [1]史莽:《漫谈“济公”其人其事——不是考古的考古》,《文艺理论与批评》,1987(2)。
    [2]张颖、陈速:《从<济颠语录>到<三会龙华普度收圆演义>——描写佛菩萨题材章回说部的一个发展轮廓》,《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
    [3]黄永年:《记清康熙刻本<济颠语录>》,《北京高校图书馆》1994(4)。
    [4]张忠良:《<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的内容及语言特色》,《高餐通识教育学刊》,2006(6)。
    [5]许尚枢:《试论济公小说的演变》,《东南文化》,1994(2)。
    [1]许红霞:《道济及<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有关问题考辨》,见孙钦善等编:《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集刊》一,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第227-229页。
    [2]胡胜:《济公小说的版本流变》,《明清小说研究》,1999(3)。
    [3][俄]李福清著:《古典小说与传说》,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344页。
    [4]王国良:《<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初探》,东吴大学的演讲稿,1995.12.20。
    [5]路工、谭天编:《古本平话小说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1]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中国语言学系编:《小说戏曲研究》第三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版,第114页。
    [2]静宜文理学院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中心编:《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专集》6,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3年版,第235-252页。
    [3]谭正璧、谭寻辑:《评弹通考》,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56页。
    [4]张俊著:《清代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06页。
    [1]刘燕萍著:《怪诞与讽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2]庄一拂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3]王森然著:《中国剧目辞典》,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1997年版。
    [4]张忠良:《济公故事及其在小说戏曲中之表现研究》,《台南家专学报》第十期,1980年。
    [5]周妙中著:《清代戏曲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9页。
    [1][明]叶宪祖、[清]张大复撰,周巩平校点:《鸾鎞记 醉菩提》,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
    [2]徐信义:《论张大复<醉菩提>传奇》,《第三届通俗文学与雅正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
    [3]赵晔著:《济公故事的传播》,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4]李豫、李雪梅、孙英芳等编:《中国鼓词总目》,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5]柯玲编著:《济公传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6]许文笔著:《台湾济公信仰之救世观》,台湾玄奘人文社会学院硕士论文,2000年。
    [7]华方田:《德教与济公活佛》,《世界宗教文化》,2005(2)。
    [1]路遥、彭淑庆:《济公信仰形成演变的几点思考》,《民俗研究》,2008(3)。
    [2]王见川:《清末民初中国的济公信仰与扶乩团体:兼谈中国济生会的由来》,《民俗曲艺》162期,2008(12)。
    [3]许媛婷著:《<济公传>研究》,台湾文化大学硕士论文,1997年。
    [4]王琦著:《“济公小说”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1]参见陈鹏翔:《主题学研究与中国文学》,收录于陈鹏翔主编:《主题学研究论文集》,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3年版。
    [1]参见洪汉鼎著:《诠释学——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参见Francis Watson ed.,The Open Text:New Direction for Biblical Studies.London:SCM Press,1993.
    [1]载《比较文学概论》(Precis de literature compare)P.布吕奈尔、Y.谢夫莱尔主编,巴黎,法国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参见[法]让·马克·莫哈著,孟华译:《试论文学形象的研究史及方法论》,收录于孟华主编:《比较文学形象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前言》。
    [1]陆心源《仪顾堂题跋》,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陆心源十万卷楼刊本。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1932年初版。
    [1][英]爱德华·泰勒著,连树声译,谢继胜、尹虎彬、姜德顺校:《原始文化》(重译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1][宋]文素编:《如净和尚语录》卷下,《大正藏》第48册,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年版。
    [2][明]支提山嗣祖沙门净柱辑《五灯会元续略》卷第三上,“夔州卧龙山破庵祖先禅师”记:“广安州王氏子。初参密庵。闻上堂语有省。后庵住灵隐。命师分座。有道者请益曰胡孙捉不住时如何。师曰。用捉他作甚么。如风吹水自然成纹。住后。上堂。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忍俊不禁为诸人作个撇脱。拈拄杖卓一下曰。流水暗消溪畔石。劝人除却是非难。”
    [3][宋]释圆照等编:《破庵和尚语录》,《卍续藏》第70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年版。
    [4][宋]释元靖、释智能、释惟衍编:《运庵和尚语录》,《卍续藏》第70册。
    [5]《慧文正辩佛日普照元叟端禅师语录》中录有《塔铭》:“师生于宋宝佑乙卯。佛涅盘后一日。以至正辛巳。八月四日。终于径山之丈室。世寿八十八。”由此可知元叟端禅师的卒年为(宝佑元年1235),是位元代的名僧,台州人,活动于杭州一带,曾到过净慈、灵隐。
    [6][明]释法林等辑:《慧文正辩佛日普照元叟端禅师语录》,《卍续藏》第71册。
    [7]《鼓山永觉老人传》中记载,永觉和尚,建阳人,生于万历戊寅(1578),年八十一,归寂于戊戌。曾三入福之鼓山。
    [8][明]嗣法弟子道霈重编:《永觉和尚广录》,《卍续藏》第72册。
    [9][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卍续藏》第65册。
    [10][元]闽扆峰沙门熙仲集:《历朝释氏资鉴》,《卍续藏》第76册。
    [11][明]释文琇集:《增集续传灯录》,《卍续藏》,第83册。杭州径山南石文琇禅师,临济宗南岳下二十二世,参加过明永乐初年《永乐大典》的编攥。
    [1][明]释明河撰:《补续高僧传》,《卍续藏》第77册。释明河(1588~1640),万历年间高僧。
    [2][明]释大壑撰:《净慈寺志》,白化文,张智主编:《中国佛寺志丛刊》第63-66册,扬州:广陵书社,2006影印本。
    [3][明]释大壑撰:《净慈寺志》,第3页。
    [4][明]吴之鲸撰:《武林梵志》,《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第07册,台北:明文书局,1980年版,第294-295页。吴之鲸,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万历三十一年(1603)举人,屡不第。
    [5]同上,第417页。
    [6][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注:《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合注》,《卍续藏》第38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年版。智旭(1599~1655),明末高僧、佛经目录学家。
    [7][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明]广陵传戒后学沙门寂光直解:《佛说梵网经直解》,《卍续藏》第38册。
    [8][明]戒显著:《锻炼说十三篇》,《卍续藏》第63册。
    [9][清]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性统编集:《续灯正统》,《卍续藏》第84册。
    [10][清]超永编:《五灯全书》,《卍续藏》第81册。
    [1][清]心圆拈别、火莲集梓:《揞黑豆集》,《卍续藏》第85册。
    [2][清]释道忞撰:《布水台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影印。释道忞,顺治十六年奉诏赐号弘觉禅师,晚号隐道人
    [3][清]聂先编辑:《续指月录》,《卍续藏》第84册。
    [4][清]京都柏林嗣祖沙门性音重编:《禅宗杂毒海》,《卍续藏》第65册。
    [5][清]释大汕撰:《海外纪事》,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戴可来、于向东著:《释大汕及其越南之行》(《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中说:“清代广州长寿寺僧人大汕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春,应越南南北纷争时期广南政权的统治者、国主阮福淍(1691~1725)的邀请,前往越南南方弘扬佛法,押冬于广南,在顺化、会安居留一年有余。大汕以此经历,撰成《海外纪事》六卷,并将该书刊行于世。”
    [6][清]沈镕彪撰:《续修云林寺志》,杭州:杭州出版社,2006年版。云林寺即灵隐寺,东晋成和间,僧慧理开山。清康熙帝南巡时,赐名为“云林禅寺”,为清代杭州诸佛寺之冠。《续修云林寺志》,亦题作《云林续志》。
    [7][清]自融撰、性磊补辑:《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版。
    [8][清]印光大师:《增广印光法师文钞》上,苏州北塔报恩寺佛经流通处,第246-247页。
    [9][清]印光大师:《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台中市佛教莲社印行,第85页。
    [1]丁福保编纂:《道藏精华录》第十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影印本。
    [2]《济公活佛救世真经》,台北:正一善书出版发行。文本内容是过扶箕的方式写成,被认为是济公所作,直到1986年由台北石林地区的济公庙出版。
    [3][宋]贾似道撰:《促织经》,现藏于国家图书馆,[明]周履靖增续刻本。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天台人。
    [4][明]沈弘正撰:《虫天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8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影印本。沈弘正明万历、天启年间秀才。
    [1][明]何庆元撰:《何长人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影印本。
    [2][清]曹寅等编纂:《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3]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774页。
    [4][清]沈嘉辙撰,虞万坐点校:《南宋杂事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沈嘉辙(约1729年前后在世),浙江钱塘人,清代诗人。《清史列传》记其与厉鹊交尤密,鹗尝删定其遗集付梓,行于世。
    [5][清]倪涛撰:《六艺之一录》,《石刻史料新编》第四辑,通考类·题跋类,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06年版。
    [1][清]厉鹗辑:《宋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厉鹗(1692~1752),中国清代文学家,浙江杭州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
    [2][清]陶元藻辑:《全浙诗话》,《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03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影印本。陶元藻(1716~1801),会稽陶堰人。乾隆贡生,九试棘闱,屡荐不得上。历游燕、赵、齐、鲁、扬、粤、瓯、闽之境,诗文均负盛誉。
    [3][清]王昙撰,[清]徐渭仁辑:《仲瞿诗录》,《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83册。王昙(1760~1817),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举人。博通经史百家,才华横溢,但一生潦倒。
    [4][清]舒位撰:《瓶水斋诗话》,《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87册。舒位(1765~1815),直隶大兴人,读书颇博,游历四方。
    [5][清]郭麐撰:《灵芬馆诗话》,《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05册。
    [1][元]孟宗宝辑,厉樊榭校:《洞霄诗集》,元刊本,“知不足斋丛书”[清]鲍廷博辑,[清]鲍志祖续辑,清乾隆道光间长塘鲍氏刊本,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2][清]朱伦瀚撰:《闲青堂诗集》,《四库未收书辑刊》集部,第8辑第25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影印本。朱伦瀚(1680~1760),先世山东历城人,隶汉军正红旗。康熙五十一年(1712)武进士,官正黄旗汉军副都统。擅长书画。
    [3][清]黄图珌撰:《看山阁集》,《四库未收书辑刊》集部,第10辑,第17册。黄图珌(1700~?),清代戏曲作家。松江(今属上海市)人。雍正六年(1728)入都谒选,得官杭州府同知,后又任湖州司马篆,不久移为衢州府同知,至乾隆十九年任满入京。
    [4][清]潘奕隽撰:《三松堂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60册。潘奕隽(1740~1830),江苏吴县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
    [5][清]张云璈撰:《简松草堂诗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71册。张云璈(1747~1829)字仲雅,浙江钱塘人。
    [6][清]阮元辑:《淮海英灵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82册。阮元(1764~1849),江苏仪徵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官至礼仁阁大学士,谥文达。
    [7][清]陈文述撰:《颐道堂诗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504册。陈文述(1771~1843)浙江钱塘人,嘉庆举人,清诗人。
    [8][清]张应昌撰:《彝寿轩诗钞》,《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517册。张应昌,钱塘籍归安人,嘉庆庚午(1810)举人,官内阁中书。
    [1][清]张际亮撰:《思伯子堂诗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526册。张际亮(1799~1843),福建建宁人。年二十七,选拔贡。生性伉直负气,有狂名。
    [2][清]陈作霖撰:《可园诗存》,《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569册。陈作霖(1837~1920),晚清教育学家、文学家、经学家、史志学家,晚年号可园老人。
    [3][清]潘衍桐撰:《两浙輶轩续录》,《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85册。潘衍桐(1840~1899),南海人,十三岁应童子试,同治七年(1868)成进士入翰林。
    [4][清]郑官应撰:《罗浮偫鹤山人诗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570册。
    [5][明]郎瑛撰:《七修类稿》,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郎瑛(1487~1566),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藏书家。
    [6][明]虞淳熙撰:《虞德园先生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影印本。虞淳熙(1553~1621),浙江钱塘人。
    [7][明]黄汝亨撰:《天目游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51册。
    [8][明]徐象梅撰:《两浙名贤录》外录,“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17,史部传记类。徐象梅(1596年前后在世),钱塘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中前后在世。
    [9][明]袁中道撰:《珂雪斋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袁中道(1570~1623),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万历进士。
    [10][清]郑澍若辑:《虞初续志》,上海:上海书局,1986年版。
    [11][明]陈仁锡撰:《陈太史无梦园初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81册。
    [1]沈孟柈述:《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明代小说辑刊”第二辑,第421页。
    [2][清]金甡撰:《静廉斋诗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40册。金甡(1702~1782)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3][清]蒋士铨撰:《忠雅堂文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36册。蒋士铨(1725~1785),江西铅山人乾隆进士。
    [4][清]吴省钦撰:《白华前稿》,《四库未收书辑刊》集部,第10辑第23册。吴省钦(1729~1803)字冲之,号白华,江苏南汇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嘉庆初,白莲教起义,秀水王昙(仲瞿)诡称能作掌心雷,省钦荐之,以诞妄夺职。由此可知吴省钦应该是很相信五行神灵之说的人。
    [5][清]钱泳撰,张伟校点:《履园丛话》,“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6][清]王岱撰:《了庵诗集》二十卷,《了庵文集》十五卷,清乾隆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91,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影印本。王岱,约1654前后在世,号了庵,湘潭人。
    [1][明]沈周撰《石田翁客座新闻》,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中心,1991年。沈周(1427~1509),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幼时便聪颖过人,能诗文善书法,又长于绘画,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2]朱一玄、宁稼雨、陈桂声编著:《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9页。
    [3][清]张廷玉编:《韵府拾遗》,《四库全书荟要》,台北:世界书局,1988影印本。
    [4][明]田汝成辑撰:《西湖游览志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5][明]张岱撰,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1][清]褚人获撰:《坚瓠集》,《清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褚人获,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十年(1681)前后在世,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2][清]朱从延撰辑:《虹孙鉴》,《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1120册。
    [3][清]梁章钜撰,陈铁民点校:《浪迹丛谈 续谈 三谈》,“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梁章钜(1775~1849),祖籍福建长乐县,清初徒居福州,自称福州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
    [1][清]王永彬著,汪晓志评说:《围炉夜话》,太原:希望出版社,1991年版。
    [2][清]平步青撰:《霞外攈屑》,《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1163册。平步青(1832~1896),山阴人,同治元年(1862)进士,后弃官归里,专心致学。
    [3][清]何圣生撰:《檐醉杂记》,《云在山房丛书三种》,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何圣生,生卒年不详,在其《檐醉杂记》卷二中历数清朝大事,最后有“余于辛亥岁暮,偶偕友人买醉”之语,那么以此可知他应该是清末民国之人。
    [4][清]徐珂编撰:《清稗类钞》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01页。徐珂(1869~1928),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人,清光绪间举人。
    [5][清]张德彝撰:《六述奇》,普通古籍,清光绪30年(1904)年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张德彝(1847~1918),一生八次出国,每次出国,都写下详细的日记,依次成辑《航海述奇》、《再述奇》、《三述奇》、《四述奇》直至《八述奇》,共约二百万字。
    [5][清]叶昌炽撰,王季烈辑:《缘督庐日记抄》,《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576册。
    [6][清]孙宝瑄撰:《忘山庐日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孙宝瑄(1874~1924),浙江钱塘人。李鸿藻的女婿,人称民国四公子之一。
    [1][宋]潜说友撰:《(咸淳)临安志》,线装,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正德(1506~1521),是明武宗的年号。潜说友(1210~1277),缙云(今属浙江)人,进士。
    [2][明]陈威、喻时修,[明]顾清纂:《正德松江府志》,上海:上海书店,1990影印本。顾清(?~1527左右),松江华亭人。
    [3][清]陆次云撰:《湖堧杂纪》,清康熙间(1662~1722)蓉江懷古堂刻本,现存于国家图书馆。陆次云(约1662年前后在世),浙江钱塘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不遇。
    [4][清]嵇曾筠等修,[清]沈翼机等纂:《浙江通志》卷19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影印本。嵆曾筠(?~1738),江南长洲人。嵇永仁之子,康熙后期进士。
    [5][清]梁诗正撰:《西湖志纂》,《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586册。梁诗正(1697~1763),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雍正进士。
    [6][清]嘉庆敇撰:《嘉庆重修一统志》,上海:上海书店,1984影印本。穆彰阿(1782~1856),满洲镶蓝旗人,出身于满族官僚家庭,嘉庆十年(1805)进士。
    [7][清]龚嘉儁修,李楁纂:《杭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影印本。
    [1]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上,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年版,第1-9页。
    [2]美国民俗学家Richard M.Dorson认为:“民众(folk)这个词不需要绝对地应用于乡村民众,但主要意指传统的无名大众。”赵世瑜著:《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75页。
    [1][英]崔瑞德,[美]牟复礼编:《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下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16页。
    [2][英]崔瑞德,[美]牟复礼编:《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下卷),第917页。
    [3]路工编:《明清平话小说》(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36页。
    [1]大连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编:《中国古代孤本小说》,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2]胡胜:《济公小说的版本流变》,《明清小说研究》,1999(3)。
    [1]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第60页。
    [2]孙偕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五,明清小说部乙,页200。
    [3]同上。
    [1]孙偕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五,明清小说部乙,页200。
    [1]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中国语言学系:《小说戏曲研究》集三,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版,第114页。
    [2]合刻天花藏主人才子书《玉娇梨、平山冷燕合刊本》,以及一些单行本的《平山冷燕》序。
    [3]胡万川:《天花藏主人到底是谁》,刊于静宜文理学院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中心主编:《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专集》6,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3年版,第235-252页。
    [1][日]大塜秀高著:《增补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日本汲古书院,1987年版。
    [2]胡胜:《济公小说的版本流变》,《明清小说研究》,1997(3)。
    [1]宁稼雨:《古代济公小说叙录》,《走进济公故里——天台山海峡两岸济公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2007年。
    [1]谭正璧、谭寻著:《古本稀见小说汇考》,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303页。
    [2]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226页。
    [3]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册,第1219页。
    [1]董康:《曲海总目提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581页。
    [2]同上,第1027页。
    [3]傅惜华:《清代杂剧全目》卷七,“张大复”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53页。
    [4]宋承樸、会庆全:《明清传奇概说》,台北:沧浪出版社翻印本,民七十六年(1987年),第72页。
    [5]傅惜华:《清代杂剧全目》,第657页。
    [6]周妙中:《清代戏曲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午版,第25页。且依周氏考订,张大复卒年应在钮少雅卒后。
    [7]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册,第1210页。
    [1]《古本小说集成·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2]陶君起编著:《京剧剧目初探》,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版,第275-277页。
    [3]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册,第1226页。
    [1]蒋瑞藻著:《小说考证》,第627页。
    [2]孔另境编辑:《中国小说史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12页。
    [1]《济公传》序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2][俄]李福清著:《古典小说与传说》,第344页。
    [3]谭正璧、谭寻蒐辑:《评弹通考》,第56页。
    [1]同上。
    [2]张颖、陈速:《从<济颠语录>到<三会龙华普度收圆演义>——描写佛菩萨题材章回说部的一个发展轮廓》,《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4)。
    [3]张俊著:《清代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06页。
    [4][清]郭小亭撰,于润琦、阎增山校点:《评演济公传前传》,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版,第2页。
    [5]韩锡铎、王清原编纂:《小说书坊录》,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6]此版本济公传应为早于《济演济公传》120回本的《评演济公传前后集》。
    [1][俄]李福清著:《古典小说与传说》,第344页。
    [1][明]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宜春香质》,“明代小说辑刊”第二辑,成都:巴蜀书社,1995年版。
    [2][明]徐道编著,阚民,刘祯校注:《中国神仙大演义》,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徐道,明末清初人。
    [3][清]陈少海撰:《红楼复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4][清]郎嬛山樵撰:《增补红楼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增补红楼梦》,共三十二回,作者郎嬛山樵,其真实姓名不可考。有道光四年(1824)刊本,首载槐眉子序、讷山人序、作者自序,皆署“嘉庆庚辰(1820)”。
    [5][清]佚名著:《施公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6][清]刘鄂著,陈翔鹤校,戴鸿森注:《老残游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7]四川大学图书馆编:《中国野史集成》第48册,成都:巴蜀书社,2000年版。罗敦曧(1872~1924),广东省顺德县人。与陈千秋、梁启超等同为康有为弟子,久居北京,以诗文名驰海内。
    [8][清]刘孟扬撰:《天津拳匪变乱纪事》,《四库未收书辑刊》史部04辑,第16册。
    [1][清]华广生辑:《白雪遗音》,《明清民歌时调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清]王廷绍辑《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参见李豫、李雪梅、孙英芳等编:《中国鼓词总目》,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67页。
    [1]转引自许尚枢:《济公生平考略》,《济公与济公文化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版,第170页。
    [2][元]脱脱等撰:《宋史》卷257,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8956页。
    [1][明]田汝成辑撰:《两湖游览志余》,第275页。
    [2]同上,第368页。
    [3]Meir Shahar.Crazy Ji:Chinese Religion and Popular Literatur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P.51-52.
    [4]谭正璧著、谭寻补正:《话本与古剧》,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58页。
    [5]《宝文堂书目》子杂类:《红倩难济颠》之近旁虽有若干杂书,但就标题而言,似乎可和《五戒禅师私红莲》、《陈巡检梅岭失妻》等话本列为同一性质。
    [1]参见周纯一:《济公形象之完成及其社会意义》,《汉学研究》,1990年第8卷,第一期,第543页。
    [1]参见John Kieschnick.The Eminent Monk:Buddhist ideals in Medieval Chinese hagiography.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7,P.11.
    [2]《大正藏》第五十册,第486页中。
    [1]何劲松主编:《布袋和尚与弥勒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第177页。
    [2][清]平步青撰:《霞外攈屑》,《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1163册。平步青(1832~1896),山阴人,同治元年(1862)进士,后弃官归里,专心致学。
    [1][清]古吴墨浪子著:《西湖佳话》,前言中注明日期为1673年。这本小说集搜集了西湖地区宗教和文化的传说。
    [2]“南屏”是净慈寺所在山的名字。
    [3][明]周清原:《西湖二集》,杭州:浙江出版社,1981年版,第12页。
    [4]阿英:《小说闲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4页。
    [5][清]古吴墨浪子著,邵大成校注:《西湖佳话》,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宋承樸、会庆全著:《明清传奇概说》,台北:沧浪出版社翻印本,1987年版,第72页。
    [1]《四续济公传》,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92页。
    [1]John Kieschnick.The Eminent Monk:Buddhist ideals in Medieval Chinese hagiography.P.52.
    [1][宋]方勺编:《泊宅编》,《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二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120页。
    [2][宋]潜说友撰:《(咸淳)临安志》,线装,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77页。
    [1]转引自周纯一:《济公形象之完成及其社会意义》,第544页。
    [1]参见John Kieschnick.The Eminent Monk:Buddhist ideals in Medieval Chinese hagiography.P.111.
    [1]参见魏道儒著:《宋代禅宗文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75页。
    [1]参见Meir Shahar.Crazy Ji:Chinese Religion and Popular Literature.P.273.
    [1]吕堃:《信物在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叙事作用》,《明清小说研究》,2007(4)。
    [1][宋]西湖老人著:《西湖老人繁胜录》,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20页。
    [2][宋]陆游著,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193页。
    [3][唐]赵璘撰,曹中孚校点:《因话录》,《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856页。
    [1]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编:《说唱艺术简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19页。
    [2][清]钱曾撰:《读书敏求记·文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第113页。
    [1]傅斯年图书馆藏编号为五三九八九~五四○○八的《济公传》鼓词抄本为咸丰九年(1859)之前的说唱鼓词。根据Meir Shahar所搜集的济公鼓词抄本,咸丰九年本也是最早的。
    [2]参见云游客著:《江湖丛谈》第三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110页。
    [3]同上,第一集,第110页。
    [4]张次溪著:《人民首都的天桥》,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20页。
    [1]云游客著:《江湖丛谈》第二集,第46页。
    [2]云游客著:《江湖丛谈》第三集,第110页。
    [3]谭正璧、谭寻辑:《评弹通考》,第56页。
    [4]张次溪:《天桥一览》,北京:中华印书局,1936年版,第57页。
    [5]Meir Shahar.Crazy Ji:Chinese Religion and Popular Literature.P.131.
    [1]王俊年:《侠义公案小说的演化及其在晚清繁盛的原因》,《文学评论》,1992(4)。
    [2]孙家兆主编:《中国戏曲志·湖北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1][清]陶元藻撰:《泊鸥山房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41册。
    [1][清]方以智撰:《物理小识》,《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867册。方以智(1611~1671年),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
    [2][清]汪灏等编:《广群芳谱》,上海:上海书店,1985影印本。汪灏,约1700年前后在世,山东临清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
    [1][明]徐道编著,阚民、刘祯校注:《中国神仙大演义》,第1350页。
    [1]杨义:《文人与话本叙事典范化》,《天津社会科学》,1993(3)。
    [2][明]王阳明著,张怀承注释:《传习录》313条,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版,第294页。
    [3][明]冯梦龙编:《古今小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4][明]冯梦龙辑著:《情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影印本。
    [1][明]冯梦龙编纂:《三教偶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影印本,第259-260页。
    [2][明]冯梦龙著:《醒世恒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宋若云著:《逡巡于雅俗之间——明末清初拟话本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6页。
    [1]《世祖实录》第103卷,《清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影印本,第811页。
    [2]《龙虎山志》第1卷,胡道静主编:《藏外道书》第19册,成都: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427页。
    [1]云游客著:《江湖丛谈》第三集,第110页。
    [2]参见云游客著:《江湖丛谈》第三集,第109-110页。
    [1]金元浦:《论文学接受度》,《河北学刊》,1996(5)。
    [1][清]释道忞编修、吴侗集:《禅灯世谱》,《卍续藏》第86册。
    [2][清]释性统编辑:《续灯正统》,《卍续藏》第84册。
    [3][清]释超永编辑,释超揆较阅:《五灯全书》,《卍续藏》第81册。
    [4][清]心圆拈别,火莲集梓:《揞黑豆集》,《卍续藏》第85册。
    [1]虚堂和尚语录卷十,虚堂寂于咸淳十年(1274),春秋八十五。
    [1]魏道儒著:《宋代禅宗文化》,第119页。
    [2]杜继文、魏道儒著:《中国禅宗通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473页。
    [3][英]崔瑞德[美]牟复礼编:《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下卷),第879页。
    [4][明]葛寅亮撰,何孝荣点校:《钦录集》,《金陵梵刹志》第2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0页。
    [1][明]谢肇淛著:《五杂俎》,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05-206页。
    [1]参见Meir Shahar.Crazy Ji:Chinese Religion and Popular Literature
    [1][宋]惟白集:《建中靖国续灯录》,《卍续藏》第78册。
    [2][清]释善遇编:《师子林天如和尚语录》,《卍续藏》第70册。
    [1][元]释觉此编:《环溪和尚语录》,《卍续藏》第70册。
    [2]参见魏道儒:《宋代禅宗文化》,第118-119页。
    [1]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96页。
    [2]同上,第631页。
    [3][意]利玛窦、金尼阁著,何高济、王遵仲、李申译,何兆武校:《利玛窦中国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13页。
    [4][明]葛寅亮著,何孝荣点校:《钦录集》,《金陵梵刹志》卷2,第61页。
    [1][明]葛寅亮著,何孝荣点校:《钦录集》,《金陵梵刹志》卷2,第161-162页。
    [2][英]崔瑞德[美]牟复礼编:《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下卷),第886页。
    [3]牟钟鉴、张践著:《中国宗教通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963页。
    [4]Meir Shahar.Crazy Ji:Chinese Religion and Popular Literature.P.109-110.
    [1][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3页。
    [2][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憨山大师梦游全集》卷三《法语·示容玉居士》,《卍藏经》第51册。
    [3][明]释道霈重编:《永觉元贤禅师广录》卷13《释门真孝录序》,《卍续藏》第72册。
    [4][明]李贽著:《焚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8页。
    [1][明]李贽著:《续焚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页。
    [2]麻天祥著:《中国禅宗思想史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0页。
    [3][明]释真可撰,[明]钱谦益纂阅:《紫柏尊者别集》卷一,《卍续藏》第73册。
    [4]胡道静主编:《藏外道书》第12册,第71页。
    [5]同上。
    [1]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五讲,《中国小说史略》(释评本),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第264页。
    [1][宋]洪迈撰、何卓编辑:《夷坚志》,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9页。
    [1]Meir Shahar.Crazy Ji:Chinese Religion and Popular Literature.P.176.
    [1][美]柯文著,杜继东译《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
    [1]赵世瑜著:《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第156页。
    [1]许地山:《扶箕迷信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7页。
    [2][清]陈文述撰:《颐道堂诗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504册。陈文述(1771~1843),浙江钱塘人,嘉庆举人,清诗人。
    [3][清]百一居士著:《壶天录》,《笔记小说大观》第十一册,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版。
    [4]光绪七年为公历1981年。
    [1][清]孙宝瑄撰:《忘山庐日记》,第75-76页。
    [2][清]孙宝瑄撰:《忘山庐日记》,第411-462页。
    [1]李世瑜著:《现代华北秘密宗教》,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60页。
    [1][汉]支谦所译:《太子瑞应本起经》,《大正藏》第3册,第475页。
    [2][西晋]竺法护译:《弥勒当来下生经》,《大正藏》第14册,第422页。
    [3][东晋]失译者译:《舍利弗问经》,《大正藏》第24册,第902页。
    [1]陈清香:《龙门看经寺洞罗汉群像考》,《东方宗教研究》,1997(4)。
    [2][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447,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3660页。
    [1][唐]玄奘译:《法注记》,《大正藏》第49册,第13页。
    [2][宋]赞宁撰,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94页。
    [3][宋]释志磐撰:《佛祖统纪》,卷43,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2影印本,第1847页。
    [1]转引自陈清香《“五百罗汉图像”研究》,《华冈佛学学报》,1991(5)。
    [2]魏道儒著:《宋代禅宗文化》,第119页。
    [1][宋]叶梦得《石林诗话》,《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诗文评类,第1478-998页。
    [2][宋]洪迈撰,何卓点校:《夷坚志》,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79页。
    [3][清]徐松辑:《宋会要》礼二○,《续修四库全书》第775册,第802-804页。
    [4]刘静贞:《略论宋儒的宗教信仰——以范仲淹的宗教观为例》,《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第十五期,第156页。
    [1][宋]释居简著:《北磵文集》卷10,《文渊阁四库全书》1183册,第159页。
    [2][宋]释志磐撰:《佛祖统纪》,卷16,第709页。
    [3][清]张联元辑:《天台山全志》,清康熙刻本。石光明、董光和、杨光辉主编:《中华山水志丛刊》第二十册,北京:线装书局,2004年版。
    [1][北魏]释达菩提译:《涅盘论》,《大正藏》第26册,第279页。
    [2][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83卷,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923页。
    [3]依据戒幛佛学研究所编:《西园寺五百罗汉》,岳麓书社,2004年版。
    [1][西晋]张华撰,范宁校证:《博物志校证》卷7,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5页。
    [2][西晋]竺法护译:《佛说海龙王经》,《大正藏》,第15册,第141页。
    [3][宋]苏轼,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94页。
    [4]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75页。
    [5][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14,,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98-100页。
    [1][梁]释僧祐撰,苏晋仁、萧鍤子点校:《出三藏记集》,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509页。
    [2][明]朱棣辑:《神僧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54册,第373页。
    [3]同上,第377页。
    [4][明]朱棣辑:《神僧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54册,第385页。
    [5][唐]释道宣撰:《唐润州牛头沙门释法融传》,《续高僧传》第12卷,《续修四库全书》第1281册。
    [6][宋]赞宁撰:《宋高僧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卷28“释光嗣”传中有僧名“降龙大师”;[宋]延一撰:《广清凉传》(《古清凉传·广清凉传·续清凉传》,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卷下“高德僧事迹十九余”有“降龙大师”传。
    [7][明]朱星祚编,叶保民标点:《罗汉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宋]普济著,苏渊雷点校:《五灯会元》,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2页。
    [2]胡万川:《降龙罗汉与伏虎罗汉——从<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辜美高,黄霖主编《明代小说面面观——明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309-310页。
    1.[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校释.陈奇犹校释.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
    2.[汉]司马迁.史记,卷4.北京:中华书局,1959
    3.[汉]支谦所译.太子瑞应本起经.大正藏,册3.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
    4.[西晋]张华.博物志校证.范宁校证卷.北京:中华书局,1980
    5.[西晋]竺法护译.弥勒当来下生经.大正藏,册14
    6.[西晋]竺法护译.佛教海龙王经.大正藏,册15
    7.[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注.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合注.卍续藏,册38.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3
    8.[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明]广陵传戒后学沙门寂光直解.佛说梵网经直解.卍续藏,册38
    9.[东晋]失译者译.舍利弗问经.大正藏,册24
    10.[梁]释僧祐.出三藏记集.苏晋仁、萧鍤子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5
    11.[北魏]释达菩提译.涅盘论.大正藏,册26
    12.[唐]释道宣.续高僧传.续修四库全书,册128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影印本
    13.[唐]释慧然.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语录.大正藏,册47
    14.[唐]释玄奘译.法注记.大正藏,册49
    15.[唐]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影印本
    16.[唐]赵璘.因话录.曹中孚校点.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7.[宋]沙门法应集,[元]沙门普会续集.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卍续藏,册65
    18.[宋]方勺.泊宅编.宋元笔记小说大观,册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9.[宋]洪迈.夷坚志.何卓编辑.北京:中华书局,1981
    20.[宋]贾似道.促织经.现藏于国家图书馆,[明]周履靖增续刻本
    21.[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注.邓之诚注.北京:中华书局,1982
    22.[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2002线装
    23.[宋]释本觉.历代编年释氏通鉴.[明]善庆童子、毕之铉校订.卍续藏,册76
    24.[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四部丛刊》编三,册58,上海:上海书店,1985影印本
    25.[宋]释居简.北磵文集,卷10.文渊阁四库全书,册1183.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影印本
    26.[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苏渊雷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
    27.[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卍续藏,册78
    28.[宋]释文素.如净和尚语录,卷下.大正藏,册48
    29.[宋]释延一.古清凉传 广清凉传 续清凉传.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30.[宋]释颐藏.古尊宿语录.卍续藏,册68
    31.[宋]释元靖、释智能、释惟衍.运庵和尚语录.卍续藏,册70
    32.[宋]释圆照等.破庵和尚语录.卍续藏,册70
    33.[宋]释赞宁.宋高僧传.范祥雍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34.[宋]释志磐.佛祖统纪,卷43,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2
    35.[宋]李昉.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61
    36.[宋]陆游.剑南诗稿校注.钱仲联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7.[宋]苏轼.苏轼文集.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
    38.[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
    39.[宋]朱熹注.诗集传.王华宝整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40.[元]孟宗宝.洞霄诗集.厉樊榭校.“知不足斋丛书”.北京:中华书局,2003
    41.[元]释觉此.环溪和尚语录.卍续藏,册70
    42.[元]释熙仲.历朝释氏资鉴.卍续藏,册76
    43.[元]陶宗仪等.说郛三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4.[元]脱脱等.宋史,卷257.北京:中华书局,1977
    45.[明]晁瑮.晁氏宝文堂书目 徐氏红雨楼书目.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46.[明]陈威、喻时修,[明]顾清纂.正德松江府志.上海:上海书店,1990影印本
    47.[明]陈仁锡.陈太史无梦园初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册1381
    48.[清]陈文述.颐道堂诗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册1504
    49.[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0.[明]冯梦龙.古今小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1.[明]冯梦龙.三教偶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52.[明]冯梦龙.情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影印本
    53.[明]葛寅亮.金陵梵刹志.何孝荣点校.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54.[明]韩浚等.万历嘉定县志.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7
    55.[明]黄汝亨.天目游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册251.济南:齐鲁书社,1997影印本
    56.[明]何庆元.何长人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影印本
    57.[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北京:中华书局,1958
    58.[明]郎瑛.七修类稿.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59.[明]李贽.焚书·续焚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60.[明]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明代小说辑刊”第二辑.成都:巴蜀出社,1993
    61.[明]沈弘正.虫天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册88
    62.[明]沈周.石田翁客座新闻.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中心,1991
    63.[明]释传灯.天台山方外志.中国佛寺志丛刊,册81.扬州:广陵书社,2006影印本
    64.[明]释大壑.净慈寺志.中国佛寺志丛刊,册63-66
    65.[明]释道霈重编.永觉和尚广录.卍续藏,册72
    66.[明]释法林等.慧文正辩佛日普照元叟端禅师语录.卍续藏,册71
    67.[明]释梵琦.梵琦语录.禅宗全书,册49.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影印本
    68.[明]释憨山德清.憨山老人梦游全集.禅宗全书,册51.卍续藏,册73
    69.[明]释明河.补续高僧传.卷十九.卍续藏,册77
    70.[明]释戒显著.锻炼说十三篇.卍续藏,册63
    71.[明]释文绣.增集续传灯录.卍续藏,册83
    72.[明]释真可.紫柏尊者别集.[明]钱谦益纂阅.卍续藏,册73
    73.[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74.[明]王阳明.传习录.沈顺葵译注.广州:广州出版社,2001
    75.[明]吴之鲸.武林梵志.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册07-08.台北:明文书局,1980
    76.[明]谢肇淛.五杂俎.北京:中华书局,1959
    77.[明]徐道.中国神仙大演义.阚民、刘祯校注.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
    78.[明]叶宪祖、[清]张大复.鸾鎞记 醉菩提.周巩平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96
    79.[明]袁中道.珂雪斋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80.[明]虞淳熙.虞德园先生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影印本
    81.[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马兴荣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
    82.[明]周清原.西湖二集.杭州:浙江出版社,1981
    83.[明]朱棣.神僧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册254
    84.[明]朱星祚.罗汉传.叶保民标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85.[明]醉西湖心月主人.宜春香质.明代小说辑刊(第二辑).成都:巴蜀书社,1995
    86.[清]百一居士.壶天录.笔记小说大观,册十一,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
    87.[清]曹寅等.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
    88.[清]陈少海.红楼复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89.[清]陈文述.颐道堂诗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册1504
    90.[清]陈作霖.可园诗存.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册1569
    91.[清]褚人获.坚瓠集.清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92.[清]方以智.物理小识.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册867
    93.[清]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邵大成校注.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
    94.[清]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61
    95.[清]郭小亭.济公传.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
    96.[清]郭麐.灵芬馆诗话.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册1705
    97.[清]何圣生.檐醉杂记.云在山房丛书三种.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
    98.[清]华广生.白雪遗音.明清民歌时调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99.[清]黄图珌.看山阁集.四库未收书辑刊,集部,第10辑,册17.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影印本
    100.[清]嵇曾筠等,[清]沈翼机等纂.浙江通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影印本
    101.[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02.[清]蒋士铨.忠雅堂文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册1436
    103.[清]金甡.静廉斋诗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册1440
    104.[清]坑余生.续济公传.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
    105.[清]坑余生等.二续济公传.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
    106.[清]坑余生等.三续济公传.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107.[清]郎嬛山樵.增补红楼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108.[清]厉鹗.宋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09.[清]梁诗正.西湖志纂.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册586
    110.[清]梁章钜.浪迹丛谈 续谈 三谈.陈铁民点校.“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1
    111.[清]刘鄂.老残游记.陈翔鹤校,戴鸿森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112.[清]刘孟扬.天津拳匪变乱纪事.四库未收书辑刊,史部04辑,册16,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影印本
    113.[清]陆次云.湖堧杂纪.清康熙间蓉江懷古堂刻本
    114.[清]陆心源.仪顾堂题跋·续跋.“清人书目题跋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0影印本
    115.[清]赧懿行.山海经笺疏.成都:巴蜀书社,1985
    116.[清]倪涛.六艺之一录.石刻史料新编,第四辑.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06
    117.[清]聂先.续指月录.卍续藏,册84
    118.[清]潘衍桐.两浙輶轩续录.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册1685
    119.[清]潘奕隽.三松堂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册1460
    120.[清]平步青.霞外攈屑.续修四库全书,子部,册1163
    121.[清]钱泳.履园丛话.张伟校点.“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79
    122.[清]钱曾.读书敏求记.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123.[清]清车王府藏曲本(精装缩印本).首都图书馆藏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124.[清]清实录·世祖章皇帝实录,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影印本
    125.[清]沈嘉辙.南宋杂事诗.虞万里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126.[清]沈镕彪.续修云林寺志.杭州:杭州出版社,2006
    127.[清]舒位.瓶水斋诗话.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册1487
    128.[清]释超永.五灯全书.释超揆较阅.卍续藏,册81
    129.[清]释大汕.海外纪事.北京:中华书局,1987
    130.[清]释道忞.布水台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影印本
    131.[清]释道忞编修、吴侗集.禅灯世谱.卍续藏,册86
    132.[清]释善遇.师子林天如和尚语录.卍续藏,册70
    133.[清]释心圆拈别,火莲集梓.揞黑豆集.卍续藏,册85
    134.[清]释性统.续灯正统.卍续藏,册84
    135.[清]释性音重编.禅宗杂毒海.卍续藏,册65
    136.[清]释自融、释性磊补辑.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
    137.[清]孙宝瑄.忘山庐日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38.[清]陶元藻.泊鸥山房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册1441
    139.[清]陶元藻.全浙诗话.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册1703
    140.[清]吴省钦.白华前稿.四库未收书辑刊,集部,第10辑,册23
    141.[清]吴士玉.骈字类编.北京:中国书店,1984影印本
    142.[清]谢堃.春草堂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册1507
    143.[清]徐松.宋会要.续修四库全书,册775
    144.[清]天花藏主人.醉菩提传 香婴居士重编.麴头陀全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145.[清]徐珂.清稗类钞.北京:中华书局,1984-1986
    146.[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
    147.[清]徐岳.见闻录.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中心,1991
    148.[清]汪灏等.广群芳谱.上海:上海书店,1985影印本
    149.[清]王杰等.钦定秘殿珠林续编.续修四库全书,册1069
    150.[清]王昙、[清]徐渭仁辑.仲瞿诗录.丛书集成新编,册72
    151.[清]王廷绍.霓裳续谱朋清民歌时调集[清]王有光著,石继昌点校:《吴下谚联》,“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8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52.[清]王永彬.围炉夜话.汪晓志评说.太原:希望出版社,1991
    153.[清]王有光.吴下谚联.石继昌点校.“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82
    154.[清]叶昌炽,王季烈辑.缘督庐日记抄.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册576
    155.[清]佚名.施公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56.[清]印光大师.增广印光法师文钞,上.苏州北塔报恩寺佛经流通处
    157.[清]印光大师.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台中市佛教莲社印行
    158.[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
    159.[清]阮元.淮海英灵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册1682
    160.[清]无名氏.四续济公传.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161.[清]无名氏.五续济公传.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162.[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83.北京:中华书局,1958
    163.[清]张大复.醉菩提.周巩平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96
    164.[清]张德彝.六述奇.清光绪30年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165.[清]张际亮.思伯子堂诗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册1526
    166.[清]张应昌.彝寿轩诗钞.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册1517
    167.[清]张云璈.简松草堂诗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册1471
    168.[清]郑官应.罗浮偫鹤山人诗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册1570
    169.[清]郑澍若.虞初续志.上海:上海书局,1986
    170.[清]朱从延.蚟孙鉴.续修四库全书,子部,册1120
    171.[清]朱伦瀚.闲青堂诗集.四库未收书辑刊,集部,第8辑,册25
    1.阿英.小说闲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蔡永淼主编,政协瑞安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瑞安鼓词史资料 黄体芳年谱.瑞安文史资料,辑22.瑞安:政协瑞安市文史资料委员会,2003
    3.陈东有主编.济公系列小说.“古代小说评介丛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4.陈鹏翔.主题学研究论文集.台北:台北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83
    5.陈汝衡.说书史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6.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7.陈宗枢.佛教与戏剧艺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8.大连明清小说研究中心.中国古代孤本小说.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
    9.戴不凡.小说见闻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10.戴可来、于向东.释大汕及其越南之行.中外关系史论丛,辑四.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
    11.丁福保.道藏精华录.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
    12.丁琴海.中国史传叙事研究.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13.董康.曲海总目提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14.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15.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16.傅惜华.清代杂剧全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17.高国藩.中国巫术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18.皋于厚.明清小说的文化审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19.葛兆光著.禅宗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0.辜美高、黄霖主编.明代小说面面观——明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21.《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古本小说集成·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2.顾颉刚等.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3.郭英德.明清传奇综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24.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中国语言学系.小说戏曲研究,集三.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
    25.韩锡铎、王清原.小说书坊录.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26.何劲松主编.布袋和尚与弥勒文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27.洪汉鼎.诠释学——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8.洪修平.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扬州: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9.洪修平.中国禅学思想史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30.洪淑苓.关公“民间造型”之研究——以关公传说为重心的考察.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1995
    31.胡道静主编.藏外道书.成都:巴蜀书社,1994
    32.胡胜.明清神魔小说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3.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82
    34.胡新生.中国古代巫术(修订本),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35.黄永林.大众视野与民间立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36.济公活佛救世真经.台北:正一善书出版发行。
    37.蒋瑞藻.小说考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8.金泽.中国民间信仰.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39.静宜文理学院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中心.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专集,6.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3
    40.柯玲.济公传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1.孔另境.中国小说史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2.赖炎云注译.韩诗外传今注今译.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
    43.赖永海.济公和尚.台北:三民书局,1993
    44.冷立、范力.中国神仙大全.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
    45.李渡.明代皇权政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6.李丰茂.许逊与萨守坚:邓志谟道教小说研究.台北:台湾学生会局,1997
    47.李华主编.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刻选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48.李世瑜.现代华北秘密宗教.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49.李天道.中国美学之雅俗精神.北京:中华书局,2004
    50.李修生主编.古本戏曲剧目提要.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51.李养正.道教概说.北京:中华书局,1989
    52.李亦园.人类的视野.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53.李豫、李雪梅、孙英芳等.中国鼓词总目.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
    54.梁一波.中国·河阳宝卷集.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55.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
    56.刘燕萍.怪诞与讽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57.刘海燕.从民间到经典——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生成演变史论.上海:三联书店,2004
    58.刘亚丁.佛教灵验记研究——以晋唐为中心.成都:巴蜀书社,2006
    59.刘泽华.中国的王权主义:传统社会与思想特点考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60.路工、谭天.古本平话小说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61.路工.明清平话小说(一).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986
    62.罗争鸣.杜光庭道教小说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5
    63.麻天祥.中国禅宗思想史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4.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65.孟华主编.比较文学形象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6.孟森.明清史讲义.北京:中华书局,1981
    67.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68.宁稼雨.魏晋士人人格精神——《世说新语》的士人精神史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69.宁宗一,鲁德才编.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台湾香港论著选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70.欧阳健.中国神怪小说通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71.钱静方.小说丛考.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72.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73.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74.石昌渝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75.四川大学图书馆.中国野史集成,册48.成都:巴蜀书社,2000
    76.宋承樸、会庆全.明清传奇概说台北:沧浪出版社,1987翻印本
    77.宋若云.逡巡于雅俗之间——明末清初拟话本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78.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79.孙昌武.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80.孙昌武.禅思与诗情.北京:中华书局,1997
    81.孙昌武.中国佛教文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82.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83.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84.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85.谢寿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台北:商务印书馆,1982
    86.孙家兆主编.中国戏曲志.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
    87.孙钦善.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集刊一.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
    88.陶君起.平剧剧目初探(增订本).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3
    89.陶君起.京剧剧目初探.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
    90.谭帆.中国雅俗文学思想论集.北京:中华书局,2006
    91.谭正璧.日本所藏中国佚本小说述考.上海:知行编译社,1945
    92.谭正璧、谭寻.古本稀见小说汇考.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
    93.谭正璧、谭寻.评弹通考.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5
    94.谭正璧著、谭寻补正.话本与古剧.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95.田旭东.二十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北京:中华书局,2003
    96.涂秀虹.元明小说戏曲关系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97.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5
    98.王铭铭、潘忠党主编.象征与社会:中国民间文化的探讨.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99.王立.宗教民俗文献与小说母题.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100.王立.武侠文化通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01.王立.佛经文学与古代小说母题比较研究.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
    102.王立.中国古代文学主题学思想研究.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103.王日根.明清民间社会的秩序.长沙:岳麓书社,2003
    104.王森然.中国剧目辞典.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1997
    105.魏道儒.宋代禅宗文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106.谢扶雅.宗教哲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
    107.谢寿昌编辑.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台北:商务印书馆,1982
    108.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109.许地山.扶箕迷信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10.杨子坚.新编中国古代小说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11.叶德均.戏曲小说丛考.北京:中华书局,1979
    112.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
    113.袁宾.中国宗教语录大观.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1
    114.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15.云游客.江湖丛谈.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116.张次溪.天桥一览.北京:中华印书局,1936
    117.张次溪.人民首都的天桥.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8
    118.张俊.清代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119.张培锋.宋代士大夫佛学与文学.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
    120.张琼、马尽举.道德接受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21.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122.郑振铎.中国文学中的小说传统台北:木铎出版社,1985
    123.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
    124.钟敬文主编.民间文艺学文丛.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125.林辰主编.济公全书.“中国神怪大系”.沈阳:辽沈书社,1990
    126.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说唱艺术简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127.周妙中.清代戏曲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128.朱谦之.老子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4
    129.朱天顺.中国古代宗教初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130.朱一玄,宁稼雨,陈桂声.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31.朱自清.论雅俗共赏.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
    132.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33.[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134.[俄]李福清.古典小说与传说.北京:中华书局,2003
    135.[法]P.布吕奈尔、Y.谢夫莱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Precis de literature compare).巴黎:法国大学出版社,1989
    136.[法]《法国汉学》丛书编辑委员会.法国汉学,第七辑,宗教史专号.北京:中华书局,2002
    137.[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刘东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138.[美]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139.[美]欧大年.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刘心勇等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40.[美]浦安迪.明代小说四大奇书.沈亨寿译.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141.[美]浦安迪讲演.中国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42.[美]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杜继东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143.[美]韦思谛.中国大众宗教.陈仲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144.[日]大塜秀高.增补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汲古书院,1987
    145.[日]吉冈义丰.中国民间宗教概论.余万居译.台北:华宇出版社,1985
    146.[日]高雄义坚.宋代佛教史研究·中国佛教史论集.陈季菁等译.台北:华宇出版社,1986
    147.[日]小南一郎·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孙昌武译.北京:中华书局,1993
    148.[瑞士]荣格·心理学与文学.冯川、苏克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149.[意]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何高济、王遵仲、李申译,何兆武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
    150.[英]A.R.拉德克利夫-布朗(A.R.Radcliffe-Brown)著,潘蛟等译.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151.[英]崔瑞德[美]牟复礼编.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下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52.[英]A.R.拉德克利夫-布朗(A.R.Radcliffe-Brown).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潘蛟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153.[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重译本).连树声译,谢继胜、尹虎彬、姜德顺校.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54.Francis Watson ed.The Open Text:New Direction for Biblical Studies.London:SCM Press,1993.
    155.John Kieschnick.The Eminent Monk:Buddhist ideals in Medieval Chinese hagiography.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7
    156.Meir Shahar.Crazy Ji:Chinese Religion and Popular Literatur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
    1.蔡毅.论文学与宗教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湖南师范学院学报,1991(4)
    2.陈东有.“济公”来龙去脉考.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3.陈洪.从宗教描写看中国古代小说的人文主义传统.天津社会科学,1991(3)
    4.陈清香.“五百罗汉图像”研究.华冈佛学学报,1991(5)
    5.陈清香.龙门看经寺洞罗汉群像考.东方宗教研究,1997(4)
    6.范丽珠.中国民众的宗教意识.天津社会科学,1990(2)
    7.冯汝常.幻文:神魔小说特色的根源之一.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8.苟波.道教与“神魔小说”的主题.四川大学学报,1997(2)
    9.洪修平.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佛教的发展.南京大学学报,2002(3)
    10.黄永年.记清康熙刻本《济颠语录》.北京高校图书馆.1994(4)
    11.黄祖良.明清小说研讨三题.厦门大学学报,1991(1)
    12.胡胜.济公小说的版本流变.明清小说研究,1999(3)
    13.华方田.德教与济公活佛.世界宗教文化,2005(2)
    14.金元浦.论文学接受度.河北学刊,1996(5)
    15.金泽.民间信仰的聚散现象初探.西北民族研究,2002(2)
    16.李世新.侠义小说和公案小说合流的社会文化探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1)
    17.林国平.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几个问题.民俗研究,2007(1)
    18.刘静贞.略论宋儒的宗教信仰——以范仲淹的宗教观为例.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期十五
    19.刘浦江.宋代宗教的世俗化与平民化.中国史研究,2003(2)
    20.路遥、彭淑庆.济公信仰形成演变的几点思考.民俗研究,2008(3)
    21.吕堃.信物在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叙事作用.明清小说研究,2007(4)
    22.苗怀明.清代中后期出版业的发展与清代公案侠义小说的繁荣.编辑学刊,1997(2)
    23.宁稼雨、牛景丽.人境·仙境·心境——桃源故事的流变及其文化意蕴.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7(2)
    24.宁稼雨.主题学与中国叙事文化学的构建.中州学刊,2007(1)
    25.宁稼雨.女娲女皇神话的夭折.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26.宁稼雨.女娲补天神话的文学移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27.宁稼雨.女娲造人(造物)神话的文学移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
    28.宁稼雨.金庸小说的“武侠观念”与雅俗属性.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29.宁稼雨.《西游记》主人公形象的原型精神.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30.钱炜.中西古典小说僧侣形象比较.外国文学研究,1990(1)
    31.仁荣.罗汉造像源流初探.浙江师大学报,1993(1)
    32.史莽.漫谈“济公”其人其事——不是考古的考古.文艺理论与批评,1987(2)
    33.唐大潮.论明清之际“三教合一”思想的社会潮流.宗教学研究,1996(2)
    34.王健.文化大传统与小传统新论——以两汉社会文化为例.宁夏社会科学,2007(2)
    35.王见川.清末民初中国的济公信仰与扶乩团体:兼谈中国济生会的由来.民俗曲艺,2008(12)
    36.王俊年.侠义公案小说的演化及其在晚清繁盛的原因.文学评论,1992(4)
    37.王猛、刘香环.明清神魔小说与侠文化.集美大学学报,2004(4)
    38.许尚枢.历史上的道济与艺术中的济公.东南文化,1990(6)
    39.许尚枢.试论济公小说的演变.东南文化,1994(2)
    40.许尚枢.济公生平考略.东南文化,1997(3)
    41.许文笔.佛教中的济公形象与定位.研究与动态,2004(10)
    42.杨建波、张玲.神魔、历史与世情的结合——《绿野仙踪》.湖南社会科学,2005(12)
    43.杨义.文人与话本叙事典范化.天津社会科学,1993(3)
    44.张颖、陈速.从《济颠语录》到《三会龙华普度收圆演义》——描写佛菩萨题材章回说部的一个发展轮廓.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
    45.张忠良.济公故事及其在小说戏曲中之表现研究.台南家专学报,1980(10)
    46.张忠良.《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的内容及语言特色.高餐通识教育学刊,2006(6)
    47.周纯一.中国人眼中的济公活佛.果农合作,1978(10)
    48.周纯一.济公形象之完成及其社会意义.汉学研究,卷八.1990(1)
    49.周永明.论济公形象的构成及其文化意义.俗文学论坛,1988(2)
    50.[日]波多野太郎.「濟颠语錄」の展开——「醉菩提」「濟公全傅」.東洋大學大學院紀 要,集15.1978
    51.Michael A.Kardos.Reviewed work(s):Crazy Ji Chines Religion and Popular Literature by Meir Shahar.Asian Folklore Studies,Vol.60,No.2(2001),PP.366-368
    52.David K.Jordan.Reviewed work(s):Crazy Ji Chines Religion and Popular Literature by Meir Shahar.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Vol.60,No.1(Jun.,2000),pp.312-318
    53.Richard Wang.Reviewed work(s):Crazy Ji Chines Religion and Popular Literature by Meir Shahar.History of Religions,Vol.41,No.3(Feb.,2002),pp.294-297
    1.许媛婷硕士论文《<济公传>研究》台湾文化大学,1997
    2.许文笔硕士论文《台湾济公信仰之救世观》台湾玄奘人文社会学院,2000
    3.赵晔硕士论文《济公故事的传播》山东大学,2006
    4.王琦硕士论文《“济公小说”研究》吉林大学,2006
    1.雅雨之家http://yayubbs.ttsite.com/index.php
    2.雅雨书屋http://yayushuwu.2008red.com
    3.国学宝典http://cnki.gxbd.com/index.php
    4.国学数典论坛http://bbs.gxsd.com.cn
    5.佛学研究网http://www.wuys.com
    6.济公文化——中国济公网http://www.tt1890.co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