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立足马克思的原作,注重从实质上、根本目的上研究共产主义,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以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过去人们因为时代的需要和受历史条件的规约,注重从公有制、计划经济、按需分配等制度层面认识共产主义,往往忽视缺失了一个基本方面,那就是作为主体的根本目的的人。在马克思那里,如《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所预示的,共产主义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以每一个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这就是说,共产主义是实体、社会制度或形式,仍处于制度手段层面,自由人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主体、共产主义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研究共产主义,首要的应该从理论上对自由人予以重点说明。马克思不是凭空设想未来社会的人,而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在分析资产阶级旧社会的人中揭示未来新社会的人的。现实的个人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生产的、活生生的个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现实的个人就是马克思所指的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他称之为异化的个人、偶然的个人。异化的个人相比之前的“自然的人”摆脱了对共同体的依赖,有了某种独立性,但受到自己创造物——商品、货币、资本等的残酷奴役和支配,失去了作为人的尊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予以道德的谴责,但同时认为“异化的人”是个人发展的一个阶段,只有经过对“异化的人”的扬弃,自由人才能历史生成。马克思把未来社会的理想人称为总体的人、完整的个人、真正个人、自由人,但都可归结为“自由人”。自由人是当时西欧学术界的一个较普遍用语,而马克思对自由人的理解非一般而言,他认为人成其为自由人首先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而同时要使人人获得解放,包括对资产者这个资本奴隶的解放,最终落脚到每一个个人都成其为人,获得人的尊严,这是马克思思想较之于基督教、人本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独到之处,体现了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的现实崇高性;人成其为人还要落脚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上,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是自由人的内涵和自身存在状态,其归宿是自由个性,自由的人、人的自由是马克思共产主义的落脚点和根本目的,这是马克思思想的价值真谛,体现了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的价值无限性和生命永久力。
     未来社会的人是自由人,但个人不能单独实现自由,必须在共同体中,依靠自由人联合体来实现。因此,在认识理解自由人的基础上,需要对自由人联合体进行分析。自由人联合体也就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也并非凭空设想,而是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中发现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个人从属于共同体,在那里,个人和社会都不会有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摆脱了对共同体的依附,获得个人的独立性,但又受到货币、资本这些抽象共同体的支配,而且国家等虚幻的共同体假借集体的名义剥夺大多数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以资本主义物的依赖阶段为历史前提,在未来社会将由自由人联合而成的共同体即自由人联合体代替过去限制个人自由发展的虚假共同体,成为真实的集体,为每个人自由发展提供条件。自由人联合体到底是怎样的,马克思也作了原则设想。这主要是社会个人所有制、有计划的社会生产、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其中,关于未来社会的所有制形式,马克思认为是实行共同所有和个人所有相统一的社会个人所有制,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财产归公的公有制。对未来社会这些制度设计,马克思都是与实现个人的自由联系起来探讨的。人的自由是目的,社会个人所有制、计划生产、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这些制度设计是手段,他们是用来保障个人自由的。
     通过以上对未来社会自由人和自由人联合体的分析,可以看出二者不可分割地统一在一起,自由人和自由人联合体是历史生成的和谐统一。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就是这样以人的自由为根本价值理念、以一切人的自由为根本价值目标、以“自由人的联合体”为最高社会理想从而才能作为人的历史的真正开始的共产主义。也就是说,从实质、根本目的上讲,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
     在从理论上说清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之后,还需进一步探讨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思想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它在马克思学说体系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它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以更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
     在西方历史上,人本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以不同的方式追求人类的自由和解放,马克思继承了这一文化传统,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确立既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又践踏了人的尊严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探讨人类的解放,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共产主义思想。从欣赏黑格尔的理性国家,到主张民主制,到提出人类解放,马克思开始对未来社会进行探讨,虽然还没有接受共产主义这一概念,但目标是明确的即实现人的自由。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这一经济事实的深入剖析,提出了自己的共产主义思想,表明自此之后他接受了“共产主义”概念,而且从一开始他的共产主义就是以实现人的本性的复归和人类解放的面目出现的。随着马克思对经济学研究的深入,他对以前的哲学信仰进行了清算,创立了唯物史观,使对共产主义的探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共产主义是确保个人自由实现的真实共同体,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思想逐步形成。1848年欧洲革命前夕,马克思恩格斯联合发表了《共产党宣言》,他们运用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直至灭亡的规律,指出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主义不仅要实现个人自由,而且要实现每一个个人的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核心理念被揭示出来,标志着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思想的正式确立。之后的马克思继续深入研究现实资本主义社会和政治经济学,丰富和发展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思想。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以个体自由为尺度揭示了人类由人的依赖性到物的依赖性到自由个性的发展规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资本为杠杆揭示了现实社会向共产主义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在批判中有了新发现,走进共产主义的制度设计。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思想贯穿马克思一生的理论和革命实践,成为马克思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
     关于马克思的学说体系,列宁的三个组成部分说在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上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多年的理论宣传和学术研究将其教条化、凝固化,没有从整体上认识马克思主义。而实际上,马克思一生研究的主题就是共产主义何以可能、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是其核心理念,其他理论都是围绕着它而展开的。唯物史观和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探寻以人为本共产主义的实现何以可能。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实践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一直发展到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共产主义社会。而马克思哲学的伟大革命作用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当历史关系和社会状况成熟时,要求现实的人使现实世界革命化,为人的解放开辟道路。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则是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得的科学成果,其揭示的资本主义发展趋势预示了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的到来。唯物史观和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实质上是一致的,就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学。马克思是将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放在经济关系之中、与人的最基本的生存联系在一起的。只有这样去思考,自由才能成为人的生存原则、成为目的本身,并具有现实可能性。这是马克思的哲学和经济学内在的共通的道理,也是马克思学说的独到之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探寻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如何实现即实现的现实道路问题。无产阶级负有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它通过自己的政党共产党发动和组织起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及利用政权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其终端目的都是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最终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和一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准备条件。可见,马克思一生学术研究的落脚点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马克思学说就是这样以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为核心理念,以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道路和手段,以唯物史观和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为论证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理论基础和工具的一个学说整体。
     从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的价值和意义上论证和认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或许是一个更新的角度,更能理解马克思共产主义的价值和生命力。这主要体现在它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两方面。在理论上,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有利于显现人尤其是个人在马克思学说中的基础地位,还原马克思主义的本真面目,科学地确定马克思学说在西方思想史和人类思想史中的地位。在实践上,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既为人们指明了为之奋斗的价值目标和政治方向,同时也为各国共产党人评判自己的作为提供了价值标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发生剧变,从根本上讲是它长期缺失对人的关怀和尊重、权力过分集中的制度造成的,这与马克思所讲的“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本原则不相符合。对中国而言,虽然在建国后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问题上也没有完全处理好,遭到了很大的挫折,但在改革开放以来努力打破传统僵化的体制和模式,确认人的主体性,不断解放和发展人,尊重人的根本利益,从而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而以人为本执政新理念的提出更是回归了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历史要求我们的党和政府更加自觉地以马克思以人为本的共产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其主要是:利用资本大力发展生产力,但要始终坚持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本身的发展;凭借股份制“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为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提供经济保障;建设服务型政府更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最大限度地增进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所有这一切,其最终目的是使每一个个人真正成为有尊严的自由人。
Basing on the texts of Marx, the thesis studies the Communism from the angle of essence and the fundamental goal, that is to reveal the spirit of Marxism and uphold and develop Marxism better.
     In the past, the people understood the Communism mainly from the angle of social systems, such as public ownership, planned economy, the principle of to each according to his needs, etc. But on the other side, they neglected a fundamental aspect, which is man, as the subject and the fundamental goal. However, In the“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m Party”and“Das Kpatail”, Marx said the Communism should be a“Community of Free Individuals”and should be“a form of society in which the full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every individual forms the ruling principle”. That is to say, the Communism is just an entity, just a social system or form, just a tool; it is the free man that is the subject and fundamental goal of Communism society. So it is the very important to explain the concept of“free man”from theory.
     Marx was not imagining the future society, but rather starting from the real individual. He revealed the people in the new future society through analyzing the old bourgeois society. The real individual is the living individual that produced in a social relations, of which the need is their nature. During the background of that society, the real individual is just the individual of real capitalist society, as Marx said, the alienation of the individual, occasional individual. Compared to the nature person, the alienation individual was free from the community, and gained some dependence, but on the other side, he fell into the cruel bondage and domination of his own creation-commodities currencies and capital and lost the Human dignity. While Marx gave the moral condemnation on the alienation of capitalist society, he thought that the alienation of individual is just a stage of people’s development, and only discard the alienation, can the free man realize his historical generation.
     Marx called the ideal person of the future society the general individual,the complete individual,the real individual and the free man. But they all can be summarized as“free man”.“Free man”was ever used often in the western European academic term at that time, while Marx's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ds was of non-general. Marx thought that the free men is the liberation as follows: the first must be the liberation of the proletariat, and then the liberation of every body, including the liberation of capitalist, who was the salve of the capital. The free is the free of every individual, and every individual gained the human dignity. This is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 of Marx’s thought different from the Christian, humanism, utopian socialism, which embodied the lofty ideals of reality of the communism. If we want to know the words of free man,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full,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That is because the full,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is the content and existence of the free man, of which the fundamental goal is free individuality. The free man, liberty is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Marx’s Communism, which is the true meaning of Marxist and reflected the permanent vitality of Marxism.
     The person in the future society is the free man, but the individual can’t realize the freedom by himself. If he wants to realize his freedom, he must rely on the community; rely on the community of freeman. So, o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freeman, we need to analyze the concept of“community of free man”. The community of free man is just the future communism society. Instead of the dream without foundation, Marx found the new communism world by the critique of the old capitalism world. Before the capitalist society, individual was affiliated with the community, where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there will not be free and gain full development; In the capitalist society, while the individual got out of dependence on the community, gained the individual independence, he was dominated by the abstract community such as money, capital, etc. Also the unreal community such as nation and class deprived the free 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the majority of people in the name of the collective. On the historical premise of the stage of the“Personal independence founded on objective dependence”, in the future, the communities of free man will instead of the past false community that always limits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which will be a true collective and will provide conditions for free development of each individual.
     What really the free community is? Marx also made some imagination of principles. This is mainly“social individual system of ownership”,“a planned social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and according to his needs, among which Marx believed that the ownership of future society is just the“social individual system of ownership”, which is the unification of co-proprietorship and individual ownership. This ownership system is different from the public ownership as people generally believe. All the designation of the future society system was applied to the individual freedom. The freedom of the people is the end,“social individual system of ownership”, planned social productions,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and according to his need were all measures, which were just protection of personal freedom.
     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of future“free man”and“the community of free man”, we can see that the two are inseparable and historic generation and harmony unity. Marx’s communism is the real communism of which human’s freedom as fundamental value idea, everyone’s freedom as fundamental value target,“community of free man”as the highest social ideas. That’s to say, Marx’communism is the Human-oriented Communism fundamentally.
     After explaining Marx’s communism is Human-Oriented Communism, we should discuss how the Human-Oriented Communism formed and developed, its position in the Marxism system and its meanings and importance in order to realize Marx’s Communism more completely and more accurately.
     In the western history, humanism, utopian socialism all pursuit the human freedom and liberation. Marx inherited this cultural tradition, continue to explore the liberation of mankind and gradually formed his own communist ideology, under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apitalist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ystem had brought tremendous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trampled human dignity. From the appreciation of Hegel's rational state, to advocate democracy, to make human emancipation, Marx began to discuss the future of society, although not yet accepted the concept of communism, but the target is clear that achieving human freedom. In the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of 1844", Marx put forward his own communist ideology, through the deep analysis on the fact of the alienation of labor and since then he accepted the "communism" concept. But from the beginning his realization of communism is to revert to human nature and human liberation. With in-depth study of Marxist economics, Marx liquidated the former philosophy of religion, and then created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which made the study of communism be based on a scientific basis. In the“German Ideology”, Marx and Engels revealed communism would be a true collective to ensure free development of each individual. This marked the preliminary formation of Human-Oriented Communism. On the eve of the 1848 European revolutions, Marx and Engels jointly issued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they use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rofoundly the law of capitalist society’s production, development to extinction and pointed out that“In place of the old bourgeois society, with its classes and class antagonisms, we shall have an association, in which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each is the condition for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all”in the“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Through it the communism core idea that the communism not only would realize the freedom, but also would realize the freedom of every individual was revealed. This marked the formal establishment of Human-Oriented Communism. After that, Marx continued to study the reality of capitalist society and political economy, enriched and developed Human-Oriented Communism. In the "Economic Manuscript of 1857-1858," Marx revealed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from the angle of individual freedom,that is ,the human’s development is a historical process from“Relations of personal dependence”to the“Personal independence founded on objective dependence”and then to the stage of“Free individuality; In "Das Kapital", Marx of revealed the real trend to communism and conditions by the capital as leverage; In the "Critique of Gotha Program", Marx found in critical in a new, more consciously into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of communism. The Human-Oriented Communism was throughout the whole communist ideology of Marxist theory and revolutionary practice of his life.
     As to Marx's theory system, Lenin’s three components of Marxism on communication and advocac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But the years of propaganda theory and research made its dogmatic, solidified, and it resulted in no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 In fact, the study of Marxism-life theme was just why the communism may be and how the communism would be realized. Human-Oriented Communism was the core of the communist idea, other theories are unfolded around i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proletariat is to explore how possible the realization of communism. Historical materialism reveals human activities of material production and practices capability is the ultimate of human motiv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from junior to senior, till the communism,“a higher form of society, in which the full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every individual forms the ruling principle”The great revolution in the role of Marxist philosophy is not only to interpret the world, more importantly, to change the world. When the history relations and social conditions are ripe, the real person require to make real-world revolutionary, opening the way for human liberation. Political economy of Proletariat is the scientific results when Marx analyzed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using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which revealed the trend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 foreshadowed the coming of communism.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proletariat in essence is the same. The two were both about the liberation of the proletariat and human..Marx connected the human’s freedom and liberation with the most basic human survival. Only thinking in this way, freedom becomes the principle of human existence, as an end in itself, and a real possibility. This was Marx's philosophy and economics inherent common sense, which was also unique feature of Marxism.
     Theory of proletarian revolution a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 is to explore how to achieve the realization of communism. The proletariat had a historical mission of liberating all the people, who was launched and organized by his party the Communist Party to carry out the proletarian revolution to seize political power and build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ulture, of which the end goal was to establish a communist society, and liberate all the people and prepare condition for each individual’s freedom.
     Above all, we can see that the main line of Marx academic life is the Human-Oriented Communism in which the freeman and the community of freeman were united. Human-Oriented Communism was the core idea of Marxism .Marxism is such a theory in which Human-Oriented Communism was the core idea of the communist, proletarian revolution a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 were the real roads and tool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communism,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proletariat were theory basic and tools for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proletariat and people’s liberation. Thus, Marxism was a whole.
     It may be an updated perspective to demonstrate and understand the communism of Marx from the angle of Human-Oriented Communism, which can help better understand the value and vitality of Marxist communism. Thi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it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ory, the Human-Oriented Communism also highlighted the human, especially the individual’s basic position in the Marxism, which restored the true Marxist, helped to better define the Marxism proposition in the Western and Human Thought History. In practice, Human-Oriented Communism not only pointed out the value objectives and political direction, but also provided a value standard for Communist countries. Why the Soviet Union and East European socialist countries came to the drastic changes? Fundamentally speaking, it was long-term loss on the person's care and respect, concentration of power created by the system; it was against Marx's basic principle of "each individual’s full and free development". For China, although it met a big setback when dealing with human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when it was founded. But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side, the traditional rigid structure and mode was broken, the recognition of people's subjectivity was confirmed, constantly lib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eople was made, and people's fundamental interests was respected, thus mobilizing the enthusiasm of people and made achievements that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and the new people-oriented governance idea was a return to the Human-Oriented Communism of Marx.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the history requires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more consciously takes the Human-Oriented Communism as the guide theory, take the people oriented and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will develop the productive forces with capital, while always insisting on the idea that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development i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mself. We will "re-establishment of individual ownership" by virtue of shareholding to provide full financial security for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each individual. We will build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to satisfy people's increasing material and cultural needs,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interests, to promote the full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man, by the greatest extent, of which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make each individual become a free and dignified person.
引文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6页。
    ②《斯大林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274页。
    
    ①[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343-34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2、307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9页。
    ①[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0页。
    ②参见[英]威廉·基根:《资本主义的幽灵》,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1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
    ①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编译:《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5页。
    ②[捷]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66页。
    ③[法]路易·阿尔都塞著,顾良译:《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26页。
    ①[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447-448页。
    ②[英]莱斯利·史蒂文森:《人性七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7、11页。
    
    
    ①凌志军:《历史不再徘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0页。
    ②赵云山等:《徐水共产主义试点始末》,《党史通讯》1987年第6期。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①[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384页。
    ②《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20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9页。
    ②《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69页。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①[英]乔纳森·沃尔夫:《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26页。
    
    ①参见张耀灿、刘伟:《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点思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②参见江德兴、张国顺:《实践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的总体逻辑》,《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2期。
    ③参见韩庆祥:《现实的个人·实践活动·社会生活条件——马克思学说中的三个本质因素》,《学海》1994年第4期。
    ④张耀灿、刘伟:《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点思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①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编译:《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05页。
    ②[美]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9页。
    
    ①转引自[俄]鲍·斯拉夫:《被无知侮辱的思想——马克思社会理想的当代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②参见陈学明:《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反思》,《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5期。
    ③余可平:《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第1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页。
    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②可参见毛勒堂:《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卜祥记:《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生存论透析》,《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4期;金顺尧、舒志定:《超越“粗陋的共产主义”——学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札记》,《青岛化工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汤文曙:《论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本原性阐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5期等文章。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④参见吴江:《试解“共产主义”之谜》,《炎黄春秋》2005年第3期;叶汝贤:《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李延明:《共产主义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当代思潮》2003年第1期;田广研:《对“自由人联合体”的再认识》,《理论导刊》2001年第2期;谢维俭:《重新认识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联合体”》,《毛泽东邓小平研究》2006年第10期;钟哲明:《自由人联合体析》,《中华魂》2008年第3期;牛得青:《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新解》,《求索》2004年第3期等文章。
    
    
    ①参见许征帆:《时代风云变幻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8页。
    ②参见郝敬之:《论马克思学说的整体性》,《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③参见高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页。
    ④参见沈湘平:《回到整体的历史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3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8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①[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1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7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年版,第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0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0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71-7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6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⑤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79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10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8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60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0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8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26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8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06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2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48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2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3页。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0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1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1页。马克思对莎士比亚关于货币的这段描述曾引用过多次,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引用过,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54页;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引用过,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下),第454页。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5、165页。
    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30页。
    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1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3-10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1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5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0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08页。
    ⑤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8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0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0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20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7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0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6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9-8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4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4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7、51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3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8-109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6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28-92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8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4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13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6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19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520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8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4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1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2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60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61页。
    ⑤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9、287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120、88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3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2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43-74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6、516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3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5、456页。
    ⑤《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85页。
    ⑥袁贵仁:《人学的基础和核心》,《江海学刊》1996年第1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48、75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5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61-56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⑤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8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0页。
    ⑦这一观点本文受到了南开大学王南湜教授的启发。参见王南湜:《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现代哲学》2004年第2期。
    ⑧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3、218页。
    ⑤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29页。
    ①[捷克]卡莱尔·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55页。
    ②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编译:《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00页。
    ③对其观点请祥见我的师弟王盛辉的博士论文《马克思“自由个性”的历史生成》,作了专门的开创性研究。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页。
    ①[意]安·拉布里奥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5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0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53-25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00-20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3-8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1、1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6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6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1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9、8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6页;《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4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4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4、8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4页。
    ②参见吴江:《试解“共产主义”之谜》,《炎黄春秋》2005年第3期。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6-4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7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6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6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6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28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1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4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2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2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2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3页。
    ⑤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4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4页。
    ②参见李光远:《“公有制”与“社会所有制”——向于光远同志请教》,《学术月刊》1994年第12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26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7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7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7-62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0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9-12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3、336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6-97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65页。
     ①薛汉伟:《计划与市场:马克思的贡献与局限》,《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1期。
    ②[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6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0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8页。
    ③蒋学模:《谈谈按劳分配的劳动问题》,《经济研究》1964年第8期。
    ④[奥]路德维希·冯·米瑟斯:《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637-63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30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4—54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7页。
    ②[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2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3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2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95页。
    ③这一观点参见刘忠世:《对社会优于个人的观点的商讨》,《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5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7-39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70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12-113页。
    ③高放、李景治、蒲国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2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3-18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6页。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19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页。
    ⑤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编译:《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5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9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73-27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7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75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①[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2-643页
    ①[美]弗·詹姆逊:《“艺术的终结”还是“历史的终结”?》,载王逢振主编《2000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4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628-62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6-21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3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8页。
    ①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38页。
    
    ①[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86页。
    ②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18页。
    ③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8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7页。
    ②《文学家人道主义言论选》,商务印书馆1971年版,第1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1-26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2页。
    ②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结尾,马克思写到:“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5页)。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结尾,马克思又写到:“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资本论》第1卷,第1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9页。
    ④[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94、74-7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1、692页。
    ④[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62页。
    ⑤[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探本》,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67页。
    ①[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探本》,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43页。
    ②[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下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17—118页。
    ③[美]莫蒂默·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编:《西方思想宝库》,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99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11-21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6—73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7页。
    ②[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5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3—34页。
    ④[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6-2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22页。
    ②《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84页。
    ③《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96页。
    ④《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96页。
    ⑤《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33、232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1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6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67、167-168页。
    ③《圣西门选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250页。
    ④《圣西门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4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6-72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7、72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8页。
    ③《傅立叶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92-9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0页。
    ⑤《欧文选集》第2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1页。
    ①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编译:《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1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1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1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8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0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1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1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2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2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1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1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2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4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4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0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8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11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75-27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83、27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80、28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8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50-251、25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23-42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2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2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2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4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4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1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15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3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2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9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4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4页。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9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1页。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2-63页。
    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9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9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12-113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12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2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2页。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2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2--93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0页。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8页。
    ⑤参见赵家祥:《准确把握马恩著作中未来社会名称的含义》,《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⑥参见高放:《也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未来社会名称的历史演变》,《理论视野》1999年第6期。
    ⑦参见成保良:《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用语含义的演变和发展》,《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9期。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8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3-7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7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27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7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0-73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3-10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8-10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2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10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7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5页。
    ⑤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25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06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49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43、743-744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3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61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4页。
    ③欧阳康主编:《当代英美哲学地图》,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44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8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306页。
    ①保尔·拉法格、威廉·李卜克内西著:《忆马克思恩格斯》,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0、56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4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21页。
    ①戴维·麦克莱伦在《马克思传》中曾讲到,《反杜林论》以其系统性和清晰性,在马克思主义领域享有盛誉,其发行量大大超过《资本论》。
    ②《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9-31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2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8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2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3、123--12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2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2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9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3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28-929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61、87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0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518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04年版,第20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1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5--6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7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8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07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97页。
    ⑤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6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87页。
    ⑦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8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2页。
    ③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20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6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83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8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I,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24--12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0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07页。引文黑体为原文所加。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00、39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68--26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3--39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1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5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9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88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56--55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6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8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5页。
    ⑤[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第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6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85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86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94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00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86页。
    ⑤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94页。
    ⑥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94页。
    ⑦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95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95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95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98--499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96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9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6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6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6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6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8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8--21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5--22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87页。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6页。恩格斯除在《反杜林论》中还多次讲到马克思的这两大发现,如在《卡尔·马克思》(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34-338页)、《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7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7页。
    ⑤《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页。
    ⑥《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4页。
    ①欧阳康主编:《当代英美哲学地图》,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34—63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3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15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2-6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9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8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41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0-47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2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7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6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7页。
    ⑤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编译:《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79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5页。
    ②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3、52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5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3-8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0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5页。
    
    ①杨筱刚:《马克思主义:“硬核”及其剥取》,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9—13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2、24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9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8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3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6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5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5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7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0--73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596--59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777页。
    ①参见韩庆祥教授的有关著作。如韩庆祥,亢安毅:《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2页。
    ①陈先达;《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科学因素和价值因素》,《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①《马克思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7--39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46---647页。
    ①庞卓桓:《从多样性探寻规律——马克思〈历史笔记〉的启示》,《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
    ②弗·梅林:《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2页。
    ①这里参见许庆朴等著:《马克思学说与中国现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前言)。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45页。
    ②刘放桐等:《新编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3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7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3页。
    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6-18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40、724页。
    ③刘放桐:《重释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革命性意义》,《河北学刊》2008年第6期。
    ①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编译:《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第94页。
    ①《斯大林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21—22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30页。
    ②参见卢之超、王正泉:《斯大林与社会主义——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剖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63页。
    ①转引自:卢之超、王正泉:《斯大林与社会主义——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剖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95页。
    ②参见靳辉明、罗文东:《当代资本主义新论》,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73页。
    
    ①[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1页。
    ②参见李景治等:《社会主义发展历程》,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5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①转引自左凤荣:《从“以制度为本”到“以人为本”》,《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2期。
    ②[俄]罗伊·梅德韦杰夫:《让历史来审判——论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3页。
    ③[法]罗曼·罗兰:《莫斯科日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2页。
    ①《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9页。
    ②《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8页。
    ③转引自[俄]罗伊·梅德韦杰夫:《让历史来审判——论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800页。
    ④参见黄立:《苏联人为何“不珍惜”苏联》,《党员文摘》第10期。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1096、1031页。
    ①[美]莫里斯·迈斯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和乌托邦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7页。
     ①经济观察报编著:《开放中国——改革的30年记忆》,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第19页。
    ①转引自魏杰:《亲历改革——1978—2008中国经济发展回顾》,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版,第145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1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0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8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6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页。
    ④转引自经济观察报编著:《开放中国——改革的30年记忆》,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第138页。
    
    
    ①俞可平:《努力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3期。
    ②引自邓瑾:《中国发展战略正式转型》,《南方周末》2006年3月9日。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1 页。
    ②参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8、1060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5页。
    ①新华月报编:《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90页。
    ②[美]兹·布热津斯基:《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前言。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4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70页。
    
    ①http://news.xinhuanet.com/m.isc/2008--03/18/content-7817295.htm.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7页。
    ③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5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页。
    ②新华月报编:《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7页。
    
    ①靳辉明、罗文东:《当代资本主义新论》,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61页。
    ②俞可平:《善政:走向善治的关键》,《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04年。
    ③参见高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19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7页。
    ②[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33页。
    ①参见汤安中:《不深读三农就读不懂中国》,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205页。
    ①参见俞可平:《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1期。
    ②参见高福生:《温总理的“尊严论”意味深长》,《扬子晚报》3月1日。
    ①参见《IMF与世界银行警告经济危机将令近亿人陷赤贫》,《参考消息》2009年4月28日。
    ②参见《社会主义开始受美国年轻人青睐》,《参考消息》2009年第4月18日。
    
    ①参见《27国民众质疑资本主义》,《环球时报》2009年11月11日。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5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1956年版,2卷1957年版,3卷1960年版,4卷1958年版,12卷1962年版,16卷1964年版,18卷1964年版,19卷1963年版,20卷1971年版,21、22卷1965年版,
    26卷1973年版,31卷1972年版,33卷1973年版,37卷1977年版,39卷1974年版,40卷1982年版,42、46(上)卷1979年版, 46(下)卷1980年版,45卷1985年版,人民出版社。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1995年版,32卷第1998年版,47卷第2004年版,人民出版社。
    6.《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列宁全集》第6卷1986年版,34卷1985年版,43卷1987年版,人民出版社。
    8.《斯大林全集》第1卷1953年版,第9卷1954年版,人民出版社。
    9.《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0.《毛泽东文集》第1卷1993年版,7、8卷1999年版,人民出版社。
    1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2.《邓小平文选》第2卷1994年版,第3卷1993年版,人民出版社。
    13.《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5.新华月报编:《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俄]鲍·斯拉夫著,孙凌齐译:《被无知侮辱的思想——马克思社会理想的当代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2.许证帆:《时代风云变幻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许庆朴等:《马克思恩格斯学说与中国现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高放、李景治、蒲国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袁贵仁:《对人的哲学理解》,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
    6.陈小鸿:《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魏小萍:《追寻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李延明:《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世界》,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杨适:《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0.郝敬之:《整体马克思》,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
    11.郝敬之:《回到整体马克思》,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
    12.吴江:《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大史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13.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室编译:《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4.[美]弗洛姆著,张燕译:《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5.韩庆祥、张洪春:《论以人为本——从物到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6.韩庆祥、亢安毅:《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裴海德:《断裂与还原——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历史之谜》,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8.宋慧芳、燕宏远:《西方马克思主义新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9.全增嘏:《西方哲学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0.刘放桐等编著:《新编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1.俞可平等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第1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
    22.俞可平等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第8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23.俞吾金著:《从康德到马克思——千年之交的哲学沉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杨春贵:《马克思主义与时惧进100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25.罗燕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1833~1844)》,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
    26.[奥]路德维希·冯·米瑟斯著,王建民、冯克利、崔树义译:《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7.庞卓恒:《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8.谢钟:《历史演进中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武汉出版社1998年版。
    29.杨筱刚:《马克思主义:“硬核”及其剥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0.中央编译局:《马克思画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1.汤文曙:《马克思走近马克思主义》,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2.张光明:《社会主义从西方到东方的演进》,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3.高继文:《新经济政策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4.武天林:《实践生成论人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5.欧阳谦:《20世纪西方人学思想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6.赵天成、李娟芬:《马克思的幽灵与现实——运用当代阐释学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解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7.衣俊卿:《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8.杨继绳:《邓小平时代》,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39.赵明义主编:《科学社会主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0.邬名扬:《〈资本论〉与当代》,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41.刘君栩:《资本与生产力关系的哲学审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2.邵腾:《资本的历史极限与社会主义》,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3.[英]戴维·麦克莱伦著,王珍译:《马克思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4.[英]戴维·麦克莱伦著,李兴国等译:《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马克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45.[法]奥古斯特·科尔纽著,刘丕坤、王以铸、杨静远译:《马克思恩格斯传》第I卷,三联书店1963年版。
    46.[美]杜娜叶夫斯卡娅著,傅小平译:《马克思主义与自由》,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7.[英]伯尔基著,伍庆、王文扬译:《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8.[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刘继译:《单向度的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
    49.[美]弗朗西斯·福山著,黄胜强、许铭原译:《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0.靳辉明、罗文东:《当代资本主义新论》,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1.[俄]罗伊·梅德韦杰夫著,何宏江等译:《让历史来审判——论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52.吴江:《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沟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3.陈志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4.魏杰:《亲历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年版。
    55.薛德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20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6.韩庆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57.章士嵘:《西方思想史》,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版。
    58.陈刚:《西方精神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9.刘怀玉、张锐、王友洛著:《走出历史哲学乌托邦--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当代沉思》,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0.汤安中:《不深读三农就读不懂中国》,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61.庞世伟:《论“完整的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62.王东:《马克思学新奠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3.[法]路易·阿尔都塞著,顾良译:《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64.[英]乔纳森·沃尔夫著,段忠桥译:《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65.[捷克]卡莱尔·科西克著,傅小平译:《具体的辩证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66.李武林:《自由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7.胡兵:《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基本原则论纲》,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版。
    68.杨兆山:《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时代价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9.[英]卡尔·波普尔著,郑一明等译:《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70.韩庆祥:《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1. [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著,王明毅等译:《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72.[苏]尼·布哈林、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室译:《共产主义ABC》,三联书店1982年版。
    73.[德]黑格尔著,贺麟、王玖兴译:《精神现象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74.[意]安·拉布里奥拉著,杨启潾译:《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75.《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76.[美]莫里斯·迈斯纳著,张宁、陈铭康译:《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和乌托邦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7.[德]康德著,唐钺重译:《道德形而上学探本》,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78.[法]罗曼·罗兰著,袁俊生译:《莫斯科日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9.[英]罗素著,马元德译:《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80.《圣西门选集》第1卷1979年版,第3卷1985年版,商务印书馆。
    81.《傅立叶选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82.《欧文选集》第2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83.欧阳康主编:《当代英美哲学地图》,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4.保尔·拉法格、威廉·李卜克内西著:《忆马克思恩格斯》,三联书店1963年版。
    85.高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新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6.经济观察报编著:《开放中国——改革的30年记忆》,中信出版社2008年版。
    87.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88.Dorothy Ray Healey and Maurice Isserman,California Red,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Urbana and Chicago.
    89. Maurice Isserman,Which Side were You on?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Middletown,Connecticut.
    90.Joseph Brandt,Gus Hall Bibliography,New Outlook Publishers,New York.
    91. Vanessa Tait, PoorWorkers’Unions,South End Press, Cambridge,Massachusetts.
    92. Adam Schaff, Marxism and the Human Individual, Mcgraw-Hill Book Company,New York.
    93.卢之超、王正泉主编:《斯大林与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94. [匈牙利]卢卡奇著,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95. [美]莫蒂默·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编:《西方思想宝库》,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吴江:《试解“共产主义”之谜》,《炎黄春秋》2005年第3期。
    2.王虎学、万资资:《“共同体”、“资产阶级社会”、“自由人联合体”——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嬗变看马克思的社会“三形态”》,《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3.韩云川:《社会主义再定义》,《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第5期。
    4.高放:《论社会主义与自由》,《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第1期。
    5.高放:《〈共产党宣言〉当代解读》,《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6期。
    6.朱宝信:《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宝库——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研究(总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7.贾梦喜:《马克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辨析》,《岭南学刊》2003年第3期。
    8.钟哲明:《自由人联合体析》,《中华魂》2008年第3期。
    9.牛得青:《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新解》,《求索》2004年第3期。
    10.刘忠全、陈东英:《自由的个人与和谐的共同体》,《探索》2008年第2期。
    11.毛勒堂:《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12.卜祥记:《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生存论透析》,《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4期。
    13.金顺尧、舒志定:《超越“粗陋的共产主义”——学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札记》,《青岛化工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4.汤文曙:《论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本原性阐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5期。
    15.叶汝贤:《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16.于喜繁:《马克思恩格斯“自由人联合体”理论研究》,《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17.丁长青:《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辨析》,《求实》2008年第9期。
    18.李红波:《也谈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共产主义学说的转变》,《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19.刘军:《马克思的人本经济观与现时代》,《探索》2008年第1期。
    20.王金福:《由“理性逻辑”到“人性逻辑”再到“实践逻辑”》,《福建论坛》1996年第1期。
    21.谢维俭:《重新认识马克思所说的“自由人联合体”》,《毛泽东邓小平研究》2006年第10期。
    22.王晓华:《主体性、自-由与理想世界的两个维度——兼谈马克思的communism概念》,《探索》2002年第5期。
    23.韩东屏:《从“人本”价值维度重释共产主义》,《河北学刊》2005年第5期。
    24.甘林:《怎样理解“自由人联合体”这个命题?》,《中华魂》2004年第7期。
    25.薛德震:《科学发展观:凸显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第1期。
    26.李萍:《主体性——“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社会科学家》2007年第6期。
    27.李慎明:《“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红旗文稿》2008年第1期。
    28.袁贵仁:《人学的基础和核心》,《江海学刊》1996年第1期。
    29.袁贵仁:《人的理论:马克思的回答》,《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30.万光侠:《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问题的人学阐释》,《山东师大学报》2002年第2期。
    31.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4期。
    32.李延明:《共产主义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当代思潮》2003年第1期。
    33.张耀灿、刘伟:《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几点思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34.卜祥记:《马克思的存在论境域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35.焦坤、邓福庆:《青年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解读》,《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8期
    36.吕翠微:《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之和谐意蕴》,《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第4期。
    37.江德兴、张国顺:《实践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的总体逻辑》,《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2期。
    38.余源培:《〈资本论〉的当代意义》,《复旦学报》2006年第5期。
    39.李晓江:《重建“人民生活”和“国家生活”的同一性——论〈黑格尔发哲学批判〉的主题》,《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40.吴焕新:《劳动创造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探索》2003年第6期。
    41.陈曙光:《范式革命:马克思人学走向科学的关键》,《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42.戴景平:《人的需要:马克思人性论的逻辑起点》,《长白学刊》2007年第6期。
    43.叶汝贤:《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哲学研究》2008年第2期。
    44.姚顺良:《论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东南学术》2008年第2期。
    45.刘忠世:《论“个人作为真正个人参加的交往”》,《齐鲁学刊》1991年第3期。
    46.王南湜:《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现代哲学》2004年第2期。
    47.何玲玲、文海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探讨》,《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4期。
    48.邓晓臻:《马克思的集体思想》,《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49.秦龙:《马克思从“共同体”视角看人的发展思想探析》,《求实》2007年第9期。
    50.刘森林:《马克思与虚无主义:从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角度看》,《哲学研究》2007年第7期。
    51.孙余余:《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探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52.张春贵、李兴伟:《以“自由人的联合体”看改革开放》,《兰州学刊》2009年第6期。
    53.田广研:《对“自由人联合体”的再认识》,《理论导刊》2001年第2期。
    54.张勤:《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伦理解读》,《齐鲁学刊》2006年第6期。
    55.刘忠世:《对社会优先于个人的观点的商讨》,《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56.李海青:《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57.万光侠:《人学视野中的人的发展蕴涵》,《理论学刊》2003年第6期。
    58.郝贵生:《马克思“改变世界”的理论功能观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5期。
    59.赵艳:《马克思信用理论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第1期。
    60.高放:《从世界经济危机看社会主义前景》,《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第3期
    61.高放:《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百年分合》,《南方周末》2007年5月31日。
    62.谢韬:《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为什么失败》,《同舟共济》2007年第11期。
    63.刘放桐:《重释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革命性意义》,《河北学刊》2008年第6期。
    64.陈学明:《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反思》,《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5期。
    65.陈学明:《马克思所构建的“意义世界”是当代人的指路明灯》,《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12期。
    66.王贵明:《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10期。
    67.孙志海:《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战略思考》,《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68.胡钧:《正确理解“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3期。
    69.宁金和、唐小民:《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探讨》,《西藏发展论坛》2009年第6期。
    70.俞可平:《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1期。
    71.吴向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上海社会科学学院学术季刊》2000年第4期。
    72.陈书生:《〈资本论〉与以人为本》,《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73.潘宇鹏:《从〈资本论〉看马克思学说的性质》,《学术论坛》2009年第2期。
    74.刘忠世:《“每个人”及其发展——马克思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释义之一》,《北方论丛》2003年第2期。
    75.韩庆祥:《现实的个人·实践活动·社会生活条件》,《学海》1994年第4期。
    76.俞可平:《努力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3期。
    77.郁建兴:《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新绎》,《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2期。
    78.董海浪、谭林:《改革与人的主体性回归》,《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79.李仁武:《论改革开放三十年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岭南学刊》2008年第5期。
    80.赵家祥:《准确把握马恩著作中未来社会名称的含义》,《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81.高放:《也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未来社会名称的历史演变》,《理论视野》1999年第6期。
    82.成保良:《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用语含义的演变和发展》,《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9期。
    83.李光远:《“公有制”与“社会所有制”——向于光远同志请教》,《学术月刊》1994年第12期。
    84.薛汉伟:《计划与市场:马克思的贡献与局限》,《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1期。
    85.左凤荣:《从“以制度为本”到“以人为本”》,《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2期。
    86.王贵明:《共产主义传统理解的失误与社会主义本质》,《探索》2003年第2期。
    87.梁树发:《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实质》,《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8期。
    88.吴宏政、王玉柱:《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思想理论导刊》2008年第12期。
    89.韩金峰、赵玉华:《论青年马克思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思想轨迹》,《齐鲁学刊》1997年第3期。
    90.王国坛:《共产主义理论的实践论哲学基础》,《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第1期。
    91.李维益、杜萍:《论实践唯物主义的共产主义意蕴》,《学习论坛》2007年第3期。
    92.王金福:《由“理性逻辑”到“人性逻辑”再到“实践逻辑”——马恩探索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思想发展过程及其启示》,《福建论坛》1996年第1期。
    93.史少博:《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思维路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第1期。
    94.沈湘平:《回到整体的历史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95.郝敬之:《论马克思学说的整体性》,《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1.赵洪福:《马克思“人本共产主义”思想的历史考察和理论分析》,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王盛辉:《马克思“自由个性”思想的历史生成》,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3.沈大光:《非理性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山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9年。
    4.蒋锦洪:《经济发展中的人本诉求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5.熊振均:《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的形成及当代意义》,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6.王丽娟:《论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依据和思维方式》,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