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云南省6级以上强震应急信息处置对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云南是我国地震多发省份之一,根据对20世纪历史地震进行统计,平均每3年发生2次6级强震,且灾害重、各种信息处置复杂。地震应急救援是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之一,震情、灾情和应急救援信息是抗震救灾指挥决策的依据,及时获取和高效处置这些信息,是顺利开展应急救援及抗震救灾的关键所在,能为及时救治伤员,分配救灾物资,调集救援力量等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通过归纳总结云南省6级以上强震应急信息处置的现状和进展,运用公共产品和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分析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云南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云南省6级以上强震应急信息处置的对策建议,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
     法制及预案建设方面:完善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制定信息管理相关制度;制定信息处置和新闻宣传预案。
     管理体制方面:成立统一综合的省应急指挥中心;加强部门协同,加强与媒体及NGO组织等的合作。
     管理机制方面:构建符合云南特点的应急信息收集管理机制,包括建立灾情会商制度,提升灾情快速获取能力;建立信息传送管理机制,规范传送主体和内容,构建传送渠道,建立传送查询服务支撑平台;完善信息发布管理机制,规范发布要求和内容,运用政府新闻发布、官方网站、媒体报道等形式;构建制度化保障体系,包括制定灾情统计标准,加强防灾减灾信息员队伍建设,强化地震应急演练,加强宣传教育,增加经费投入。
Yunnan is one of the provinces in which earthquakes occurred frequently, according to the record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in 20 century, the earthquake with magnitude above 6 occurred 2 times in average 3 years, the earthquake disasters were heavy, the dispose of various information was very complicated. Earthquake emergency and rescue is one of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ystems, earthquake disaster situation and emergency information is the basis for commanding about works against earthquake disasters, efficient emergenc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s the key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cue, for the timely treatment of victims, disaster relief materials distribution, concentrating resuce force to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By summing up more than magnitude 6 earthquake emergency information disposal status and progress in Yunnan province, the paper take use of public product and the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theory, analysis to find the main question and reason,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combining the features in Yunnan province, put forward more than magnitude 6 earthquake emergenc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al dominant, the coordination,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management system.
     On the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plan: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suppor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Set dow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et down the earthquake emergency information and news management plan.
     Management system:Set up a unified comprehensive provincial emergency command center; Strengthen the earthquake relief headquarters of the collaboration among member units,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among media,NGO organizations and so on.
     Management mechanism:Build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he emergency information collection in accor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in Yunnan,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disaster consultation system to enhance disaster information rapid obtaining ability; To establish information conv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 convection body and contents,to construct convection channels and inquiring service supporting platform; Improv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the emergency news to release,specify the released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apply various kind of media, such as the government press release, official website and the news media and so on;Construct the system of institutional safeguard, including constituting the collection and statistics standard of national earthquake disaster informa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troops to prevent and reduce disaster, enhancing earthquake emergency drill, reinforcing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increasing the financial expenditure.
引文
①百度百科:《应急管理》,http://baike.baidu.com/view/1334452.htm,2011年9月.
    ②陈建民:《地震灾害与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云南省领导干部时代前沿讲座53讲报告,2011年8月。
    ①搜狐转载:《专家解释唐山地震震中为何迟迟不能确定》,http://news.sohu.com/20060727/n244485224.shtml,2011年9月.
    ②中国地震信息网:《陈会忠研究员回忆唐山大地震的速报》,http:/www.csi.ac.cn/hxz/dzhy/20060728001.htm,2011年9月.
    ③陈伯君、张晓雯:《从抗击汶川地震看政府应急管理水平》,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456/7612490.html转载《学习时报》,2008年8月。
    ④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汶川地震1周年地震科技工作专访之一地震烈度快速判断的新方法》,2009年5月。
    ⑤陈力丹、于庆浩:《汶川地震报道践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人民网《今传媒》,2008年7月。
    ①网易另一面:《阪神地震:政府“涅磐”》,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helpjapan02.html,2011 年4月.
    ②云南省地震局应急培训报告:《应对大震的组织协调工作》,2008年。
    ③百度百科:《通海地震》,http://baike.baidu.com/view/1443741.htm,2011年9月.
    ①姚国章:《NHK电视直升机灾害信息系统建设及启示》,信息化建设,2008年,43页。
    ①邵卫卫:《强震巨灾推动应急救援发展——访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总工程师曲国胜》,现代职业安全,2010年,51页。
    ②孙庚:《日本灾害信息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国际新闻界,2010年,113-115页。
    ①李永强、王景来:《世界地震应急精选》,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年5月。
    ②李永强、聂高众、姜立新、李志强、侯建盛:《意大利地震紧急事务处置与应急响应系统简介》,国际地震动态,2006年10月,33-36页。
    ③李永强、王景来:《世界地震应急精选》,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年5月,142页。
    ④王洪珍、崔秋文:《国际防震减灾战略概览》,中国地震局,2005年12月,239页。
    ⑤李俊、聂应德:《日本灾害信息系统及其运作:经验与启示》,东南亚纵横,2009年,101-104页。
    ⑥张维平:《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应急管理现状和对中国的启示》,http://www.tranbbs.com/news/Policies/news_24932_2.shtml转中国公共安全,2008年.
    ⑦网易另一面:《阪神地震:政府“涅磐”》,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helpjapan02.html,2011 年4月.
    ⑧孙庚:《日本灾害信息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国际新闻界,2010年,113-115页。
    ①姚国章:《NHK电视直升机灾害信息系统建设及启示》,信息化建设,2008年,45页。
    ②邵芸、宫华泽、王世昂、张风丽、田维:《多源雷达遥感数据汶川地震灾情应急监测与评价》,遥感学报,2008年11月,865页。
    ③高惠瑛、刘明琼、蔡宗文、陈琳:《基于WEBGIS的地震灾情快速评估系统研究》,灾害学,2010年10月,134页。
    ④胡堃:《基于无人机遥感平台的震后灾情监测系统》,科研探索与知识创新,2009年,100页。
    ⑤张继贤、刘正军、刘纪平:《汶川大地震灾情综合地理信息遥感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遥感学报,2008年11月,871页。
    ⑥尹章才、章光、李井冈、李元初:《基于PPGIS的社会化震害信息获取模型研究》,灾害学,2008年9月, 135页。
    ①马霁、陈化然、何宇飞、刘晓灿、李金垚、贺同江、邱虎:《地震三维灾情影像图生成技术系统研究》,国际地震动态.2010年1月,25页。
    ②庾露、王建军、付继华、童新华:《Web服务在地震灾情数据共享业务中的应用》,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5月,296-299页。
    ③李永强、曹刻、赵恒、龚强、曹筱璇、钱进:《云南地震应急卫星通讯技术的系统集成与应用》,地震研究,2007年1月,15页。
    ④陈丹琪、白灵,杨颖,王小英:《震后灾情速报中信息获取传输解决方案》,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年,70页。
    ⑤帅向华、侯建盛、刘钦:《基于地震现场离散点灾情报告的灾害空间分析模拟研究》,地震地质,2009年6月,331页。
    ⑥沈正赋、肖旭:《从信息公开角度看汶川地震报道的特点与效果——以中央电视台报道为例》,声屏世界,2008年,10-12页。
    ⑦张庆娜:《从5·12汶川大地震看政府信息公开》,新闻知识,2008年,3-4页。
    ⑧张多奇、张渤:《地震灾难中的信息传播路径及策略分析》,新闻知识,2008年,33-34页。
    ①百度百科:《公共产品》,http://baike.baidu.com/view/690748.htm,2011年9月.
    ②百度百科:《公共产品理论》,http://baike.baidu.com/view/2996847.htm,2011年9月.
    ①百度百科:《公共产品》,http://baike.baidu.com/view/690748.htm,2011年9月.
    ②百度百科:《公共产品》,http://baike.baidu.com/view/690748.htm,2011年9月.
    ③百度百科:《公共产品理论》,http://baike.baidu.com/view/2996847.htm,2011年9月.
    ①朱荣春:《公共危机管理(讲课提纲)》,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行政管理学系http://wenku.baidu.com/view/b52b83020740bele650e9a2e.html转载,2006年6月.
    ②姚善明:《地震应急资源保障和动员机制研究》,苏州大学MPA专业学位论文,2007年11月,14页。
    ③百度百科:《公共危机管理》,http://baike.baidu.com/view/2056217.htm,2011年9月.
    ①曹彦波、李永强、胡秀玉、白仙富、曹刻、赵恒、龚强、李敏:《地震现场灾情信息编码研究》,地震研究,2010年7月,345页。
    ②白仙富、李永强、陈建华、戴雨芡、曹刻、曹彦波、赵恒、龚强:《地震应急现场信息分类初步研究》,地震研究,2010年1月,115页。
    ③王宏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63-64页。
    ①皇甫岗、陈颙、秦嘉政、李忠华、安晓文、杨周胜:《云南地震活动性》,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年6月。
    ①陈建民:《地震灾害与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云南省领导干部时代前沿讲座53讲报告,2011年8月。
    ②陈建民:《地震灾害与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云南省领导干部时代前沿讲座53讲报告,2011年8月。
    ①毛玉平、韩新民:《云南地区强震(M≥6)研究》,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年。
    ②李永强、王景来:《云南地震灾害与地震应急》,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年11月。
    ①新浪网:《云南地理及气候特点》,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378c7b0100ggpu.html,2009年12月.
    ①陈建民:《地震灾害与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云南省领导干部时代前沿讲座53讲报告,2011年8月。
    ①李永强、王景来:《云南地震灾害与地震应急》,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年11月,370-371页。
    ②搜狐:《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0级地震》,http://cn12322.blog.sohu.com/147485100.html,2011 年9月.
    ③搜狐:《中国地震应急管理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0级地震》,http://cn12322.blog.sohu.com/147485100.html,2010年4月.
    ①搜狐:《中国地震应急管理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0级地震》,http://cn12322.blog.sohu.com/147485100.html,2010年4月.
    ②肖力屏:《“6.3”宁洱地震的现场医疗急救》,中国急救网,2010年3月。
    ③龚强、白仙富、李永强、曹彦波、赵恒、曹刻、陈征山、非明伦:《2007年宁洱6.4级地震救灾纪实》,中国应急救援,2009年,19-23页。
    ④郑国志:《倾听大地的脉搏,维系生命之安全——云南省地震局6.3宁洱地震应急救灾纪实》,防灾博览,2007年,6-7页。
    ①周雷:《从地震震中出发——宁洱地震采访记》,中国记者,2007年7月,34页。
    ②刘烈平:《来自宁洱地震灾区的报告》,云南支部生活,2007年8月,13页。
    ①侯建盛、李民:《地震应急管理进展》,国际地震动态,2008年1月,15页。
    ②邵卫卫:《强震巨灾推动应急救援发展——访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总工程师曲国胜》,现代职业安全,2010年,50页。
    ③肖九安:《纪念云南地震工作四十周年》,云南省地震局,2005年。
    ④云南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地震工作40周年展厅简介(地震应急救援部分)》,2005年。
    ⑤云南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地震工作40周年展厅简介(地震应急救援部分)》,2005年。
    ①中国地震局:新修订《地震灾情速报工作规定》,2010年8月。
    ②云南日报转载:《云南省地震应急预案(简本)》,2006年。
    ①生活新报:《缅甸地震造成云南6000余人受灾》,http://www.shxb.net/html/20110326/20110326_274005.shtml,2011年3月.
    ②云南网:《云南澜沧县5万人因缅甸地震不同程度受灾》,http://society.yunnan.cn/html/2011-03/26/content_1545764.htm,2011年3月.
    ③证券之星:《缅甸地震致西双版纳5万人受灾》,http://finance.stockstar.com/IG2011033000003258.shtml,2011年3月.
    ①钱进:《云南省地震应急管理改革模式研究》,云南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4月。
    ②百度百科:《机制》,http://baike.baidu.com/view/79349.htm,2011年9月.
    ①陈建民:《地震灾害与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云南省领导干部时代前沿讲座53讲报告,2011年8月。
    ②陈建民:《地震灾害与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云南省领导干部时代前沿讲座53讲报告,2011年8月。
    ③陈建民:《地震灾害与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云南省领导干部时代前沿讲座53讲报告,2011年8月。
    ①姚国章:《NHK电视直升机灾害信息系统建设及启示》,信息化建设,2008年,43页。
    ②陈建民:《地震灾害与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云南省领导干部时代前沿讲座53讲报告,2011年8月。
    ①毛海燕:《聚焦意大利地震》,中国应急管理,2009年,55-56页。
    ②李永强、聂高众、姜立新、李志强、侯建盛:《意大利地震紧急事务处置与应急响应系统简介》,国际地震动态,2006年10月,35页。
    ①徐富海:《意大利地震及其灾害管理体制》,中国减灾,2009年,40页。
    ②张维平:《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应急管理现状和对中国的启示》,http://www.tranbbs.com/news/Policies/news_24932_2.shtml转中国公共安全,2008年。
    ③毛海燕:《聚焦意大利地震》,中国应急管理,2009年,55页。
    ①云南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应急大行动》,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09年。
    ②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截至9月4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6人遇难》,http://www.gov.cn/jrzg/2008-09/04/content_1087884.htm,2008年9月.
    ③人民网-社会频道:《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http://www.512.gov.cn/GB/126525/7789005.html,2008年9月.
    ①张庆娜:《从5.12汶川大地震看政府信息公开》,新闻知识,2008年6月,3-4页。
    ②沈正赋、肖旭:《从信息公开角度看汶川地震报道的特点与效果——以中央电视台报道为例》,声屏世界,2008年,10页。
    ①张磊:《青海玉树7.1级地震新闻宣传初探》,地震通讯,2010年,7-8页。
    ②中国政府网综合:《青海玉树7.1级地震多部门启动应急响应部署救援》,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0年4月。
    ③刘在涛、李洋:《通过玉树地震解析中国地震应急响应机制》,中国应急救援,2011年2月。
    ①程芳芳、董晓梅、王声涝:《玉树地震应急管理对汶川经验的验证》,循证医学,2010年6月,160页。
    ②王海龙、田野:《危机传播中政府、媒体、公众的角色互动——以青海玉树地震为例》,青年记者,2010年8月,48页。
    ①张磊:《青海玉树7.1级地震新闻宣传初探》,地震通讯,2010年,8页。
    ②科学网:《现场直击汶川地震灾情》,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26&do=blog&id=25007&page=1,2008年5月.
    ①青岛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网典型案例:《政府抗击汶川大地震事件与分析》,http://yjb.qingdao.gov.cn/n7837999/n7839950/7922792.html,2009年1月.
    ②青岛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网典型案例:《政府抗击汶川大地震事件与分析》,http://yjb.qingdao.gov.cn/n7837999/n7839950/7922792.html,2009年1月.
    ①张磊:《青海玉树7.1级地震新闻宣传初探》,地震通讯,2010年,9页。
    ②云南防震减灾网:新修订《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2011年9月。
    ③云南防震减灾网:新修订《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2011年9月。
    ①王宏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82页。
    ②林芳美:《云南省震害防御体系建设研究》,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48页。
    ①钱进:转载自云南省民政厅《云南省志愿者队伍组建工作总结》,云南大学2011年MPA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②云南网:《盈江地震灾区救灾见闻:活跃的志愿者》,http://society.yunnan.cn/html/2011-03/14/content_1529147.htm,2011年3月.
    ③云南网:《盈江地震灾区救灾见闻:活跃的志愿者》,http://society.yunnan.cn/html/2011-03/14/content_1529147.htm,2011年3月.
    ④林芳美:《云南省震害防御体系建设研究》,云南大学MPA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49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②云南防震减灾网:新修订《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2011年9月。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②云南防震减灾网:新修订《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2011年9月。
    ①钱进:《云南省地震应急管理改革模式研究》,云南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4月。
    [1]周晓丽.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基于体制、机制和法制的视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李永强、王景来.云南地震灾害与地震应急[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
    [3]王宏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周晓丽.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5]李兴国.信息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王洪珍、崔秋文.国际防震减灾战略概览[M].北京:中国地震局,2005.
    [7]皇甫岗、陈颙、秦嘉政、李忠华、安晓文、杨周胜.云南地震活动性[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
    [8]毛玉平、韩新民.云南地区强震(M≥6)研究[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
    [9]李永强、王景来.世界地震应急精选[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
    [1]姚善明.地震应急资源保障和动员机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MPA专业学位论文,2007.
    [2]崔爱华.江苏省地震灾害应急管理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钱进.云南省地震应急管理改革模式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2011.
    [4]林芳美.云南省震害防御体系建设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2009.
    [5]徐德诗、孙雄、陈虹、苗崇刚、侯建盛.中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综述[J].国际地震动态,2004.(6):1-6.
    [6]赵和平.地震应急救援任重道远[J].防灾博览,2009,(4):8-13.
    [7]侯建盛、李民.地震应急管理进展[J].国际地震动态,2008,(1):14-19.
    [8]沈进城、王丽英.论公共产品理论视野下图书馆改革与发展[J].图书馆论坛,2010,30(3):13-16.
    [9]龚强、白仙富、李永强、曹彦波、赵恒、曹刻、陈征山、非明伦.2007年宁洱6.4级地震救灾纪实[J].中国应急救援,2009,19-23.
    [10]周雷.从地震震中出发——宁洱地震采访记[J].中国记者,2007,34-35.
    [11]郑国志.倾听大地的脉搏,维系生命之安全——云南省地震局6.3宁洱地震应急救灾纪实[J].防灾博览,2007,(4):6-7.
    [12]刘烈平.来自宁洱地震灾区的报告[J].云南支部生活,2007,12-13
    [13]李俊.灾害信息的沟通困境与国家治理[J].学术论坛,2008, (12):76-80.
    [14]马怀平.日本应急管理之道[J].现代职业安全,2010,(1):88-91.
    [15]李俊、聂应德.日本灾害信息系统及其运作:经验与启示[J].东南亚纵横,2009, (2):101-105.
    [16]姚国章.NHK电视直升机灾害信息系统建设及启示[J].信息化建设,2008,43-45.
    [17]徐富海.意大利地震及其灾害管理体制[J].中国减灾,2009,(4):38-40.
    [18]李永强、聂高众、姜立新、李志强、侯建盛.意大利地震紧急事务处置与应急响应系统简介[J].国际地震动态,2006, (10):33-38.
    [19]张庆娜.从5.12汶川大地震看政府信息公开[J].新闻知识,2008,3-5.
    [20]张庆娜.从汶川大地震看政府信息公开[J].新闻传播,2008,(6):4-9.
    [21]王海龙、田野.危机传播中政府、媒体、公众的角色互动——以青海玉树地震为例[J].青年记者,2010,48-49.
    [22]张建国、谢英情.玉树地震应急响应与科技保障[J].地震通讯,2010,12-16.
    [23]赵和平.中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的经验[J].中国应急管理,2010,20-21.
    [24]高荣胜、黄国华、陆炳情、钱坤.汶川地震给地方防震减灾工作的几点启示[J].地震,2009,29(1):203-206.
    [25]张磊.青海玉树7.1级地震新闻宣传初探[J].地震通讯,2010年,7-9.
    [26]曹刻、王锋、李永强、赵恒、曹彦波、龚强、曹筱璇.云南宁洱6.4级地震灾区范围的快速判断[J].灾害学,2008,23(2):76-79.
    [27]源自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网.意大利地震早期预警研究取得新进展[J].国际地震动态,2007,18.
    [28]张维平.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沟通机制的社会学分析[J].学习与实践,2007,(5):115-118.
    [29]王莉.危机管理的信息沟通机制:反思与重建[J].科技信息,2009,(19):144-183.
    [30]王启东、吴楠楠.地震应急现场通讯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8, (1):104-105.
    [31]徐娜.“零死亡”奇迹的背后[J].中国减灾,2010,36-37.
    [32]武红阵.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多元治理探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10(1):14-18.
    [33]毛海燕.聚焦意大利地震[J].中国应急管理,2009, (5):55-58.
    [34]邓民宪.玉树地震灾害与应急救援[J].中国应急管理,2010,55-58.
    [35]邵卫卫.强震巨灾推动应急救援发展——访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总工程师曲国胜[J].现代职业安全,2010,(4):50-51.
    [1]百度百科.应急管理http://baike.baidu.com/view/1334452.htm,2011-09-08.
    [2]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汶川地震1周年地震科技工作专访之一地震烈度快速判断的新方法.http://www.csi.ac.cn/manage/html/4028861611c5c2ba0111c5c558b00001/_content/09_05 /12/1242096383643.html,2009-05-12.
    [3]百度百科.公共产品http://baike.baidu.com/view/690748.htm,2011-09-08.
    [4]百度百科.公共产品理论http://baike.baidu.com/view/2996847.htm,2011-09-08.
    [5]搜狐.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0级地震http://cn12322.blog.sohu.com/147485100.html, 2011-09-08.
    [6]百度百科.机制http://baike.baidu.com/view/79349.htm,2011-09-08.
    [7]网易.日本政府的“阪神教训”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helpjapan02.html, 2011-09-08.
    [8]网易另一面.灾难中形成的专业报道.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helpjapan03.html,2011-04-09.
    [9]中国地质图书馆.美国应急体系的构建概况.http://www.cgl.org.cn/earthquakeinfo/emergency/America-emergency-deal.htm,2008-05-13.
    [10]云南网.盈江地震灾区救灾见闻:活跃的志愿者http://society.yunnan.cn/html/2011-03/14/content_1529147.htm,2011-03-14.
    [11]搜狐转载.民间救灾:日本NGO的行动逻辑http://business.sohu.com/20110315/n279819259.shtml,2011-03-15.
    [12]网易.当日本遭遇地震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2Q9L/ribenkangzhen.html, 2011-03-20.
    [13]中国交通技术网转载张维平.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应急管理现状和对中国的启示,http://www.tranbbs.com/news/Policies/news_24932.shtm,2011-10-8.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8.
    [4]《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2011.
    [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
    [6]《国家地震应急预案》,2006.
    [7]《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2006.
    [8]《地震灾情上报暂行规定》,2010.
    [9]《云南省地震应急预案》,2006.
    [10]云南省地震局.2010年震害防御工作总结,2010.
    [11]云南省地震局应急培训报告:《应对大震的组织协调工作》,2008.
    [12]云南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地震工作40周年展厅简介(地震应急救援部分)》,2005.
    [13]肖九安.纪念云南地震工作四十周年.云南省地震局,20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