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篇章语言学视角下的中韩主语省略对比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人类在以交际能力依托传达自身的想法和感情时,尽可能的试以最少的努力传递最大的信息种所谓的济性目的所带来的必然现象就是省略省略仅能够实现对话语境中前后句子之间的意衔接,此同时能在赋予新信息焦点时发挥有效作用
     省略现象的前人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口语对话中的省略特征的研究,口语对话中的省略特征是大多可以通过各种语言外的因素对省略内容加以原,此相比书面语篇章层面的省略特征的研究尚显足如果说口语对话中对省略现象的研究已超越纯粹语言内部的静态研究,而是升到语用状况层面的动态研究的话,那书面语篇章层面对省略现象的研究仅尚未突破语言内部的静态研究,而且韩汉语对书面语篇章层面的省略研究几乎是空白状态本文以认知语用学理论基础,只针对口语对话中的省略现象,而且对书面语篇章中的各种省略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
     本文首先理清了省略现象的概念以及特征,以前人研究果基础确立了本文省略现象研究的框架确立研究框架时立足于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将省略类型分形态统一性省略意统一性省略意连贯性省略认知信息省略等四大类些省略同时体现了典型省略到非典型省略的变化过程并且以关联理论和示理论基础对各类型的省略中读者认知负担差异进行了解释即形态统一性省略最典型省略,判断省略原型时读者的认知负担最小意统一性省略的典型性次之,判断省略原型时读者的认知负担略大意连贯性省略的典型性较意统一性省略略低,判断省略原型时读者的认知负担稍大认知信息省略是最典型的省略,读者对认知背景的要求也最高本文以可及性理论的可及度基础,对最典型的形态统一性省略设置了许多影响因子并设立了分析构架
     在以分类和分析基础,本文从两篇汉语小说和两篇韩语小说中分别抽出5000条省略句予以统计分析,找出了两种语言语省略频度差异,并做出了认知语用学解释并且找出了两种语言中语省略之间的对应关系,对省略的语形态进行了原
     语言交际的实现是以单句而是以篇章中心因而本文对篇章中省略现象带来的效果进行了分析首先从省略现象对篇章衔接的影响来看,们认省略作篇章衔接装置之一在篇章粘连时发挥重要作用其次们考察了同一话题中省略的重要作用以及同话题背景的省略现象的变化再次们发现省略现象仅能够提升新信息的信息度,而且能够将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篇章脉络当中,能够起到拉近作者读者的凝聚作用
引文
白晓静,介词“往”在句中的省略用法浅析[J],《潍坊学院学报》,2010(1)
    曹德和,省略功能新说[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陈华,汉语省略现象与相关理论研究[J],《价值工程》,2011(5)
    陈琪,空语类与省略的“空缺”辨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3)
    陈勇,省略的语用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5)
    陈建文,动词短语省略的条件限制[J],《邢台学院学报》,2005(2)
    陈信春,关于后分句主语承前宾语而出现及省略的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2).
    陈天然,谈记叙中的省略[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11(4)
    陈伟英,省略与省力[J],《浙江大学学报》,2005(6)
    储泽祥,叙事体中施事主语省略的语用价值[J],《修辞学习》,1996(4)
    邓云华、范仲君,英汉语篇的省略对比[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邓丽萍,汉语双宾语结构中宾语的省略问题初探[J],《娄底师专学报》,1992(2)
    杜治会、张微,现代汉语话语省略的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2010(8)
    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商务印书馆,1961.
    范开泰,省略、隐含、暗示[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2)
    范晓,三个平面与法关[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6.
    冯广艺,《语境适应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高明凯,《汉语语法轮》[M],商务印书馆,1986.
    高更生,谈主语承前省略[J],《东岳论丛》1980(3)
    韩斌,语言省略现象新解[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郝文成,介词“以”的省略[J],《河北大学学报》,1982(1)
    何自然、冉永平,《语用与认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何贞慧,汉语空语类与省略及隐含的属性辨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胡裕树,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汉语学习,1992(11)
    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新疆师大学报,1987(2)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黄荔辉,话语省略与认知语境[A],《福建省外文学会交流论文文集》,2003.
    黄南松,论省略[J],《汉语学习》,1995(6)
    黄南松,现代汉语叙事体语篇中的成分省略[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5)
    黄南松,省略与语篇[J],汉语学习,1997(1)
    黄婉梅,重评《新著国语文法》对省略现象的研究[J],《武陵学刊》,2011(1)
    金顺姐,韩国语省略现象及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11)
    黎锦熙,《新著国语语法》[M],商务印书馆,1998.
    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李汝亚、石定栩、胡建华,省略结构的儿童语言获得研究[J],《中国语文》,2012(3)
    李艳惠,省略与成分缺失[J],《语言科学》,2005(2)
    李英,言语省略与语境[J],《大连大学学报》,1995(1)
    李旭、徐旭刚,从语义角度分析省略句生成的依据[J],《大众文艺(理论)》,2008(9)
    李武胜,一种特殊的省略—从“朝服衣冠”谈起[J],《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3).
    李生信,中心词省略辨正[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8(2)
    梁丽肖、刘欣茹,汉语话语省略的语用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
    刘村汉、肖伟良,论宾语承前省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3)
    刘道英,“隐含”不同于“省略”[J],《汉语学习》,1999(6)
    刘泽军,关于日语主题的省略和非省略[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5)
    刘庆元、李气纠,从“形合”与“意合”的角度看英汉省略[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
    刘鹤云,论句子的主语承句首状语中的词语省略[J],《华中师院学报(哲社版)》,1985(1)
    刘金,谈空语类与省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鲁力进、鲁力达,从配价理论看很汉语“VP+的+NIP”中NP的省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8).
    卢启榜,主语省略分析[J],《文学教育》,2008(10)
    卢屋,正反问的省略与“X不”句式[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4)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商务印书馆,1942.
    吕叔湘,《语法学习》[M],中国青年出版社,1953.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商务印书馆,1979.
    龙鸣,省略句的八种形式[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1999(13)
    罗英风,所字结构中的成分省略[J],《韩山师专学报》,1993(2)
    马建忠,《马氏文通》[M],商务印书馆,1989.
    毛意忠,汉法主语、谓语、宾语省略的对比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1)
    苗兴伟,语篇的信息连贯[J],外语教学,2003(2)
    聂中华,非对等比较句中的省略现象[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2)
    潘立,试释日常会话中省略的语用意义[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齐沪扬,带处所宾语的“把”字句中处所宾语省略与移位的制约因素的认知解释[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1》
    戚晓杰,谈兼语的省略及其条件限制[J],《世界汉语教学》,1996(2)
    钱敏汝,《篇章语用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饶长溶,“把”字连句省略[J],《汉语学习》,1982(3)
    施关淦,关于“省略”和“隐含”[J],《中国语文》,1994(2)
    沈阳,祈使句主语省略的不同类型[J],《汉语学习》,1994(1)
    申娜娜,省略的目的与作用[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4)
    苏培成,特指问句中疑问词“怎么”的省略[J],《语文研究》,1989(2)
    孙华敏,韩国语口语中省略现象探析[J],《读与写杂志》,2011(2).
    孙云,主语蒙后省略[J],《天津师大学报》,1984(1)
    宋振军,省略现象中的转喻思维[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宋柔,汉语叙述文中的小句前部省略现象初析[J],《中文信息学报》,1992(3)
    陶振民,省略结构中的语义转移[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7(4)
    陶小东,主语蒙后省略质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6(4)
    唐海秋,定语可承前省略[J],《咬文嚼字》,2007(1)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商务印书馆,1985.
    王茹茹,从汉英主语的省略对比看国内校训的翻译[J],《宜宾学院学报》,2009(7)
    王寅,认知参照点原则与语篇连贯-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J],《中国外语》,2005(5)
    王洁,论“省略述语动词”的体词谓语句[J],《大理师专学报》,2000(4)
    王洁,再论“省略述语动词”的体词谓语句[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王朴,省略型附加疑问句的几个额问题[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王维贤,《现代汉语语法理论研究》[M],语文出版社,1997.
    汪吉,对话中的省略和语用推理[J],《外语研究》,2001(1)
    吴迪龙、赵艳,ICM视域下语义省略的认知解读[J],《外语电化教学》,2010(135)
    夏日光,从功能语法角度看英汉语篇中动词性省略[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第二版[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杨雪燕,会话省略的功能研究[J],《中国外语》,2012(5)
    杨贤玉,语境与省略[J],《武当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于世英,对省略同一性的探讨[J],《文化研究》,2009(4)
    于爽,浅析汉语的主语省略及其英译策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余弦,歧义与省略:汉日定中结构之比较[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5)
    俞敦雨,主语省略的几种特殊方式[J],《逻辑与语言学习》,1987(4)
    赵仙丹、夏日光,从图式理论谈续语省略的语篇理解[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1).
    张学成,介词及其宾语的省略[J],《杭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4)
    张仁俊,谈句子成分的省略(上)[J],《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
    张仁俊,谈句子成分的省略(下)[J],《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
    张琪,汉语VP省略结构语义特征[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张琪,汉语动词短语省略特征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张天伟,省略的定义和研究路径:理论与应用[J],《外语研究》,2011(6)
    张天伟、卢卫中,省略的认知转喻解读[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2)
    张岳健,从配价理论看汉语“VP+的+NP”中NP的省略[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张宝胜,“名1(代)+的+名2”中名2的省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
    张桂宾,省略句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1998(1)
    郑远汉,省略句的性质及其规范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8(2)
    郑从富,省略三段论略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1)
    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1982.
    朱向明,基于语料库的情景省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2)
    朱楚宏,关于主语承前省略的几个问题[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周丽,汉语增强语副词在翻译中的省略[J],《经营管理者》,2010(7)
    陈伟英,汉语主语省略的认知语用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姜贞爱,韩汉政论体语篇的省略和指称衔接对比,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李欢,宾语省略的认知分析,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刘建霞,韩国留学生叙事语篇中名词性词语省略的偏误分析,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孙明,《左传》省略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夏日光,省略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与翻译教学,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喻姗姗,《汤姆·索耶历险记》中省略的认知识解,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周圣芳,中高级韩国留学生叙事语篇省略偏误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