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法定社会保障标准低,与其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尤其是失地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需要政府优先关注和保障。地方政府有责任深入研究和探索当地失地农民所面临的生计、就业、发展等保障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能动作用,提高行政效率,以责任政府的高度处理好地区经济发展、征地补偿与失地农民社保的关系,利用经济和市场的手段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好服务和较高社会保障。本文将广州开发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社会保障方面走过的历程、具体做法,总结了其在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有独特的经验,阐述了其作为责任主体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本文研究了土地征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关系,明析了地方政府无论从经济职能还是从社会职能的角度都有能力、义务和职责通过构建社会保障制度,为失地农民融入城市提供各种服务和社会保障。通过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供需均衡分析,得出由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需求与供给不均衡,需要通过改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需求与供给。为此,地方政府可以促进保障制度的调整与创新,通过系列的诱致性变迁措施,将变迁的阻滞成本降低。政府要着力改善关系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环境,促进变迁的发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将有利于借助市场的力量增强诱致性变迁的潜在利益效益,达到积极能动地创造条件诱导资源的有机结合,通过市场经济的运行实现一系列诱致性制度变迁,为失地农民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供给。
     土地的发展权承载着土地未来的最大收益潜力,在现行的征地制度下,非公共利益性质的征地行为侵害了失地农民的土地发展权,征地对于失地农民更多的是利益损失,用地单位和政府则享受了土地增值收益的大头。土地征收后如何保证失地农民生存权的实现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够解决和落实失地农民的生存权,则征地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就会遭到质疑。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角度来看,失地农民为城市化做出了贡献,理应享受城市化发展的成果,即应该享有土地发展权。现实中,农民常常被排除在土地发展权之外,具有非正当性。征地补偿标准定得过低,土地增值收益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地方政府通常将土地财政大部分用于城市建设开发,投在农民社会保障和农村公共设施方面的少,失地农民的利益和保障得不到充分体现。从而导致城乡发展水平不平衡差距拉大,因此,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政策要进行调整。
     让失地农民分享土地发展权,要同时强调保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使地方政府更有能力扶持和带动失地农民共同发展,解决好农民的社会保障、生活保障和农民市民化等系列问题,让利益贡献主体获得社会发展成果的回报。因此,地方政府要更加积极地帮助农民享受土地发展权,通过区域经济发展让成果的受益者更具普遍性,唯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长远生活保障。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 it is a logical necessity that a large number of land-lost farmers appear. Now, the legal standard of social security of land-lost farms is low, which is incommensurate to their developing needs.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make great effort to study and find the solution to the situ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of land-lost farmers, such as living, employment, development, and so on, and raise their administrative efficacy to provide with better service and higher security for land-lost farmers by means of economy and market. Taking Guangzhou Development District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is paper summarizes its good experiences in and expounds its effect o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social security of land-lost farmers as a subject of legal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expropriation and functions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make it clear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supply with social security institutions for land-lost farmers to adapt to the urban life. It is the oblig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according to both its economic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to establish a good system of social security. By analyzing the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of security systems of land-lost farmer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it is insufficient of resettlement institutions of land-lost farmers at present.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positively create condition to result in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all kinds of resources via a series of inducing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so as to offer effective system supply to land-lost farmers.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to solve urgently is how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ight to subsistence of land-lost farmers after land expropriation. Otherwise, the legitimacy and validity of local governments will come under ques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equity and justice, land-lost peasants contribute so much to the urbanization that they should enjoy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urbanization, i.e., have the rights of land development. But the truth is that they have been excluded from this right. This is illegitimate. The governments must help the land-lost farmers to realize their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and make more and more people enjoy the prosperity of economy to the best of their ability through the growth of regional economy. Only by this can the problems of social security and long-term livelihood guarantee system of land-lost farmers be solved fundamentally.
引文
①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0,7:8
    ②郑功成.和谐社会民生为本[J].瞭望,2005,15:62
    ③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J].求是,2006,5:8
    ①高勇.4000万失地农民的不满[N].人民日报(理论版),2004.2.2
    ②刘丽英.GDP诱惑与失地农民[N].中国新闻周刊,2003.12.29:24
    张媛媛、贺利军.城市化过程中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再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4.2:111
    ①刘义胜.对OECD国家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分析与借鉴[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7:15
    ①吴瑞君.城市化过程中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的难点及对策思考[J].人口学刊,2004.3:23
    ①2009年广州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②2010年广州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③2010年广州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①陈利根、郭丽芳.论城市土地储备规模[J].中国土地,2003.8:22
    ①陈华彬.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①俞可平.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访谈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45-49
    ②郭宝平、余兴安.政府研究概览[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65
    ③芮明春主编.政府学[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92
    ①朱光磊主编.现代政府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
    ①卢海元.土地换保障:妥善安置农民的基本设想[J].中国农村观察,2003.6:52
    张时飞、唐钧.百姓生活十大话题[J].发展,2003.1:47
    ②陈信勇、蓝邓骏.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制度构建[J].中国软科学,2004.3:19
    ③宋斌文、荆玮.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理论探讨,2004.3:20
    ④楼喻刚、金皓.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被征用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初探[J].西北人口,2002.1:29
    ①潘诚、张鸿雁.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再思考IJ].上海城市职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1:37
    ②胡岩松.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安置途径选择[J].国土资源,2002.9:37
    ③潘明才.征地制度改革的初步构想[J].中国土地,2000.4:18
    ①张晓玲等.被征地农民贫困风险及安置措施研究[J].中国土地科,2006.2:6
    ②谭俊华、谭文兵.探索被征地农民安置新途径[J].农业经济,2006.4:67-68
    ①张浩.开展技能培训造就新型农民[J].领导科学,2006.21:14-15
    ②林民书、李文溥等.郊区被动型城市化农民就业问题研究——厦门市禾山镇农民非农化问题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2.9:76
    ①陈晨等.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弱势群体——对被征地农民经济补偿、社会保障与就业情况的考察[J].经济体制改革2004.1:19
    ②张媛媛、贺利军.城市化过程中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再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4.3:112-113
    ③黄小虎.关于非农用地进入市场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1995.2:41
    顾吾浩:农村城市化中的农民利益保护问题[J].探索与争鸣,1996.10:14
    张孝直.中国农村地权的困境[J].战略与管理,2000.5:109-110
    陈洁、罗丹.剩余索取权:农民增收问题的起点,[J].学习与探索,2000.4:41
    刘燕萍.征地制度创新与合理补偿标准的确定[J].中国土地,2002.2:26
    ④李元.征地制度改革应当循序渐进[J].中国改革,2006.2:36
    ⑤胡岩松.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安置途径选择[J].国土资源,2002.9:36
    ⑥李炯、邱源惠.征地农转非人员安置问题探析——以杭州市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2.6:64-65
    ⑦白呈明.农户内部法律关系解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8:21
    ①周诚.农地征用中的公正补偿[J].中国土地2004.Z1:29
    ②杜业明.也谈现阶段农地征用中的是是非非——与周成先生商榷[Jl.中国土地,2004.4:36
    ③廖小军.城市化中失地农民与制度安排的合理化[J].社会学辑刊,2005.2:54
    ④余兴厚.失地农民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5.5:40
    ⑤陈锡文.低价征地使农民受损[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3.3:15
    ⑥钱忠好.土地征用:均衡与非均衡——对现行中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经济分析[J].管理世界,2004.12:50
    ①汪锦.论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D].硕士学位论文太原:山西大学2007
    ②赵倩.论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的责任实现[D].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大学2007
    ③杨国栋.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的行动逻辑[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7:18
    ④周符波、陈云良.论农村土地征收过程中政府的角色转变[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6
    ⑤叶美霞、韩文军.农村土地征收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失衡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10.8:61
    ⑥李辉、张璇.农民收入保障性的长效运行框架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26
    ①邵芬、陈艳华.失地农民与政府责任[J].昆明大学学报,2006.1:3
    ②郑杭生.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主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5.4:4
    ③杨盛海.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探析[NB/OB].中国农村研究网2004-9-20
    ④李敦富.关于海口市郊区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的探讨[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4.2:29
    张文宏、阮丹青.城乡居民的社会支持网.[J]社会科学研究,1999.3:12-16
    许欣欣.从职业评价和择业取向看中国社会结构变迁.[J]社会科学研究,2000.4:72
    吴力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为何不导致城市化——江苏省城市化滞后原因实证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0.7:66
    张春龙、聂玉梅:“农民”向“市民”的转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再社会化[J].城乡建设,2001.8:16-17
    ⑤陈映芳.征地农民的市民化——上海市的调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88-95白南生.城市化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8.4:6-8
    ①廖洪乐.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保护集体和农民利益[J].党政干部文摘,2007.8:11-12
    ②张亭等.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95
    ③吴社兴.比较与借鉴:英美社会保障机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6.12:104-107
    ①崔红志.国外建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J].世界农业2004.10:41-43
    ②王琼.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研究.[J]北方经贸,2005.2:24
    ③郑秉文.法国社会保障改革的新动向[J].中国社会保障,2000.12:32
    ①广州市政府[穗府(2006)21号,广州市“农转居”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2006
    ①广州市政府[穗府(2008)12号],广州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2008
    ①广州市政府办公室[穗府办(2010)80号],广州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10
    ①广州市人民政府令(2008)第17号,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2008
    ①王文录.“一线两厢”框架下的河北省城市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9第1页
    ②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文版).第2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861页。
    ③王文录.“一线两厢”框架下的河北省城市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9第9页
    ④贺雪峰 当前“三农”问题中的儿对辩证关系[J].农村工作通讯2010.17
    ①丁健.现代城市经济[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版;158
    ①戴治国.广州城市管理实践与探索[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6年版;105
    ②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①朱华晟.浙江产业群—产业网络、成长轨迹与发展动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04-107
    ②郑孟煊.主编城市化中的石牌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4;137
    ①李亦亮.企业集群发展的框架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5序
    ①李亦亮.企业企业集群发展的框架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5 序言
    ①Paul Anthony Samuelson.William D.nordhaus.Economics McGraw-Hill,1992:1217-1219
    ②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集群:中国经济的龙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③[美]理查德·D·宾厄姆.美国地方政府管理实践中的公共行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76
    ④据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2001年6月的调查汇总
    ①姜杰等.城市管理问题聚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1;38
    ①袁志杰.德国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J].行政法学研究2010.2:123
    ①景天魁.底线公平社会保障的柔性调节[J].社会学研究,2004.6.34
    ②齐严、顾声乐.论政府职能的第二次转变[J].中国流通经济,2007.7:30
    ③张志洋、王丽.美国重塑政府运动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J].学术界.2007.3:281-282
    ④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04.2:7-8
    ①David Osborne, Ted Gaebler Reinventing government: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orming the public sector Plume,1993
    Ronald B. Cullen,Donald P. Cushman Transitions to competitive government:speed, consensus, and performanc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0 42-46
    ①[英]G.霍奇逊.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P298-302)
    ①[英]威廉·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②宋世明.美国行政改革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88页-189页
    ③关保英.比较行政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94页
    ①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93页
    ①金同小.1991:中国人权白皮书[J].中国新闻周刊,2012.2:84
    ②[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上卷),赵荣潜等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93、321
    ③[英]潘恩.潘恩选集马清槐等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44
    ①徐显明.法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377
    ②汪习根.发展权法理探析[J].法学研究1999.4:20
    ③有些实证研究表明当下农民的生活仍然对土地非常倚重。参见洪名勇、施国庆.欠发达地区农地重要性与农地产权:农民的认知——基于贵州省的调查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5:35-43
    ④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50、60-65
    ①朱未易.论物权法土土地发展权与人权法上发展权的制度性契合[J].政治与法律2009.9:69
    ②姚从容.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制度安排与利益冲突”[J].人口与经济,2006.3:69-74
    ①任浩.征地制度中地价补偿标准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①托马斯·弗莱纳.人权是什么?谢鹏程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27-130
    ②伦纳德·霍布豪斯.社会正义要索.孔兆政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32
    ③张千帆.“公正补偿”与征收权的宪法限制[J].法学研究2005.2:27
    ①Pennsylvania Coal Co. v. Mahon,260 U.S.393 (1922).转引自.张千帆“公正补偿”与征收权的宪法限制[J].法学研究,2005,2:26
    ②韩俊.赋予农民平等发展机会[J].财经界,2004.3:14
    ③缪青、朱宏亮.东亚部分国家和地区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比较[J].城乡建设,2006.8:71-73
    ④王顺喜.论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河南社会科学2007,3:161
    ①沈守愚.论设立农地发展权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意义[J].中国土地科学1998.1:19
    ②黄祖辉、汪晖.非公共利益性质的征地行为与土地发展权补偿[J].经济研究,2002.5:66-71
    ③黄祖辉、汪晖.非公共利益性质的征地行为与土地发展权补偿[J].经济研究,2002.5:66-71
    ①孙鹤汀、刘明明.论土地发展权的地位[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82
    ①钱忠好.土地征用:均衡与非均衡一对现行中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经济分析[J].管理世界2004.12:50-59
    ②李勋华、何雄浪.基于土地发展权视角下的水电工程农村移民补偿实证研究[J].统计观察2010.23:99-101
    ①黎晓武、陈威.生存权与发展权视野下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9.10:173
    ①王永莉.美国土地发展权及生态保护概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2:117
    ①高勇.4000万失地农民的不满[N].人民日报(理论版),2004.2.2
    ①汪辉.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征用:征用权与征地补偿[J].中国农村经济,2002,(2):40-46.
    ②陈伟德,金岳芳。征地中的农民土地产权问题[J].中国土地,2002,(3):46.
    ③民间观察:农转非中农民得到什么[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03-30.
    ①林毅夫:《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载《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第384、396、397、398页
    ①UNDP Report. Local Governance[Z].1996.
    [1]廖小军.中国失地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毛寿龙.政治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3]秦晖.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陈传锋等.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心理与市民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版.
    [5]温铁军.三农问题与世纪反思[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6]王国军.社会保障:从二元到三维——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统筹[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丁建定.社会福利思想[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丁建定,杨凤娟.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
    [9]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孟德斯鸿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M]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0]萨托利著,冯克利、阎克文译.民主新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11]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陆学艺.“三农”新论: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3]陈甬军,陈爱民.中国城市化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5]孙立平.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6]钱忠好.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续)[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7]李珍.社会保障理论[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版.
    [18]吴中宇.现代社会保障导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9]向德平.城市社会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申振东、周其华.城镇化透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21]陈晓华、张红宇.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版.
    [22]朱宝树.城市化的再推进和劳动力再转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张正河.农业国的城市化——中国乡村城市化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24]王章辉、黄坷可.欧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城市化[M].北京:社会科学献出版社,1999年版.
    [25]林广、张鸿雁.成功与代价:中外城市化比较新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6]凌岩.农村城市化论[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27]彭希哲等.区域发展、乡镇企业与社会保障[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0年版.
    [28]H孟德拉斯著.李培林译.农民的终结[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9]俞可平.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访谈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0]郭宝平、余兴安.政府研究概览[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1]芮明春主编.政府学[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3年版.
    [32]朱光磊主编.现代政府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3]陈晨等.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弱势群体一对被征地农民经济补偿、社会保障与就业情况的考察[J].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第1期.
    [34]冯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初探[J].财政研究,2004年第6期.
    [35]葛如江、潘海平、王新亚.谁制造了2000万失地农民一城市化浪潮中的新弱势群体调查[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4年第1期.
    [36]葛永明.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关心“失地农民”[J].调研世界,2003年第3期.
    [37]顾吾浩.农村土地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1996年第8期.
    [38]郭于华.“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J].读书,2002年第7期.
    [39]李炯、邱源惠.征地“农转非”人员安置问题探索[J].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6期.
    [40]钱忠好.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J].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12期.
    [41]周诚.农地征用中的公正补偿[J].中国土地,2004年12期.
    [42]周其仁.农地征用垄断不经济[J].中国改革,2001年第12期.
    [43]周作翰、张英洪.论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权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1期.
    [44]李小云、左婷、叶敬忠.2003~2004中国农民情况报告[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5]朱明芬、李一平.失地农民利益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J].调研世界,2002年第12期.
    [46]朱明芬.浙江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现状调研及对策[J].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3期.
    [47]丁建定、柯卉兵.发达国家积极就业政策及其启示[J].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48]吴中宇.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及启示[J].中国社会导刊2006(20)
    [49]王仍秀.中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06.
    [5()]汪锦.论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D].硕士学位论文太原:山西大学,2007.
    [51]赵倩.论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的责任实现[D].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大学2007.
    [52]周符波、陈云良.论农村地征收过程中政府的角色转变[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9期.
    [53]杨国栋.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的行动逻辑[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54]叶美霞、韩文军.农村土地征收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失衡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10第8期.
    [55]刘晓晖.农村土地征收中的政府角色限定与公共利益界定——兼述失地农民个人利益的保护[D].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9.
    [56]张璇、张绍学、冉崇生.试论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政府责任[J].农村经济,2007年第2期.
    [57]刘迪香.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与创新中的政府责任[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第9期.
    [58]周延、姚晓黎.政府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中责任和义务的缺失及完善[J].农村观察,2006年第2期.
    [59]钟勇海.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60]王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以川北某开发区失地农民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61]武玲娟.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主导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62]马利琴.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权益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63]唐琼.论失地农民权益的法律保障[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64]金小琴.征地中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65]高翔.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66]梁伟.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4.
    [67]卢海元.实物换保障: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政策选择[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
    [68]秦文华.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损与政策支持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7.
    [69]刘海云.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
    [70]钱文亮.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法学思考[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71]韩俊.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J].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第6期.
    [72]张生吉.乡镇涌起创业潮[J].江苏农村经济,2005年第6期.
    [73]陆福兴.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研究.中国农村研究网,2004年7月31日.
    [74]鲍海君、吴次芳.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J].管理世界2002年第1期.
    [75]钱忠好土地征用:均衡与非均衡——对现行中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经济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12期.
    [76]吴刚等.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和研究[J].国土资源,2002年第1期.
    [77]颜秀金、叶琪.关于构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J].经济前沿,2006年第8期.
    [78]张晓玲等.被征地农民贫困风险及安置措施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6年第2期.
    [79]谭俊华、谭文兵.探索被征地农民安置的新途径[J].农业经济,2006年第4期.
    [80]林书民等.郊区被动型城市化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2年第9期.
    [81]楼培民.中国城市化过程中被征地农民生活状况实证研究一以上海浦东、浙江温州和四川广元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12期.
    [82]贺豪振、陶志琼.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老年农民的幸福度贺抑郁水平的比较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12期.
    [83]公维才.失地补偿安置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利益、保护土地资源的关键[J].人口与经济.2005年第5期.
    [84]孔样智,王志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补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4年第5期.
    [85]左学金,楼培敏.农村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中的利益分配、相关问题及对策[J].毛泽东邓小平思想研究,2004年第1期.
    [86]葛红岩,吕彦儒.城市化与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6年第5期.
    [87]楼培敏.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被征地农民生活状况进行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12期.
    [88]马弛等.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软科学,2004年第6期.
    [89]张媛媛,贺利军.城市化过程中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再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4年第3期.
    [90]徐文明: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和建构[J].社会保障制度,2005年第3期.
    [91]杨翠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分析与评价一以浙江省10个市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5期.
    [92]张正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国证券时报,2004年第6期.
    [93]陈信勇蓝邓骏: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制度构建[J].中国软科学,2004年第3期.
    [94]卢海元:土地换保障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基本设想[J].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第6期.
    [95]潘诚张鸿雁: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再思考.[J]城市管理.2005年第1期.
    [96]王美涵、董文松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财经论谈,2004年第5期.
    [97]刘昌平.城市化: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J].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第8期.
    [98]刘翠霄.农民养老:靠儿靠地不如靠制度[J].社会保障制度,2005年第5期.
    [99]王克强,蒋振声.从地产对农民的生活保障效用谈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的紧迫性[J].农业经济,2002年第2期.
    [100]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课题组.城市化进程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的调查与思 考[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7期.
    [101]温铁军.农民社会保障与土地制度改革.载http://www.ccrs.org.cn/.2006-10-12
    [102]崔红志.国外建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J]世界农业,2004年第10期.
    [103]王琼.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研究[J].北方经贸,2005年第2期.
    [104]张文详.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105]高勇.失去土地的农民如何生活.人民日报2004-2-2
    [106]沈关宝、王惠博.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地的深层次分析[J].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2期.
    [107]王海明.广东土地权威报告:农民能否分享级差地租[J].经济管理文摘,2003年第5期.
    [108]潘诚、张鸿雁.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再思考[J].城市管理,2005年第1期.
    [109]宋斌文、荆玮.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理论探讨,2004年第3期.
    [110]楼喻刚、金皓.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被征用农民养老保障问题初探[J].西北人口,2002年第3期.
    [111]何格、欧名豪、张文秀.合理安置失地农民的构想[J].农村经济,2005年第2期.
    [112]李世平、江美丽、孙寒冰.失地农民贫困现状缘于中国农民权利贫叶—换个角度谈征地补偿制度[J].农村经济,2006年第2期.
    [113]从峰、邱红杰、朱建军.我国失地农民逾4000万,生存状态事关政府执政能力.新华网.2005-3-13
    [114]邹小华.城市化进程中的非农就业[J].城乡社会,2005年第1期.
    [115]李良进,风笑天.试论城市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系统[J].岭南学刊,2003年第2 期.
    [116]王克强,蒋振声.从地产对农民的生活保障效用谈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的紧迫性[J].农业经济,2002年第2期.
    [117]陈晨等.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弱势群体一对被征地农民经济补偿、社会保障与就业情况的考察[J].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第1期.
    [118]王新亚、葛如江、潘海平.失地农民调查:解决之道,考验政府的历史性时刻(下)[J].乡镇经济,2003年第10期.
    [119]姚蓄.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损失及对策[J].兰州学刊,2005年第3期.
    [120]俞可平.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J].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9期.
    [121]何清涟.寻找经济决策的政治基础—重读布南坎《自由、市场与国家》.载自思想评论网
    [122]杜润生、刘守英.土地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J].税务研究2004年第4期.
    [123]陆学艺.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结构的调整[J].社科论坛,2005年第2期.
    [124]佟达.为什么乡村开始仇恨城市?新周刊,2005,1,11.
    [125]郑杭生.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主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126]杨盛海.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探析中国农村研究网.2004-9-20.
    [127]李敦富.关于海口市郊区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的探讨[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128]张文宏、阮丹青.城乡居民的社会支持网[J].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3期.
    [129]许欣欣从职业评价和择业取向看中国社会结构变迁[J].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第3期.
    [130]吴力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为何不导致城市化一江苏省城市化滞后原因实证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7期.
    [131]张春龙、聂玉梅:农民向市民的转化一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再社会化[J]. 城乡建设,2001年第8期.
    [132]陈映芳征地农民的市民化一上海市的调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33]姜作培.六统一:农民市民化的对策选择[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34]姜作培.农民市民化必须突破五大障碍[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年第6期.
    [135]张琪.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促进转居农民就业的对策研究[J].人民与经济,2003年年第1期.
    [136]陈映芳.征地农民的市民化一-L海市的调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37]郭曰君.吕铁贞.社会保障权宪法确认之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1期.
    [138]苑韶峰.中外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比较与借鉴[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3期.
    [139]花文苍.国外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经验及启示[J].江西农业报,2006年第8期.
    [140]王桂梅.近期我国失地农民权益受损问题研究述评[J].资源与产业,2007年第8期.
    [141]刘雪雁.尹锋.浅议中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第3期.
    [142]蒋翠珍.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综述[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143]曾国华.发达国家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及对我国的借鉴[J].国土资源理,2006年第9期.
    [144]侯文飞.宇鸣.土地征收与公共利益[J].法制与社会,2006年第3期.
    [145]杨爱文.美英日三国土地征用制度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6期.
    [146]彭开丽.李洪波.美国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农业科技管 理,2006年第6期.
    [147]张千帆.“公共利益”的困境与出路—美国公用征收条款的宪法解释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检察官,2006年第2期.
    [148]王正立.刘丽.国外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方式及支付时间[J].国土资源情报,2004年第6期.
    [149]吴小明.当前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中应关注的两个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6期.
    [150]何睿.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经济初探[J].学海,2003年第6期.
    [151]陶勇.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透视[J].财经研究,2002年第6期.
    [152]徐琴.农村土地的社会功能与失地农民的利益补偿[J].江海学刊,2003年第6期.
    [153]宋斌文,荆玮.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理论探讨2004年第3期.
    [154]汪世银.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构想(J].理论视野,2000年第6期.
    [155]陶著.构建失地农民社会综合保障体系的思考[J].求实,2005年第2期.
    [156]王斌.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认识及思考[J].国土资源,2004年第2期.
    [157]张时飞.以土地换保障: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可行之策[J].红旗文稿,2004年第8期.
    [158]蔡防.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04年第2期.
    [159]王文录.“一线两厢”框架下的河北省城市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9期.
    [160]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文版).第2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161]贺雪峰当前“三农”问题中的几对辩证关系[J].农村工作通讯2010年第17期.
    [162]丁健.现代城市经济[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版.
    [163]戴治国.广州城市管理实践与探索[M].广州:广州出版社,1996年版.
    [164]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历史·现状·展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165]朱华晟.浙江产业群一产业网络、成长轨迹与发展动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6]郑孟煊.主编城市化中的石牌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67]李亦亮.企业企业集群发展的框架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版
    [168]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集群:中国经济的龙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69][美]理查德·D·宾厄姆.美国地方政府管理实践中的公共行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70]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2001年6月的调查汇总
    [171]姜杰等.城市管理问题聚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1
    [172]袁志杰德国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J].行政法学研究2010.2
    [173][美]约翰·罗尔斯姚大志译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 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174]景天魁底线公平与社会保障的柔性调节[J].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6期.
    [175]齐严、顾声乐.论政府职能的第二次转变[J].中国流通经济2007年第7期.
    [176]张志泽、王丽.美国重塑政府运动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J].学术界,2007年第3期.
    [177][英]G.霍奇逊.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宣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78][英]威廉·韦德.行政法.徐炳等译[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179]宋世明.美国行政改革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80]关保英.比较行政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81]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82]汪辉.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征用:征用权与征地补偿[J].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2期.
    [183]陈伟德,金岳芳。征地中的农民土地产权问题[J].中国土地,2002年第3期.
    [184]民间观察:农转非中农民得到什么[N].21世纪经济报道.
    [185][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上卷),赵荣潜等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186][英]潘恩,马清槐等译.潘恩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87]徐显明.法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88]汪习根.发展权法理探析[J].法学研究,1999年第4期.
    [189]洪名勇、施国庆.欠发达地区农地重要性与农地产权:农民的认知——基于贵州省的调查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5期.
    [190]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191]朱未易.论物权法上土地发展权与人权法上发展权的制度性契合[J].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9期.
    [192]姚从容.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制度安排与利益冲突”[J].人口与经济,2006年第3期.
    [193]任浩.征地制度中地价补偿标准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194][瑞士]托马斯·弗莱纳,谢鹏程译.人权是什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5][英]伦纳德·霍布豪斯.社会正义要素 孔兆政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96]张千帆.“公正补偿”与征收权的宪法限制[J].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
    [197]韩俊.质疑行政强制性土地国有化[J].财经,2004年第8期.
    [198]李善山.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制度安排[J].农村经济,2006年第8期.
    [199]缪青、朱宏亮.东亚部分国家和地区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比较[J].城乡建设,2006 年第8期.
    [200]王顺喜.论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201]沈守愚.论设立农地发展权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意义[J].中国土地科学,1998年第1期.
    [202]黄祖辉、汪晖.非公共利益性质的征地行为与土地发展权补偿[J].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
    [203]朱启臻、窦敬丽.新农村建设与失地农民补偿——农地发展权视角下的失地农民补偿问题[J].中国土地,2006年第4期.
    [204]孙鹤汀、刘明明.论土地发展权的地位[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205]钱忠好.土地征用:均衡与非均衡—对现行中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经济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第12期.
    [206]李勋华、何雄浪.基于土地发展权视角下的水电工程农村移民补偿实证研究[J].统计观察,2010年第23期.
    [207]黎晓武、陈威.生存权与发展权视野下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
    [208]王永莉.美国土地发展权及生态保护概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2期.
    [209]义乌市人民政府文件[2003]78号.义乌市被征地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暂行办法,2003-6-17.
    [210]杭州市劳动局.杭劳社险[2003]150号.杭州市区征用土地农转非人员“双低”养老保险实施办法2003-6-23
    [211]沪府发[2003]65号.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2003-10-2
    [212]甬政发[2003]125号.宁波市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试行办法.2002
    [213]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0,7:8
    [214]郑功成.和谐社会民生为本[J].瞭望,2005年第6期.
    [215]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J].求是,2006年第5期.
    [216]高勇.4000万失地农民的不满[N].人民日报(理论版),2004年第2期.
    [217]刘丽英.GDP诱惑与失地农民[N].中国新闻周刊,2003年第12期.
    [218]刘义胜.对OECD国家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分析与借鉴[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9年第7期.
    [219]吴瑞君.城市化过程中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的难点及对策思考[J].人口学刊,2004年第3期.
    [220]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总编,黄平湘主编,《广州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
    [221]广州开发区、萝岗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撰,《萝岗年鉴》,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
    [222]广州开发区、萝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广州开发区管委会、萝岗区人民政府,2011年3月颁布。
    [223]2009年广州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24]2010年广州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25]陈利根、郭丽芳.论城市土地储备规模[J].中国土地,2003年第8期.
    [226]陈华彬.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27]胡岩松.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安置途径选择[J].国土资源,2002年第9期.
    [228]潘明才.征地制度改革的初步构想[J].中国土地,2000年第3期.
    [229]张浩.开展技能培训造就新型农民[J].领导科学,2006年第21期.
    [230]黄小虎.关于非农用地进入市场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1995年第2期.
    [231]顾吾浩:农村城市化中的农民利益保护问题[J].探索与争鸣,1996年第14期.
    [232]张孝直.中国农村地权的困境[J].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5期.
    [233]陈洁、罗丹.剩余索取权:农民增收问题的起点,[J].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4期.
    [234]刘燕萍.征地制度创新与合理补偿标准的确定[J].中国土地,2002年第2期.
    [235]李元.征地制度改革应当循序渐进[J].中国改革,2006年第2期.
    [236]李炯、邱源惠.征地农转非人员安置问题探析——以杭州市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6期.
    [237]白呈明.农户内部法律关系解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8期.
    [238]周诚.农地征用中的公正补偿[J].中国土地2004.Z1.
    [239]杜业明.也谈现阶段农地征用中的是是非非——与周成先生商榷[J].中国土地,2004年第4期.
    [240]廖小军.城市化中失地农民与制度安排的合理化[J].社会学辑刊,2005年第2期.
    [241]余兴厚.失地农民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
    [242]陈锡文.低价征地使农民受损[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3年第3期.
    [243]汪锦.论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D].硕士学位论文,太原:山西大学2007版.
    [244]李辉、张璇.农民收入保障性的长效运行框架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2期.
    [245]邵芬、陈艳华.失地农民与政府责任[J].昆明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46]郑杭生.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主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247]杨盛海.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探析[NB/OB].中国农村研究网2004-9-20.
    [248]李敦富.关于海口市郊区农村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的探讨[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
    [249]张文宏、阮丹青.城乡居民的社会支持网[J].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3期.
    [250]许欣欣.从职业评价和择业取向看中国社会结构变迁.[J]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第4期.
    [251]吴力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为何不导致城市化——江苏省城市化滞后原因实证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7期.
    [252]张春龙、聂玉梅:“农民”向“市民”的转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再社会化[J].城乡建设,2001年第8期.
    [253]陈映芳.征地农民的市民化——上海市的调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254]白南生.城市化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第4期.
    [255]廖洪乐.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保护集体和农民利益[J].党政干部文摘,2007年第8期.
    [256]张亭等.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6期.
    [257]吴社兴.比较与借鉴:英美社会保障机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6年第12期.
    [258]崔红志.国外建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验[J].世界农业.2004年第10期.
    [259]王琼.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研究.[J]北方经贸,2005年第2期.
    [260]郑秉文.法国社会保障改革的新动向[J].中国社会保障,2000年第12期.
    [261]金同小.1991:中国人权白皮书[J].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第12期.
    [262]洪名勇、施国庆.欠发达地区农地重要性与农地产权:农民的认知——基于贵州省的调查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5期.
    [263]张千帆.“公正补偿”与征收权的宪法限制[J].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
    [264]韩俊.赋予农民平等发展机会[J].财经界,2004年第3期.
    [265]广州市政府[穗府(2006)21号],广州市“农转居”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2006.
    [266]广州市政府[穗府(2008)12号],广州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行办法,2008.
    [267]广州市政府办公室[穗府办(2010)80号]广州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10.
    [268]广州市人民政府令(2008)第17号,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2008.
    [269]Adem Y. Elveren. Social Security Reform in Turkey:A Critical Perspective [J]. 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2008.
    [270]BinWu.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rura IChina:farmer innovation and self-organisation in marginal areas. London:New York:Routledge Curzon,2003.
    [271]David Osborne, Ted Gaebler Reinventing government: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orming the public sector Plume,1993.
    [272]David M. Kroenke, Andrew Gemino, Peter Ti ngl ing:Experiencing MIS. [M] Pearson Prentice Hall, Toronto,2009.
    [273]Derek Bosworth, Peter Dawkins, Thorsten Stromback. The Economics of theLabour Market [J].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cl,1996.
    [274]Dennis E. Logue, Jack S. Rader. Managing Pension Plans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1998.
    [275]Edens, D. Eminent Domain, Equity and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 [J]. Land Economics, August.1970.
    [276]Elaine Clark. Some Aspects of Social Security in Medieval England [J]. Journal of Family History,1982(12).
    [277]Feldstein, M. Toward a Theory of Tax Reform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76(6).
    [278]Foreign government document, Denying the widow-maker, [M]. Summary of proceedings. Santa Monica,1998.
    [279]Frederic S. Mishkin, Apostotlos Serletis, The Economics of Money [M],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 Pearson Addison Wesley,2008.
    [280]Gilbert A. Churchill, Jr.; J. Paul Peter:Marketing [M]. Irwin McGraw-Hill, Boston,1998.
    [281]Gary McCarron: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 [M]. Pearson Custom Publishing,2008.
    [282]James M. Olver; Theresa K. Lant:Pearson Custom [M] Business Resources. Simon Fraser University,2009.
    [283]Martin Feldstein. Privatizing Social Security [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8.
    [284]Martin Feldstein. Rethinking Social Insurance [M].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arch,2005.
    [285]John Walton. Capital and labour in the urbanized world[M]. Sage Publications,1985.
    [286]Lin J. Y. Rural reforms and agricultural growth in china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
    [287]Leonard J. Rosen:The Academic Writer's Handbook [M]. Pearson Longman,2nd Edition.
    [288]Ingrid Nielsen, etc. Which Rural Migrants Receive Social Insurance in Chinese Cities:Evidence from Jiangsu Survey Data [J]. Global Social Policy,2005(12).
    [289]Martin Feldstein. Social security pension reform in China [J]. China Economic Revoew,1999.
    [290]Marcel Fafchamps, Agnes R. Quisumbing, Social roles. Human Capital, and the Intrahousehold division of labor.-Evidence from Pakista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291]J. B. Schneewind, Moral Philosophy from Montaigne to Kant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292]Peter Matanle and Wim Lunsing. Perspectives on work, employment and soeiety in Japan[M].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6.
    [293]Pun Ngai and Lu Huilin. Unfinished Proletarianization:Self, Anger, and Class Action among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Peasant-Workers in Present-Day China [J].Modern China,2010(9).
    [294]Prasad and Gerecke. Social Security Speding in Times of Crisis [J]. Global Social Policy,2010(10).
    [295]Philip. A Wickham.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 NY:Pitman Pubishing, 2003.
    [296]Paul Anthony Samuelson. William D. nordhaus. Economics McGraw-Hill, 1992.
    [297]Ronald B. Cullen, Donald P. Cushman Transitions to competitive government:speed, consensus, and performanc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0.
    [298]Raleigh Barlowe. Lang Resource Economics[M]. Prentice-Hall, Inc.1978
    [299]Ronald C. Hoy, Nathan Oaklander, Metaphysics: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 [M]. Second Edition. Wadsworth Cengage Learning,2005.
    [300]Steven M. Cahn:Exploring Ethics; An Introductory Anthology, New York Oxford,2009.
    [301]Sobel, S. Ni;Anisman, S.& Hamdy, Hl. Faetors affeeting emergency service utilization at a rural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center.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Joumal. Vol34(2).
    [302]Shaohua Zhan. What Determines Migrant Workers'Life Chanc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Hukou, Social Exclusion, and the Market [J]. Modern China,2011(5).
    [303]Stephen M. Gardiner, Simon Caney, Dale Jamieson, Henry Shue. Climate Ethics, Essential Readings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304]Tiebout, C M.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6(64).
    [305]Townsend, R. Risk and Insurance in Village India [J]. Econometrical, 1994.
    [306]Thomas Christiano, John Christman, Contemporary Debates in Political Philosophy [M]. Wiley-Blackwell,2009.
    [307]Tamar Szabo Gendler, Susanna Siegel, Steven M. Cahn, The Elements of Philosophy,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308]Vazquez Barquero, J. L;Munoz, P. E&Madoz Jauregui, v.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on the prevalence of neurosis:A community survey. Acta Psyehiatrica Scandinavica.2005 (3).
    [309]Wulllenmin, D. Richardson, B.&Moore, D. Ranking of crime seriousness in Papua New Guinea th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Journal of cross cultural Psychology.2001 (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