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中国元素在现代VI设计中的运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中国的日益强盛和国民自信心的大幅提高,“中国元素”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重视。中国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要想走向世界,也需要依靠蕴含深厚中华文化的中国元素来共同构建品牌文化,因此对于“中国元素在现代Ⅵ设计中的运用”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时代性和实践价值。
     虽然2008北京奥运会的那枚“中国印”吸引了全球的眼光,推动了中国元素运用于现代Ⅵ的流行风潮;2007年中国元素网(http://www.jvvvv.com)也相应建成,并开展了“寻找中国100元素”、“中国元素网络文化节”等主题活动,这些无不为中国元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从整体上看,对中国元素的研究还只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理论体系还须进一步建构和完善。鉴于此,本文先是对适用于Ⅵ设计的中国元素进行了前提性的罗列和梳理,并阐述了中国元素运用于现代Ⅵ设计的社会需求,以探索Ⅵ设计在融合民族文化传统过程中的现实意义。然后,笔者自行总结了将中国元素运用于Ⅵ设计的具体创意步骤,为了达到实践检验理论的目的,笔者还针对本文相关理论展开了Ⅵ的实际案例的设计,进行了与课题相关的实践工作。最后,笔者分析了中国元素在现代Ⅵ设计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confidence,Chinese Element has gain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To make the Chinese products and company brand on the world market will also rely on the Chinese Element containing profound culture to build the brand culture together.Therefore the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hinese Element on theⅥDesign is up-to-date and practical.
     The Chinese seal of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which caught the eye of the world,improved the popular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hinese Element on the modernⅥ,while the http://ww.jvvvv.com has also established in 2007 that lead a series activities organized for such themes "Looking for Chinese 100 Element","Chinese Element Internet Cultural Festival" and so on.These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n the Chinese Element.In view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this study is just at the elementary stage,whose system information needs being further improved.Herein this essay first makes a list of the Chinese Element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Ⅵdesign,and then makes a discussion on the social need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hinese Element on theⅥDesign,and discovers the practical meaning of the integration of conventional culture andⅥdesign.ThenⅠsummarize the proces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hinese Element on theⅥDesign,in order to reach the aim of "practice is the measure of theory",I also made some case designs in relation to theories referred in this essay and took some practical work on the subject.Finally,this essay analyzes the use for atten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hinese Element on theⅥDesign.
引文
[1]周颖、章文颖:《对话高峻:寻找失去的中国元素》,《成功营销》.2007年第1期
    [2]《奥运会徽设计者露面 徽宝雕刻模仿乾隆大印》,搜狐网,http://sports.sohu.com/40/07/news211820740.shtml
    [3]《中国美术大师靳尚宜称赞会徽完美》,人民网,http://olympic.people.com.cn/GB/22192/29004/29005/1997673.html
    [4]朱立元:《西方美学名著提要》,第248页,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李键盛:《希望的变异》,第25页,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1]周颖、章文颖:《对话高峻:寻找失去的中国元素》,《成功营销》,2007年第1期
    [2]《“中国元素”究竟是什么?》,http://www.jschina.com.cn/gb/jschina/culture/node19885/node19888/userobjectlai1553782.html,中国江苏网文化频道,2007年6月22日
    [3]杨宇时:《中国元素的精神》,《广告大观》,2007年2月号
    [1]百度知道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794808.html
    [10]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第112页,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11 朴世镇:《文化营销的战略及模式探究》,《商业时代》,2007年08期,第27页
    13[法]罗兰·巴尔特著,敖军译:《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第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14 奚小彭:《现实·传统·革新--从人民大会堂创作实践看建筑装饰艺术的若干理论和实际问题》,《装饰的艺术》,第159页,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15 王岳川、尚水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第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6 陈映侨:《简明消费心理学》,第81页,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 胥建国:《精神与情感--中西雕塑的文化内涵》,第319-320页,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18 藤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第339页,东方出版社,1992年版
    19 柯鸿图:《创造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新生命》,《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2005年版
    20 陈琏年、黄吉淳:《广告艺术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 刘慧:《营销的“色彩革命”》,http://www.jjsdb.com,经济视点报,2006年2月8日
    22 唐家路:《吉祥满中国》,《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1期
    23 李砚祖:《装饰之道》,第60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4 雷圭元:《雷圭元论图案艺术》,第166页,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26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第163页,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1、杨仁敏、李巍:《CI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喻湘龙、李娟:《VI设计》,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3、朱建强:《企业CI战略》,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4、毛德宝:《CIS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5、雷圭元:《雷圭元论图案艺术》,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6、李砚祖:《装饰之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7、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
    8、王海霞:《中国民间美术社会学》,江苏美术出版社,1995
    9、阎评:《吉祥物设计》,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10、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符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11、郑军:《中国装饰艺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2、张道一:《美术长短录》,山东美术出版社,1992
    13、赵茂生:《装饰图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14、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15、梁一儒、户晓辉、宫承波:《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16、彭吉象:《中国艺术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7、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三联出版社,1988
    1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9、[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跨文化传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0、徐平华:《企业形象经营》,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赵宇:《平面设计本土化与设计元素的再造》,艺术·生活,2003.2
    2、张贺:《冲突中的融合,对比中的和谐--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3、史艳虹:《中国CI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科技资讯,2006.2
    4、汪丹:《中国传统图案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科技资讯,2006.6
    5、吴天中:《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标志设计的影响》,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
    6、杜湖湘:《浅析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湖北社会科学,2004.8
    7、陈慧:《创意、定位与表现--谈VI视觉识别的整体策划艺术》,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
    8、李克成:《企业VI设计的再思考》,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6
    9、单晓彤:《现代设计中中华民族传统元素的现代化与时尚化》,美与时代,2003.9
    10、杨莉:《论传统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1
    11、尹建国:《中国传统象征文化在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中的应用》,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
    12、李雪山、聂书法:《现代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9
    13、陈林:《解读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当代经济,2006.9
    14、章慧珍:《感悟标志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艺术教育,2006.9
    15、彭辉、宋健:《传统元素在设计中的情感表达及其表现原则》,科教文汇,2006.10
    16、范励:《浅析传统吉祥图形-“云纹”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包装,2006.1
    17、肖颖喆:《浅谈VI系统中的设计规范》,包装工程,2002.1
    18、彭建祥:《包装设计的时代特征和民族性关系的思考》,装饰,2004.1
    19、冷凇:《现代图形设计与传统图案》,装饰,2003.4
    20、寻胜兰:《继承民艺》,艺术与设计,2002.6
    艺术中国网 www.artcn.cn
    中国元素网 www.jvvvv.com
    中国VI设计中心 www.vi51.com
    中国VI设计知识网 www.zjvi.com
    亚太广告网 www.ytad.cn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www.cntca.com
    中国文明网 www.godpp.gov.cn
    大千传统图案网 http://cn-pattern.com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www.ricric.org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