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我国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机制的完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美好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新型的灾难。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全球的环境状况急剧恶化,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次生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环境纠纷不断产生,从而导致环境纠纷的解决机制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各国不仅对诉讼制度进行大力改革,还积极发展诉讼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其中以环境纠纷的行政处理机制成果最为显著,深得各国推崇。
     我国的环境法律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环境法律体系。目前我国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已与其他国家无异,包括了诉讼、调解、行政处理和谈判和解等各种方式,但还很不完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环境纠纷的行政处理方式包括行政调解和行政裁决两种。但由于我国的现实情况,目前常用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方式只有行政调解一种,这对于解决逐渐增多的环境纠纷来说是很大的弊端,远远不能适应解决环境纠纷的需要。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环境纠纷,我国在改革司法体制的同时,还不断的借鉴国外环境纠纷行政处理的有益经验,通过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律制定及修改等途径来完善我国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机制。
     本文是在我国环境法已取得相当法制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机制的相关理论进行,共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以行政处理机制的相关理论为出发点,从其概念、特点和原则等方面逐步深入地分析了行政处理机制的基本原理,为该机制应用于解决环境纠纷做出铺垫。
     其次,阐述了环境纠纷的现状及目前的各种纠纷解决方式,重点分析我国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机制现状及其缺陷,并借鉴我国台湾地区及其他国家的相关环境法制经验,为我国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机制的完善提供实践依掘。
     再次,论述了完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机制的对我国社会整体发展的重大意义,从我国法治建设、政府公信力提高、经济发展环境及现实需要等不同层面入手,为该机制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最后,重点论述了完善我国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机制的相关建议,该部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法律修改及制定,这部分先论述了对现行环境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之后重点论述了制定一部《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法》的重要性,从设立机构、规定受案范围、明确处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可行的建议;二是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从国家政策的支持、环境信访制度的建立及加强其他现存环境法律制度的建设等方面与环境纠纷的行政处理机制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更好的发挥各项制度的优势,解决环境纠纷;三是社会法律宣传,提出了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人民的法治意识,建立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not only brought the humans a better life, also brings a new type of disaster.Now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orsen sharply, the secondary environment problem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environmental disputes emerge, causing environmental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Therefore, countries not only to judicial system reforming, still actively developing litigation outside environment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s, the environmental disputes administrative processing mechanism is the most concerned.
     China has formed a complete environmental legal system in the past years.And now our country's environment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is almost same as other countries, but not perfect.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administrative environmental dispute includes administrative medi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ruling.But only the administrative mediation administrative commonly used ,lt is a big disadvantage.So,we should reform the the environmental disputes administrative processing mechanism.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First, we analysed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ssing mechanism. Secondly, expounds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disputes in China,and analyse the environmental disputes administrative processing mechanism at home and abroad.Again, discusses the meaning to the overall social development of perfecting this mechanism.Finally, we discussed some related suggestions to perfect this mechanism.
引文
[1]【日】中野贞一郎,杨本娟译:《裁判的世界》,载樊崇义主编:《诉讼法学研究》(第7卷)[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338.
    [2]胡建淼.《行政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73.
    [3]熊文钊.《现代行政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359.
    [4]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163.
    [5]张树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9.
    [6]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05.
    [7]齐树洁.《程序正义与司法改革》[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326.
    [8]张文显.《法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40.
    [9]【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1.
    [10]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370.
    [11]张文显.《法理学》[M].法律出版社,2007:371.
    [12]蔡守秋.《环境政策法律问题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13]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73.
    [14]金丽丽.《环境纠纷行政处理的法治化研究》[D].16.
    [15]《中国的法治建设》[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8(2).
    [16]齐树洁,林建文.《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94.
    [17]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94.
    [18]张梓太.《环境纠纷处理前沿问题研究:中日韩学者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9]汪劲.《环境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01.
    [20]刘铮.《完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的模式设计与立法建议》[J].载于《岭南学刊》,2008(4).
    [21]徐文霞.《完善公众参与机制》[N].《中国环境报》,2005(8).
    [1]汪劲: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环境立法目的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l(1).
    [2]齐树洁,林建文: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8(1).
    [3]王树义:环境法系列专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1).
    [4]汪劲:环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1).
    [5]冷罗生:日本公害诉讼理论与案例分析[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5: 6(1).
    [6]刘国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1(1).
    [7]王树义:环境与自然资源法学案例教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2(1).
    [8]张梓太:环境纠纷处理前沿问题研究:中同韩学者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1).
    [9]陈泉生:环境法学基本理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9(1).
    [10]陈泉生,张梓太:宪法与行政法的生态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2(1).
    [11]王灿发:环境纠纷处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12]蔡守秋:环境资源法论丛[M]第2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3]吕忠梅:环境法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4]吕忠梅:环境法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5]吕忠梅:环境法案例辨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16]周珂:环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2).
    [17]高清:环境资源法新视角[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18]徐祥民:环境权一环境法学的基础研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0(1).
    [19]吴卫星:环境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9月第l版;
    [20]冷罗生:日本公害诉讼理论与案例评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徐艳:论我国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机制(硕士学位论文)[D],厦门:厦门大学,2008.
    [2]孙琳:我国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机制的完善(硕士学位论文)[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
    [3]齐燕:环境民事纠纷行政处理制度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9.
    [4]金丽丽:环境纠纷行政处理的法制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8.
    [5]郭歌: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5.
    [6]洪更强:论替代性的纠纷解决机制(硕士学位论文)[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1.
    [7]彭贵才:论政府在纠纷处理中的作用及模式——兼论多元化纠纷处理机制的设立(博士学位论文)[D],长春:吉林大学,2008.
    [8]王灿发:论环境纠纷处理与环境损害赔偿专门立法[J].政法论坛,2003 (5).
    [9]陈泉生:论环境纠纷的行政处理[J],法学论坛,1997(3).
    [10]于剑华、杨华:环境纠纷处理问题的法律探索[C].“第三届环境纠纷处理中日韩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1]蔡守秋:从我国环保部门处理环境民事纠纷的性质谈高效:境纠纷处理机制的建立[J].《政法论坛》,2003,10.
    [12]刘铮: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的构建模式及立法建议[J].法治论坛, 2008(3).
    [13]黄霞,计(?):从立法上完善我国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机制[J].时代经贸, 2008(4).
    [14]齐树洁:论我国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之重构[J].法学适用,2006,9.
    [15]黄锡生、邓禾:韩国的环境纠纷行政解决制度及其借鉴[J].环境保护,2004(3).
    [16]杨娟:环境纠纷行政性ADR机制的构建[J].破产保护与利用,2004(1).
    [17]张式军:论环境纠纷的行政处理——兼评<环境保护法>第41条及其完善[J].法治论丛,2003(6).
    [18]王彬辉:日本公害纠纷处理机制与我国之借鉴:以日本丰岛产业废弃物调解案为例[J].行政与法,2008(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