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清华简《越公其事》文学性探析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A Discussion on Literariness about “Yue gong qi shi” of Qinghua Bamboo Slips
  • 作者:孔德超
  • 英文作者:KONG Dechao;School of Humanities,Zhejiang University;
  • 关键词:清华简 ; 《越公其事》 ; 文学性 ; 探析
  • 英文关键词:Qinghua bamboo slips;;"Yue gong qi shi";;literariness;;discussion
  • 中文刊名: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 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5-17
  • 出版单位: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年:2019
  • 期:03
  •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今训汇纂(战国秦汉出土文献卷)”(14JJD740009)
  • 语种:中文;
  • 页:92-99
  • 页数:8
  • CN:50-1034/C
  • ISSN:1009-8135
  • 分类号:I206.2;K877.5
摘要
清华简《越公其事》是一篇以越王句践灭吴为主题的语类文献。在研读过程中,我们发现《越公其事》文本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以看作出土文献中"历史文学化"篇目的典型代表。今即从篇章布局、句式结构、词语锤炼、修辞手法四个方面具体、直观地体味其中的文学修辞技巧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Yue gong qi shi" of Qinghua bamboo slips is a piece of genre literature which wa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event that the king of Yue,Goujian,wiped out the state of Wu.In the process of study,there is a strong literary character in this text,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on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 in the unearthed literature.Based on its stylistic featur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esthetic effect from four aspects:text layout,sentence structure,wording,and figures of speech.
引文
[1]李学勤.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柒)[M].上海:中西书局,2017.
    [2]王占福.古代汉语修辞学[M].武占坤,校订.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3]刘知几.史通通释[M].浦起龙,通释.王煦华,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161.
    [4]高琦.文章一贯·序[M]//王水照.历代文话:第二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150.
    [5]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M]//王水照.历代文话:第二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050.
    [6]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159.
    [7]萧旭.清华简(七)校补(二)[EB/OL].(2017-06-05)[2018-03-10].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61.
    [8]清华大学出土文献读书会.清华七整理报告补正[Z].魏栋,整理.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2017-04-23.
    [9]王磊.清华七《越公其事》札记六则[EB/OL].(2017-05-17)[2018-03-10].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806.
    [10]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11]蒲侃.辞格的运用与分析[C]//中国修辞学会.修辞学论文集:第一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431.
    [12]谭学纯,濮侃,沈孟璎.汉语修辞格大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13]侯文学,李明丽.清华简《系年》与《左传》叙事比较研究[M].上海:中西书局,2015.
    [14]陈揆.文则[M]//王水照.历代文话:第一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46.
    [15]陈伟.清华简七《越公其事》校释[C]//出土文献诠释论文集.上海:复旦大学,2017:33.
    [16]胡敕瑞.《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柒)·越公其事》札记三则[M].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2017-04-29.
    (1)关于“语类文献”,目前学界有很多讨论,一般来说,从文体形态来看,语类文献主要包括对话体、格言体和事语体三种类型,具体可参看夏德靠《先秦语类文献形态研究》,中华书局2015年版。
    (2)李守奎先生亦指出,“句践灭吴”这个历史框架先秦文献多有记载,彼此类同,是历史的基本事实,但具体过程与情节各自表述,差别很大。《越公其事》在很多方面令我们耳目一新。详见李守奎:《〈越公其事〉与句践灭吴的历史事实与故事流传》,《文物》2017年第6期,第75页。
    (1)为方便行文和便于读者阅读,文中所引简文大部分采用宽式,简文中通假字、异体字、古今字皆改用通行体,只在对简文中的具体字词进行讨论时采用严式。
    (2)文后第四“修辞手法”一节不再列“顶真”用法。
    (1)详参清华大学出土文献读书会撰、王挺斌整理:《清华七整理报告补正》,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2017年4月23日。
    (2)详参王宁:武汉大学简帛网“简帛论坛”《清华七〈越公其事〉初读》后跟帖,2017年5月1日。
    (3)曹锦炎师也指出应是在脸上刺字的墨刑,具体文章暂未刊布。
    (4)“同义词就是语音不同、具有一个或几个类似意义的词,这些意义表现同一概念,但是在补充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以及用法(包括跟其他词的搭配关系)上则可能有所不同。”(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第108页。)
    (1)详参程浩:《清华简第七辑整理报告拾遗》,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网站,2017年4月23日;又见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出土文献》(第十辑),中西书局,2017年,第136 页。
    (2)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变文同义”是广义上的概念,即把具有同义或近义关系的词、词组或成语(或者说“准成语”)都包括在内。
    (1)这里所说的“修辞之法”是从狭义的修辞出发来梳理文本中具体的修辞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2)此句句读及释文参考了范常喜:《清华简〈越公其事〉与〈国语〉外交辞令对读札记一则》,《中国史研究》,2018年第1期。
    (1)提挈语可以说是排比的一个重要形式标志,古人在探讨排比辞格时即以此为说,如陈揆《文则》:“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壮文势,广文义也。然皆有法。”陈揆所言“一类字”即“提挈语”。出自陈揆《文则》,载王水照《历代文话》(第一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69、17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