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民族理论文献在中国的百年传播回溯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Tracking Back the Centennial Spreading of Ethnic Theory Document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 in China
  • 作者:杨须爱
  • 英文作者:YANG Xu-ai;Institute of Chinese Ethnic Theories and Policies,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民族理论文献 ; 中国 ; 传播 ; 民族理论 ; 历史影响
  • 英文关键词:ethnic theory documents of Marx,Engels and Lenin;;China;;spread;;ethnic theory;;historical influence
  • 中文刊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 出版日期:2019-01-15
  • 出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01
  •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理论文献在中国传播的考据研究”(项目编号:15BKS003)的阶段性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5-18
  • 页数:14
  • CN:11-3530/C
  • ISSN:1005-8575
  • 分类号:A811;D633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民族理论文献是他们专门或集中论述民族现象、民族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始于20世纪初,至今已过百年,先后经历自发与自觉的零星译介、有组织有计划地部分翻译出版、翻译出版文献与学习研究理论思想并重、系统翻译出版文献与研究运用及转化等阶段。这些文献蕴含的民族理论思想为近代以来的中国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民族观,中国共产党以此为指导在探索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体系,中国同时也成为世界上传播、典藏这些文献的大国。
        Ethnic theory document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 refer to their works which contain specialized or focused expounding on ethnic phenomena and problems and the ways to solve ethnic problems. They started to spread in China in the early 20 th century. In the one hundred years, the spreading went through periods of 1) spontaneous and conscious sporadic translations, 2) organized and planned publishing of some translations, 3) gradually attaching equal importance to translating and publishing works and making theoretical studies, and 4) comprehensive translating and publishing works and making researches of applic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The ethnic theoretical ideas embodied in the documents have provided a brand new concept of ethnicity for the Chinese people in modern times. Under their guidanc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made a series of great achievements in solving domestic ethnic issues, which have attracted a worldwide attention and has established a socialist ethnic theory and polic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Meanwhile, China has become a great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spread and store these documents.
引文
[1] 福井准造.近世社会主义(上卷)[M].上海:广智书局,1903; 幸德秋水.社会主义神髓[M].上海:中国达识社,1903; 细川光次郎.社会党[M].上海:广智书局,1903.
    [2] 中央编译局研究室.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第1集.上册)[M].北京:三联书店,1959.
    [3] 编写组.思想的历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百年传播[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4] 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 石川祯浩.中国共产党成立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 张世飞.中国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传播与运用[J].民族研究, 2010,(6).
    [7] 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一大”前后(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8] 人民出版社通告[J].新青年(上海),1921,9(5).
    [9] 中央编译局马恩室.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0] 北京图书馆马列著作研究室.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译文综录[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
    [11] 北京图书馆.列宁著作在中国(1919—1992年文献调研报告)[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
    [12] 唐宝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100年[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
    [13] 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7—1949.9)[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1991:62-78.
    [14] 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三联书店,1986.
    [15] 张静如.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一大到十八大(上册)[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2.
    [16]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17—1925)[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17] 高尔松.中国民族运动[M].上海:光华书局,1927.
    [18]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
    [19] 列宁选集(第三卷)[M].延安:解放社,1939.
    [20] 马·恩论中国[M].汉口:中国出版社,1938.年,“目录”部分第2、3页。
    [21] 马克思致顾格尔曼的信[M].上海:亚东图书馆,1947.
    [22] 李铁冰.马克思、列宁、史大林论民族革命问题[M].延安:火炬出版社,1938.
    [23] 列宁.论民族殖民地问题[M].北平:解放社,1949.
    [24] 刘晶芳.杨松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39-417页。
    [25] 郑大华.论杨松对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历史贡献[J].民族研究,2015,(3).
    [26] 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第347、348页。
    [27] 江平.前言[A].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1921.7-1949.9)[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8] 杨金海.《共产党宣言》的12个中译本[J].学习时报,2008.7.7.
    [29] 马格斯、安格尔斯.共产党宣言[M].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1920.
    ① 国内目前有关本议题的研究成果可分为两类:一是从出版史角度对这些文献在中国的传播进行的个案研究,此类成果相对更少,目前仅能检索到华辛芝的2篇文章:《建国后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问题的文集和新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文集〉》,《内蒙古社会科学》1984年第6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问题的著作概述》,《世界民族》1998年第2期。二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传播史时涉及本议题,代表性成果如金炳镐、周传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理论学科》,《民族研究》2003年第5期;康基柱:《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早期传播史略》,《满族研究》2006年第1期;田子渝、杨荣:《列宁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传入我国的时间与最初影响》,《江汉论坛》2010年第8期;张世飞:《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传播和运用》,《民族研究》2011年第2期等。从国外学者的研究来看,他们尚未开展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民族理论文献在中国传播史的专题研究。
    (1)1929年6月,(上海)新生命书局出版恩格斯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中文全译本,译者为李膺扬(即杨贤江),校对人为周佛海,书名译为:《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
    (2)1930年5月30日,(上海)新生命书局出版恩格斯著作《德国革命与反革命》,译者为刘镜园,书名译为:《革命与反革命》。
    (3)1932年8月,(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恩格斯著作《自然辩证法》,译者为杜畏之。
    (4)1930年4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朱应祺、朱应会编译的《马克斯国家发展过程》(笔者注:马克斯即马克思)一书,书中附录了恩格斯的《马儿克》一文,译名为《地域团体》。
    (5)1930年3月,(上海)《萌芽月刊》杂志第1卷第3期登载恩格斯演说稿《卡尔·马克思的葬仪》,译者署名为“致平”,译名为《在马克斯葬式上的演说》。
    (6)1933年,列宁的《卡尔·马克思》在(莫斯科)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中译本,译者未署名。有研究认为,1931年至1934年,(莫斯科)外国工人出版社还出版中译本的《列宁选集》,该《选集》根据联共(布)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学院选编的《列宁选集》俄文版六卷集编译,原计划编译成20卷以中译本形式出版,但实际上在1931年至1934年间只出版了一部分(参见北京图书馆编:《列宁著作在中国(1919-1992年文献调研报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307页)。因笔者尚未搜集到该选集,所以其中包含哪些民族理论文献暂无法确定。
    (7)1941年5月,延安马列学院改组为中央研究院,原属马列学院的编译部撤销。为继续完成原定的马列著作的编译工作,新成立中央宣传部编译室,原马列学院编译部工作人员归入中央宣传部编译室。
    (8)分别为:(1)《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2)《进一步,退两步(我们党内的危机)》、(3)《论民族自决权》;(4)《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纲领草案》(此文的题名也译为《我国革命中无产阶级底任务》);(5)《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四月代表会议)》;(6)《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四月代表会议)关于民族问题决议案》;(7)《革命的任务》;(8)《国家与革命》;(9)《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题名译为:《第二次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10)《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11)《民族与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为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作)》;(12)《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13)《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会》;(14)《论大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豪感》(译为《论大俄罗斯的民族自傲心》)。
    (9)这几篇文章的发表信息参见罗霄:《抗战建国中的回回民族问题》,《西北》半月刊第48期,1940年3月20日;关峰:《团结中华各族争取抗战建国的胜利》,《西北》半月刊第48期,1940年3月20日;陈伯达:《评〈中国之命运〉》,1943年7月21日。
    (10)分别为:《论亚洲是世界风暴的新源泉》(《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的摘译文)、《对乌克兰人民的宣言》和《(1920年11月16日)在俄共(布)莫斯科组织支部书记会议上的演说》。
    (11)14个专题为:1.中国问题;2.印度问题;3.波斯、中亚细亚问题;4.爱尔兰问题;5.波兰问题;6.匈牙利问题;7.关于大斯拉夫主义;8.共产党宣言;9.德国革命与反革命;10.资本论;11.哥达纲领批判;12.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13.关于殖民地及民族问题的通信;14.附录。
    (12)9个标题分别为:1.民族自决、民族平等和国际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2.在现时代,民族问题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3.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与殖民压迫;4.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解放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进步的、革命的;5.被压迫民族怎样争取革命胜利;6.民族解放运动在世界革命运动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7.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无产阶级必须援助民族解决运动;8.在民族问题上,必须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作斗争;9.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13)6部分的标题分别为:1.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2.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3.在帝国主义时代民族问题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4.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解放战争时不可避免的、进步的、革命的;5.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是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的一部分;6.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支援被压迫民族人民的解放斗争,把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从内容上看,摘录的文献篇目实际上包含了四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理论文献的大部分。
    (14)上述文章的发表信息为:吕振羽:《关于历史上的民族融合问题》,《历史研究》1959年第4期;范文澜:《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斗争与融合》,《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此文实际完成于1962年);翦伯赞:《关于处理中国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9年Z1期(此文实际完成于1962年);林耀华:《关于“民族”一词的使用和译名的问题》,《历史研究》1963年第2期;杨堃:《关于民族和民族共同体的几个问题》,《学术研究》1964年年第1期;牙含章:《论“现代民族”》,《学术研究》1964年第3期。
    (15)中文第1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卷)在编译时,也对照历史考证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的相关篇章校订了译文。
    (16)分别为:1.民族概念;2.民族历史过程;3.民族与阶级;4.民族关系;5.民族平等;6.民族发展与进步;7.民族问题;8.反对民族主义;9.民族与国家;10.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11.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12.民族自决;13.民族与宗教;14.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
    (17)上述成果的发表信息为:金炳镐著:《民族理论通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郝时远著:《中国的民族与民族问题: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何润著:《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经典导读》,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青觉著:《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形成与发展》,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王希恩:《批判、借助与吸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论述的再认识》,《民族研究》2007年第5期。
    (18)马戎发表的部分文章如《关于民族的定义》,载《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以及2013年3月至4月间《中国民族报》登载的6篇系列论文:《马恩笔下的阶级与民族之间的关系》《马恩怎样看待欧洲革命大潮中的各民族》《为什么要支持波兰和爱尔兰的民族独立运动》《不以无产阶级为主导的民族主义运动是反动的》《亚非拉国家民族主义运动的作用》和《马恩所能提供的理论思路和政治智慧》;郝时远发表的文章《世界民族》2003年第4至6期连载的系列文章《重读斯大林民族(нация)定义——读书笔记之一:斯大林民族定义及其理论来源》《重读斯大林民族(нация)定义——读书笔记之二:苏联民族国家体系的构建与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再阐发》《重读斯大林民族(нация)定义——读书笔记之三:苏联多民族国家模式中的国家与民族(нация)》等。
    (19)如2014年先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研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2016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等。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