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现代农业分工体系与小农户的半无产化——马克思主义小农经济理论再认识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Division System in Modern Agriculture and Semi-Proletarianization of Small-Scale Farmers——Re-understanding of Marxist Theory of Peasant Economy
  • 作者:张慧鹏
  • 英文作者:ZHANG Huipeng;
  • 关键词:分工深化 ; 生产社会化 ; 小农家庭经营 ; 半无产化
  • 英文关键词:Deepening of division of labor;;Socialization of production;;Family management of small farmers;;Semi-proletarianization
  • 中文刊名: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英文刊名: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机构: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南农村研究中心;
  • 出版日期:2019-02-04 07:03
  • 出版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年:2019
  • 期:01
  • 基金: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从农民合作入手构建以乡村为主体的新型发展模式”(项目批准号18VSJ01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新型集体经济研究”(资助编号:2018M631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语种:中文;
  • 页:18-26
  • 页数:9
  • CN:11-4084/S
  • ISSN:1009-508X
  • 分类号:F091.91;F30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张,竞争推动分工不断深化,生产走向社会化,个体化小生产必然要被社会化大生产所淘汰,小农变成无产者。当今时代,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农业生产已经高度社会化,小农家庭经营的生产组织形式没有消失,但小农户已经被整合进高度社会化的农业产业分工体系,从属和依附于大资本,处在半无产化状态。个体小农分散经营已经不能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需要,通过农民组织化重构食物生产与流通体系,成为必然要求。
        Marx and Engels believed that with the expansion of capitalist market,competition promoted the deepening of labor division,and the socialization of production,individualized small-scale production would inevitably be eliminated by socialized large-scale production,and small-scale farmers would become proletarians. Nowadays,in many countries,including China,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been highly socialized,and the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form of small-scale farmers' family management has not disappeared. However,small-scale farmers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the highly socialize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division system,subordinated to and dependent on large capital,and are in a semi-proletarian state. Individual small-scale farmers'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ization of produ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reconstruct the food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system through farmers' organization.
引文
[1]马晓河,崔红志.建立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区域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管理世界,2002(11):63-77
    [2]姜长云,郭志芳.新型经营体系与中国农业的未来---对美国公司农场最新发展的思考.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15):84-91
    [3]张红宇,寇广增,李琳.我国普通农户的未来方向---美国家庭农场考察情况与启示.农村经营管理,2017(9):19-24
    [4]温铁军.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
    [5]贺雪峰.为谁的农业现代化.开放时代,2015(5):36-48
    [6]黄宗智.中国新时代的小农经济导言.开放时代,2012(3):5-9
    [7]付会洋,叶敬忠.论小农存在的价值.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0-28
    [8]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北京:中华书局,1986
    [9]潘璐.“小农”思潮回顾及其当代论辩.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4-48
    [10]黄宗智.中国新时代小农经济的实际与理论.开放时代,2018(3):62-75
    [1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2]考茨基.土地问题.北京:三联书店,1955
    [13]恩格斯.致弗·凯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6]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17]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8]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3.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19]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0]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1]马克思.论土地国有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2]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3]邱海平.生产社会化的二重发展与企业规模的变化.教学与研究,2001(4):47-52
    [24]罗必良.论农业分工的有限性及其政策含义.贵州社会科学,2008(1):80-87
    [25]周其仁.家庭经营的再发现.中国社会科学,1985(2):31-47
    [26]舒尔茨.投资专业人力资本以获取递增报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7]伯恩斯坦.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8]李炳坤,张定龙.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利益.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9(1):14-16
    [29]牛若峰.农业产业化:真正的农村产业革命.农业经济问题,1998(2):27-31
    [30]习近平.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1]武广汉.“中间商+农民”模式与农民的半无产化.开放时代,2012(3):100-111
    [32]张慧鹏.中国农业是如何走上石油化工道路的?.开放时代,2016(3):176-189
    [33]彭代彦,郭更臣,颜军梅.中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原因的变结构协整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3(6):48-59
    (1)截至2016年底,全国家庭农场达到87. 7万户,平均经营规模达到200亩左右;全国农业产业化组织超过41万个,辐射带动的种植业生产基地约占全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带动畜禽饲养量占全国的2/3以上;其中各类龙头企业达到12. 9万家,所提供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占农产品市场供应量的1/3,占主要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的2/3以上。参见: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达280万个,《农民日报》2017年3月8日。
    (2)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下的农户近2. 6亿户,占农户总数的97%左右,经营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82%左右。屈冬玉:以信息化加快推进小农现代化,《人民日报》2017年6月5日。
    (3)陈志武:农村土地私有化后结果不会比现在糟,《财经时报》2005年10月8日。文贯中:现行土地制度已成中国现代转型的桎梏,《东方早报》2012年1月18日。关于土地私有化观点的总结和批判,参见简新华:《中国农地制度和经营方式创新研究——兼评中国土地私有化》,载《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年第1期。
    (1)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教授扬·杜威·范德普勒格认为,小农阶级远没有衰落或消亡,恰恰相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经历着复杂而又富于变化的再小农化过程。参见扬·杜威·范德普勒格:《新小农阶级:帝国和全球化时代为了自主性和可持续性的斗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65-85页。
    (1)例如,2000年农业部等八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就指出,“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与其它工商企业不同,它的兴衰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因此,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