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战国秦汉墓葬出土原始瓷器分期研究
详细信息    查看全文 | 推荐本文 |
  • 英文篇名:Study on the Stages of Original Porcelain Unearthed from the Tombs of the Warring States, Qin and Han Dynasties
  • 作者:刘昕
  • 英文作者:Liu Xin;
  • 关键词:战国秦汉 ; 墓葬 ; 原始瓷器 ; 分期
  • 英文关键词:Warring States-Qin and Han dynasty;;Tombs;;Proto-celadon;;Periodization
  • 中文刊名:南方文
  • 英文刊名:Cultural Relics in Southern China
  • 机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出版日期:2019-02-28
  • 出版单位:南方文
  • 年:2019
  • 期:01
  • 语种:中文;
  • 页:176-189
  • 页数:14
  • CN:36-1170/K
  • ISSN:1004-6275
  • 分类号:K876.3
摘要
战国秦汉时期是原始瓷器发展的重要阶段,原始瓷器在该时期墓葬中有较多的发现。本文以考古实物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类型分析,对这一时期墓葬出土的原始瓷器进行分期探讨,研究相关墓葬的形制特征、原始瓷的组合方式及使用特征、发展与衰落过程等。认为,原始瓷在战国时期已逐渐繁荣,而在秦汉时期经历倒退之后进一步发达,作为社会商品的交流也进一步活跃,并最终促成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
        Warring States-Qin and Han dynasty was an important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oto-celadon. There are lots of proto-celadon from tombs in this stage. This article will do some classification and period-distinguishing on proto-celadon in tombs of this period by collecting the data of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It will also do some research on the questions as the shape and structure of the tombs, the association and the using institution of proto-celadon, the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etc. Proto-celadon in Warring States has gradually prosperous. It gets further developed after a setback and be more active as a commodity in Qin and Han dynasty. Finally, proto-celadon con-tributes to the producing of celadon in late Eastern Han times.
引文
(1)郑建明:《夏商原始瓷略论稿》,第1页,文物出版社,2015年。
    (2)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第76-78页,文物出版社,1982年。
    (3)鲁小珂等:《二里头遗址出土白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的研究》,《考古》2012年第10期。
    (4)(12)(47)(50)(52)周燕儿等:《绍兴出土的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器》,《东方博物》2005年第1期。
    (5)(15)(53)(70)(127)上虞市文物管理所:《上虞董村牛山战国墓清理》,《东方博物》2010年第3期。
    (6)(21)(35)(42)(44)(77)南京博物院等:《仪征张集团山西汉墓》,《考古学报》1992年第4期。
    (7)(17)(36)(39)(91)南京博物院:《江苏仪征烟袋山汉墓》,《考古学报》1987年第4期。
    (8)(56)(104)河南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南阳陈棚村68号汉墓》,《考古》2008年第10期。
    (9)(14)(67)周燕儿等:《浙江绍兴县出土一批原始青瓷器》,《江西文物》1990年第1期。
    (10)(32)(71)(112)余杭县文化管理委员会:《浙江省余杭崇贤战国墓》,《东南文化》1989年第6期。
    (11)(20)(25)(63)(68)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等:《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第1期。
    (13)(72)湖州市博物馆:《湖州云巢龙湾出土的战国原始瓷》,《文物》2003年第12期。
    (16)(73)湖南省博物馆:《湖南资兴旧市战国墓》,《考古学报》1983年第1期。
    (18)(31)(54)(76)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奎山西汉墓》,《考古》1974年第2期。
    (19)(87)南京博物院等:《盱眙小云山六七号西汉墓发掘报告》,《东南文化》2002年第11期。
    (22)(55)(88)徐州博物馆:《徐州拖龙山五座西汉墓的发掘》,《考古学报》2010年第1期。
    (23)海阳市博物馆:《山东海阳市开发区发现一座西汉墓》,《考古》2007年第12期。
    (24)(27)(102)潍坊市博物馆等:《山东五莲张家仲崮汉墓》,《文物》1987年第9期。
    (26)(97)江西省博物馆:《南昌东郊西汉墓》,《考古学报》1976年第2期。
    (28)(110)马玺伦:《山东沂水县牛岭埠发现一座东汉墓》,《考古》1993年第10期。
    (29)(64)(111)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浙江长兴鼻子山越国贵族墓》,《文物》2007年第1期。
    (30)(83)无为县文物管理所:《安徽无为县甘露村西汉墓的清理》,《考古》2005年第5期。
    (33)(75)徐州博物馆:《徐州翟山战国至西汉墓葬群发掘简报》,《东南文化》2008年第3期。
    (34)(95)(132)(141)微山县文物管理所:《山东微山县西汉画像石墓》,《文物》2000年第10期。
    (37)江西省历史博物馆等:《江西贵溪崖墓发掘简报》,《文物》1980年第11期。
    (38)(49)江山县文管会:《浙江省江山县发现战国墓》,《文物》1985年第6期。
    (41)(45)(66)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浙江安吉笔架山春秋战国墓葬发掘简报》,《东南文化》2009年第1期。
    (43)(57)杨鸠霞:《安徽歙县西村东汉墓》,《考古》1995年第11期。
    (46)苏州市博物馆:《苏州市长桥新塘战国墓地的发掘》,《考古》1994年第6期。
    (48)廖晋雄:《广东始兴县汉墓清理简报》,《考古》1993年第5期。
    (51)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广西贵港市马鞍岭东汉墓》,《考古》2002年第3期。
    (58)王正书:《上海福泉山西汉墓群发掘》,《考古》1988年第8期。
    (59)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市奎山四座西汉墓葬》,《考古》2012年第2期。
    (60)(106)(145)南阳张仲景博物馆等:《南阳市审计局汉墓发掘简报》,《中原文物》2011年第4期。
    (61)吴文信,《江苏新沂东汉墓》,《考古》1979年第2期。
    (62)江西省文管会:《江西南昌青云谱汉墓》,《考古》1960年第10期。
    (63)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浙江海盐出土原始瓷乐器》,《文物》1985年第8期。
    (69)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绍兴漓渚的汉墓》,《考古学报》1957年第1期。
    (74)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温岭市塘山西汉东瓯贵族墓》,《考古》2007年第11期。
    (78)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市后楼山八号西汉墓》,《考古》2006年第4期。
    (79)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子房山西汉墓清理简报》,《文物资料丛刊》(第4辑),第59-69页,文物出版社,1981年。
    (80)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金山村汉墓》,《中原文物》2006年第6期。
    (81)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市翠屏山西汉刘治墓发掘简报》,《考古》2008年第9期。
    (82)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安徽潜山彭岭战国西汉墓》,《考古学报》2006年第2期。
    (84)(143)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绵阳永兴双包山二号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文物》1960年第10期。
    (85)广东省博物馆等:《广东肇庆市北岭松山古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第11期。
    (86)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湖州市方家山第三号墩汉墓》,《考古》2002年第1期。
    (89)徐州博物馆:《徐州碧螺山五号西汉墓》,《文物》2005年第2期。
    (90)徐州博物馆:《江苏徐州顾山西汉墓》,《考古》2005年第12期。
    (92)扬州博物馆等:《扬州邗江县胡场汉墓》,《文物》1980年第3期。
    (93)扬州博物馆:《扬州平山养殖场汉墓清理简报》,《文物》1987年第1期。
    (94)徐州博物馆:《江苏铜山县荆山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第12期。
    (96)丁岩等:《西汉一代重臣张安世家族墓考古揽胜》,《大众考古》2014年第12期。
    (98)新沂市博物馆:《江苏新沂市乱墩汉墓群I号墩发掘简报》,《东南文化》2003年第3期。
    (99)扬州博物馆:《江苏仪征胥浦101号西汉墓》,《文物》1987年第1期。
    (100)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安徽省凤阳县搬井墓地M15、M54发掘简报》,《东南文化》2012年第5期。
    (101)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安徽天长县汉墓的发掘》,《考古》1979年第4期。
    (103)海阳市博物馆:《山东海阳市开发区发现一座西汉墓》,《考古》2007年第12期。
    (105)(142)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等:《南阳市嘉丰汽修厂汉墓清理简报》,《中原文物》2008年第4期。
    (107)镇江市博物馆等:《江苏丹阳东汉墓》,《考古》1978年第3期。
    (108)徐州博物馆:《徐州市韩山东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90年第9期。
    (109)赣州市博物馆:《赣州发现汉代画象砖墓》,《江西历史文物》1981年第3期。
    (113)姚仲源:《浙江德清出土的原始青瓷器---兼谈原始青瓷生产和使用中的若干问题》,《文物》1982年第4期。
    (114)朱建明:《浙江德清三合塔山土墩墓》,《东南文化》2003年第3期。
    (115)陈元甫:《越国贵族墓随葬陶瓷礼乐器葬俗探论》,《文物》2011年第4期。
    (116)董忠耿:《对绍兴地区出土战国原始瓷器的几点认识》,《东方博物》2011年第3期。
    (117)(123)绍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浙江绍兴凤凰山战国木椁墓》,《文物》2002年第2期。
    (118)张敏:《吴越贵族墓葬的甄别研究》,《文物》2010年第1期。
    (119)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浙江东苕溪中游商代原始瓷窑址群》,《考古》2011年第7期。
    (120)(134)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增城浮扶岭M511发掘简报》,《文物》2015年第7期。
    (121)李国梁主编:《屯溪土墩墓发掘报告》,第4页,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
    (122)a黄州古墓发掘队:《湖北黄州国儿冲楚墓发掘简报》,《江汉考古》1983年第3期;b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北黄州楚墓》,《考古学报》2001年第2期。
    (123)a武汉市考古队、汉阳县文化馆:《武汉市汉阳县熊家岭楚墓》,《考古》1988年第12期b武汉市考古队、汉阳县博物馆:《武汉市汉阳县熊家岭东周墓发掘》,《文物》1993年第6期。
    (124)湖北省鄂城县博物馆:《鄂城楚墓》,《考古学报》1983年2期。
    (125)丁兰:《鄂东楚墓出土原始瓷和印纹硬陶器现象与民族文化融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30卷第4期。
    (126)武汉市考古队等:《武汉市汉阳县熊家岭东周墓发掘》,《文物》1993年第6期。
    (129)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市唐宫西路东周墓发掘报告》,《文物》2003年第12期。
    (130)淄博市临淄区文物局:《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发现一座战国墓葬》,《考古》2008年第11期。
    (131)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平乐银山岭战国墓》,《考古学报》1978年第2期。
    (133)a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东苕溪流域夏商时期原始瓷窑址》,文物出版社,2015年;b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德清火烧山:原始瓷窑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8年;c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德清亭子桥:战国原始瓷窑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1年。
    (135)(137)绍兴市博物馆:《绍兴西施山遗址出土文物研究》,《东方博物》2009年第2期
    (136)陆明华:《原始青瓷与青瓷概念思考---兼述德清窑及鸿山考古的收获》,《东方博物》2008年第4期。
    (138)刘勤:《论仪征出土的汉代原始瓷》,《东南文化》2005年第2期。
    (139)刘尊志:《徐州汉墓与汉代社会研究》,郑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
    (140)秦大树等:《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越窑的历史与成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等编:《叠翠: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藏青瓷精品》,第19页,文物出版社,2013年。
    (144)安金槐:《河南原始瓷器的发现与研究》,《中原文物》,1989年第3期。
    (146)浙江省文物考古所等:《浙江上虞县发现的东汉瓷窑址》,《文物》1981年第10期。
    (147)李家治等:《浙江地区古陶瓷工艺发展过程的研究》,《硅酸盐学报》1993年4月21卷第2期。
    (148)林士民:《浙江宁波汉代瓷窑调查》,《考古》1980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