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地调舆情2019年第29期(总第331期)
详细信息   来源:咨询服务室    发布日期:2019年8月23日

 

 

地调舆情

 

 

2019年第29期(总第331期)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

主办

 

中国地质图书馆

2019823

目录

    焦点聚焦

h《矿产资源法》修改须突出生态文明建设

    舆论关注

h自然资源部多举措应对汶川“8·20”强降雨洪涝灾害

h“雪龙2”号赴我国南海试航

h2019年国家优青获得者出炉!

h《中国矿产地质志》编研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h矿企“走出去”仍然大有可为。

    海外舆情

h澳大利亚关键矿产具有投资吸引力?

h西澳州公布新的矿山复垦指南

    行业动态


焦点聚焦

l 《矿产资源法》修改须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矿业报821日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严峻的必然选择,是关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矿产资源法》修改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全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加以贯彻和落实。具体建议如下:

1.明确分阶段、差别化收取矿产资源税金制度。对分阶段、差别化收取矿产资源税金制度进行较为详细的规定。

2.加大《矿产资源法》的矿山环境保护条款的分量。矿山环境保护条款不是增加多少的问题,而是增加的质量如何,增加条款的可操作性如何?矿山环境保护不能仅仅局限于治理恢复,而且还要扩展到发展循环经济,增加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增加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等。同时,也应该增加矿山企业社会责任条款。

3.《矿产资源法》应当充分体现公平性。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对于国家在矿业权出让和矿产资源开发中的收益问题,《矿产资源法》应作出详尽具体的规定。矿产资源不是分布在哪里就归哪里所有,也不是谁开采就归谁所有。

4.《矿产资源法》应从源头中为“生态文明”护航。把鼓励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技术写入《矿产资源法》。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生态”技术研究进行一定的补偿和奖励。建议《矿产资源法》中增加矿区地质-经济技术综合评价部分。

舆情解读:我国现行《矿产资源法》是1986年公布,并分别于1996年、2009年进行了修正。随着立法背景的变化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近年来,修改《矿产资源法》的呼声愈发强烈。2017525日,原国土资源部成立了《矿产资源法》修改小组,标志着新一轮《矿产资源法》修改正式启动。目前,《矿产资源法》的修改已经列入全国人大的整体立法规划之中,《矿产资源法》(修订草案)拟报国务院审查。

舆情解析:该消息经中国矿业报首发后,搜狐、腾讯、微信等9家媒体转载15次。新一轮《矿产资源法》修改启动以来,舆情内容主要以专家学者及相关官员发表的修改建议为主。网民也都持积极态度:“顺应时代要求,坚决拥护!”、“与时俱进!强烈支持”等。                                                                                                                                                                                                                                                                                                                                                                                                                                                                                                                                                                                                                                                               

舆论关注

l 自然资源部多举措应对汶川“8·20”强降雨洪涝灾害。科技日报823日讯,汶川“8·20”强降雨洪涝灾害发生后,自然资源部迅速行动,派专家工作组连夜赶往灾区,全力配合四川省和应急管理部开展应急处置救援工作。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已派出4个专家工作组、5支专业队伍100余名技术专家现场开展应急技术支撑工作。由于监测巡查工作到位,预警信息发布及时,主动避让措施果断,已实现6起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涉及可能伤亡3032人。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一是指导督促四川省抓紧推进地灾隐患专项排查,全面复核已有隐患状况,查找新隐患,积极掌控隐患风险。二是继续加强地灾应急技术支撑指导,科学开展灾害现场调查,全力防范次生灾害发生,指导当地抓好主动避让和重点地区风险管控,尽最大努力避免因灾伤亡事件发生。三是密切联系水利、交通、应急、气象等有关部门,持续强化地灾会商研判,加密风险预警信息发布频次,及时有效地将预警信息传达到基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l  “雪龙2”号赴我国南海试航。中国海洋报819日讯,815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隶属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从上海起航,奔赴我国南海海域执行试航任务。试航完成后,该船将和“雪龙”船共同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本次试航主要目的是完成“雪龙2”号科考甲板支撑系统、走航观测设备、水下声学设备、拖曳观测系统、底质沉积调查取样系统、实验室系统和其他调查采样设备的性能测试,并对上述科考设备进行现场验收,开展船员独立操船技能训练。

l 2019年国家优青获得者出炉!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816日讯,16日,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结果正式揭晓。在首批发布的14个资助项目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00项,其中地球科学部资助59项,资助金额为7380万元(总经费的9.8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得2项资助:刘英超《矿床学》和刘琰《碳酸岩型稀土矿床成因》,资助经费均为130万元。

l 《中国矿产地质志》编研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816日讯,经过全国千余名地质工作人员三年的努力,《中国矿产地质志》编研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截至20197月,累计评审52部志书成果,其中出版发行14部,出版社校稿22部,涵盖省级矿产地质志(含普及本)、全国性单矿种志、区带志以及专题研究成果(含专题图)等多方面的成果,不仅全面清理了我国已发现矿产和矿产地,实现了标准化研编。在成矿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构建了古华南洋构造成矿域和成矿体系,厘定了华夏成矿省的概念、范围及成矿单元划分,提出了新太古代在中国存在大氧化事件等重要理论认识。通过对老资料的系统梳理和研编,直接指导了找矿预测,经过野外勘查验证,在陕西镇安、青海茶卡北山、湖南幕阜山等地实现了钨、锂、铍、铌、钽等关键矿产找矿新突破。

l 矿企“走出去”仍然大有可为。中国矿业报819日讯,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负责人近日表示,1~7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稳中有进,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我国对外投资主要流向领域之一的采矿业,占比为8.1%。虽然近两年占比大幅缩减,但仍是主要流向领域,可见其重要性并未缩减,也不能缩减。(经“桔灯勘探”转载后,阅读量1359人次)

舆情解读:虽说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相当长一段时期对矿产品仍有巨量需求。因此,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国内相关企业要把握时机,继续坚持并加大矿业“走出去”力度,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

专家观点:全球资本信心晴雨表(CCB)指数显示2019年,矿业公司并购将出现大幅增长。74%的受访采矿和金属公司主管认为2019年并购将出现增长,52%的公司主管认为并购链条会扩大,60%的认为已完成并购数量将增长,7%的认为,在技术和信息行业推动下,跨行业并购将增加。

舆情背景:MINING.comIntelligenceMine对全球50家最大矿业公司的排名也表明采矿业正在复苏。 

海外舆情

l 澳大利亚关键矿产具有投资吸引力?自然资源部网站815日讯,澳大利亚矿业理事会(MCA)的最新报告强调,该国关键矿产具有投资吸引力。该报告认为,澳大利亚一直是关键矿产,包括钴、锂、锰、铌、钨、钒和锑等的前五大资源国,而其石墨和稀土金属的资源量位居全球前10位。

专家观点:MCA会长Tania Constable表示,关键矿产对于全球经济极端重要,而且地理分布集中,澳大利亚在开发和生产关键矿产方面优势明显。澳大利亚在开发、冶炼技术方面领先,可持续发展、社区参与、复垦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理念超前,能够引导全球关键矿产的发展、多元化和新的应用。从大宗矿产,比如铁矿石、煤和铝土矿,到金、铜和镍,以至地位日益重要的锂等关键矿产,澳大利亚采矿业一直以智能、复杂和可持续的勘查开发冶炼技术而出名。在澳大利亚,关键矿产已经形成了产值达数十亿元的产业,许多项目处于后期开发阶段,很快就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要。

l 西澳州公布新的矿山复垦指南。MiningWeekly820日讯,西澳州政府公布了新的矿山复垦指南。该指南是澳大利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第一次联合完成的矿山关闭指南。为矿业行业制定不同区域和不同矿种矿山关闭计划提供了清晰和一致的标准。矿业公司可用来说明他们在矿山关闭后是如何顺利和持续地进行复垦的。

 

行业动态

²贵州地矿出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意见》。中新网贵州816日讯,日前,贵州省地矿局正式印发该局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工作指南》。

舆情解读:关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开展,但多数工作处于探索阶段,国家和省尚未正式出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相关指南或技术规程、实施标准。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贵州地矿率先出台《实施意见》及《工作指南》。

²实物资料中心启动“利奇马”灾区重建支撑服务工作。中国矿业报820日讯,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近日迅速启动台风“利奇马”灾区重建支撑服务工作,以全国地质钻孔数据库为依托,筛选灾区地质钻孔资料,开发台风“利奇马”灾区地质钻孔资料应急服务产品,并通过“地质云”向社会公开发布。此次应急服务产品的及时发布对于防范次生灾害发生、支撑灾区灾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²我国地源热泵产业走在世界前列。中国自然资源报821日讯,2019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地源热泵行业高层论坛暨第六届中国国际地热能技术与装备展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曹耀峰表示,到2017年底,我国地源热泵装机容量达2万兆瓦,连续多年位列世界第一。年利用浅层地热能折合1900多万吨标准煤,实现供暖(制冷)建筑面积超过5亿平方米。我国地源热泵产业已走在世界前列。

²中巴签署海洋空间规划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海洋报821日讯,近日,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和巴拿马国际海事大学共同签署了《海洋空间规划合作谅解备忘录》,约定了三方在海洋空间规划及相关领域的合作内容、形式。该备忘录的签署,开启了中巴海洋领域合作的新篇章,有利于更好地推动两国在海洋规划与管理领域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将我国海洋管理的理念与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访问期间,海洋一所一行人与来自巴拿马环境部、渔业局、国际海事大学,以及一些非政府组织的专家学者,围绕海洋空间规划与海洋生态保护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²西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论坛举行。中国自然资源报821日讯,以“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修复”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西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论坛于19日开幕。该论坛由甘肃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甘肃省地质矿产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联合有关单位举办,旨在加强行业发展的引领和指导,切实提升西部地区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能力和修复水平,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²山东省富铁矿深部找矿取得重大新突破。大众日报820日讯,近日,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在齐河-禹城地区李屯铁矿区钻获矿石的检测结果出炉:矿石全铁平均品位达55.97%,磁铁平均品位达49.32%,最高全铁品位达66.46%,品位变化较均匀。这标志着山东省富铁矿深部找矿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新华网、中国广播网等均有报道)

舆情解读:我国目前已探明铁矿石量达800多亿吨,但铁含量超过50%的富铁矿资源不到20亿吨,且大多零散分布,我国钢铁工业长期依赖国外进口富铁矿石。

 

 

 

 

 

 

 

 

 

 

 

 

 

 

 

 

 

 

 

 

 

 

地调舆情DI DIAO YU QING

本刊物由地学文献信息更新与服务项目支持

2019年第29期(总第331期)

    编:雒毅

联系电话:(01066554979

编:方秋芸 陈晶

人:雒毅

本期编辑:陈晶

电子信箱:zxfw@cgl.org.cn

    核:李淑英

单位主页:http://www.cgl.org.cn/

    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

    编:100083

送: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局机关各部室、局属各单位、部分地勘行业单位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