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典型产业用地效益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研究——基于181家企业的调查
详细信息   下载全文
  • 作者:余娇 ; 赵荣钦 ; 侯丽朋 ; 刘秉涛 ; 张战平 ; 李宇翔 ; 杨青林
  • 关键词:土地利用;;用地效益;;碳排放;;典型产业;;Tapio脱钩模型;;郑州
  • 机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 出版单位:中国土地科学
  • 分类:碳循环
  • 年:2018
  • 期:8
  • ISSN:1001-8158
  • 出版日期:2018-08-15
  • 资源类型:期刊论文
  • 来源:知网
摘要
研究目的:从企业视角探讨用地效益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并提出低碳、集约的产业用地方式和发展模式。研究方法:基于郑州市2012—2015年181家典型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Tapio脱钩模型等方法分析不同产业用地效益和碳排放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1)产业用地效益水平整体不高且行业差异明显,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用地效益水平最低,烟草制品业用地效益水平最高;(2)大多数产业碳排放强度小于0.1 t/m2,且年际变化波动较小,碳排放强度最大的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最小的是汽车制造业;(3)不同产业用地效益和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性差异明显,且两者间的脱钩状态随时间波动较大,2012—2015年以扩张负脱钩和强脱钩为主。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产业为扩张负脱钩;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食品制造业等产业为强脱钩。研究结论:不同产业用地效益和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性和脱钩状态差异明显,建议未来应采取差别化的发展模式和策略,比如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产业应重点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而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食品制造业等产业则应重点通过土地集约利用降低碳排放强度。